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達則兼善天下11
-
2 # 亙辰
滿族人作為一個遊牧民族經歷了三次準備,終於得到了命運的眷顧,得以輕輕鬆鬆問鼎中原,擁有神州大地的廣博資源,和一群沒有頭腦的,被戰亂以及瘟疫肆虐的人。
對於被李自成這個毛賊侵擾的百姓,最渴望的是安定的生活。滿族人進關得中原大地,也遇到了一些抵抗,但是,這些抵抗的人都是極端自私的,而且相互排擠,相互拆臺。所以說對於滿族人使用武力方面來說應該是不足為懼,對於一盤散沙只需要騷進簸箕。
其實滿族人入關以後,遇到的真正強大的敵人應該是自己的一些惰性!按照人口比例來看差不多是一比二百了!這麼懸殊的人口對比就是讓滿族人如芒刺在身。所以看看清朝的皇帝對於自己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必須要以身作則才會有長久的江山!
滿族人作為一個傳統的遊牧民族,問鼎中原以後,需要摒棄自身遊牧民族的懶散個性,以及自身在文化方面的缺失,才是長期統治中原的最強大的敵人!
看看滿族人在學習漢文化方面的決心,以及自身融入漢文化的魄力,就知道這個民族有著非凡的適應能力!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看看滿族人是怎樣把北方的遊牧民族一個個的收復歸於己的,這些都是中原地區的漢人經歷了一千多年都沒有做到的!
經過了三、四百多年的民族融合,所謂的純滿族人也許是非常非常少了,滿漢其實早已血脈相融,漢族人融入了滿族人的堅韌不拔的意志,滿族人融入了漢文化豐富的思想情感。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民族融合,每一次融合都給中華民族大家庭帶來新鮮的血液,每一次融合都會使中華民族更加強大,更加包容,並且給我們燦爛的文化增加一些豐富多彩的光輝!
-
3 # 小旅行家
皇帝我服(劉秀,劉裕,楊堅,朱棣), 戰神我服(陳湯,陳慶之,李靖,李文忠), 神人我服(鬼谷子,郭嘉,劉基,王守仁),還有柴榮我也喜歡,只可惜英雄事未競身先死。
-
4 # 愛可愛的丹
是臺灣的鄭氏和同盟會創始人孫中山,鄭氏雖然是臺灣實際統治者,政治主張卻是反清復明,三藩之亂時,鄭氏趁機反攻大陸,佔領廈門泉州潮州等地,吳三桂被鎮壓後,鄭式又退回臺灣。在三藩之亂前,清的統戰工作主動積極,先後派赴臺議撫,告訴鄭經,如果迴歸,承認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封鄭經八閩王,可鄭經不同意,向清提出“苟能照北韓事例,不削髮,稱臣納貢,尊事大之意,則可矣”,康熙氣壞了,咆哮於太和殿:“北韓是中國從未所有之外國,鄭經是華人,臺灣怎能與北韓相提並論!民族大義還要不要了?同意他的無恥條件我有何面目見列祖列宗,有什麼臉對後世人說是我大清統一了中國?在大清國如果有個地方人不剃髮,心思復明,我睡得著嗎?”,之後便啟動國家統一行動。由此可見,後來的蒙古判亂,西北綠毛判亂,大清真沒當回事,也沒當他們是最大敵人,他們只是叛亂,不是反清復明,所以沒有群眾基礎,大清真正的敵人一是鄭氏二是孫中山,前者是反清復明後者是驅除韃靼恢復中華。
-
5 # 劉三解
這個問題要回答, 就得界定時間範圍。我們知道清朝入關時在1644年,即清順治元年,在這之後,都可以視作“入關以後”,一直到1912年清帝遜位為止。
當然,這是廣義的“清朝入關以後”,這個過程中,最強大的敵人毫無疑問清朝末期來華的西方殖民者,尤其是英國,而其令清政府不得不正視的時代,就是馬戛爾尼使團1793年來華為乾隆皇帝祝壽,在傲慢地觀賞了洋人帶來的“奇技淫巧”並表示不屑之後,乾隆皇帝當天即密旨兩廣總督加強沿海戒備,防止英華人回程劫掠、報復。
在命令中,乾隆皇帝對於英華人的海上力量非常忌憚,50年後,英華人就用大炮驗證了乾隆皇帝的擔憂。
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驗表明,清朝根本打不過對方,勝利的可能性都沒有,絕對是大敵。
而如果是狹義的“清朝入關以後”,那就是清朝進入中原,由地方政權到統一全中國的戰爭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清朝的進攻勢頭產生重大威脅的是兩個勢力:
1,孫可望、李定國的大西軍餘部進入雲貴之後,擁戴永曆皇帝后,對湖南發動的反攻,取得了兩厥名王的戰績;
2,鄭成功的水師力量突破長江口,直抵南京,以絕對優勢兵力包圍了這座南中國的政治中心城市,造成了清廷的恐慌。
孫、李的大西軍在張獻忠死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轉入雲貴,採取與明朝合作的態度,積極經營地方,積蓄實力。
儘管只有一隅之地,但是清朝的核心武力,八旗軍其實也已經在走下坡路,尤其是經歷過起建國初期苦戰、大戰的宿將多死,新生代也早早脫離了艱苦的生存環境,戰鬥力也在下降,到了順治年間的後期,八旗軍主要是在吃父祖“百戰百勝”的名聲老本了。
順治三年,衍禧郡王羅洛渾順、饒餘郡王阿巴泰死。
順治六年,豫親王多鐸死。
順治七年,睿親王多爾袞死。
順治八年,英親王阿濟格死。
順治九年,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端重親王博洛、多羅謙郡王瓦克達順死。
到了李定國反攻時,清朝的宗室宿將,就剩下敬謹親王尼堪和鄭親王濟爾哈朗。
要注意,清初的八旗統治,本身就建立在皇帝—宗室諸王、貝勒對八旗的武力控制的基礎上,先是大分封,比如多鐸十二歲就成為正黃旗旗主,領有十五牛錄,在努爾哈赤死後有得到了努爾哈赤直屬的十五牛錄,在皇太極改換旗號後,他變為正白旗旗主,仍是八旗中武力精銳最強大的一旗。
皇太極之後,逐步抽調各旗精銳,組成葛布什賢超哈(後來的前鋒營)、阿禮哈超哈(後來的驍騎營)、巴牙喇(後來的護軍營),進行軍事集權。
而李定國先順治九年在桂林困死了定南王孔有德,這還只是對遼人降人,而且是東江降將集團的打擊,幾個月後,又伏殺敬謹親王尼堪。
這個時候,其實永曆政權在戰略態勢上,已經由防禦轉向了反攻,尤其是對“真滿洲”的迎頭痛擊和殺傷,破滅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如果不是之後孫可望、李定國的反目內戰,起碼可以為永曆政權延長壽命。
相比之下,鄭成功在順治十六年對南京的進攻,聲勢、影響都要大得多,戰果卻要小得多,趁著清軍主力集中在西南對付永曆政權餘部,鄭成功的水師直抵南京城下,然而, 由於鄭成功本人和部屬的驕傲輕敵,南京周圍的主要要衝都沒有完全佔據,使得清軍的援兵不斷進入城中。
最終在清軍的反擊之下大潰敗,其中,前鋒鎮、左先鋒鎮、援剿右鎮、後勁鎮、前衝鎮、宣毅左鎮、左武衛、左虎衛大部被殲滅或遭重創,使得鄭成功這一重要的反清軍事集團元氣大傷。
所以,綜上所述,在清軍入關後,面對的最大的敵人,給其最大打擊的敵人,正是孫可望、李定國的大西軍餘脈。
-
6 # 萬歲1148858845
滿清進關初期最強大的敵人是李自成集團,比如追擊李自成的就是多爾袞的弟弟阿濟格,之後就是大西軍的李定國,到康熙王朝就是三藩之亂,此後延續到乾隆中期的最大敵人就是蒙古的準格爾部,歷時百年戰爭,乾隆末期到嘉慶就是白蓮教起義,最後的太平天國,捻軍這些老百姓造反了!
-
7 # 請走這邊
我覺得清朝最大的敵人就是他的國策與傳統儒家思想的背離,國策與統治的基礎思想的相背離一直折磨著歷代清朝統治者,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文字獄,一直嚴防漢人,要不然就會被民間的思想浪潮吞沒
-
8 # 小吳不放心
吳三桂。
在三藩之亂之前,西選官不說遍天下,在長江以南也是勢力很大。吳三桂和其餘藩王不斷要糧要餉,完全是清朝身上的吸血蟲。康熙廢番逼反吳三桂後,廣東尚之信,福建耿精忠,陝甘王輔臣也紛紛作亂,極盛時期幾乎佔據半壁江山,明皇室以及鄭經集團、部分漢宮、漢兵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一些地區的農民、奴僕都迅速做出反應,四川的幾個土司、苗民、察哈爾蒙古布林尼、青海墨爾根臺吉等少數民族也相繼響應。清朝當時八旗已經腐朽墮落,不堪大用,要不是吳三桂已經太老且接班人吳世雄被殺,集團不穩,說不定清朝就完了。
回覆列表
清朝入關後,最強大的敵人依然是蒙古貴族。所以清朝終其一生都跟蒙古貴族和親,以賄賂蒙古貴族轉移和隱藏矛盾。最終清朝的滅亡也和蒙古息息相關。長期近親結合,導致的惡劣後果就是,清朝皇族的生育出現嚴重問題。皇帝不是沒有子嗣就是早亡,權利自然落到監護人老太后身上。
吳三桂當然也是入關後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但不是最緊要的威脅。吳三桂同志完全是被康熙逼反的,吳三桂坐大和葛爾丹的野心相比,孰輕孰重非常明顯。康熙選測先拿下三藩也是想集中精力消滅葛爾丹。
而反清復明勢力非常有限,雖然一定程度上造成清朝100多年的頭疼,但充其量也只是黑社會組織。只能在暗處活動,威脅不到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