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
2 # 巭孬㶪
明代洪武朝初封在要地的幾位王,王府規格一般是南北六百多米,東西四五百米。
西安秦王府:南北670米,東西408米
太原晉王府:南北630米,東西480米(朱元璋將此定為王府定製)
北平燕王府:不詳,有元朝大內和元朝興聖宮兩種說法
開封周王府:南北690米,東西570米,面積393300平方米,約五百九十畝,是北京故宮的54.6%
成都蜀王府:南北660米,東西530米
桂林靖江王府:南北550米,東西330米(靖江王是郡王,但王府按照親王規格酌情減少配置)
宋朝親王絕大多數不能世襲(北宋濮王、南宋秀王作為皇帝本生父是例外),皇子、皇弟封王之後有些住在皇宮東北的王宅中,有些出宮建宅,但因子孫不能繼承王爵,所以王府面積不大。像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皇宮東北角的“東宮六位”有六座王府,東行南起第一位是雍王趙元份(太宗四子)宅,第二位是相王趙元偓(太宗六子)宅,第三位是南陽郡王宅;西行南起第一位是兗王趙元傑(太宗五子)宅,第二位是曹王趙元偁(太宗七子)宅(曹王已於大中祥符七年去世),第三位是榮王宅。
北宋皇宮平面圖,皇子宅在右上角。北宋皇宮面積小於北京故宮,與明代周王府差不多。東北一角住六位親王,則王府面積可想而知。
唐朝親王也是大多不世襲,有住在長安城坊中的,有住在大明宮附近十王宅的。有些王府和公主府可獨佔一坊或半坊。長安城一坊的面積是600畝左右。
-
3 # 醜石23因忙暫離謝謝友
承蒙厚愛邀請答題,謝謝!慚愧!正問餘之短處。此基本為歷史之建築問題。首先是問題概念問題,因有一詞曰帝王,您之王府之意可包括皇宮之類,還是除皇帝外大臣皇親國戚之官坻,不知各朝代稱此類人之名稱,只知清代有恭王府之類的,秦有阿房宮之說,餘思可百度即知大概,但餘在此猜測,各朝對王爺大臣之類的住宅有規定否?吾想如有規定肯定不可面積超過皇宮。對此筆者確是門外漢,只是猜測而已。不過可以百度一下,便會有一初步或全面翔實之答案,再有各朝大臣王爺可能隨各時亦有等級區別,是否在此有不同規定,也得視各時的情況而定,我想可能如此。謝謝邀答並祝欄目越辦越好!
-
4 # 鄧海春
我來說一說清朝的王府。
清朝的制度在許多方面都體現了自己的特點,比如在分封諸王的問題上,不設郡國,把諸王全部留在北京,並且賜建府邸。清代對待蒙古王爺,除了在本旗有府邸,在北京有王府。
光緒年間的《清會典》將整個清代的封爵定為十二等:
凡宗室封爵之等十有二:曰和碩親王,曰多羅郡王,曰多羅貝勒,曰固山貝子,曰奉恩鎮國公,曰奉恩輔國公,曰不入八分鎮國公,曰不入八分輔國公,曰鎮國將軍,曰輔國將軍,曰奉國將軍,曰奉恩將軍,無爵則給以品。嫡子之受封者其等二:曰世子,曰長子。
所謂“八分”,為天命年間定製。即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各有官屬,各有利益均沾的合法權力。後來規定,貝子爵位以上皆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爵位有入八分的,有不入八分的。入八分公與王、貝勒、貝子一起分左右翼列班。不入八分公與鎮國將軍以下隨旗行走。所謂“世子”,即親王一子封世子,嗣親王;“長子”,即郡王一子封長子,嗣郡王。
清代封王成為定製之後,也有相應的王府定製。這些定製比較詳盡地規定了各級王公府邸營造的規模。根據《清實錄》、《八旗通志》、《清會典》等書籍記載,從清初到清末都有較為詳盡的
規定。
皇太極崇德年間規定:親王府,臺基高一丈。正房一座,廂房兩座。內門蓋於臺基之外,綠瓦朱漆。兩層樓一座,並其餘房屋及門,俱在平地蓋造。樓房大門,用平常筒瓦,其餘用板瓦。郡王府,臺基高八尺。正房一座,廂房兩座。內門蓋於臺基上。兩層樓一座。正房及內門,用綠瓦。兩廂房,用平常筒瓦,俱朱漆。餘與親王同。貝勒府,臺基高六尺。正房一座,廂房兩座。內門蓋於臺基上。用平常筒瓦,朱漆。餘與郡王同。貝子府,正房、廂房,俱在平地蓋造,大門用朱漆、板瓦。
順治年間規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照例臺基上造屋五座。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屋臺高二尺。和碩親王府,繪金彩五爪龍,柱施純色紅青,不許雕龍首。殿樓門基址,高與室基。用綠脊綠瓦等。多羅郡王府,繪金彩四爪龍。多羅貝勒,繪金彩各色花卉。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繪金彩細花卉,餘如諸王制。
以上為清代初年王府定製,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一定的變化。
清代後期光緒朝《清會典》就是在總結了歷朝定製的情況下,作了更為詳盡的規定:
親王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繚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間,基高四尺五寸。翼樓各九間,前墀護以石闌,臺基高七尺二寸。後殿五間,基高二尺。後寢七間,基高二尺五寸。後樓七間,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設座,基高 一尺五寸,廣度十一尺,後列屏三,高八尺,繪金雲龍。凡正門殿寢均酢覆綠琉璃瓦,脊安吻獸,門柱丹鑊,飾以五彩金雲龍紋,禁雕刻龍首,壓脊七種,門釘縱九橫七。樓房旁廡,均用筒瓦。其府庫、倉廩、廚廄及典司執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門柱。
親王世子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繚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間,基高三尺五寸。翼樓各五間,前墀護以石闌,臺基高四尺五寸。後殿三間,基高二尺。後寢五間,基高二尺五寸。後樓五間,基高一尺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設屏座。樑棟繪金彩花卉、四爪雲蟒。金釘,壓脊各減親王七分之二。餘與親王同。郡王府制亦如之。
貝勒府制,基高二尺,正門一重,啟門一。堂屋五重,各廣五間。筒瓦、壓脊,門柱紅青油漆,樑棟貼金,彩畫花草。餘與郡王府同。
貝子府,基高二尺,正門一重,堂屋四重,各廣五間,脊用望獸。餘與貝勒府同。鎮國、輔國公府制亦如之。
這些規定基本上就是清代王府的定製。等級分明,差別明確,區別詳細,是整個定製的主要特點。
據記載,康熙年間分別修建了裕親王府、恭親王府、康親王府、顯親王府、莊親王府、簡親王府、恆親王府、怡親王府、果親王府、理親王府,以及順承郡王府、平郡王府、信郡王府、愉郡王府、履郡王府、淳郡王府、寧郡王府、惠郡王府等王府,其規模與王府定製大體相同。
舉例:康熙六年修建的裕親王府。
大門一座,五間;正殿一座,七間;東西配樓二座,每座三間;左右順山房二座,每座八間;後殿一座,五間;左右正房二座,每座三間;左右門二座,每座三間;牌房門一座;寢殿一座,七間;抱廈五間;東西配殿二座,每座五間;南北廂房各二座,每座三間;後樓一座,七間;隨樓轉角房二座,每座八間;倉房二十三間;圍房二十三間。周圍牆一道,長一百一十五丈三尺,高一丈六尺,厚五尺。其正殿正門,覆以綠色琉璃瓦。又家廟,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六間,大門三間。周圍牆五十九丈。花門一座,燎爐一座。
這座裕親王府,有正殿、後殿、寢殿、配殿、配樓、後樓、正房、廂房、倉房、圍房等,還外帶家廟。其建築規模也是相當可觀的,粗算起來大小房間足有150多間。在清代,有的王府還帶有花園,其佔地面積也就更大了。在京城之中,除了皇上的宮殿之外,無人能比。
-
5 # 錢樂搖
王府佔地面積還是有差別的,官職越大,王府佔地面積越大,一般皇宮是最大的。以清代為例最大的恭王府6.1公頃(摺合90多畝),而有的郡王府不過0.1公頃(摺合1.5畝左右)。
回覆列表
這個似乎沒有定義吧,本人認為如果他的權力,慾望越大那麼規模就越大。前提是得到皇帝的許可,不然王府的規格等級超越皇權將被視為圖謀不軌,甚至禍及九族。
明代洪武朝初封在要地的幾位王,王府規格一般是南北六百多米,東西四五百米。
西安秦王府:南北670米,東西408米
太原晉王府:南北630米,東西480米(朱元璋將此定為王府定製)
北平燕王府:不詳,有元朝大內和元朝興聖宮兩種說法
開封周王府:南北690米,東西570米,面積393300平方米,約五百九十畝,是北京故宮的54.6%
成都蜀王府:南北660米,東西530米
桂林靖江王府:南北550米,東西330米(靖江王是郡王,但王府按照親王規格酌情減少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