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品雲集
-
2 # lutao118
從清宮翡翠器翠的質地等級看,大部分均為老坑種翠料,而通身滿綠的“純翠”甚少,尤其水頭足、玻璃地、豔綠欲滴的高翠更是難得一見,只有從小件的佩飾中偶可找到。白地含斑點狀的翠較多,還有一批無綠的白地翠。
古物陳列所和故宮博物院稱翠為“翠玉”,偶稱翡翠。
清乾隆 鎏金銅嵌翡翠八方盒
清宮翡翠的地位
翡翠在清宮中作為一種新的玉料多用作生活用品,當然其中有的也涉及到宮廷典章制度,如用作朝珠、翎管、寶璽等,但都未能進入大典和祭祀場合。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翡翠在宮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清乾隆御製翡翠鼻菸壺
清宮檔案中的翡翠
在清宮檔案中,所見翡翠之名始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三月二十七日《雜錄檔》。以翡翠之名貢入宮廷的貢品都來自經濟發達、文化昌盛的東部地區,如天津、江蘇吳縣、江西九江等地。
清代珠翠寶石頭面
清人眼中的翡翠
據紀曉嵐記載,雲南翡翠玉在京都傳播了五六十年,僅僅乾隆一世,翡翠由石升揚為玉,價格由相當藍田幹黃上攀並超過羊脂白玉,如此快速的發展趨勢實是驚人,在古今玉器史上也是空前的。
清代翡翠帶鉤(兩件)
晚清宮廷愛翡翠
現存的清宮檔案和遺留的實物均可證明翡翠在晚清的內廷受到慈禧太后等人的珍愛。后妃們的扁方、簪、墜、戒、鐲等飾物許多是用上品翡翠製作的。
宮中的喜歡影響了當時民間對翡翠的使用,在玉石市場上翡翠所佔份額越來越大,受到士紳、貴婦、富商們的喜愛。
清光緒御製翡翠九獅蓋爐
“翠”美的最高境界
在清宮的翡翠日用品中,餐具佔有重要位置,主要有杯、盤、碗、盒等。由於日用器具的器形較大,因而高翠作品較少。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清,高3.8釐米,口徑24.8釐米。翠呈淺綠色,區域性色較重。作品似盤,較淺,桃實形。
洗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筆。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貴,既可使用又可作為陳設品。
清晚期翡翠桃形洗
翠碗
翠碗,清,高7.3釐米,口徑17.3釐米。此碗所用翠料顏色不均,區域性或青綠,或深綠,但此等作品亦數難得。原藏清宮遂初堂。
翠煙壺
翠煙壺,清,高6.45釐米,寬5.3釐米。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圓型別為主,後期的作品形狀多變化。
翠靈芝形如意
清,長47.8釐米,最寬10.5釐米。翠質青綠。如意為靈芝形,柄作靈芝枝幹,鏤雕小枝及葉,並有小靈芝飾於柄下端。頭部雕作靈芝形。
乾隆皇帝碧璽翡翠如意
翠扳指
翠扳指,清,高2.8釐米,直徑2.8釐米。翠質為綠色。扳指呈圓筒形,一埠內呈坡狀,光素無紋。
清乾隆御製翡翠和闐玉扳指
翡翠圓雕龍龜馱瓶
翠十八子手串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0釐米。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璽、珍珠都屬貴重材料,此作品將其集於一體,在清代宮廷首飾中亦屬珍貴。
翠十八子手串
翠翎管
翠翎管,清,高7.4釐米,直徑1.5釐米。翠質為綠色。翎管為圓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圓形鈕,中穿孔。光素無紋。此翎管顏色均勻,水頭足。翎管是清代官員禮帽上插飾花翎的飾物。
清中期翡翠陽綠翎管
翠帶鉤絛環
翠帶鉤絛環,翠質為青綠色,區域性綠色較重。作品四件一套,其中一件為帶鉤,一件為鉤環,鉤環與帶鉤鉤合,用於腰帶的端部。
清翡翠帶鉤
翠朝珠
翠朝珠,清,翠珠直徑1.3釐米。朝珠配件不全,現存94粒翠珠,翠色青綠。
清代翠朝珠
金鑲珠翠軟手鐲
翠十八子手串
伽南香十八子手串
-
3 # 恆星184891124
我在故宮博物院從事研究很多年。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您,故宮博物院裡展示的或者是儲存的翡翠很多都是充色的假貨。同時告訴你一個常識:翡翠沒有任何文物價值,就算是慈禧太后親自戴的手鐲,如果要賣也得重新打磨,看其種質,顏色,工藝來決定價值。如果有裂有紋,其價值還不如市場上的貨。
-
4 # 閒庭客
哦,作為藏館:故宮須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北京博物院最貴翡翠如下:
呵,這燻爐塊頭驚人~饞煞人!翠太極紋淺盤:清•高3.5釐米,徑17.5釐米。翠螭紋如意:清•長47釐米,最寬10釐米。翠印色盒:清•高3.4釐米,口徑8.8釐米。翠蕭:清•長54釐米,徑2.8釐米。翠蝙蝠戒指:清•直徑2.2釐米。白金鑲翠項鍊:清•鏈圍頸16.5釐米,翠嵌件直徑1.9釐米。
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清•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抱歉無圖)
…………
呵,靚嗎?煞癮否?特集國寶,請君欣賞。承邀,謝了!
回覆列表
翠乾隆款仿古觚
清,高19.7釐米,口徑10.4×6.8釐米。
翠色青綠,有翠料表皮的風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頸,足外撇。頸及足飾蕉葉紋,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底有篆書“乾隆年制”款。
觚是古代的一種飲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陳設品,將觚置於案頭,內插雜物。清代宮廷或稱為花觚。此觚為乾隆時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紋飾與古器有所差異。所用翠料青中含綠,近似古銅器的鏽色。
翠纏枝蓮紋蓋碗清,通高8.3釐米,口徑12.4釐米。
翠質淺綠色。碗為薄胎,口外敞,蓋略小,地包天式,環式鈕。蓋面及碗外壁淺浮雕纏枝蓮紋。
清代,內地與中亞地區文化交流密切,工藝品製造中出現模仿中亞風格的作品。當時流行的西番蓮圖案即是傳統的纏枝蓮圖案與中亞圖案相結合的產物。這件作品中的纏枝蓮紋蓮瓣捲曲,蓮葉多歧,是清代西番蓮圖案中的一種。
翠煙壺清,高6.45釐米,寬5.3釐米。
翠色青綠,區域性色較深。煙壺近似橢圓形,上部略寬,小口,細頸,表面光素無紋。
鼻菸壺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圓型別為主,後期的作品形狀多變化。乾隆時期,鼻菸壺的製造有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材質的多樣化,動物、瓜果造型的作品數量增多。翡翠鼻菸壺的優劣多以材質本身判斷,其紋飾、造型一般都較簡練。
翠簫清,長54釐米,徑2.8釐米。
翠質青綠。簫為竹節狀,中空,側面有音孔,一端有吹孔,佩黃絛和紅穗。
簫是一種樂器,用於吹奏,其音悠遠深沉,極為動人。古代樂器中,竹質管樂器較多,人稱絲竹之聲即指此,故玉笛、玉蕭多仿竹形,但其音另有特色。
翠印色盒清,通高3.4釐米,口徑8.8釐米。
翠呈綠色。盒圓形,口沿呈子母口狀,盒身較淺,平底,圈足。蓋與盒身相仿,可與盒身扣合,蓋面飾凸起的團形“壽”字。
宋、明兩代,文化發達,文具,包括用於盛印泥的印色盒的使用量激增。當時生產的印色盒形制多樣,花紋精緻,具有觀賞性,直到清代這種狀況仍在延續。此件翠盒較宋、明作品更為珍貴,因為它的材料貴重,以優等翠料製成,工藝精緻,厚度均勻,造型規整,圖案精細,“壽”字的筆畫用了瓦面狀凸線,這對加工技術有很高的要求。
翠魚式盒清,長27.8釐米,寬7.2釐米。
翠色青綠。盒為魚形,兩半相扣成盒。魚身有細鱗紋,鰭、尾、鰓部嵌有紅寶石。盒內刻有乾隆御製詩《詠痕都斯坦玉魚》。
據詩而知,乾隆皇帝認為此件作品為痕都斯坦玉器,但這種玉料主要產自緬甸,魚上寶石的鑲嵌方式也與痕都斯坦玉器有別,一些學者認為此盒是清宮廷所制。
翠太極紋淺盤清,高3.5釐米,口徑17.5釐米。
翠綠色,區域性色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盤心淺浮雕太極圖案。此盤翠色綠而質地細膩,有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製品中極罕見。
古人對玉盤非常珍愛,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盤流行。清代宮廷使用玉盤較多,此盤的造型也較為常見,但其他玉盤多無口沿上的唇。清宮所制翠盤數量極少,非常珍貴。
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清,杯高5釐米,口徑7釐米,盤徑18.5釐米。
翠呈青綠色,區域性綠色較深,呈絲絮狀,杯和盤上又有暗紅色,其中可能帶有人工染色。杯為圓形,平口沿,口微敞,兩側各有一龍形杯耳。杯身兩面各飾一陰線刻龍紋,杯下有圓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紋。杯配托盤,八瓣形,盤底中部陰刻“乾隆年制”篆書雙行款。
此種托杯器,宋、明之時已流行,樣式頗多,清代的作品更為精緻,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為托杯中之珍品。
翠碗清,高7.3釐米,口徑17.3釐米。
翠色青綠,有大片重綠色。碗敞口,口沿處有唇,圈足。光素無紋。
此碗所用翠料顏色不均,區域性或青綠,或深綠,但此等作品亦數難得。原藏清宮遂初堂。
清代宮廷多以玉製碗,特別是乾隆時期,玉碗製造數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圓,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還刻有御製詩句。這件翠碗的造型、工藝與乾隆時期的特點相同,可能是當時的作品。
翠桃式洗清,高3.8釐米,口徑24.8釐米。
翠呈淺綠色,區域性色較重。作品似盤,較淺,桃實形。洗底浮雕桃枝兩杈,一杈伸於洗底為足,其上有雙桃並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側為柄。
洗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筆。玉洗可能產生於秦漢之際,從考古發掘可以看到,漢代玉文具開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筆洗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作品。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貴,既可使用又可作為陳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