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57946224082

    蛭子就是蟶子,每個人的叫法不同。蟶子的讀音:(chēng zǐ)學名:縊蟶。別名"小人仙"屬軟體動物,是雙殼綱簾蛤目貝類動物,生活在海洋之中,為常見的海鮮食材。貝殼脆而薄呈長扁方型,自殼頂到腹緣,有一道斜行的凹溝,故名縊蟶。寧波沿海一帶多灘塗,對養殖蟶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寧波大眾海特產,寧海長街一帶,面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鹹淡適宜,餌料豐富,土質以泥沙為主,因而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長街蟶子。

    產地:南北沿海均有分佈,不少地方已進行人工養殖。

    棲息在潮間帶至淺海砂泥底,以強而有力的錨形斧足直立生活,將身體大部分埋入砂泥中,但若是遇到危險或環境不良時,會自割其出、入水管而迅速將身體全部埋入砂泥中。竹蟶大部分棲息在鹽分較低,且水深大約二十到五十公分的海域中。分佈在熱帶,在大陸東南沿海產量較多,在臺灣則多產於中南部,尤其是臺中及雲嘉一帶的砂泥海域。

    基本介紹:大竹蟶貝殼長,達14釐米,一般殼長為殼高的4~5倍。亮口緣與腹緣平行,只在腹緣中部稍向內凹。殼頂位於殼的最前端,殼前緣截形,後端圓。兩殼合抱呈竹筒狀,前後兩端開口。殼質薄脆。殼表光滑,被黃褐色殼皮,有時有淡紅色彩帶。生長線明顯,沿後緣及腹緣方向排列。殼內面白色或稍帶紫色,可見淡紅色彩帶。鉸合部小,兩殼各具主齒一枚。長竹蛙與大竹蛙近似,其主要區別是貝殼極延長,殼長為殼高的6~7倍,殼薄,兩殼相等。

    生活習性:蟶子,適宜生長於海水鹽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內灣軟泥海塗中。養殖蟶子要選擇風平浪靜、潮流暢通,常有淡水注入的港灣或平坦的灘塗,底質以泥質或泥略帶沙為宜。在開春清明前後播苗。一般人工養殖在8個月左右即可起捕,(此時平均每公斤在80只左右).如果是自然種殖的話,差不多要9到10個月,每公斤要100只左右。蟶子按養殖時間長短,又分為一年蟶、二年蟶、三年蟶。

    烹飪指導:蟶子食法很簡單。從蟶田起捕的蟶子,洗淨後,放養於含有少量鹽分的清水中,待蟶子腹中的泥沙吐淨,然後用薄刀片輕輕剖開蟶子背面連線處,倒在沸水中,稍為停留,加入蔥末,即可撈起食用。肉嫩而鮮,風味獨特,是佐酒的佳餚。古人曾有詩讚道:"沙蜻四寸尾掉黃,風味由來壓邵洋;麥碎花開三月半,美人種子市蟶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嫁給趙又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