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中的第三卷中提到的三種壘築蜂分別是石壘築蜂、灌木蜂和棚簷壘築蜂
原文節選:
一天,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裡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裡。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後,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做了記號的二十隻蜜蜂,走了兩裡多路,開啟紙袋,把它們放出來。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衝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裡,滿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時候是兩點整,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的時間裡,那兩隻小蜜蜂飛了兩裡多路,這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了十五隻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
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
法布林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此書不僅詳盡地記錄著法布林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林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和生活狀況等。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法布林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
1854年,法布林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鑑》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林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
法布林具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此書是為昆蟲譜寫的生命樂章,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它將作者對昆蟲的細心觀察、潛心研究和人生體會熔於一爐,不僅使人們在閱讀時獲取相關的科學知識,而且睿智的思想哲理躍然紙上,在作者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讀者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年復一年,法布林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昆蟲記中的第三卷中提到的三種壘築蜂分別是石壘築蜂、灌木蜂和棚簷壘築蜂
原文節選:
一天,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裡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裡。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後,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做了記號的二十隻蜜蜂,走了兩裡多路,開啟紙袋,把它們放出來。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衝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裡,滿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時候是兩點整,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的時間裡,那兩隻小蜜蜂飛了兩裡多路,這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了十五隻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
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
法布林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此書不僅詳盡地記錄著法布林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林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和生活狀況等。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法布林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
1854年,法布林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鑑》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林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
法布林具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此書是為昆蟲譜寫的生命樂章,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它將作者對昆蟲的細心觀察、潛心研究和人生體會熔於一爐,不僅使人們在閱讀時獲取相關的科學知識,而且睿智的思想哲理躍然紙上,在作者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讀者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年復一年,法布林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