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友加藥店

    金元這個時代,出了許多有名的大醫學家。

    張元素、劉完素、張從正、竇漢卿、成無己、李杲、羅知悌、朱震亨、王好古、朱肯堂、羅天益,都是耳熟能詳的醫學家。

    其中劉完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更被稱之為“金元四大家”。

    劉完素

    金元四大家之一,和張元素同時,曾經有病卻不能治好,經元素開藥發汗而治癒,從此張元素也有名了。這個故事對吾人的啟發是,就算是很有能力的人,也有不能辦到的事情。

    《金史·本傳》:“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嘗遇異人陳先生,以酒飲守真,大醉,及寤,洞達醫術,若有授之者。”和張元素在夢裡獲得醫術的真傳,頗為類似。撰著《運氣要旨論》、《精要宣明論》,但怕庸醫可能會有妄說,於是又著作《素問元機原病式》,特舉二百八十八字,註解就達二萬餘言。劉完素喜好使用涼劑,都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自號通元處士。

    張從正

    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使用“汗、吐、下”三法之高手。《金史·本傳》:“張從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精於醫,貫穿《素》、《難》之學,其法宗劉守真,用藥多寒涼,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古醫書有汗下吐法,亦有不當汗者汗之則死,不當下者下之則死,不當吐者吐之則死,各有經絡脈理,世傳黃帝歧伯所為書也。從正用之最精,號張子和汗下吐。”許多的“妄庸淺術”醫生,學習他的處方,卻不知察脈探究病之原,往往用之就害人。著撰有六門二法之目,醫家可以參考。平日聞見及嘗試有效的處方和理論,輯成一書,名曰《儒門事親》。

    李杲

    李杲從小就喜好醫藥之學,拜當時燕趙地區有名的醫生張元素為師,幾年間盡得他的真傳。張元素的《珍珠囊》對於藥性、氣味、陰陽、厚薄、升沉的最精微之理都包括了,引經佐使都很詳細的述說,現在看不到這部書籍,可在李杲的書籍中可以見到一些遺蹟。李杲有《脾胃論》、《蘭室秘藏》等書的著作,發明的藥方有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等,盡以升氣補中為基礎。另外又有《內傷外感辨惑》,說盡了辨別證狀的方法。《元史·本傳》雲:其學於傷寒、癰疽、眼目病為尤長。

    《嘉蓮燕語》中記載李杲祖父讀書時,一女子來親近自己,卻能見色不起意。當她要離去時,杲袓問:你是神?是鬼?女子取筆在几上寫:“許身愧比雙南”,就走了。後讀杜甫的詩中有“許身愧比雙南金”句,才悟到是講的“隱語”,是有金子的意思。在女子遁去處挖掘,得金一笥,笥上壓著一塊石頭,石面上刻的字寫著說:“金一笥畀李氏,孫以醫名後世”。預言孫輩將會有個好醫生出世。

    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的一位朱震亨,丹溪先生,字彥修,義烏人。震亨曾經拜於羅知悌門下。朱震亨,已經是一位醫生,但是,對醫藥的志向極高,欲拜師於羅知悌門下,卻大費周章,三年未得羅一見。但當羅召見之後,卻一心歡喜,盡得知悌所傳,乃成名於東南,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創“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為滋陰派的創始人。

    《杭州府志》:“丹溪朱彥修志醫,遍歷江湖,不遇明者,還至武陵,遇知悌,俟門下三載,始得見。”可是,朱震亨三年的等待,令“知悌愛其誠,盡以其術授之。彥修遂以醫名東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樂清虹橋到永嘉上塘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