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80986626

    不瞭解,不同時代同一個地方的人。只是在高中時候,老婆介紹了《鄉愁》作為課外讀物去讀一下,那時學生怎能理解生與死的分離呢?後面走向社會後有看到《鄉愁》作品的介紹,認真的讀了一下,覺得不敢讀下去了,內心已震撼。後來也就沒有了解過他的其他作品啦!轟轟烈烈的中國新興浪潮淹沒了太多微不足道的事!還以為他早已不在了呢

  • 2 # 第一閒人wu

    不瞭解。但讀過他的詩,當然印象最深的是《鄉愁》。應該是八十年代初上軍校時讀的,讀了他的詩,就想自己要為祖國統一而戰鬥,而流血犧牲,唱軍歌《當祖國發出戰斗的召喚》時,我就會想起這首詩,而不是炮火硝煙,這很奇怪!遺憾的是,如今詩人走了,我也進入驀年,但鄉愁仍舊,分裂仍舊,我並沒有機會“穿過硝煙和敵人博鬥”!作為軍人,悲莫過於不見九州同!

  • 3 # 湘子46

    隨著葉九條的頒佈,金門炮轟的停止,和改革開放的推進,臺灣最先進入大陸的是文化領域的作品和服務,諸如電影,電視劇,歌曲和歌手,詩和詩人,然後才是八七年的開放老兵返鄉和探親等等,我其實讀到余光中的《鄉愁》是在八十年代末,《名作欣賞》上一篇評論余光中先生作品的文章中讀到。該詩簡約,沒有用一丁點的飾語,四小節,是人生四個情感的同心圓,從小我小家的情感依戀到人生親情的生死阻隔,抬升到期盼國家統一,讓人民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自由地行走,憩息,這是一個國家裡每人子民最質樸的心願。

    先生的其他作品沒有獵涉,在我心中一首就足矣,他用了最少的文字,刻畫了最銘心的思念,牽掛與無奈,引起每一個讀者心靈的共鳴。斯人己遠,鄉愁猶在,是不是他也有放翁那樣《示兒》的遺命,……“家祭無忘告乃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文學家是否已經發現繞黑洞執行的行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