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年輕的老頭

    李白找杜甫喝酒打算一起出本書

    李白說:子美啊,你最近也沒什麼事,咱一起寫本書吧”

    杜甫回:“太白啊,你整天喝酒寫詩,也不工作,哪裡來那麼多錢?”

    李白回道:“子美啊,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杜甫又問:“你就別跟我賣關子了,說吧”

    杜甫煥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 2 # 詩情小屋

    在印刷術發明前,書作者恐怕是沒有稿費的。在中華歷史長河中,玩文字的作家,詩人基本上都是官一代官二代,富家子弟,也只有這些人才玩得起來,沒有經濟基礎,你玩個毛。古代書籍的流傳最初都是由人們輾轉抄錄的,以後有人抄錄出賣,書籍才慢慢成為商品。據記載,西漢就有書肆,再後隨著紙張的發明,印刷術的出現,書籍出版業才出現了突破性的飛躍。到15世紀50年代德華人亅谷登堡發明了以機械的方法用鉛活字印刷圖書,使出版業朝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19世紀初,這種先進的印刷術逐漸傳入中國。

    如果說書作者有稿費,那也應該是印刷術發明以後的事了。

  • 3 # 時光印耀

    古代人寫作是有稿費的,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只有部分有門路的作者有稿費,獲得稿費的前提是作品被傳播,稿酬的多少根據作者名氣及作品的價值來定。

    替朝廷撰文稿費較高。

    古代文人一般是先考取功名,落榜後再找其他出路,如果只是文學造詣好,考上功名也是做些撰文寫稿的工作,但屬於最高階的作者,比如,記錄史事的史官、修整書庫官員、撰寫公文的官員、縣衙裡的師爺等。替朝廷寫稿目的性比較強,要按照要求去寫,或用於歌功頌德,或用於煽動情緒,替人洗白,撰寫這些文章往往除了保底工資,還有大筆賞金,這就看拍馬屁的功夫是否恰到好處了。

    編寫戲文有不少收入。

    文人如果沒有考上功名,還要等個好幾年才能再考,這期間就可以出些作品賺點錢,但是名氣和關係必須佔其一,否則作品永遠不會被人看到,很多作者經人介紹,有機會替戲班、茶樓等撰寫戲文、歌詞等,相當於現代的編劇。學識較好且認識達官貴人的作者,自己寫的詩集、文章等可以被推廣,被人熟知後自有人上門求書,你贈書,他贈禮,禮尚往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作品受人推崇以後可以直接拓印或者手抄多本用來販賣。

    擺攤的作者收入最不穩定。

    在古代既沒有名氣又沒有關係的作者也能透過寫作賺錢,但大多隻是到街上擺攤,古代識字的人不多,代寫書信不廢腦子,也沒什麼創作成分,但是收入最少,也不穩定,誰看你不順眼就掀了你的攤子。擺攤收入稍微好一點的是代寫文章,這種一般不會擺在明面上說,剩下的就是測字算命、起名解謎(出燈謎)等,但都只能勉強餬口,非萬不得已不會有人以此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鬆是怎麼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