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曉曉

    曹操並無篡漢自立的想法:

    一、許邵之言,英雄無二

    曹操年輕時任性好俠、不修品行,見過他的人都覺得他沒什麼出息,唯有三人對其另眼相看。梁國喬玄曾問曹操“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也說過“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最為有名的是許邵的評價“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三國演義》中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應為文學人物形象設定需要)。毫無疑問,許邵給出這句評語的時代背景是亂世,即是說曹操應該是個英雄人物。

    二、熱血之志“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

    曹操從很早的時候就崇拜霍去病、班超等揚名塞外的豪傑,立志從軍建功,以求死後留名青史。也因如此,黃巾暴動發生後,曹操便主動請命到前線平亂。投身軍旅的曹操在閒暇之時也曾作詩自勉,諸如“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等等,都顯示出曹操不畏艱苦,勇於報國的決心。

    三、甘為周文王

    自從曹操加封魏王后,不少親信都在私底下勸他更進一步,但曹操總是笑著答道:如果真有天命,那我就做個周文王吧!對歷史一知半解的人或許會認為曹操這話大逆不道,因為周文王的兒子姬發推翻了商朝的統治,當了天下之主。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周文王即便被囚禁在羑里長達7年,也從沒生出半分叛逆之心。曹操口中的天命,不是指他自己,而是指他的兒子,他是心甘情願當一輩子漢臣的。

    曹操,漢末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一生戎馬,南征北戰,先後破黃巾、擒呂布、滅袁紹、平馬超,可謂英雄無匹。

  • 2 # 蘇州大鬍子

    別說曹操的那位兒子會篡漢,就是換成各位你們自己做這個角色你會俯首稱臣麼?當然是板上訂釘子的事,篡漢自立志在必得

  • 3 # 天晴愛睡覺

    誰當都會篡,因為形勢比人強。

    所謂的皇帝,不過是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當別人要你當時,你不得不當;當別人不讓你當時,你想當也得不到。

  • 4 # 熊大讀書手札

    就像踢足球,曹操已經把球運過中場,逼近對方球門,無論傳給附近哪個隊友,輕輕一碰就能踢進去!你覺得這個進球是誰的功勞?

  • 5 # 我怕是個史人了

    當然會,而且一定會。

    即使是著名的大才子曹植當了魏王,他的所做所為為並不會比他哥哥曹丕強多少。

    (魏文帝曹丕)

    原因有三:

    第一、漢獻帝劉協的勢力過於弱小,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如果說曹操時期,劉協還能搞一手衣帶詔來留點存在感,到了曹操兒子的時候,就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傀儡了。

    滿朝文武,哪個不是跟隨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劉協即使名義上為皇帝,又可曾為這些文臣武將帶來一絲一毫的利益?即使有,那也是曹操逼著劉協對這些文臣武將進行封賞。至於劉協自行封賞?即使劉協敢封,這些文臣武將也未必敢要。

    因此,除了一些不掌權的漢室遺臣,真正有權有勢的都效忠於曹魏。憑藉這樣弱小的勢力,劉協如何同曹魏的繼承者相抗衡

    (漢獻帝劉協影視形象)

    第二、漢獻帝劉協傀儡的使命已經完成

    當初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因為曹魏一家的勢力,不足以對抗天下眾諸侯。所以需要推出這個漢室正統來名義上號令天下,以完成曹魏陣型的政治需求。

    而到了曹操兒子繼承曹魏政權的時候,曹魏大勢已成,不需要懼怕其他諸侯聯合攻曹。也就是說,曹魏現在的勢力,足以同其他諸侯的聯合體相抗衡。自然,劉協傀儡的作用就大大減小。此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不現實,同樣建立起相應勢力的蜀漢與孫吳政權,斷然不會再接受一個傀儡皇帝的號令。這是曹魏的統治者心知肚明的。因此,留著一個名不副實的皇帝,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此,廢黜漢獻帝自然就被提上了曹魏日程。

    (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三、曹魏政權中文臣武將們的共同需求

    這些文臣武將跟隨曹魏政權,哪個不想出相入將,位極人臣?而漢獻帝就是這條道路上的絆腳石。只要漢獻帝不退位,他們始終是劉協臣子的臣子。儘管只是名義上的,可古人最看重名義。

    此時,曹操的兒子稱帝另立新朝,無疑會大大增強曹魏集團內部的凝聚力。這有利於緩解曹魏兩代統治者交替權力造成的人心浮動。

    綜上所述,曹操兒子廢黜漢獻帝,另立新朝是必然。這與是哪個兒子無關,這是多重情況下的最優選擇。

  • 6 # 迷糊的默魚

    漢帝是助力也是禍患。魏王不代漢稱帝,就不能確立自己正統之名。朝中大臣搖擺不定,既是魏臣也是漢臣,第二代魏王影響力會下降,容易被漢帝抓住機會反擊,造成政局不穩,所以趁曹操餘威尚在的時候篡漢是維護統治最好的手段。

    亂世初期,諸侯爭霸最好的策略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首要目標就是佔據地盤,實力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等到局勢逐漸明朗才可以稱王稱帝,隨理成章,不然德不配位。可惜袁術看不清這一點,在天下還有十幾號諸侯的時候強行稱帝,被群起而攻之,成為首先出局的一批人。

    曹操佔據北方,平定漢中後,天下只剩下魏、蜀、吳三家主要諸侯,而又以曹操一系勢力最大,所以曹操進位魏王。不像尋常五等爵位,王位依附漢帝而又獨立於漢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追究是臣子一類,所以劉備在漢中爭奪戰大勝之後也自封自己為漢中王,與曹操抗衡,不然人才投奔第一選擇會是曹操,因為是唯一的王,是君,比益州牧劉備這個臣子更為正統。孫權就魄力不足,不敢自己稱王,而是降魏受封吳王。所以論三國正統之時一般都不認為吳國是正統。

    可惜曹操到死也沒有統一全國,也沒有進位皇帝,所以死後傳給曹丕的是魏王之位。

    以前滿朝文武大多是曹操的班底,威望無以復加,就算有人有反魏的心思也敢怒不敢言。而曹丕繼位,都是先王臣子,關係就隔了一層,自己的班底培養還要時間,威望更是不及曹操。這個時候其實容易被漢帝抓住機會反擊。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所以曹丕趁先王餘威尚在,繼位魏王不久就篡漢稱帝,確立自己正統的地位。

    擁立新君也是升官的好機會,也可能是升官最快的途徑之一,別的時候要戰場出生入死,官場幹出一番政績才能晉升。只要時機成熟,就會有好多人向魏王進言加九五之尊,此為從龍之功。不表態的事後都可能受皇帝清算,一旦犯錯就萬劫不復,而有從龍之功的能往往能化險為夷,只要不是謀逆之事,一般都會得到皇帝的赦免。所以魏王臣子也會對魏王稱帝之事十分上心。

    這樣看來,不管是誰繼承了魏王之位,為了維護統治,魏王臣子為了自己的前途,都會迅速走上篡漢稱帝之路。

  • 7 # 小曉書童

    毋庸置疑,會!

    朝代更替並非一人一己之力,而是大勢所趨

    東漢末年,三國萌芽時期,自黃巾之亂伊始,諸侯並起,群雄逐鹿。這時候,象徵帝國之主的皇帝早已成了擺設,而帝國的中央集權也早已分崩離析,君主專制的主要象徵——皇帝的廢立被董卓把持。總的來說,漢朝政府的統治已病入膏肓。

    就像後世的唐朝代替隋朝,即使隋文帝楊堅經營的新生朝代隋朝風生水起,也抵不住隋煬帝楊廣的任意揮霍。隋煬帝后期,也就是隋朝的最後幾年,其實與東漢末年差不多少,同樣是諸侯並起,群雄逐鹿,這其中便有後來唐朝的建立者李淵。

    曹魏代漢與李唐代隋它們便有相同之處,皆是前朝氣數已盡,人心皆失。天下黎民百姓需要一個新的朝代來重建規則,需要注意的是,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新的朝代,新的勢力,而並非那個特殊的人。

    所以,朝代更替並非一人就足以實現,而是大勢所趨,就算你沒有這個野心,沒有這個能力重整朝綱,時機到了,你擋也擋不住。

    曹魏宗族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曹操臨死前的那段時間,也的確出現過儲位世子之爭,便是嫡長子曹丕與庶子曹植、曹彰之間關於世子位的爭鬥,最後曹丕得位。再後來,曹丕便篡漢稱帝。

    那麼,假使曹植當了魏王,他會稱帝嗎?還記得曹操在世時,有人曾勸進,曹操對他說:“若天命在吾,吾原為周文王”。也就是說,曹操在世時,已經決定讓自己的兒子代漢稱帝了,至於具體是哪一個兒子,這並不是重點。

    還有一點重要原因,就是曹氏宗族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曹魏政權是由曹氏宗族上刀山下火海打出來的,每一個曹氏、夏侯氏都是曹魏政權的功臣,建立者。而他們打了一輩子仗的目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封侯拜相,使自己的子孫坐擁榮華富貴。所以,即使魏王不想稱帝,也由不得他,他的支持者,也就是他的叔叔、大爺們,都會推著他當皇帝的。

    時代規律:允許且支援稱帝!

    東漢朝廷名存實亡,東漢皇帝漢獻帝如行屍走肉,整個東漢已無回天之力。這時候,天下便需要一個新的“皇帝”來建立一個新的“朝代”。而那時的天下三分,劉備打的是興福漢室的旗號,所以只要漢獻帝還活著,漢朝的名號還在,他就無法稱帝。再說孫權,龜縮於江東,苟且偷生,向來為曹操馬首是瞻,更不可能搶在曹操前面稱帝。所以,除了曹魏,沒人敢開這個頭,也正是如此,只有曹魏能代漢成帝。

    結語

    總而言之,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時代所需,無論是哪位魏王,也阻止不了新生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自然規律。

  • 8 # 歷史神秘人

    不管曹操哪個兒子當魏王都會篡漢,只是早晚而已,畢竟誰都想當皇帝啊,而且你有那個條件和實力,不篡漢反而讓人說你傻瓜呢!

    不管是曹丕上位還是曹植當權,漢朝還是要滅亡的,曹魏取漢而代之是必然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曹丕最後當了魏王,也是最終漢獻帝禪讓,曹丕當了魏國皇帝!如果是曹植打敗了曹丕當了魏王,會不會一樣篡漢呢,結果就是一樣會篡漢,沒分別!別看曹植是個文人,或許有良心一些,不忍篡漢,可當你坐上魏王這個位置後,心理就會變了,因為魏王和皇權就是天然的對立啊,只能你死我活了,政治鬥爭,婦人之仁是沒用的。何況曹魏手下跟著曹操打天下的功臣會逼著曹植去篡位啊,畢竟你曹植是皇帝了,大家也就是開國功臣了,升官發財一定的了,甚至封侯拜爵都有,大家不再是漢朝的臣子,不再揹負道德的負擔,多好啊!你曹植不可能逆大家的好意吧,你當皇帝升一級啊,難道你不想嗎,你真的安撫不了心腹的心給不了他們利益,你還怎麼穩固自己的統治啊,所以在公在私,魏國取代漢朝是肯定的,漢朝已經名存實亡了,何必守著枯朽的大廈不放呢,阻礙大家前進的道路,多不好啊,曹植再怎麼不願意,他也能分清楚,誰對你好,誰才能幫助你穩固權力,所以曹植肯定會篡漢,也許晚一點而已,給曹植過渡的心理難關嘛!

    手下要求你魏王篡漢,這是最大的動力,當然還有小小的難關就是漢臣的反對,那些世家大族的反對了,不過只要你給足夠的利益,它們也就不會反對了,還稱讚你是天命所歸呢!歷史上的曹丕用九品中正制搞定了漢臣和世家大族,就是說以後當官,基本是世家大族們當官,大家也就不反對你稱帝了,所以不管曹操哪個兒子當官都會篡漢,因為你有實力啊,你有這麼多的功臣將領支援你,再者世家大族就算反對,力量也不大,你給點利益就妥協了,既然篡漢當皇帝不難,為什麼不幹呢,有機會去當皇帝都不當,就是傻瓜了,權力誰都想擁有啊,不管你是好人或者壞人,權力會改變一個人的,變得不擇手段,這是很正常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方速擰和盲擰那個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