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
2 # 開心霾
馬駒橋。屬於通州區。原來就是馬駒橋鎮。我們小時候都叫這裡馬橋。馬橋有集。簡稱馬橋集。另外馬橋歸海子外。就是海子牆外面。他們說話有自己特色。通州語音特濃。相隔一條河。這邊兒大興人就沒有通州音。比如馬橋管哥哥叫格格。
馬駒橋。屬於通州區。原來就是馬駒橋鎮。我們小時候都叫這裡馬橋。馬橋有集。簡稱馬橋集。另外馬橋歸海子外。就是海子牆外面。他們說話有自己特色。通州語音特濃。相隔一條河。這邊兒大興人就沒有通州音。比如馬橋管哥哥叫格格。
馬駒橋就是北京市通州區下轄的一個鎮名,馬駒橋鎮政府駐地馬駒橋村。馬駒橋村在1984年分設馬駒橋一街、馬駒橋二街、馬駒橋三街3個村民委員會。
馬駒橋在歷史上因位於京畿東南的南海子門外,凡畿內和京東南各地往返之人,均經此地。
地名由來
隋代修建大運河,北段即永濟渠流經涼水河中段,那時,馬駒橋地區是豐盛的草場,當朝在此放養大量的軍馬。為了便於管理,對公馬、種馬、仔馬(馬駒)分養分牧。馬駒橋地區是仔馬馬場,管理仔馬的軍民建立了村落取名“馬駒裡”,“馬駒裡”緊挨涼水河南岸。當時河上搭設了一座簡易的木橋(浮橋)賴以南北通行,此橋因“馬駒裡”而得名“馬駒橋”。
金代大定年間該地仍記載為“馬駒裡”。橋在元代仍是木橋,因為這座橋架於渾河(今涼水河)上,也成為“壓渾橋”,因系交通要衝,名傳各地,村又依橋而名。
明代初期,“馬駒裡”已發展成商賈雲集的小鎮。木橋不堪重負,在一次大水中被沖毀。舊橋雖然沒有了,但一座九孔石拱橋於天順八年,即公元1465年建成。明英宗賜名“宏仁”橋,以示廣施仁政之意。可老百姓仍習慣稱之“馬駒橋”,一些鄉紳土豪也模稜兩可地叫它“宏仁馬駒橋”,橋出了名,馬駒裡也隨之改叫馬駒橋鎮。天順年間修建宏仁橋,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成化)即位後在橋東頭建了一座碧霞元君廟,香火極盛。
馬駒橋鎮北門口村從明代開始有人定居,為馬駒橋的一部分,1913年開始單獨建制。該村90%為回族,明代修建的馬駒橋清真寺在此,為文物保護單位。
清乾隆38年,重修馬駒橋,改九孔為七孔,橋南側修橋亭兩座,內立乾隆親書御碑修橋記。現殘碑移至通州西海子公園,碑亭毀於史無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