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麵包財經

    首先廣州和深圳只是GDP增長快,GDP總量還是不如北京和上海的。而且全國增速最快的城市也不是廣深,而是重慶、蘇州等二線城市居多。

    根據各地公佈的2017年上半年GDP情況,上海13908.57億元,北京12406.8億元,廣州9891.48億元,深圳9709.02億元。四個城市的增速分別是:6.9%,6.8%,7.9%和8.8%。廣州和深圳的GDP增長速度超過北京和上海。

    廣州和深圳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迅猛得益於廣東省上半年的經濟爆發。今年上半年,廣東省不少城市的GDP增速都超過了10%。

    廣東省的經濟爆發一方面是廣東省外部經濟環境改善,對外貿易活動增多。廣東省一省的對外貿易額長期佔據全國1/4的份額,所以全球經濟形勢的好壞對廣東尤其是廣州的影響很大。而上半年全球經濟逐漸走出前兩年的低迷期,廣東省對外貿易增多,從而刺激了廣州和深圳的發展。

    二是,珠三角的產業轉型推行較早,經過幾年的轉型陣痛之後,差不多到了收穫的時候。

    在廣東兩市經濟環境轉好的同時,北京和上海卻面臨各自不同的問題。一方面北京正在對外輸送非首都職能,將大量產業向環京地區轉移,並且限制購房購車等乙烯類宏觀調控下,北京的GDP增速已經放緩。

    至於上海,以金融、房地產和資訊科技聞名,而近三年的金融環境一直不景氣。2016年上海GDP增速為10.02%,排在全國首位,基數大,也是今年增速減緩的原因之一。

    從GDP總量上看,當前經濟還是北京和上海高於廣州和深圳。但是北京的經濟職能正在不斷被削弱,將來廣州和深圳有可能超過北京。

  • 2 # 舞動人生124

    謝謝邀請!廣州、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速確實很快,不過2016年廣州增速放緩,只有8.35%,而上海為9.32%,其2016年GDp總量:北京24899億元,上海27466億元,廣州19610億元,深圳19492億元,北上高出廣深13263億元,差不高出一個廣州(或一個深圳)總量。不管怎麼說廣深是無法北上進行較量的。北上資格老,廣深還是初生牛犢。

    北上都是直轄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北京是全國的首都,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全國的金融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解放前經濟發展就很好。

    廣州,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臨近香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視窗。廣深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不過近兩年受到經濟轉型升級的衝擊給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廣深要想追上北上怕是有點難。

  • 3 # 數著時間的分叉

    輪民間繁榮度,越往南越發達,無可置疑。按人均來說,廣深一直是比北上多的,按總量來說北上大幅領先。那是以總量看還是人均看,大家見仁見智了。

    這四個城市也存在上下級關係 直轄>副省級,經濟特區>省會。國家給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北京的政治文化,廣州的商業中心,深圳的科技創新。凡事看問題不要太狹隘,一座城市有他的先天條件外,更重要的是國家給他的定位。所以拿廣州高新產業和深圳比那無疑是不行的,一些網友總會得出一些很莫名其妙想言論。這個衰落,那個衰落,和國外的中國威脅論有這異曲同工之處。

  • 4 # 魯遼一家親

    其核心是大量青年人口流入,廣州、深圳這些年流入人口(帶戶口遷移)比其他地區多很多,短短20多年,流入近2500萬人口。這些人口全是青年勞動力,相對其他地區,在幼年、老人方面負擔小,自然有活力。用其子之力而不養人之父母發展模式不會持久。改革之初,使用大量農民工。積累了財富,待其老時,統統趕走。不養其父母,不養其子女,也不養曾出力者。將財富留給自已,將苦難留給他人!沒有什麼稱道的!深圳,也不會永遠是青年人的城市。人們總會老去,子女總要生育,當青年勞動力佔比由原來80%,逐步降到社會普遍水平佔比40%,老人、小孩佔比增長到60%以上時,優勢也將消失。北京、上海雖然有同類問題,但沒有珠三角嚴重。當前,各二線城市,爭奪青年勞動力也一樣,看中這個優勢。和所有家庭一樣。將父母、子女留在農村不養,小兩口到外面發展,肯定比家中老少過的好一樣、一樣的。

  • 5 # CAllStarer

    現在廣東把已經在把東莞地鐵線路打通,到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個城市連在一起,無疑是大幅度提升佛山和東莞的經濟實力!

  • 6 # 秦仕亮

    北京上海根本不是深圳的對手,因為北京不在是經濟中心,增長越來越低,上海是沒有先進製造和品牌的地方,經濟在國家去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會越來越弱,根本不是深圳對手。這些國企生產的產品大家喜歡,還是深圳的民企製造大家喜歡,結論不言而喻。

    上海等死一條路

  • 7 # 競技者or人生海海

    什麼叫悶聲發大財?低調,務實,安安分分走自己的發展線路!這些年來廣州的潛力一直被低估,杭州天津蘇州每個城市都想超越廣州!除去媒體的噱頭,一個城市的魅力與原始動力 ,並非只是GDP的增速,可以衡量的。作為一個在廣州生活多年的青年,老家一直在內地,只有南下,沒有北上…(無論是氣候,地理位置,還是人文情懷,包容心,排外思想,廣州無人質疑是最好的選擇)

  • 8 # 魔界之龍珠飛舞

    這裡你好像忽略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廣深人口增長快一年增幾十萬而北上最近人口限制幾乎不增長了,反映在GDP總量增速上區別就非常明顯了,如果對比人均GDP增速可能更公正一些

  • 9 # 關注小知天下事

    廣深比北上增速快,並不代表比北上經濟好。

    深圳在改革開放前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小城鎮,在改革開放後得到國家政策扶持,迅速地發展起來,深圳被稱為“一夜崛起的城市”;成為中國的一線城市。

    廣州發展歷史悠久,一直是中國南方的中心城市。廣州在古代中國一直是重要的貿易港口,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廣州在改革開放後迅速發展,一躍回到古代輝煌。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其經濟地位不用說,做不了第一也要做第二。

    上海在上世紀90年代前,其實力比不上深圳的。在1992年國家成立浦東新區後,迅速崛起,一躍成立中國第一大城市。

    廣深的經濟顯然比不了北上啦!就說點基礎的:他們四個的等級就不一樣了,北上是直轄市,廣深是地級市。無論怎樣,這四個城市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典範,分別引領著三個經濟區域的發展,都是經濟區域的核心城市。

    綜合實力來排名上海第一,北京第二,廣州第三,深圳第四。

  • 10 # 洪鐘財經

    不僅僅是廣深增速比北上更高,整個南方地區都比北方更快。廣州、深圳快於北京和上海只是一個典型樣本而已。

    2018年第一季度,所有省份中,增速最高的五個省份是貴州、西藏、雲南、江西和陝西,1個北方省份,4個南方省份;最速最慢的五個省份是:天津、吉林、海南、遼寧、甘肅,4個北方省份,1個南方省份。

    在眾多北方省市中,北京是一個例外,其餘省份都依賴投資驅動,尤其是天津。除了經濟增長動力以來投資,北方地區還存在合資經濟結構缺陷——重工業比重過高。

    以東三省省為例,鋼鐵、化工、冶煉、能源、裝備等重化工業產值比重遠遠高於以電子、紡織、日用、鞋帽為代表的輕工業。而從發展趨勢看,重工業的比重是呈下降的。因此,東三省乃至北方地區經濟增速慢於南方。

    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南方省份佔全國GDP比重已經達到了60%,北方是40%。南北方之比是3: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是必需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