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取笑

    《常清靜經》從老子的道本體論和人生論的基本觀點出發,進一步闡述了清靜、無慾和陰陽消長對人們修煉身心的意義和作用,尤其對老子關於返璞歸真的觀點,《常清靜經》的解釋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較為適合玄門早晚功課中誦讀、記憶和守持。

    《常清靜經》以“常”為恆(久),以“清”為元,以“靜”為炁,以“經”為法。並且明確指出:凡求道,願識自本心,修自本性者,無不以持經戒而成聖,無不以守元炁(清靜)而成道,無不以知常守恆而精神永存。

    《常清靜經》明確主張:成就大道的最佳途徑大致是:先步入無情——無慾——無念,再步入無形——無相——無缺。其方式方法大致是:遣(排除)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具體過程為“清虛寡慾,湛然常寂,心神寧靜,欲豈能生,欲即不生,常清靜矣,常應常靜,真常得性,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 2 # 梁興揚

    萬字長文,解讀清靜經,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啟發。不方便一次讀完的最好收藏了再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教的一個重要入門經典,也是一個最平和清靜的道教入門經典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和內求的辨析精神。

    清靜經本身不談神異不談神通,而是透過道家文化的視角,來詮釋對道和修行的認知,之所以看作道教入門的重要經典,是因為篇幅較短,重在體悟,同時,可以從中學習認知道教認識世界的方式。

    開頭老君曰,代表的是太上老君說的這篇經典,是經過各種傳承慢慢傳承到了今天,上聖高真留下經文,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體悟道、感悟道。清靜經開篇,對道進行了描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道存在在宇宙誕生之前,道存在在宇宙誕生之後,道甚至存在在宇宙毀滅之後,哪怕萬事萬物毀滅,道都不會毀滅;道代表了萬事萬物背後的真理,無形、無情、無名。因為無形,所以才不可傷、不可敗、不可亡、不可滅,如同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無形中,孕育天地,天地萬物都是從道中演化而來,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西方科學理論慢慢走向了與道家思想一致的地步,宇宙從虛無中產生,先有了奇點,然後奇點爆炸,化生陰陽,慢慢演化出了萬物。在之前,屬於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存在,但是,這個狀態下,道也存在,是道的無極狀態,當無形中,有了有形,就是太極狀態,宇宙大爆炸,演化萬物。因為無情,所以才能成其大、成其廣、成其闊、成其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道對待萬事萬物都是無情的,不是以人或者任何事物的主觀判斷來轉移,小偷和警察、異教徒和教徒、黃人和白人、英雄和叛徒等等,都有存在的空間,大道不會對其進行判斷,唯有人理解了道,認知了道,才能對其進行評判,唯有人認知了事物背後的規律,詮釋了神仙的存在,詮釋了道的存在,才能以無情成有情。正因為無情之大,才能執行日月星辰,才能容納世間萬物,一旦有情,便墮入人間,天道化為人道。因為無名,所以才能隱其身、藏其本、歸其根、得其真,無名不可言,言之便為有名,一旦有了指代有了定義,便脫離了原本的狀態;比如說我們認識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李四,我們認識的李四,不代表真正的李四這個名字,但是,我們必須有個名字指代的時候,他便脫離了無名的狀態,到了有名;只是哪怕有名,李四、王五、張三都不可能全面代表真實的我們認識的人。正因為無名之隱,才能夠長養萬物,維繫世界的存在,維繫規律的演化。

    何為清靜?水同青,青同爭。

    上篇重在無形無名無情,天之感悟,天道傳達。

    下篇天道既入人道,必然會有人道的體現,就涉及到了爭。

    說清靜到清靜,水同青,青同爭也。上善若水天道不爭,人之有情何謂不爭?上善若水天之道,青為木之生髮之氣,順其自然而無礙;人之有情人之道,青為木氣爭其生機。

    於是乎,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非爭之罪,非不爭之德,非天之爭,乃人之爭。

    上士可超脫凡塵而無礙,天下莫可與之爭,下士沉淪世間,不爭己敗。

    天之道,不爭名利,人之道,張揚名利。

    芸芸眾生,名利所困,因其興,因其廢。

    老君爺憐憫眾生,傳經送寶,此句便以天心帶動人心。

    如同棋局,旁觀者清,唯有體天道,有人情,才得悟道;無天道落入下士之爭,無人道寡情絕欲之輩,均不可取。

    我們社會上說的競爭、奮進、努力,都在於完成我們的人之道,進去和競爭沒有任何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發展更好進步更好。

    之所以有經文傳世,在於我們在競爭中,可能就迷失了本心,爭進入了內心,失去了真正的自我;當以不爭之心去努力的時候,才能看清楚自我。

    不想當廚師計程車兵不是好司機,如果人連點追求都沒有,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呢;不能讓名利遮擋我們的雙眼,如果全部因為蠅頭小利來衡量我們的一切,為了生活而活著,連探尋真理和自我的信心都沒有,跟一塊石頭有什麼區別呢?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這個平衡,讓自己在其中隨心所欲。

    天之道,不在乎人間道德正義,哪怕世間殺戮遍地罪大惡極,天不廢,地不荒,就如同無論建立什麼樣的道德規範,天地都存在;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我們遵循的道義,如果有一個國家建立了殺人立功欠債不還能夠執行,那麼,存在就是合理的,天地不會因為我們不認同的理念或者道德而荒廢。

    作為人,需要一個共同的規範,需要認可的制度,無論歷史還是現實原因,造成的我們的習俗、法律、道義、禮儀就是德的一種反映,我們需要遵循,因為我們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存在,除非我們願意完全放棄所得,那麼,就可以不德;印第安人、非洲原始部落的德不適合我們,我們的德也不適合他們,天在上,人在下,人之德,貴在規範,貴在約束,貴在適用。

    上德不德是厚德,下德執德是厚德,唯有用於人才有益,完全的公正在人道上不存在,任何不公正在天道上不存在,人道為人,天道為天,天道無名無形無情,決定了人道有名有形有情。

    執著天地人之道的明確分辨,是因為不能夠分辨其道德,擺脫天地之道的困惑,真正以人道來詮釋天道,讓天道來演化人道,才能清晰瞭解。天道只可以被人道理解,不能被人道覆蓋,人道只能以天道之心來體悟,不能完全上升為天道。天有天之位,人有人之歸。

    人應該順從自然,而不是說毀滅或者覆蓋自然,人之心大,可包容宇宙,但是,不可有妄心;行道用道,需要追尋天地之理,當有了妄心,試圖否認覆蓋天道的時候,就不可能知道天道。

    我們理解的天道,是我們所認知到的世界的全部,當不斷加深認知的時候,世界才會開闊,妄自尊大,就會造成心的失衡。道教是探尋真理的同道者的集合,首先重的應該是消除這樣的妄心,真正認知人和天的位置,不讓人屈服與天,也不讓人妄斷。

    如果有了妄心,便會從天之道的無為,落入認知到的形式中,天道無為人道有為,當天道有為人道無為的時候,就失常了。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我們大部分人,都可能產生妄心,因為我們生活中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干擾,這種干擾可能是生活的瑣事,可能是我們遇到的糾葛,也可能是我們生活的起伏,甚至家庭的瑣事;哪怕我們向道,我們想保持清靜之心,但是,一旦有了這些事情,反映到我們內心,就會有了反應,因為我們是人啊,我們有感情啊。 各種反應堆積起來,就會讓我們內心有變化,影響我們的判斷,這種影響或許負面正面都有,反饋到外界,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就不再是按照我們真心想追尋的道,而是著相了。 或許會因為這些沉迷在萬物中,或許會因為這些而排斥萬物,無論正反,無論善惡,都會產生貪求。這裡的貪求是中性詞,因為心有所感,才可能有動力去追求,我們因為怕黑,發明了電燈泡,我們因為怕冷,發明了暖寶寶,我們因為怕孤獨,發明了網路,我們因為無聊,發明了打豆豆。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正因為有了這些慾望,我們才有了各種煩惱,這些煩惱牽扯到我們內心中,所有的遭遇,無論是事業的成功和失敗,無論是愛情的得意和落寞,無論是家庭的糾葛和溫情,都是因為我們有追求。很多時候我們人在居中,不是因為我們不悟,而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慾望,才願意接受其他人看起來不正常的濁辱。欲有所得,才受其辱,心無所得,自無牽掛。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願意接受濁辱,也不是願意去做什麼事情,而是在衡量自己的捨得,在衡量自我物質世界或者精神世界的圓滿在這種濁辱下,我們甚至流浪生死,如同在苦海中沉淪,因為各種慾望下,因為生活的影響下,讓我們在尋道的路上一步步淡忘自己的目標,到最後,永失真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我們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天道降本流末成為人世間,人世間的演化,雖然不能反應天道,但是,無意識的集體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世界,當人的目光在十里之內的時候,影響的是鄉鄰,當人的目光是整個國家的時候,影響的是國家,當人的目光是整個宇宙的時候,影響的是整個宇宙,哪怕微乎其微,都是在影響。 真道隱藏在事物背後,慾望牽引大多數人無意識的前行,永失真道可能也是道的一種詮釋。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當大多數人永失真道的時候,才可能有人來悟道;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認知道的存在,那麼,悟道就失去了基礎。 因為眾人悶悶,才有了賢者傳道,我們才可聆聽到老君爺的指引;道是長久並且永恆存在的,無論在哪個民族或者哪個國家或者在哪個星球或者在哪個星系,都有人或者智慧生命以不同的方式來解釋自然,來探尋直接背後的真理。我們地球的宗教和文化中,有三清、上帝、佛祖、真主、奧特曼、變形金剛、小龍人等等,其他星球也有他們對道的定義,哪怕形式千差萬別,都是在試圖解釋事物背後的真理。事物背後的真理只有一個,但是展現在人面前的,有無數種,不存在否認一種,不存在完全肯定另外一種,只能說這種說法能不能讓更多人認同。當有人或者智慧生命來悟道的時候,自然會得到其詮釋和真理,不在於他們怎麼解釋,而在於是否去探尋這個真理。能夠體悟這些道理的人,必然以天道演化人道,以人道解釋天道,透過事物的表象來探尋真理,透過真理來改造世界。所謂清靜,上善如水是心,清也,積極奮進是行,靜也,爭也罷,靜也罷,均為道,水也罷,清也罷,都是自然。演化世界我們無法做主,解釋世界神佛無權干涉,天道做主天道該做的事情,我們行動我們該做的事情。因為天地我們存在,因為我們,天地絢爛。 清靜經整體思想體系就是這樣,天道演化人,人道詮釋天,缺一不可,互為依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元文宗圖帖睦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