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少軍lishaojun
-
2 # 益菲讀書
深度思考就不斷深挖問題的本質,然後找到問題的底層邏輯,再去找到這一類問題的背後原理。
我們平時的淺度思考,往往是糾結某一個問題的表象。然後就直接根據表象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思考一般會有兩個結果:
1、找不到問題的本質
2、只暫時緩解問題的表象,不能深入、根本的解決問題。
而深度思考解決的不是某一個問題,而是某一大類問題。然後再去深挖這一大類問題的底層邏輯和根本是什麼。最好能夠找到一些專業性的原理,這樣才更容易幫助我們找到直擊問題的方法。
其實成甲在《好好思考》這本書中,對查理·芒格的多元化思維模型進行探索,更好的解釋了思考的本質,和如何深度思考。
成甲認為,學習並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識,而是要尋找更好的決策依據。這個更好的決策依據,就是那些經過廣泛驗證的原理和規律,芒格稱之為思維模型。
模型也就是我們生活中所謂的模板,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依據和參照。而芒格認為,我們的思維是可以根據模板依據,找到問題本質的。
所以我們真正要追求的目標是把思維模型作為分析解決問題的工具,然後把具體問題抽象化,找到解決同類問題的關鍵的槓桿點。
也就要把自己分析問題的答案,從表面、現象的層次不斷追問深挖,用更具有普遍解釋力的原理來思考遇到的具體問題。
-
3 # 霍體清
深度思考的本質是什麼?你對深度思考怎麼理解?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話題,深度思考應該是看到事物的本質,還不是停留在表面,更不是人云亦云,這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孜孜不倦,長時間的專注某件事,另一個是有一個突然出現的契機。
如牛頓在蘋果樹下被砸,如果砸到果農可能會罵街,而牛頓卻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的時候發現魚缸裡的水外漾,提出了浮力定律,如果是我們,可能會往外濤淘點水,防止流的到處都是。這都是長期思考某一事物,久久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一個意外的事情,刺激了思考者的大腦,產生了驚天地的想法,也叫頓悟。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肯定是專注一件事長期的思考,在受到某些人的啟發,得出了一些結論,而成為科學巨匠的,就拿堅持來說,多數人是做不到的,更不容易借鑑別人的建議意見,所以大多數人,也只能是普普通通的人。
我是心理諮詢師,這幾年我琢磨的就是心理疾病的發病原理,病人痛苦的原因,康復的方法,長時間的思考,在借鑑一些外來的理論,進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可以說看到了心理疾病的本質,諮詢的效果也就不斷提高。
長期的不間斷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
4 # 自由史話
深度思考的本質是什麼?你對深度思考怎麼理解? 很多人都會思考,思考我們在生活中遇見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但這種思考,大多是一種淺層次的思考,並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就像在知乎、悟空問答上提問的人,很多的問題有淺顯的答案。但是有些問題必須得聯絡人生甚至這個世界來進行思考。
就像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與問題一樣,實際上只要聯絡人生和世界就容易得到答案,但是新的問題又會出來最終必然會涉及到人類的三大本質難題。
我在大學就有過這個想法,究竟本身無非是,我是怎麼樣的?世界是怎麼樣的?現在為什麼要發生這一切?
就像物業管理和業主的矛盾,這是典型的人生矛盾。人為什麼必須要依靠外物才能生存,像獲取食物,得到感情等等,這就是典型的人與世界的矛盾。像唯心主義唯物主義,世界有沒有造物主,這就是典型世界問題。
深度思考的本質應該就是一種聯絡一切的思考,就如同佛家說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明心見性,從微小的、不可查的、不能被發現的事務中找尋到真理的存在,或者是利用這種深層次的思考找尋到屬於自己,能夠給自己解決問題的答案,這個才是深層次的思考。其內在的核心無非就是將自己置於一個空靈的境界中,摒除外物的繁雜紛擾,將自己內心最需要的東西提煉出來為自己所用。
這樣就應該是深層次思考才能帶給我們的益處,但是顯而易見的缺點也是有的,就是容易陷入思維的陷阱,說的簡單點就是思考不出來答案,有的人接受不了就會製造一個答案出來,為自己的痛苦而開脫。
現在不可知論的觀點,類似如此,他們認為我們始終站在自己的觀點上,不能站在物質本身之上,就永遠不能發現真理。相對的思考也只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可能解決世界的問題。
不可知論與可知論相對,是一種哲學的認識論,除了感覺或現象之外,世界本身是無法認識的。它否認客觀規律,排除社會實踐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觀統一的,未經實踐即進行先驗判斷即自我否定。最初由英國生物學家T.H.赫胥黎於1869年提出。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許多流派從不可知論出發對科學真理的客觀性予以否定,排除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這是相對科學家而言的,像我們這種普通人,有時候放下手機,放下身邊的工作,去向遠方,進行一場心靈的思維遠航,還是有必要的。
-
5 # Wallball
如果把思考比喻成鑽井,深度思考並非是簡單的向下直到打穿星球,它需要在向下鑽探的同時還要與周圍一切與之相關的生態建立足夠多的連結。深度思考也是創造的前提。
-
6 # 長眉
透過深度思考,你很有可能發現別人不曾思考和忽略的東西!這是我深度思考圓周率的體會。我雖然證明了圓是黃金比例構成,也證明了圓是100個頂角為3.6度的等腰黃金三角形組成,但是,有一個問題很讓我費思量,就是正十邊形也是由頂角為36度的十個黃金三角形組成,則正十邊形的周長就是6.18,它的外接圓周長也是6.18,這就出現了十邊形邊長所為的弦,與它對應的弧長相等,弦長與其對應的弧長相等,如果不拿出事實證明,誰都不會相。這費了我很長的思考時間,我堅信既然正多邊形在正100邊形時平滑的過度為圓,就不會在正10邊形處出現矛盾,一定是人對弦和弧的認識有不足的地方,透過深度思考,終於發現了36度圓心所對的弧,與其所對應的弦等長的證明方法,原來正十邊形周長與它的外接圓周長的確相等。而我們一慣認為弧長總是大於它對應的弦長,並不正確。在幾何性質的證明上,不能靠“想當然”,大自然構造圓有她的規律,必須找出其中規律,才能探索出真像。這時,不放棄,作深度思考,顯得尤其重要!這是我對深度思考這個問題的一點切身體會。
回覆列表
遇到事物,深研細究,確定其屬性;
遇到矛盾,考慮到方方面,找出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它們內在的聯絡的規律性;
對以上事項的探索過程就是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