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噠女漢子121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兩種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而且很想馬上獲得。在這種私有欲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可見,孩子剛開始偷拿別人的東西,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透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會逐漸演變成偷竊行為。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的行為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1、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年幼的孩子活動範圍只限於家庭,從記事起他就發現,爸爸媽媽可以隨便拿他的東西,孩子也可以拿大人們的東西。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開始上幼兒園了,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看到別的小朋友玩具很好看或很好玩時,就想拿過來玩一玩,甚至塞進書包帶回家玩,把玩具佔為己有。這是由於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的概念,但對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較模糊,所以,對一切他們有興趣的東西,都認為是自己的。

    當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權概念時,就要積極幫助形成物品所有權概念。即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屬於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他人的東西要徵得別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在家中也要建立這種所有權的意識。將孩子的東西與成人的東西區分開,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時,必須徵求家長的同意。家長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時,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的衣櫃和玩具要和家長的分開。還可經常提出這東西是誰的?等問題來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的概念。

    2、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有些要求可以讓孩子透過努力去實現。

    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並不太需要的東西,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說起來,這實在還是一種對家教過嚴的報復行為。

    3、讓孩子樂於與家長交流

    瞭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對於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很重要。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讓孩子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你是不是也想要以只像明明那樣的筆呀?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錢買一個。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要與他聊聊在幼兒園或在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讓孩子養成與家長說心事的習慣。

    4、讓孩子把玩具還回去

    家長若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打罵、鄙視孩子,應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可取,讓孩子學會接受錯誤,勇於承擔後果。如要求孩子把玩具還回去,也可陪著孩子物歸原主,讓孩子給對方道歉,甚至送給對方一個小禮物。讓孩子意識到知錯就改、補償對方的重要性。但切忌小題大做,把拿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脅懲罰孩子。相反,家長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使小朋友難過,並鼓勵孩子角色易位,體會自己喜愛的東西遺失會是什麼滋味。

    另外,對於孩子拾金不昧、幫助他人等行為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5、要強調傷害

    到了幼稚園階段,大多數五歲左右的孩子明白拿別人東西不對。即便如此,孩子有時會對鍾愛的東西不由自主。若家長髮現孩子有順手拿來的行為,要反覆強調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不會被容忍。該年齡段的孩子特別重視友情,因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會傷害彼此友誼,讓孩子考慮自己的行為對朋友和老師造成的傷害。

    6、要維護孩子的自尊

    有的家長髮現孩子犯了錯,總愛擺起一副老子教兒子天經地義的態度來教訓孩子。用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最多知道這件事讓家長特別生氣,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讓他們知道。家長應有分寸地用科學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這次行為如能改正不再犯,就可以得到原諒,如果再犯要重罰。在批評和懲罰孩子時,要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格,既不要像個歷史學家翻出孩子過去的錯誤不放,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訓孩子,否則,孩子會從心裡和家長產生對抗,以後再想說他什麼可就難了。

    7、須警惕孩子說謊

    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上小學後,孩子已有是非觀念,可以明辨對錯,不會隨手拿別人的東西,但家長更要警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有可能僅僅出於愛好而霸佔別人的東西,也有可能受嫉妒心理驅使拿別人的東西。譬如說,寫字漂亮的同學經常得到老師讚揚,孩子可能認為同學的鉛筆有助自己寫好字,從而將具有神奇力量的鉛筆佔為己有。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家長不能毫不介意,這樣孩子會認為你默許了他的做法,慢慢形成惡習;要及時向孩子瞭解原因,是在哪兒拿的,拿誰的;讓孩子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會給別人帶來不方便和煩惱,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要求孩子及時歸還別人的東西,並向對方道歉;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明確要求,及時提醒,嚴格監督,使孩子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 2 # 喵子

    謝謝!關於“孩子老是拿別人的東西”這件事,讓我想起在自己小的時候,總是偷偷拿妹妹的零時吃的事情。那個時候,由於上學特別遠,早上總吃不上飯,一直餓到中午。媽媽為了鍛鍊我們勤儉,感覺小學時候午餐費總不夠花似的,中午每每只吃七分飽,有時候還把部分午餐讓給妹妹吃。下午放學,還得走一個小時回家,路上妹妹走不動了,還得揹著她走。回家後也不一定立即有飯。好像那個時候,家家戶戶工資收入都不高。因此,現在能記清楚的,就是每天都處於“飢餓”食物短缺狀態。因此,我想:

    1、孩子總拿別人的東西,是否是父母平時對待孩子管得太嚴了呢?比如以家中有吃得,就不給孩子買他喜歡吃的東西;家中有舊玩具,就不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新玩具了?不知道您的孩子有多大,我家採取的是“無限取得,必先給予”,為了不讓孩子亂花錢,孩子在一上小學,就開始給孩子零花錢,並教育孩子錢怎樣才能生錢;

    2、孩子喜歡什麼,建議多聽聽孩子的意思,買孩子喜歡的食品、文具、玩具等。我家孩子的衣服、鞋、書,都是他自己選,不然不是他自己挑的,他會不碰的。買之前告訴孩子預算,孩子其實比我們還會計劃省著花錢呢!

    如果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無理,那就講究語言方式,不斷然阻斷孩子,就讓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多停留頓足品玩一會兒吧,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喜歡這件玩具,我們就多看看吧!”,父母只需在旁邊耐心等待就行,孩子看夠了,會很開心的跟父母離開;

    3、家長不要在公眾場合,大聲斥責孩子,即使發現孩子拿別人東西,只需糾正這件事,告訴孩子:“孩子你裝錯別人的東西了。如果你喜歡,我們一會兒也去買,好嗎?”,相信一次下來,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能擁有,就不會拿別人的東西了。

    祝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 3 # 青青寶貝

    孩子小的時候物權意識不明顯,對自己的東西與他人的東西區分不清,認為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拿走,這時候就需要父母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點,等到大了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養成習慣就很難調整過來。那麼孩子老是愛去那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呢?

    首先,出現這種行為及時制止孩子,並讓孩子把東西還給他人

    孩子每次出現這種行為,就要及時制止他,並讓他把東西還回去。那怕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家裡,順走他人的東西也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讓孩子從小知道亂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父母得從小教育、制止、規範孩子的行為。

    其次,父母要改變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不要去貪小便宜

    有些父母長輩平時愛貪小便宜,孩子有樣學樣,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拿了放自己包裡。有時父母帶孩子去親朋好友家玩,孩子看中別人家的玩具,有的朋友說沒事你拿走吧(人家只是客氣客氣),父母就心安理得的讓孩子拿走了。孩子就這樣養成習慣,看中別人的東西都去拿,沒有了界限感。因此,父母得提醒並讓孩子做到: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回家據為己有。

    再次,父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就儘量滿足

    有時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是因為他跟父母提出來父母沒同意。那麼,有些時候父母能滿足孩子就儘量滿足他,不能滿足的要求儘量跟孩子解釋清楚,我們不能事事跟人家比較、事事學人家。

    最後,千萬不要打罵懲罰孩子,還是得以教育引導為主

    根據題主的描述,孩子讀四年級了還有這種情況,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也不見好,那就是這種教育效果不好,得改變策略。每次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得好好與他溝通,問清楚情況,並讓他還回去,他實在想要的東西父母就滿足他。他能控制自己少拿或不拿別人的東西時父母要及時鼓勵讚賞他的自控行為,讚賞孩子的改變!

  • 4 # 七月十

    孩子老那別人的東西,有兩種情況,家長判斷一下,對症下藥。

    一、喜歡

    孩子自己沒有,家長又不給自己買,見到別的小朋友有了,就想據為己有。估計第一次拿的時候她他會很害怕,次數多了就習以為常。家長對這樣的孩子,要求他把東西還給別人,並告訴他如果喜歡告訴爸爸媽媽,只要合適就會給買。

    二、毛病

    有的孩子拿別人東西是一種病,有的孩子自己有但是還會去拿別人的。他覺得那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拿到手後好爽快。這樣的孩子一定要去看心理醫生。

  • 5 # 科寶成長手記

    孩子因為還小,還不懂得什麼是屬於自己的,什麼是屬於別人的東西。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時,不要批評孩子,要告訴他們物品歸屬的道理。同時帶著他把別人的東西還給他人,並告知他以後記得用完了東西要放回原位,或者還給主人哦!慢慢地孩子就會有這種意識了。另外,平時在家裡也可以對孩子做些物品歸屬的訓練。只要是寶寶的東西應該專門放起來,並帶他逐一認識,告知孩子這些都是屬於他的。如:鞋架一層放寶寶的鞋,小衣櫃的衣服是寶寶,玩具都是寶寶玩的,寶寶看的書都在書架一層,等等。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東西。他也就不會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了。關鍵是父母要做好引導。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他也許不是故意的,只是不明白道理,我們做好的示範,物歸原主,再加以引導,不給孩子留下心理上的負擔就可以了。

  • 6 # 蜜桃姐姐

    幼兒在會說話、走路之前,是用身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嘴巴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手,透過全身的感官去認識大千世界。做媽媽的都知道,孩子從三四個月開始,就會把手指頭伸進嘴裡吃,就是在探索世界。

    “觸覺”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感知能力。

    能不能拿,除了考慮安全與否,還要考慮“所有權”的問題。三歲-六歲正好是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沒有所有權的概念,經常會認為“我拿的就是我的”。但是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起歲有權的概念。會觀察的小孩會很快發現,每個物品都有它的主人:比如媽媽的高跟鞋、爸爸的工具箱、奶奶的老花鏡、爺爺的鳥籠、姐姐的繪本……遊樂場的鞦韆是大家都可以玩的,商場裡的物品是別人的。

    孩子有時會害怕如果和別人分享了東西自己就沒了。所以我們不要強迫孩子把自己東西送人,讓他感覺自己對自己的東西是有所有權的。每當看到外面的東西就引導他判斷“這是誰的”,如果想玩想拿得先徵得主人同意:“請問我可以玩一下嗎?”在家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尊重小孩的所有權,想使用會借用小孩的東西時,也得徵求他同意。

    除此之外,蜜姐還有一個小玩法你可以和孩子互動哦:

    發揮想象力,一起來玩聯想遊戲。例如:拿起香蕉,在耳邊說“喂!你好”,喔!原來香蕉變成電話,把香蕉傳給孩子,請他再變成不同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東西。邊玩,邊提升探索力與觀察力,也會越來越有創造力。

    當孩子想“觸控”時,別急著大聲喝斥,透過遊戲進行引導,讓孩子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並安心探索世界,也不斷擁抱全新的學習,堆疊出邏輯與思考的能力。

  • 7 # 亦君說書

    這個問題分兩個點看。 首先別人的東西,別人有權處置。家長必須非常斬釘截鐵地在平時就給孩子灌輸這個道理。絕對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01

    有些家長一見自己孩子哭鬧,心情就不爽。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直接去跟別人孩子交涉,“勸”別的孩子讓自家孩子玩。如果別的孩子堅持不給,則會恨恨地說,那東西有什麼好,走,寶貝,咱去買更大更好的。

    這種態度會影響自己孩子的!不管你嘴上說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要,實際結果是你的孩子獲利了!無論是透過交涉拿到別人的東西玩還是你給他買了,實際上你是告訴他,別人應該把東西給他玩,不給他的家長會生氣。

    最後他總能如願得到這個東西。 如是幾次,一個熊孩子就這麼養成了。他不能忍受有自己得不到的東西!那麼請問能滿足他一輩子嗎?

    02

    另一方面,家長也不要無視孩子的小慾望和小渴望。想要東西不是錯,可以用共情的方式對孩子說,你真的很想要那個呢,對不對?但這個是別人的東西。然後抱抱孩子讓他釋放一下心中的失望。

    也可以教孩子用自己的東西去和小朋友交換。教孩子一些和小夥伴相處的方法。則壞事變成了好事,增強了孩子的情商。

  • 8 # 希爾牛頓

    1·在孩子的眼裡,他自己覺得好玩的東西就想要據為己有,並不是說這種行為就可恥,或者說道德品質不好,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2·跟孩子講,別人的東西不能夠搶,要告訴孩子,那是別人的東西,我們可以玩,但是不能夠帶回家。

    3·如果說你喜歡上了別人的玩具,那麼就去問問別人是不是能夠玩,如果說不能玩,那麼就要給別人放下。

    4·帶孩子一起的時候,要教給孩子分享,比如說你將自己的玩具分享給了別人,俺們別人也將玩具分享給你,是不是就都能夠玩到新玩具了。

    5·大人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去學習和模仿,才能夠學會分享。和小朋友們一起開心的玩耍。

    6·孩子們總是天真無邪的,不能夠將孩子的一些小行為上綱上線,更不能夠給啊猴子帶上愛搶東西的帽子,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沒有面子。

  • 9 # 小村教師121

    經常看到一些小孩總喜歡搶人家的東西。這裡說的小孩是6歲以前的小孩。不能總以小孩子嘛都是這樣的,孩子小怕什麼。家長不能以無所謂的態度對待。那麼小孩總喜歡搶人家的東西怎麼辦?

    1、小孩的學前教育很重要,如果家長不重視,總以無所謂的態度對待。那麼等到小孩上了學就更加難教育了,因為小孩到了那時候,喜歡搶人東西就成了習慣,慢慢地就變成了喜歡欺凌人的壞小孩了。

    2、家長髮現小孩喜歡搶其他小孩的東西的時候,應該馬上制止,並且需要對小孩進行適當的懲罰並教育。

    3、家長需要教育小孩,讓小孩明白搶其他小孩的東西,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不可以再做這種事情。就像那句俗話說的“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正因為小孩小就必須好好教育,不然等到小孩大了,教不聽的時候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5、搶東西是一個非常嚴重錯誤的做法。雖然在這裡說小孩搶其他小孩的東西,有點誇張。但是這個問題確實需要家長引起重視。小孩要從小就教育好。

  • 10 # 零基礎在家學舞蹈

    寶寶太小不知道什麼是對錯,所以必須父母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寶寶不好的行為在第一次發生的時候父母要立刻堅決制止,並要嚴肅認真的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讓他認識到這是錯誤的行為,這時的教育最有效。

    你說“總喜歡搶別人玩具”說明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失去了絕佳機會,教育要困難一些,可能會遇到寶寶非常大的牴觸和哭鬧。切不可因一時心軟而放棄,因為如果放棄,寶寶不會認識到錯誤,只會認為什麼事只要他一哭鬧就能實現,以後再想教育就更難。所以一定要堅持到底,可以用別的事物先引開他的注意力,平息他的哭鬧,等寶寶平靜後再認真的告訴他搶別人東西的行為是錯誤的,這樣寶寶的腦海中會留下印象,下次就不會輕易再犯。

  • 11 # 媽媽小星球

    當寶寶與別人一起玩的時候經常有爭搶玩具的舉動。寶寶的行為雖然受到這個年齡段心理發展的影響,但同樣需要家長適當的引導。

    當寶寶和小夥伴玩耍時出現生氣、煩躁等負面情 緒,這是正常而健康的。家長需要先肯定寶寶的感 受,讓他知道“我生氣了”這沒錯,但同時要明確告訴寶寶,用粗魯的舉動表達這些情緒則是不能對的。家長可以和寶寶說:“我知道沒拿到那個玩具你很生氣,但是不可以因為這個就打小朋友,他會很疼 的。我們輪流來玩那個玩具好嗎?”

  • 12 # violet0221

    其實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看到別人的玩具,就想搶過來自己玩耍,自己的玩具,又捨不得給別人。我覺得寶媽可以在日後就是孩子和別人一起玩耍的時候告訴他哪些東西是他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自己擁有,優先使用權,別人的東西,如果自己想玩耍的話,要和別人商量。如果別人同意的話,那還可以和別人交換,大家互相分享。以後說的多了,孩子逐漸的長大,他就會明白。我家孩子三週歲多了,他會說喜歡和別人分享,當喜歡別人的玩具時候就會徵求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不給他,他會和別人商量或者拿自己的玩具去交換。孩子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引領他們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 13 # 搞笑影片不笑你揍我

    首先讓他知道嗎不是自己的東西,如果自己的東西被他人拿走的心情。如果孩子一直哭鬧,首先採取轉移目標的方法,其次再給他講道理。和孩子一起做情景示範。讓孩子瞭解到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是自己的東西要保護好。

  • 14 # 愛生活的燦爛漂流瓶

    1.常見的三種態度

    a.非常敏感:爸爸媽媽一旦發現小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就會胡亂責怪孩子,視作孩子有偷竊行為,因此會對孩子進行非常嚴厲的呵斥或者處罰。

    b.滿不在乎:和敏感型相反,有的爸爸媽媽覺得孩子還小,拿別人東西無所謂的。有些比較市儈的爸爸媽媽甚至覺得孩子這樣無傷大雅,因此完全不在乎,也不會做出任何處置。

    c.謹慎對待:找到孩子為什麼會拿別人東西的原因,觀察小孩子只是好奇拿來看看還是想要佔為己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耐心,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

    2.處理此類問題的注意事項

    a.不要隨便把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為視做為“偷”,因為說到偷,性質就會變得很嚴重。小孩子拿別人東西動機有時候的目的是很單純的。非常多的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由於小孩子“喜歡那個玩具”或者“我沒有這個東西”,又或者“我也想有一個這個東西”......孩子有了這個想法以後就不自覺地想要去拿別人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偷竊。

    b.孩子因為害怕可能會不敢承認自己拿了別人東西,有時候可能會說是別人給自己的,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不能過分強硬,不要採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來逼迫他承認,而是要教育他“拿了別人的東西應該還給別人”,不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開脫。

    c.要跟小孩子講道理,告訴他,“要是你把丁丁的玩具拿走,他想玩的時候就找不到了,這個時候他會非常難過,同樣的,要是你的玩具找不到了,你會不會難過呀?”

    d.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事的時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把拿來的東西還回去,要是小孩子不肯一個人去,爸爸媽媽要陪著他一起去,同時還要教育他對別人使用禮貌用語道歉:“對不起,我之前拿了你的玩具,我現在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我把東西還回來請你原諒我吧。”

    e.有的爸爸媽媽因為愛惜孩子,會代替孩子承認錯誤,這樣是不對的,要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不然孩子記不住這個教訓。

    f.要是孩子拿的東西是很喜歡的,同時是必需品的話,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告訴孩子,這個東西要先還給人家,因為人家也需要這個東西,如果你以後遇到這樣喜歡的東西,可以告訴爸媽,爸爸媽媽會滿足你的願望。下次千萬不要透過拿別人的東西來滿足自己,你不問過他就拿他的東西,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g.爸爸媽媽要做好榜樣的工作,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教育孩子物品的所有權,什麼東西屬於誰,這些道理要告知孩子,如果喜歡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徵求別人的意見,千萬不能隨便拿。

    遇到孩子擅自拿別人東西的行為,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註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床蝨最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