回覆列表
  • 1 # 飯糰和小米粒

    安娜在歸途中發現伏倫斯基同車,既緊張又興奮,因為在莫斯科初遇,安娜對伏倫斯基有些心動,伏倫斯基為安娜傾倒,況且在彼得堡有住所,去莫斯科是為了接母親,追隨安娜回彼得堡應該是刻意為之

  • 2 # 浙江湖州羅林

    要了解安娜在莫斯科返回彼得堡途中為何會遇見伏倫斯基這一細節,必須說明安娜之所以離開彼得堡的家去了莫斯科的原因?安娜去莫斯科是為了調解奧布隆斯基哥哥家中因“桃色事件“所引起的家庭風波的。

    在莫斯科火車站上,伏倫斯基與安娜第一次見面,當伏倫斯基見到安娜時,"憑著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了一瞥這位婦人的風姿,伏倫斯基就辨別出她是上流社會的。他道了聲歉,就走進車廂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這並不是因為她非常美麗,也不是因為她全部姿態上所顯示出來的端麗和溫雅,而是因為在她走過他身邊時她那迷人的臉上的表情帶著幾分特別的柔情蜜意。當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注意地盯在他們臉上,好像她在辨認他一樣,隨後又立刻轉向走過的人群,象是在找什麼人似的。在那短短的一瞥中,伏倫斯基已經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壓抑的生氣在她臉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彎曲了的輕微的笑容之間掠過,彷彿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閃光裡,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出來。她故意地竭力隱藏住她眼晴裡的光輝,但它卻違反她的意志在隱

    約可辨的微笑裡閃耀著。“

    在這段描寫中,與其說作者在描寫安娜美麗端莊的外表,不如說在揭示她的內心世界起伏不定,這也就吸引著伏倫斯基的注意,長期混跡於社交界的伏倫斯基一眼就能看透隱藏在安娜內心深處的秘密,強烈的愛情渴望。

    由於在莫斯科車站的相遇,這就播下了安娜和伏倫斯基愛情的種子,這有點近似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式的愛情。因為伏倫斯基畢竟是一位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年輕男子,這也引起了安娜的瞬間回首,多情顧盼。

    這在莫斯科的舞會上,更顯出伏倫斯基對安娜的追求欲,伏倫斯基拋下了鍾情於他的基蒂小姐。竟象一條伶俐忠實們狗,追隨於安娜的左右。而安娜呢?她生氣勃勃,熱情洋溢,她“穿著樸素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實的脖頸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鬈髮是迷人的,她的小手小腳的優雅輕快的動作是迷人的,她那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無疑,安娜光彩奪目的形象醉倒了此刻的花花公子伏倫斯基,因為在伏倫斯基看來"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已婚婦女,而且不顧一切,冒著生命危險去引誘到手,這個男子的地位就有幾分優美和偉大,決不是可笑的”。他不以為恥,反而感到一種值得炫耀的快樂。正是在這種及時行樂思想的支配之下,他在玩弄了情竇初開的基蒂的純真感情後,很快棄之而不顧。

    因而當安娜返回彼得堡時,伏倫斯基就緊隨其身後,這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而安娜呢?當她帶著愛的煩惱心情,坐上返歸的火車時,心想總算一切都結束了,她舒舒服服坐著,從手提包裡拿出一本英國小說翻閱,可很難讀下去,隨著小說中的主人公的英國式幸福……突然又一一重溫起在莫斯科的經過,同伏倫斯基的相識的良好的,愉快的過程,回想起伏倫斯基和他那含情脈脈的順從的面孔,她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可羞愧的。"難道我和這個青年軍官之間存在什麼超出普通朋友的關係嗎?難道我怕正視現實嗎?瞬息即逝的疑惑不斷湧上她的心頭…,她自已情不自禁地陷入迷離恍惚的狀態之中…。她想透一透氣,解一下全身心的"熱“。正當她吸了一口新鮮空氣,返回車廂時,看到一個穿軍服的男子,舉手向她行禮,她立刻認出了伏倫斯基的面孔,就是那種打動她的那種崇敬和喜悅的表情,她心裡立即洋溢起驕矜的心情。儘管她剛才還在想,伏倫斯基對於她不過是無數的,到處可以碰到同一型別的獻殷勤者而已,自已決不會愛上他的。可就在剛剛的一剎那,她心裡就產生了快樂的心情。伏倫斯基的問候是那麼文雅謙恭,那麼堅定熱情…,當伏倫斯基表示:“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我永遠不會忘記,也永遠不能忘記…"安娜為此感到驚惶,也感到幸福!在這裡,安娜雖然從理智上意識到,這是男女間的一種危險的遊戲,但在情感世界裡卻是既驚惶不安,又感到幸福。火車上的一夜,她徹夜難眠,時而熾熱,時而激動。她甚至覺得,她與伏倫斯基在火車上的一席話,使他們兩人更加地接近了。

    火車到達彼得堡,當她看到來迎接她的丈夫的臉,驚奇地發現那對招風耳及掛在嘴邊的譏諷神態,是那麼彆扭,那麼地不入眼,與伏倫斯基是無法比較的。雖然安娜想重新回到過去八年中那平靜的生活圈子中,但有一種聲音告訴她,這已是不可能了。

    而伏倫斯基在火車上,也整整一夜不想睡覺,反覆想著與安娜接觸的情景和互相交談,雖然同安娜關係的發展前景如何,他還不得而知,但當回憶起安娜的笑容時,他腦海中就浮現出未來幸福的圖景。

    伏倫斯基和安娜在莫斯科車站上的相識與舞會上的交際,及回彼得堡火車上的對話,這一系列場景的匯合,客觀上為安娜與伏倫斯基的愛情生活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那安娜既然是個聰慧端莊,優雅大方的女子,為何那麼輕浮地就範於伏倫斯基的追求呢?

    這應該從她不幸的婚姻說起,安娜的婚配,是由姑母一手包辦的,嫁給那時當省長的卡列寧,而卡列寧比安娜整整大了二十歲,這不是基於愛情,而是出於家長之命,門第相當的傳統習俗。這也是安娜安之若素地和卡列寧生活八年的基礎。在這八年中,安娜說,她也曾努力地去愛丈夫,後來實在不能再愛他了。原因是卡列寧是一個熱衷於功名利祿,一心往上爬的官僚。他根本不懂得夫妻感情生活是什麼樣子,也不去了解一位年輕的妻子的內心生活的需求,總是擺出一付居高臨下的態度,以嘲弄的口吻對待安娜生活中的一切,安娜說卡列寧是一個“木頭人",甚至是"一架機器“!安娜的滿腔熱情,換來的卻是一盆冰水。因此八年來冷漠鬆散的夫妻生活,等於絞殺了安娜蓬勃朝氣的生命。而正是與伏倫斯基的相遇,煥醒了安娜對愛情生活的生氣力量,激發起安娜旺盛的愛的魅力。顯然安娜對愛情的追求是一種正當的,十分美好的感情。安娜與丈夫卡列寧之間沒有精神上的聯絡,因為卡列寧毫無激情和詩意,對待安娜就像對待下屬或私有財產那般冷酷,夫妻間根本談不上共同的精神生活,更談不上互相理解和交流。在與伏倫斯基相遇以後,雖然互相被對方吸引,的確產生了愛情,但仍缺少精神追求與和諧一致,伏倫斯基在充滿熱情的日子裡,狂熱地愛著安娜,而當功名心佔據上風的時候,卻冷淡起安娜來。而安娜想要得到的是全身心的持久的,真誠的愛,就象自已拋棄一切,不顧一切地去愛,這在虛榮名利籠罩下的舊俄時代是不可能達到的。最後,安娜以死相拼,結局是悲慘的,而造成悲劇的原因不僅僅歸結為伏倫斯基斷情,而是當時上流社會設定的陳規陋習,舊時代壓抑人的不合理制度。

    托爾斯泰創作的鉅著《安娜卡列尼娜》已問世一百餘年,但仍然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解決國道車多,事故頻發,而高速車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