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風說教育

    說真的,不能說一點用沒有,但是價效比不高。

    01

    要想寫好作文,最好的方法是閱讀名著經典,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而不是看別人用過多次的素材,同質化太嚴重了,作文分數也不會高。

    童話作家曹文軒,曾以弓與箭的關係比喻閱讀與寫作,他說

    “寫作和閱讀是弓和箭的關係,寫作是支箭,閱讀是把弓。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這把弓得很強勁。”

    閱讀的重要性無需多談,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才是最關鍵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揣摩經典著作,“精細閱讀”。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現在世面上的書多且雜,讓孩子讀誰的作品呢?

    我首推冰心。

    02

    冰心,一生崇尚“愛的哲學”。“童真、自然、母愛,是她所有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愛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聖的人”。作為小讀者的貼心朋友,她尊重每位孩子。她的作品中自然的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與讚美。

    筆耕75年,冰心一生著作頗豐,父母想要把它們一一甄選給孩子看,也是不現實的。

    直到最近看到了《冰心給孩子的寫作課》這套書,適合讓孩子真正讀懂冰心,增長文學素養。

    這套書共分三冊。

    第一冊《小心輕放的光陰》, 是關於童年;

    第二冊《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是關於自然與愛;

    第三冊《假如我是個作家》中,則可以瞭解大作家關於寫作的心得。

    我就家長最關心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結合第三冊內容,分享下冰心的寫作心得。

    03

    冰心在家塾啟蒙時,就早早接觸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時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

    不僅如此,她還接觸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小小年級的她,還抱著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等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愛不釋手。

    1923年,文學滋養下的少女,又踏上了出國留學的旅程,極大的開闊了她的眼界。成家後的她,又隨著丈夫吳文藻到歐美遊學,還曾在英國與先鋒作家伍爾夫交談。

    所以談起寫作方法來,冰心完全是從經驗出發,句句乾貨。

    她說:

    “天才的定義,是一分靈感,九分出汗,這句話就是說要多寫多看。”

    多看:

    關於多看,中外書籍都應該看,不但是文學,就是心理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都應抱著“開卷有益”的態度去多看。

    多看的好處,不勝列舉:擴充情感上的經驗、學習用字、學習比喻。

    除此之外,習作者還要多接近前輩作家,不同階層的人,多旅行以蒐集素材。

    多寫:

    有興致就寫,不拘泥體裁,寫自己經驗以內的事物,細心觀察,練習觀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

    最重要的,是作者要有自己冷靜的思考,而受主管影響空談主義。

    總結起來,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明師指路。”

    冰心說:“創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卻是它底下細小的泥沙。”

    沙子雖然細小,但慢慢累計,就能變成新的大陸。寫作何嘗不是如此?這也印證了寫作“輸入”與“輸出”的關係。

    如果想繼續寫下去,那就必須繼續多閱讀、多積累、多體驗。閱讀是寫作的“源”,寫作是閱讀的“流”,兩者缺一不可。

    我是@漫風點點說教育,教育路上,你我同行!

  • 2 # 小魚數學課堂

    01.看金獎作文和滿分作文肯定是有用的

    (1)“藝術的事情大都始於模仿,終於獨創。”——葉聖陶

    其實現實生活中不僅僅是藝術始於模仿,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始於模仿的。比如嬰兒學說話、學走路、學吃飯、學搞怪的動作等等。

    小學生剛開始也作文是也始於模仿的。在沒有接觸作文的時候,學生們壓根就不知道作文是什麼。直到有一天考試卷子出現了一篇看圖寫話的時候,他們才第一次真正接觸自己要寫的作文。大多數的老師會告訴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圖片上的內容就可以。這就是他們模仿的開端。於是孩子們的作文逃脫不了這樣的句式: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誰和誰在幹什麼、乾的怎麼樣。

    比如:今天放學後,小明、小芳和小玲在教室裡打掃衛生。他們幹得真認真呀,不一會兒就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的。

    金獎作文和滿分作文是作文中的模範,就像一個學習標兵一樣。自然而然會成為學生模仿的物件,裡面不僅有豐富的詞語、優美的句子,還有特殊的句式及段落分佈結構,這些都值得初學者去摘抄積累,再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又是深一層次的模仿。

    現在依然記得自己模仿,不如說高中階段反覆使用的一句優美句子:“天上卯上來一顆星,很亮,像城市的燈光。”現在想來,為什麼要像城市的燈光呢?那時候在夜晚星星滿天的村子裡,哪裡能想到城市的燈光是什麼樣子的。等到住慣了城市的日子,夜深人靜的夜晚,路燈就像一顆顆星星一樣。

    一味的模仿只能是生搬硬套,時間長了,不免乏味,沒有新意。那就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加以“生活化”,這樣才能使作文更貼近生活,更有生活的情趣。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要想寫好作文還是要從生活所見、所聞、所想入手,加以應景的詞語和優美富有想象空間的句子,會使一篇作文如同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樣。

    屠格涅夫說過:“作文好比一根樹幹,它的詳情細節,就在那上面越長越多,好像菌類在一個樹枝上繁殖一樣。

    詳情細節是什麼呢?比較直觀的理解下,就是在粗枝大葉的段落裡新增詞語或者是句子,讓段落更富有想象力。

    例如:

    星期天,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去海邊玩耍,這裡的風景真沒啊藍藍的天空廣闊的大海、五顏六色的貝殼,還有形狀各異的海星。我們爭先恐後得在鬆軟的沙灘上跑啊,跑啊!玩得真開心。

  • 3 # 飆叔講故事

    不要看別人的作文,應該多看名家散文,看經典,別人的作文不看也罷。學習要高屋建瓴,看最牛的人的文章,多感悟。

  • 4 # 慕容琳雨

    不能說沒用,只是還不夠。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為了讓我寫好作文,是帶我專門去了實地,我要寫一篇風景作文,爸爸帶我去了公園,看著實地風景,邊問邊指導。最後那篇作文得了優+。所以寫作文也是一種興趣培養吧。下面我分享下自己的建議吧:

    積累素材

    積累豐富的作文材料是寫好作文的首要條件。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間接倉庫裝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起來就比較容易。”

    1、積累“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堅持寫觀察日記。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做手帳,也是一種寫日記的方法。最開始可能都是流水賬,但每天記一點,慢慢改變,也就成了素材了。

    2、積累“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也就是您說的看《作文大全》,學習別人的好文章,積累裡面的好詞好句,還可以看一些其他的課外閱讀。但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憶力再強,時間長了,要記的內容多了,總會遺忘一些。如果一邊讀書,一邊把認為很精彩的內容摘錄下來,不僅能避免遺忘,而且翻閱起來也很方便。 有人統計:馬克思寫《資本論》,寫過“摘要”的書籍多達1500多種;列寧寫《哲學筆記》,直接引用的哲學著作多達數十種。堅持寫讀書筆記,練字的同時,也在腦海裡更深的記錄下這些素材,對以後寫作文很有益處。

    日常練習

    提高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長期打算。 可以循序漸進,先寫簡單的,再到複雜的;先“模仿”,再“原創”;先短篇,在長篇;先寫自己的故事,在構造別人的故事。這樣一步一步慢慢來,總會有收穫,總會有提高。

    養成習慣,培養興趣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寫作的好習慣,將其當做一種興趣,而不是作業,這樣才能讓孩子主動起來。

    家長們可以陪孩子一起寫,例如以寫信的方式來對話,或者是陪孩子看一本書、一部電影,而後一起寫觀後感交流。

    我覺得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願您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克服寫作難關。

  • 5 # 憶夢月華微課堂

    但是光靠看金獎作文和滿分作文書顯然是不夠的。孩子還得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和物等,學會觀察寫出的作文才有真實性。還得掌握寫作的一些基礎知識。另外多讀課外書,我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做來也會吟”,只有多讀優秀作品,博覽群書,你才能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才能豐富詞彙量。

    最後,讓孩子堅持寫小練筆。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則長,無則短;寫讀後感,寫觀後感等寫得多了,練得多了,慢慢的孩子就會作文了。

  • 6 # 小漁

    對於不會寫作文的孩子來說,看書起到的作用要辯證來看!讀書本身是一件好事,對學習寫文章的好處也是不用說的!可是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說,用他們現在的看書方式,起到的作用不會太大。因為這類孩子的基礎,包括學習習慣大多不太好,看書也僅僅是走馬觀花,不會思考,更別說從文章中總結方法了。說白了就是這些孩子不會看書。所以要想讓孩子從讀書這件事中獲取營養,就必須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讀書!

    想讓讀書起作用,就要理解什麼是閱讀理解,現在身邊很多孩子對“閱讀理解”這四個字的理解有誤區,認為文章後面必須有需要解答的題,這樣才叫“閱讀理解”。而平時讀書的時候,就是單純的讀,只看懂表層意思就完了,讀書就是看熱鬧。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型,是對平時閱讀能力的檢測,長期的不良閱讀習慣,讓閱讀理解成了一件流於形式的事,想讓讀書在寫作中起作用就一定要脫離這個誤區,平時讀書的時候,雖然文章後面沒有問題,但是自己在頭腦中要多給自己出點難題,這才是真正的“閱讀理解”。這樣才能讓讀過的書起到應有的作用。

    讀作文書,按類來讀,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寫作文時的難題!比如寫人怎麼開頭,記事怎麼開頭,寫話題作文一般用什麼形式開頭……不同文章都是如何取材的?這些材料在自己身邊有沒有?……長期堅持下來,孩子寫作文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 7 # 說文寫作

    我們說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語文學習對於孩子的成績來說越來越重要了。大家都知道語文包括基礎、閱讀和作文這三大類。應該說作文對於孩子來說是第一大難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們為了寫作費勁心思,家長幫忙,最後東拼西湊出一篇作文,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有的家長去新華書店給孩子買各種的作文輔導書。我們說現在的作文輔導書分為這樣的幾類,有好詞好句的,優秀學生作品的,歷年考試中精選的。當家長把這些書籍買回來後,我們說這些書真能對孩子的作文有幫助嗎?

    我們要明確一點,怎樣能寫好一篇作文。我們想起了一篇經典的故事,講的是莫泊桑向福樓拜學習寫作。莫泊桑問福樓拜介紹自己讀了很多的書,但是寫出的文章不生動,到底怎樣能夠寫出好的作品來。福樓拜告訴他寫作要功夫到家,要他天天站在家門口把每天路過的馬車詳細地記錄下來並且要長期堅持。可是一連幾天的觀察,莫泊桑沒有任何發現,都是那麼單調,沒有什麼好寫的。當他把困惑告訴福樓拜的時候,福樓拜大吃一驚說出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話:

    “不,不不!怎麼能說沒什麼東西好寫呢?那富麗堂皇的馬車,跟裝飾簡陋的馬車是一樣的走法嗎?烈日炎炎下的馬車是怎樣走的?狂風暴雨中的馬車是怎樣走的?馬車上坡時,馬怎樣用力?車下坡時,趕車人怎樣吆喝?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這些你都能寫得清楚嗎?你看,怎麼會沒有什麼好寫呢?對你所要寫的東西,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如你要描寫一堆篝火或一株綠樹,就要努力去發現它們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樹木不同的地方。你發現了這些特點,就要善於把它們寫下來。今後,當你走進一個工廠的時候,就描寫這個廠的守門人,用畫家的那種手法把守門人的身材、姿態、面貌、衣著及全部精神、本質都表現出來,讓我看了以後,不至於把他同農民、馬車伕或其他任何守門人混同起來。”

    因此這些書對於寫作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去積累素材,這才能夠讓孩子寫出作文。

  • 8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雖然我是一名英語老師,但我最喜歡的是語文,平時喜歡以文字形式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向自己傾訴或分享與他人。根據對寫作的體驗 ,我認為看金獎作文和滿分作文是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對應試作文有一定幫助,但是想透過這個來真正提高寫作水平,收效甚微。

    俗話說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抄”得妙,就是好文章。意思就是說,多看一些金獎作文或滿分範文,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學習並背誦一些好的開篇,結尾,好的觀點表述、妙語以及文章結構,然後在考試中借鑑並運用。無論中考還是高考,閱卷老師不可能一字一句的閱讀,所以除了把心思花在開篇結尾上,結構也要求清晰。一般來講,議論文開篇、結尾各一段,中間論點論據要分2—3段;記敘文以順敘為主,也可以倒敘插敘,表述一定要清晰,但除非文筆絕佳,否則不建議使用開門見山等常用方法。如果你能堅持這麼做,我相信在考試中你的作文會有不錯的得分。

    但是,真正想寫好作文或是想在寫作道路上走得更遠,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觀察

    生活就是一本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都將會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靈感。

    二、積累

    有了好的素材和靈感,沒有好的詞語來表達也不行。這時候我們需要積累好詞佳句,並培養自己熟練駕馭詞語的能力,而滿分作文畢竟出自學生之手,與中外大家的經典著作相去甚遠,所以我們需要多讀像巴金、老舍這些語言大師的經典著作,從中汲取營養。

    三、寫實

    有些語文老師主張學生虛構寫作,我比較反對這種做法,真正的寫作必須從寫實開始。正所謂“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當自己有了一定的語言功底時,要敢於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敢於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

  • 9 # Lance課堂

    孩子不會寫作文,怎麼辦?這可困擾了不少學生家長,家長的普遍做法就是給孩子買作文書,讓孩子好好看看作文書上是怎麼寫作文的,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寫作能力,可事實上孩子的寫作能力提高了嗎?絕大多數孩子的寫作水平沒有提高,這中間有沒有什麼訣竅呢?當然有。

    我家孩子在讀初中時也不愛寫作文,每次考試作文在及格分數,我也該還是想了很多辦法,也給孩子買了很多作文方面的書籍,買回來的前幾天,還是很有興趣的看看作文書,可以後就把作文書收藏起來,真正叫書非借不能讀也。我發現這一情況後,就問孩子作文書看得怎麼樣?他告訴我,已經看完了。孩子真的看完了嗎?顯然不是。

    我意識到,這種方式不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我就給孩子擬定了一個寫作計劃,叫"每日一看,每週一練",所謂"每日一看",就是要求孩子每天看一篇範文,用時幾分鐘,然後把這篇範文中寫得好的語句摘抄下來。所謂""每週一練",就是要求孩子根據本週內學校發生的事,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但要用到摘抄的語句。

    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孩子的確把作文書看完了,也整理了一本很厚的寫作筆記。在期末考試中,孩子的作文得了滿分,孩子信心倍增。從此以後到現在(高三),孩子的作文在班上都是範文。上學期,孩子參加全國性作文大賽,榮獲國家二等獎。

    要想孩子的寫作水平有提高,只看金獎作文和滿分作文沒有多大用,關鍵要把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己所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夜字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