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
2 # 華來士1969
S57造型其實還是很漂亮,效能也挺先進。也許是設計上稍有點保守。不入許多人的法眼。我看他挺有前途的。傳統戰力達到極限,也有相當的隱身效能。
-
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目前,有傳聞說中國可能購買蘇57戰機,不過,至今還沒有官方證實,估計可能性並不大。多年來,中國一直多方求購,俄羅斯遮遮掩掩就是不賣,反手轉身熱情的向印度推銷。然而,阿三哥那邊卻不怎麼上心,把毛熊搞得很尷尬。
蘇-57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備受爭議,尤其是它的隱身效能,總是被各界質疑。蘇-57到底算幾代機,到現在也沒完全說清楚。
這裡先說說對於戰機代級的劃分,國際上有美式和俄式兩種分法。咱們中國屬於“混搭”,但比較傾向於美式。
俄羅斯/蘇聯把早期的螺旋槳飛機(一戰、二戰時代的戰機)算成了一代機;美國則是從戰鬥機超音速(非巡航速度)起算,即,從二戰後的噴氣式飛機開始,才算第一代。因此,我們往往看到,俄羅斯的飛機總比美國“快”一代,倒不是因為他多先進,只是劃法不同而已。
所以,蘇-57,被俄羅斯自個兒定義成了第五代戰機,實際上就等同於美國的四代機——具備一定的隱身效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效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雖然蘇-57設計時的假想敵就是F-22,但公認其效能跟F-22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如果按照F-22戰機(美式五代機)“4S”的標準來衡量蘇-57,即,所謂“超機動”、“超音速巡航”、“隱身”、“高資訊融合”,在蘇-57戰鬥機更換髮動機後,早已能輕鬆符合前兩項的要求,在作戰資料鏈方面,“高資訊融合”也實現的差不多了。
(蘇-57與美國的F-22、F-35對比圖)
只不過,關於蘇-57的隱身效能,至今有很多爭議,搞得外界一直懷疑它可能不是一款真正的五代(俄式)機。比如,蘇-57曾被見到“粗獷”的外掛導彈,而隱身戰機出於機身外型儘量要減少對雷達電磁波反射的考量,都是給設計成內建彈艙的,外掛的顯得的確不太專業,還有從正面就能看到渦輪發動機的風扇葉片,那雷達反射效果,估計也槓槓的...甚至很多言論認為,蘇—57除了發動機外,其他方面的作戰效能不及中國的殲—20。
總的來看,多年來,蘇-57吸引的“目光”中,質疑眼光,往往多於欣賞眼光。
結果,毛熊坐不住了,為了宣傳自己的蘇-57,去年花力氣拍了一部《從T-50到蘇57》的宣傳片,出乎意料的全方位介紹了蘇-57的研製細節。片中蘇-57現任總設計師米哈伊爾·斯特列茨對中美俄三國五代機效能進行了評價,自信的表示——“世界上符合五代機所有特徵的只有蘇-57,其他國家的戰鬥機都沒有達到全部特徵。美國的隱身戰鬥機根本達不到俄羅斯的標準......”
這要是從印度設計師口中說出的,大家一笑了之就可以了,畢竟這個迷之自信的民族說什麼都跟講神話一般。然而,俄羅斯自己說的,就有必要介紹一下了。
片中,米哈伊爾·斯特列茨指出:美國的F-22和F-35全都不具備多用途能力。比如,F-22只能空戰,沒有對地對海能力,F-35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不具備超機動性,蘇-57在所有能力上都超過美國戰鬥機。還意味深長的說——蘇-57編號的含義就是22+35=57,擺明了就是指——F-22+F-35的效能之和等於蘇57.....??
不過,如果按價效比來講,蘇-57的確還是很出色的,造價只要3600萬美元,還不及F-35的一半多,更甭提2億美金的F-22了。
客觀看,各國飛機效能的側重,也跟其預想戰鬥模式的差異有關。比如,中美俄三國預想作戰模式都有各有自己的主張——中國想中遠端幹掉對手;而美國則是講究隱身逼近;毛熊這邊呢,偏機動,個大,發動機要禁得起折騰,續航能力強。
所以,蘇-57個頭大,動力足,但隱身設計有短板,除了傳統暴力美學的傳承,缺錢以外,也跟俄羅斯對其的作戰需求有關。不過,具體實戰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
4 # 兵說
蘇57飛機自推出試驗型號t50後就被廣泛關注,該機型之所以吸引目光,主要是因為俄羅斯有紮實的航空工業基礎,研製過眾多享譽世界的著名飛機型號。在蘇27家族擔當蘇俄空軍臺柱子的幾十年歲月裡,始終沒有出現更先進的戰鬥機。蘇57是新一代隱身戰機,直接決定俄空軍能有怎樣的戰鬥力,俄羅斯的防空水平。以及經歷解體危機後,俄羅斯還有怎樣的工業製造能力。
我結合蘇57的相關特性,來解讀一下這款飛機。蘇57給人最初的印象就是三個字“扁平化”。之所以有這種外觀,是因為蘇57沿用了蘇27的設計套路,也就是中央升力體模式。但相比於蘇27,蘇57在升力係數上遠勝蘇57,是青出於藍的傑作。而且從升阻比這個硬核引數來看,蘇57要比f22,f35大得多,具備更好的氣動效率。目前它還沒有完全展示出所有的飛行特技,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它的機動性必然超過這兩種飛機。
它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機翼足夠寬,總面積達到了78.8平米,這在戰鬥機裡是不多見的。蘇27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戰鬥機裡的大塊頭,但也只有68平米。蘇57的大機翼不僅保障了飛機具有足夠的升力和載重能力,同時其後掠角的擴大處理,使得飛機超音速的阻力迅速減小。再加上超薄的機身,讓它的高速效能非常可觀。
蘇霍伊設計該飛機也採用了一些不常見的思路,該機型的邊條翼完全可動,也就是進氣道上方延伸出去並靠近座艙的那部分機翼。它可以在飛行中調節,使得激波方向改變,只能流到進氣道的唇口上。這樣可實現超音速飛行的穩定和高效。俄羅斯雖然不缺石油,但提高進氣道效率直接關係到發動機的壽命,這一點不可忽視。
蘇57在彈艙佈局上也很有個性,採取前後縱向模式。這和進氣道佈局有關,但這不影響導彈的發射效率。因為俄製空空導彈的質量較高,只要解決好發射彈出的技術問題,前後彈艙反而有好處。避免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一次全砸了。
該機的主要不足是隱身能力受影響。進氣道佈局不利於隱身,同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高新隱身材料的比例也不夠多。但該機整體上,不一定就真的落後f22多少,因為兩者從一開始就各取所需,是兩種不同戰術思想的結晶。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恢復,蘇57飛機的發展前景是值得看好的。 -
5 # 鷹鴿分析
蘇-57被稱為“壓扁了的蘇-27”,相比機身比較厚重的F-22、F-35和殲-20,蘇-57的機身非常單薄;雖然在隱身設計上廣受詬病,甚至不少觀點質疑其是否是五代機,但從俄官方公開的資料來看,蘇-57具有它的獨特優勢。
先來分析一下蘇-57為什麼薄如紙片?這主要有兩個主要設計因素導致。蘇-57沿用了蘇-27系列的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全身共分佈有12個氣動控制面,將整個機身的大部分作為有效翼面,給戰機提供額外的附加升力,再結合三元向量噴管發動機,最大限度的提升戰機的機動能力。中央升力體氣動設計將機動能力在蘇-27的身上已經發揮到極致,同時帶來了一個負面影響就是破壞了機體結構強度,使得機體顯得相對單薄。這主要是過渡強調機動能力設計導致的,這也給後續內建彈艙設計帶來嚴重製約。
蘇-57內建彈艙從機身中部貫穿到尾部,置身於兩臺發動機之間,與現役五代機較為普遍採用的倒梯形的箱式機身設計完全不同,可謂是內建彈艙設計中的一大另類所在。蘇-57在機腹部挖出一個彈倉從公開圖片顯示,大量使用金屬橫樑加強結構,內建彈艙承重結構幾乎處於蒙皮狀態。這種獨樹一幟的另類設計,使得蘇-57的機身相對單薄。
正是氣動佈局設計過渡追求機動能力最終導致內建彈艙設計無奈之下只能選擇至於發動機之間,這兩個設計因素相輔相成的共同造就了蘇-57機身單薄或者薄如紙片的現狀。其實這兩點設計嚴重影響了蘇-57氣動外形隱形效能,尤其在機腹部隱形處理更是不如人意,突出的發動機艙和沿用傳統的直通式進氣道,這與F-22和殲-20平滑簡潔的機腹設計和S型進氣道設計對於隱形效能影響可謂天壤之別。
蘇-57最吸引眼球的效能指標主要集中在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和獨特的機載綜合航電裝置上。蘇-57的設計初衷與中國殲-20有些類似,其主要技戰術指標都以對抗美製F-22為藍本參考制定的。前蘇聯/俄式戰機歷來注重戰機的機動能力和簡單耐造特性,蘇-57設計更是將這種特性發揮到極致,拋開設計技術因素,蘇-57設計以犧牲五代機賴以生存的隱形設計和機體結構強度,從而最大限度的換取超機動能力,其最大飛行時速可達2600公里,爬升率350米/秒,最大航程3500-4300公里,作戰半徑保證在1200公里左右。
尤其是其搭載兩臺AL-41F1-117S型發動機,最大推力為2×107kN,加力推力2×167kN,發動機推重比超過10,使用多元向量噴管技術,賦予其300-400的短距離起降能力;相較已經比較成熟的蘇-35,蘇-57加大進氣道直徑改進了燃燒室,同時採用了新型全數字控制系統,對於向量噴管技術的運用更加嫻熟。
蘇-57的綜合航電是其另一大亮點,首次實現了“智慧蒙皮”技術運用,換裝了新型N036型有源機載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00公里,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可對其中8個目標進行攻擊;首創集成了主被動雷達和光電定位功能,在正前方和兩側安裝了三部X波段雷達,機翼部位還增裝了L波段雷達輔助增強低RCS目標探測能力。
此外,俄官方公佈手冊顯示,蘇-57還配備了新型電子偵察與對抗系統和紅外製導彈頭抑制系統,整合了IRST、光學/紅外線搜尋與追蹤系統 ,具備在雷達不開機的條件下,對敵方低RCS目標實施干擾的能力。這套集攻防於一體的綜合航電系統還是相當誘人的,一改俄製戰機航電系統落後的面貌。
據俄羅斯《訊息網》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將在蘇霍伊公司合同框架內接收76架讀-57多用途戰機,計劃將於2028年交付。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國防部76架蘇-57的採購合同費用約1700億盧布(1美元約合65盧布),這意味著蘇-57的單價約為22.3億盧布。相比美國F-22和F-35上億美元的單價,蘇-57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
6 # 戰武奇兵
第一,蘇-57並不吸引目光,更引人注意的是由於它掛著五代機的頭銜。第二,蘇-57那也不叫薄如紙片,但做工的確有目共睹,並且作戰效能值得懷疑。除了F-35,其他五代機都被自己的國家當成寶,列為非賣品,只有俄羅斯的蘇-57到處推銷,好處是還銷不出去,連一向當“冤大頭”的印度這次也把持住了自己,可見其綜合性能真是差強人意。總之,混到這個程度的制空五代機算是第一個。
五代機遠遠看去基本都是一片薄紙蘇-57和F-35曾經一樣的飽受爭議,“昂貴的玩具”分別都扣在過它們的頭上。在5月份的時候普京宣佈要購買76架蘇-57加強空軍力量(起初是16架),並已在表示這是一款最先進的戰鬥機,這打破了一些謠言,整個新造合同持續到2028年,因為俄羅斯犯不著自己往死裡坑自己。也就是說如果在這期間沒有接到國外訂單,那麼到時蘇57的生產線也只能面臨關閉。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蘇-57不會在2020年前大規模生產,還有一點是俄羅斯國防部稱後續該飛機的單價將減少20%。這不得不令人深思,其他飛機基本都是越造成本越高,而蘇-57的單價反而降了。(大多數專家認為蘇-57的前10架都是原型機。。)
蘇-57從2020年開始增速的原因也許是30發動機也在明年開始量產,屆時新的蘇-57可能直接搭配新的發動機。30發動機的主要特點是增加燃油效率和增加推力,併為之配備了推力向量噴口,當然大部分人都感覺這是畫蛇添足,都五代機了難不成還讓它去玩狗鬥。除此之外,蘇-57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其隱身效能,也許是西方人士的詆譭,說他並不能同F-35/22相提並論,但是它的感測器和其他電子系統確實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希望換上新的發動機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低可探測性。(蘇-57研發人員曾宣稱其隱身性要強於美國飛機)
蘇-57還被爆並不能攜帶KH-35UE等先進導彈再來看看76架蘇-57本身對俄羅斯軍方就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由於資金短缺,他們不得不削減其他專案的訂單,這其中就包括T-14“阿瑪塔”主戰坦克,而蘇-57的裝備速度也有可能遠遠超出預期。蘇-57從面世後俄羅斯滿懷期待的首先推銷給印度和中國,這個如意算盤很明顯有點打的“自戀”,而種種跡象表明土耳其有可能會是它的一大買家,包括S-500在內,不知道俄羅斯有沒有這個能力賺到這一大單。
-
7 # 桌面戰爭兵棋
2001年航展中的蘇-57原型機T-50
T-50是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的試驗代號,其正式編號為蘇-57。蘇-57是一款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其主要假想敵是美軍的第五代F-22戰機。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為了獲得第五代戰機的技術,在2008年加入了當時的T-50計劃,和大多數時候一樣,毛熊當然不會放過狠敲印度的機會(前有裝備二手發動機的蘇-30,後有維修費幾百億的“維克拉瑪蒂亞號”)。
T-50空氣動力凝結
從2008年加入T-50計劃開始,到2010年T-50首飛,再到這即將開始的2019年印度一共在T-50專案上投入了上百億美金的研發經費,但結果卻是毛都沒有一根。唯一的好訊息是2018年俄羅斯軍方和相關企業簽訂了12架蘇-57的合同,這款耗時多年的五代戰機有望在2019年正式服役。
倒飛的T-50
在第五代戰機的設計思路上,俄羅斯再次選擇了一條和美國截然相反的道路。作為世界單極霸主強調進攻的美空軍更注重戰機的隱身效能;而注重本土防空的俄羅斯空軍則選擇了更強的機動性以應對下一代非接觸戰爭。
回覆列表
古代的時候,人類就有空中飛翔的夢想。隨著飛機的發明,人類的夢想成為現實。很快,飛機就被運用到軍事領域,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以後,戰機得到快速的發展,進入隱形時代。那麼俄羅斯研發的隱形戰機究竟如何呢?
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中美俄三國具備研發隱形戰機的能力。俄羅斯的蘇-57研發之初就被廣泛關注,畢竟俄羅斯擁有夯實的航空工業基礎,還研製過眾多世界著名戰機。並且蘇-57戰機也將直接影響俄空軍的戰鬥力,以及防空水平。
蘇-57給人最初的印象就是“扁平化”。雖然蘇-57沿用蘇-27的設計套路,也就是中央升力體模式。然而相比於蘇-27,蘇-57在升力係數更勝一籌,屬於青出於藍的傑作。而且從升阻比來看,蘇-57要比F-22,F-35大得多,具備更好的氣動效率。
蘇-57的機翼足夠的寬,總面積達到78.8平米,在戰鬥機中不多見。即便被認為戰鬥機裡的大塊頭,蘇-27也只有68平米。蘇-57的大機翼不僅能夠保障足夠的升力和載重能力,同時後掠角的擴大處理,使得飛機超音速的阻力迅速減小。再加上超薄的機身,蘇-57的高速效能非常可觀。
除此之外,蘇-57在彈艙佈局上也有個性,採取前後縱向模式。這和進氣道佈局有關,但不影響導彈發射效率。因為俄製空空導彈質量較高,只要解決發射彈出的技術問題,前後彈艙反而更有好處。蘇-57主要不足就是隱身能力。但是伴隨俄羅斯國力的恢復,蘇-57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