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82744549666

    2020年 “雲展覽”火了。受疫情影響,假日期間本應人山人海的博物館,閉門謝客,冷冷清清。但是,沒有關係,展覽可以搬到“雲”上進行。一時之間,很多博物館推出了形式多樣的“雲展覽”,有前文所述的直播雲,也有線上雲,各種雲展覽,令觀眾足不出戶,看遍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有人會問:“雲展覽”到底看什麼?是貪新鮮熱鬧,搞噱頭,還是真有其門道?對此,復旦大學教授、原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魏峻表示,技術沒有對錯,關鍵看人如何運用。用好了,就是優秀的“雲展覽”,用不好,也可能是一朵“垃圾雲”。記者瞭解到,如今的數字技術一日千里,不僅可以將博物館館藏文物的資料分門別類錄入雲端,供參觀者調取,還可以三維建模,3D立體 360度還原文物細節,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在展櫃裡看實物看得更清楚。此外,還有時下正熱的AR技術,該技術已探索性地運用於虛擬講解、“復原”展品、“復活”展覽物件並與之互動、展示暫時無法展出的藏品、建立博物館AR遊戲以及AR館內導航等多個方面的業務內容。

    文物數字化登記是開發運用的基礎

    記者瞭解到,在西方,不少博物館都擁有自己的圖書館、資料室,參觀者只需預約登記,就能方便地調取自己所需的文物資訊。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文物的數字化登記基礎之上。將每一件文物進行數字化登記,這是一件卷帙浩繁的工作,但又必須進行,因為它真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記者瞭解到,目前國內各大博物館都在進行研究“文物的數字化登記”,故宮也在開展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的調查、研究。這些年,故宮在推動文物數字化建設方面不遺餘力,故宮官方中文網站暨《故宮社群》App的推出,就展示了故宮數字化之路的階段性成果。不過,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就曾說,故宮的館藏文物多達上百萬件,要將其一一數字化,這將是一條漫長的又不得不走的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怎麼把天空拍的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