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業社的孩子

    首先非常感謝有這麼個機會和平臺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您的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是涉及到了單純的一個病害問題!更多的涉及到了一個食品安全問題和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下面我僅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從本質上看:為什麼藥品銷售員越來越多疾病卻越來越難控制甚至有時候控制不住?原因很簡單:部分藥品銷售員其實並非本專業畢業,因為進入水產公司的第一步就是培訓(1-2個月)讓你對基本的東西有個瞭解(公司產品),然後迅速的投入市場(養殖一線)。這就導致了一個不會治病的人來給你的魚治病了。在治療的過程當中由於對病情的不熟悉,水質檢測不到位,底部情況不瞭解,甚至對最基本的用法用量也不是很確定的情況下在給您的魚寶寶治療!藥品銷售員的目的不是幫您把病治好,更多的是為了快速的完成他所在公司的銷售任務!目的不同導致病情加重。

    第二:從健康角度看: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難治!這個問題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A:養殖戶本身:現在很多養戶老闆,覺得自己養殖多年,什麼問題看一眼就知道,姝不知,很多問題不是單一由一個原因引起,更或者說不是多個原因。自己本身確定了病,就跑藥店買點藥,幾下幾下搞完,3-5天過後發現情況不但沒好轉反而加重,這就是所謂的:病急亂投醫!B:銷售員本身:因為我自身是從水產公司出來的,也是從最基本的藥品銷售員幹過來的。遇到的問題為了能夠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短期控制住)一般第一選擇都是使用:西藥(俗稱抗生素)來治療!抗生素雖然在治療上有一定的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它對水產品的本身的影響卻非常大,對肝臟損害先不說,其耐藥性週期相當長少則3-4個月,多則幾年,甚至幾十年。像禁藥孔雀石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2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有意思,也確實是這樣的一個現象。現在水產的售藥員確實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病害也越來越多。難道用的藥品多了,疾病不應該減少嗎?為什麼反而會增多了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進入養殖業來的所見所聞

    初識我的啟蒙老師的時候,應該是零幾年的時候。他是91年大專畢業,按照學歷來說並不高,卻評為了學校的教授。和現在的某些博士相比真的是不夠看的。但是反而是他這種低學歷,能治好那些高學歷治不好的病。當時我記得鰓發病非常嚴重,一口池塘一天死1000多尾。找了很多人都沒有效果,後來某些人聽說我的老師厲害,於是就前去拜訪。後來漸漸的治癒,我的啟蒙老師雖然不算出名,但在當地的水產業當中還是算得上老師的。他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的實踐經驗卻非常的豐富,他不僅僅懂水產的一些知識,他的身影更穿梭在一些養殖場當中,這就是少說話,多幹事的好處。他給我的印象就是紮根於基層當中,瞭解基層養殖所發生的一些疾病。直到現在也有28年的養殖經驗了吧!你說這30年來如果人從事一件事情,有什麼做不了的呢?

    現在的銷售員

    1.僅僅是銷售員:我不僅僅是對於這些藥物的銷售員來說,而是對於整個行業的無論是水產獸醫,還是一些其他的職業獸醫師與國際上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內的這些獸醫師的培訓,僅僅存在於理論知識,對於那些動手實驗,以及臨床的診斷的缺乏相關的經驗和手段。因此也有人說,我們國內的獸醫與國外相比差了幾十年,這個確實是一個事實。缺乏人才,缺乏人才,這個呼聲將來會越來越嚴重。而這些藥物的銷售員也僅僅是銷售員而已,並不是經驗老道的一些水產專家。

    2.逐漸走向動保: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這些藥物推銷員也逐漸的走向動物保健這一方面了呢?既然我的相關臨床經驗不足,診斷不出來相關的疾病,那就改變思路,於是現在很多銷售人員走的是動保這一方面,因此宣傳水產的保健工作。可是大家知道,我們治療疾病要斷根,要徹底才行,而這些保健有作用嗎?我們不能否認它的作用,也僅僅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3.誇大效果療效:我不說有100%的銷售員是這樣做的,但起碼有80%是這樣的。誇大動保的實際療效,誇大它的作用,我沒有說是某一個銷售員的行為,而是存在於整個養殖業當中,包括我們的預混料,包括我們某些大公司的全價飼料等。

    水產當中的很多疾病不是僅僅的透過解毒改底就能治療的,很多都是綜合因素引起的,細菌與病毒的混合感染。有些疾病遠遠不是消毒能夠解決得了的,因此有很多事情希望水產養殖戶能理性對待。

  • 3 # 新三農王哥哥

    你好,感謝回答您的問題,我在農業公司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經驗。

    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雖然投餵了配合飼料,但只能是滿足了養殖生物的生長需求,沒有滿足池塘生態的營養需求,最後導致整個池塘的營養生態失衡。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長期偏高,養殖動物隨之長期也處於應激狀態,體質下降,細菌感染率提高,最後的結果就可能是整體發病率升高。

      如何降低池塘自身汙染?

      水產養殖追求高產是水產養殖者應有的目標,可是,產量高產了但池塘也容易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恰恰又是提高產量最重要的障礙因子之一。富營養化的池塘容易造成水體極不穩定,毒副作用大,因而會威脅到水產養殖動物的生存。因此,我們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去降低池塘自身汙染的程度。

      1、增氧是提高處理汙染能力的首選方法

      萬物生長、生存都離不開氧氣;很多時候我們都有一種“思維模式”,就是以為池塘裡面目前魚不多,溫度不高,不需要太多的氧氣,我們就可以不需要增氧。其實,我們忽略了池塘裡面還有大量的微生物(藻類、菌類以及原生動物)也在消耗氧氣。

      增氧可以提高淨水的能力強度。提高池塘的自淨能力,在生物系統中,藻類、菌類才是池塘汙染處理的主力軍,科學調節水質,使藻類和微生物的淨水能力最大化應該是養水的終極目標。但是,藻類、微生物在溶氧越高的環境中處理汙染的能力才會越強。

      因此,平時我們應把握:溶解氧接近於飽和最合理,淨水效率才會最高,且對養殖動物有萬利而無一害。增氧機白天開可以減少底質耗氧,晚上開機可以降低池塘溶氧下降速度。

      2、加深水位加強池塘全系統的穩定

      水深提高池塘全系統穩定性,重要的是水體增大,提高了微生物的總量從而提高淨水能力。減少養殖過程中的滲漏,勤加水,使水量保持一定的衡定性,不要時深時淺。池塘全系統的不穩定是萬病之源,只有保持水體穩定了,才能減少發病的機率。

      平時我們可以細心觀察,在早晚溫差大,早上溫度低,中午溫度高,晚上溫度又低的同一時段,水淺或面積小的池塘會經常看到或感覺到水體發生變異,比如水變黑、水錶面上產生浮膜等不穩定性的表現。但是在水庫、大河或面積大水又深的池塘我們卻一般見不到這種不良現象,因為水面大、水又深的水域有相對的穩定性。

      另外,我們經常聽說“風流”與“密度流”的問題,在水淺的池塘,一陣風吹過來,雖然會帶來溶氧的增加但水溫下降卻很快,而水深的池塘變化卻較小。有人透過水溫監測資料顯示,水淺的池塘在中午的水溫比水深的池塘高,而晚上水溫卻更低。所以,養殖池塘的水位不能太淺,應儘量保持1.8米及以上,才能保持水體的相對穩定。

      3、加強底泥處理以及營造良好的底質

      在水體中,底泥是一個營養庫,它源源不斷的向水體中釋放著營養物質,這就像泡茶一樣,我們把“茶葉”泡在杯子裡面,不管喝了很多杯水過後,還是一樣會有茶葉的味道,只是越來越淡。

      底泥也是糞便、殘餌以及有機汙染物等混合物的集聚之處,是藏汙納垢的地方,因此,營造良好的底質環境對水產養殖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加強底泥處理的工作,平常說的“改底”,就是為了促進這些不利物質轉變為可利用的營養物質。所以,良好的底質環境才是池塘水體穩定的基礎。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水產養殖工作就是精心維護一個小型的水生態系統的過程,使之最大化的生產出我們所需要的可用蛋白質,所有的養殖技術措施的物件應該是圍繞整個養殖環境,而不是目前我們所關注的單獨的養殖生物群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100版本戰鬥法師/伊斯塔戰靈技能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