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霽視角

    正德十四年七月,寧王朱宸濠藉口皇帝朱厚照荒淫無道,趁機起兵叛亂,王陽明此時正在福建平叛,剛到豐城 (今屬江西)聽聞此訊息,便赴吉安,會同知府伍文定商討方略。

    王陽明在得知寧王造反之後,《明史》上用了一個詞:“急趨”,“知善而為善,明責而承擔”,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之道。

    王陽明雖然為一介書生,對於寧王事件,王陽明一力承擔了下來,他不是書呆子式的紙上談兵,而是理論與實踐有機能的結合,在各方面條件都劣於寧王的情況下,以少勝多,以小博大,上演了一場軍事鬼才式的指揮。

    王陽明平叛成功,生擒寧王,此時,正德皇帝卻打著武威大將軍鎮國公的旗號“御駕親征”,結果走到半路上就收到了王陽明的捷報。王陽明這捷報來得明顯不是時候,打臉了皇帝的親征隊伍,朱厚照又不甘心就這樣打道回府,就悄悄將捷報隱瞞了下來,繼續南行。

    當然這時候的正德皇帝心中已經輕鬆了許多,所以一路遊玩,11月先在清江浦打漁,十二月到了揚州,然後大隊人馬在南京停下來。

    這時王陽明已經到了杭州,將朱宸濠交給了太監張永。而此時許泰、張忠心懷不滿,“恨失宸濠。故縱京軍犯守仁,或呼名罵。守仁不為動,撫之愈厚。……無復犯者。”

    明史的這段記載講的是:王陽明為國家立下這樣的功勞,卻沒有得到任何積極的肯定,反而受到百般刁難,而王陽明卻也不邀功、不喊冤。

    《快園道古》記載:朝中不僅沒有人幫王陽明抱不平,大臣們反而紛紛建議放寧王回江西。一方面,許多朝中之臣都與寧王有往來,現在寧王被活捉,許多人的利益都受到威脅。別一方面,明武宗厚照好大喜功,總想親自平叛,讓黎明百姓崇拜這個神武的皇帝。朝中奸臣們一可以投其所好,同時還可以趁機落井下石,撇清自己與寧王的關係。

    許泰和張忠私下讓京中的軍隊對王陽明百般刁難,其難堪程度絕不是史書中短短四字“或呼名罵”這麼簡單。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在明武宗朝一直沒有得到承認,更別說有任何功績,他動了許多人的蛋糕,而王陽明最終卻功成身退。

    明朝鬼才馮夢龍他的奇書《智囊》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充分體現了王陽明的為人之道及精明之處。

    寧藩既獲,聖駕忽復巡遊,群奸意叵測,陽明甚憂之。適二中貴至浙省,陽明張宴於鎮海樓。酒半,屏人去梯,出書簡二篋示之,皆此輩交通逆藩之跡也,盡數與之。二中貴感謝不已。陽明之終免於禍,多得二中貴從中維護之力。脫此時陽明挾以相制,則仇隙深而禍未已矣。

    這段文章講的是,當時朝中的兩位太監在平叛後,匆忙來到浙江見王陽明。當時王陽明在鎮海樓設宴款待,酒過半巡,王陽明讓周圍人全部退下,撤去樓梯,然後他拿出兩隻箱子交給這兩位太監。

    這箱子裡裝的並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滿滿兩箱書信,這些都是從朱宸濠那搜來的信件,都是朝中大臣與朱宸濠往來的信件,其中也包括這兩位太監的。

    王陽明將信全部由給這兩位太監,以示誠意。兩位太監自是感謝不已,此後朝中無論政治如何變化,這兩位太監都全力維護王陽明。

    現在想來,如果當時王陽明並不是把箱子退給他們,而是以此為要挾,必定會結下更深的仇恨。

    王陽明平叛雖然立下了大功,但卻得罪了皇帝,明武宗一直未認可王陽明的功勞,若再與朝中勢力為敵,誰說一句他的壞話,王陽明都很難全身而退。

    王陽明送箱子退還書信這招確實高明,避免了自己捲入錯綜複雜的政治勢力之中,也規避了官場中的迫害,王陽明雖然沒有得到認可,但他在武宗朝一直平安無事。

  • 2 # 聽濤說事

    這個王陽明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明朝心學集大成者,在哲學、思想方面造詣極深。但他絕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迂腐文人,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同樣顯著。

    此人天生氣象不凡。其父王華就是成化17年的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所以他的家境很好,書香門第。據說王陽明的母親生他時懷了14個月才分娩,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

    王陽明到5歲時還不會說話。神奇的是他已經能默記祖父讀過的書。後來一個高僧給他改名“守仁”,他才開口說話。所以他幼時名為雲,後來改名守仁,陽明是他的別號。

    弘治12年賜二甲進士入仕。但他真正發揮才幹是在明武宗正德年間。都知道朱厚照上臺後,信用以劉瑾為首的宦官“八黨”,本身朱厚照從小聰明伶俐,喜歡騎射,應該是個有作為的皇帝。

    但在劉瑾等人的誘導下,十幾歲的明武宗開始變的沉迷娛樂,荒淫無道。

    王陽明要不是機警睿智,那早都被劉瑾害死了。

    朱厚照在位時,荒疏朝政,矛盾加深。導致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先後起兵奪位。

    此篇我們主要說寧王叛亂。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江西的寧王朱宸濠,藉口明武宗朱厚照荒淫無道舉兵叛亂。時任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的王陽明立即舉兵勤王。

    7月26日,鄱陽湖一戰,王陽明以火攻大敗叛軍,燒死淹死達3萬餘人,寧王朱宸濠被活捉,叛亂僅僅持續了43天便被王陽明平定,建立平亂大功的王陽明隨即將捷報發往京城。

    朱厚照也不管王陽明這邊咋樣了,便自封威武大將軍,帶著萬餘人御駕親征。

    到了涿州,接到王陽明的捷報。他不但沒有封賞,還把捷報給藏匿起來了。這是為啥呢?

    朱厚照很不高興,他這威武大將軍還沒上場呢,叛亂咋能這麼快結束?朱厚照才不管皇位都快讓人奪了的危險,還在玩過家家。

    而他身邊的這些馬屁精肯定也不會勸阻。而且還火上澆油的建議,將寧王給放了,讓朱厚照再親自抓一回,以顯他的神威。

    事實上這些人各懷鬼胎。因為平日裡他們私下與寧王多有聯絡,怕露了餡兒,吃不了兜著走。

    這麼做,一是將寧王當道具,落井下石。陪朱厚照玩高興,說不定還有賞。二是撇清他們與寧王的關係,以視他們清白。

    而王陽明這邊不但沒有獲得封賞,還扔到一邊隻字不提。王陽明自然心裡清楚怎麼回事,劉瑾多次陷害他不成,如果這次劉瑾再讓人給朱厚照進讒言,那他的前途真的就堪憂了。

    平叛後,朝中的兩位太監來浙江。王陽明在鎮海樓設宴款待他們,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陽明屏退了周圍的人,並撤去樓梯。然後拿出兩個大箱子。

    這箱子裡是啥?金銀珠寶嗎?難道王陽明要行賄他們?不是這樣。箱子裡滿滿裝的都是書信,都是朝中大臣與寧王私下來往的信件,這些都是殺頭的證據。這裡面也包括面前這兩位太監寫的書信。

    王陽明啥也沒說,直接把這兩個箱子交給了那兩位太監。大家都是明白人,此後朝中有對王陽明不利的言論,都是這兩位太監從中斡旋,才沒有對王陽明造成傷害。

    王陽明也知道自己成了朝中某些人的眼中釘。於是稱病退隱,激流勇退。

    正是王陽明深知人性,他並沒有拿那些信件威脅太監。如果是那樣,太監狗急跳牆,在皇帝面前亂咬一氣。王陽明有再大的本事,估計都自身難保。

    正因如此,王陽明才及時的退出了爭鬥漩渦,保全了自己。朱厚照也沒有承認他的平叛功勞,直到世宗上位,才給他加官進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所有的美軍基地都被駐紮地所在得國家顛覆,美軍的實力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