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小小趙
-
2 # 城眼農心
小時候的曬穀場也是兒童的樂園,旁邊都堆著喂牛羊的幹稻草,那個時候好喜歡躲貓貓啊,村裡的孩子一起參與,就藉著月色,東躲西藏,真是想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現在村裡的曬穀場也被佔用了,都被蓋上了房子。我們村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一棟兩層小樓,二樓就是水泥地,現在要曬東西都搬到自己家屋頂了,安全又方便,收拾起來也容易。
不過個人認為這種樓房超醜,千村一樣,一點風韻都沒有,沒有小時候記憶中的磚瓦房好看,挑簷雕花,各具特色,韻味十足。
現在曬穀的話,除了屋頂,還有自己院子,甚至有曬在大馬路上的。
都說現在人心不古,農村也不是夜不鎖門了,連家養的牛羊甚至雞都有人惦記,曬在外面,一般都會需要照看,所以還不如曬在自家屋頂,雖然地方不大,勝在省心安全!
-
3 # 農村公路護欄施工隊
條件允許的當然曬自家門口或者樓頂的水泥坪是最好不過了,沒有就買塊大帆布找個空曠的地方,收也方便,提醒一下;假如沒有地方曬,也不要曬到馬路上去,這是不道德的,穀子曬那裡了,車怎麼過,而且假如發生車禍,稻穀主人也可能會要負法律責任的(之前有例子)
-
4 # 小余熙兒
現在沒有什麼曬穀場曬稻穀就是因為空地都拿去建房子了,只要有空地就有人建房子,之前爺爺奶奶輩窮沒錢蓋房子,現在個個出去開店打工什麼的,有錢了蓋好幾棟房子都是小洋房別墅什麼的。按我家來說我家稻穀都是曬在自己村裡修的水泥路上或者自己樓上,我們村都是這樣子。
-
5 # 微城三哥
這個問題我來答:
記得十年前,每年麥收期間回老家,馬路晾曬幾乎成了雷打不動的“風景”,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有些鄉村小道,也曬的滿滿堂堂,有的還設定了障礙物,這一幕幕,讓人看了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還有些農戶,在晾曬小麥的地方,人為設定路障,車子從旁邊駛過,戰戰兢兢……眼下,正是麥收時節,隨著一片片麥田被收割,搶佔道路晾曬的景象又開始湧現,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交通,還會增加事故隱患,與此有關的投訴也因此逐漸增多。對此,交警部門明確表示,佔用道路曬麥子屬違法行為,希望農戶們能夠自覺遵守交通法規,還大家一個安全的道路環境。
本人在洛陽農村,小時候在曬場和馬路邊都晾曬過糧食。有人說農村除了馬路,現在基本沒有晾曬糧食的地方,其實壓根不是這樣。稍微動下腦子就能明白,村裡修路之前肯定有晾曬糧食的地方和方法。拿我老家舉例,過去,割麥之前,會事先選中一塊空閒的田地用碾子碾平,然後晾曬糧食。晾曬完後,再把地翻一翻接著種植其他作物。我們魚臺農民比較勤勞,不會讓曬場一年都閒著,在晾曬糧食的空當,還能種幾茬農作物呢!現在,我們老家這裡基本都是平房,基本麥子收穫後,都會運到家裡屋頂晾曬,也有的在自家院子裡面晾曬,這樣,即安全又方便。
在這裡三哥建議,找附近空曠沒車經過的地方晾曬,千萬不要在路面上鋪設一層小麥或其他農作物,車輛在這些農作物上行駛,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系數大大降低,極易發生打滑甩尾、傷人撞車事故。在公路上鋪設的秸稈還會纏繞在機動車傳動軸或排氣管上,極易發生機械故障和火災事故。
-
6 # 午間雜談
小時候,生產隊有專門的曬穀坪,那是晾曬農作物的場所,現在曬穀坪都荒廢了,沒有專門的曬穀坪。
1.現在田地分到各家各戶,我們老家各家各戶門前都會有一塊水泥地,可以用來晾曬農作物。
2.現在大家都是樓房,有的平房上面也是晾曬場所。
3.農村村民之間可互借場地晾曬。
4.現在農村土地流轉,大戶機械作業,收莊稼集中處理,也減少的晾曬場。
-
7 # 阜廣有禮
我是農村的,對麥穀場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那是孩子們的遊樂場,也是農民最終收穫糧食的地方。
在我們的農村,每個村是一個大隊,每個大隊下面有五個小隊,每個小隊都自己的場地,都以小隊為集體勞作。比如放置農具的地方,我們叫(馬號),其實就是一個院落。隊裡統一澆地,統一打麥子,因為有好多農活需要相互協作完成。
也許是山區的原因,我們的打穀場並沒有那大,大多用來打麥子,打稻穀用,也就是在打穀場脫粒,記得那個時候在場裡晾曬的時候很少,也許是地少的原因,因為一家就幾畝地,還是分開的一小塊一小塊的。
我們農村也許和大多數農村一樣,場都沒有了,大多是蓋房子了。沒有場怎麼辦呢。
1.在房頂曬農作物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農村人都在房頂曬農作物,記得小時候,無論是玉米,麥子,稻穀,大棗,黃豆都是在房頂上晾曬,麥子一袋一袋往房頂背,記憶深刻,累得直不起腰來,還有最麻煩的就是遇到陰天,這天下不下雨啊,剛曬的麥子收不收啊!有時候剛收起來,天又睛了,還得重要鋪開。
那個時候覺得挺有意思的,每家房頂上都有人,在那等著,看著別人收,自己也趕忙收起來。
2. 院子裡。現在的院子大都是水泥地,而且雞也餵養的少了,一個個都是特別乾淨的小院,在院子城曬農作物,也省得往房頂背了。
3.路邊看到很多的地方在柏油路邊曬,我們山裡很少有了,因為糧食少,自己家的院子和房頂就夠用了。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曬糧食的地方,也是常用的地方,房頂,院子裡,和路邊。不知道你有沒有更好的地方推薦,感謝交流!
-
8 # 齊東晏子
這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也是現在公路上打場曬糧屢禁不止的一條主要原因。
小時候農村的場院,是我們孩子的樂園。那時候每個生產隊都有一個固定的場院。開始的時候,這些場院都是泥土的,打場的時候用碌碡滾成平整的場院,打完場後再耕了種糧。後來因為麻煩,索性將場院打成了水泥地面。每到農忙打場季,場院裡機聲隆隆,人聲鼎沸,加班打場的時候生產隊還會管飯。但打過了場,這些場院便閒置起來,因為那裡比較寬敞平整,所以是我們學腳踏車最好的地方。
後來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生產隊集體的場院便荒廢了。不過,我們這兒一家一戶還是要分一點場院地的,這些地不計產量,由農民自己使用。但是剛得到土地的農民對土地都非常重視,捨不得將其用作場院,一般都和其他土地一樣進行耕種。這時候,老百姓的日子慢慢好過了,家家戶戶都將門口和院落硬化,也在院子裡打起了平頂的水泥平房,所以,農民曬糧,一般都在自家門前、院落和平房頂上曬糧。至於打場,一般的都是村裡有集中的地方安放脫穀機,農民的糧食都到集中的地方脫粒,然後回家晾曬。後來,乾脆都是聯合收割機,農民的小麥直接在地裡脫粒,回家晾曬即可。至於花生玉米,完全可以拉在自己門口慢慢摘果和脫粒,當然也可以到那些集中進行脫粒摘果的地方進行加工,只在門口晾曬即可。
再後來,農村實現了公路路路通,所有的村莊都通了硬化的公路,有些農民為了貪圖方便,就瞅上了公路這塊天然的穀物晾曬場,甚至為了省下打場脫粒的錢,有些人家直接將麥草攤在公路上,讓來回跑的車輛為自己的麥子脫粒。儘管這些行為因為嚴重危害交通安全,也對農產品造成危害,但農民為了方便和省錢,還是不顧不管,心存僥倖。一旦引發交通事故,交通部門追查下來,在沒有監控的地段,這些糧食便會成為無主糧,沒人出來承認!
晏子也是農民出身,不想說農民的小農意識危害多大,甚至當執法者利用吹風機和灑水車對農民曬的糧食進行驅除時,晏子也為農民打抱不平,認為這些執法方式過於粗暴,有不吃人飯的感覺。但是,農民的這些作為,又確實危害極大,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有時候也不得不採取強制措施。
話再說回來,沒有了場院,農民真的無法曬糧了嗎?晏子以為,農民曬糧還是有辦法的,一是充分利用村內街道、門前空地和院落、平房房頂,二是可以借鑑以前集體時候的做法,臨時滾個場院,打場曬糧,夏收也就用幾天,秋收可利用打算冬閒的地,影響不了自己多少收入。只不過是,這樣做法,可能給自己添一些麻煩,不如借用公路來得痛快。
-
9 # 蘇北申哥
小時候曬糧食的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可能因為我幹了好多次了吧。
那個時候打的糧食也比較的多,有專門曬糧食的地方,叫做曬穀場。基本上是用比較好的土壓制成的,經過多次的反覆壓制才可以曬糧食。
後來曬糧食的地方就轉移到了院子裡,以及門口的有限地方,指導現在如果有糧食暫時不賣的話,還是這樣晾曬的。院子裡基本上都是水泥地面,門口有一部分也是如此。顯然這樣的條件比在曬穀場的土地上要曬的快些。
而如今,打穀場及曬穀場基層上都沒有了,而很多農村因為拆遷新建小區,曬糧食的地方也十分的有限了。於是只要能夠曬的地方都成了主場,比如公路上,在麥收時節,你會發現特別是通往農村的公路上,有很多的老百姓直接將糧食曬在這裡。
而與以前曬糧食相比,現在更多的情況是,當糧食用聯合收割機打下來的時候,多數人會選擇將糧食直接拉去賣掉。這樣一來比較省事,再者也的確沒有啥地方專門曬糧食了。我們那從好幾年前開始,用機子收了麥子都不用裝袋子,用馬自達直接拉到收小麥的地方賣了。
-
10 # 生產隊長老楊
問:小時候收莊稼都有晾曬的場,多數都在場裡晾曬,可是現在收的農作物需要晾曬,卻沒有場怎麼辦?
過去每個生長隊都是有一個打麥場的,一個二百五十口人的生產隊有五百多畝地,那一個麥場就有六七畝大。
這個打麥場也種莊稼,而且是夏秋都種,夏莊稼是在七九里種芒大麥,芒大麥在五月底時,似青似黃時就拔掉,能收八九成熟的麥穗,隊裡開始耕地潑場撒上麥糠,套上碌碡壓實,潑兩次壓兩次後打麥場做成,這時割上來的麥子就能曬在大場裡了。
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隊裡的麥子是用牛或馬套上碌碡在大場上壓的,壓曬晾都是在這打麥場上進行。最後麥粒曬入庫,麥秸垛上了場邊。到七十年代中期隊裡用上了脫粒機,比馬套碌碡提高了效率。
,麥收過後,在大場裡又種上了糜子黍子,糜黍長的快,到該掰玉的時候,糜黍也拔了,可以當牛馬飼料,秋季的大場也是和麥場一樣做,秋場上莊稼就多了,這邊堆滿了掰來的棒子,那邊割的豆子堆成小山頭,邊上還架有殺來的芝麻,砍來的高粱頭也排滿大場。
秋天的穀場處暑一直忙到立冬以後的場光他淨,曬完這樣曬那樣,一直入庫為止。
過去的打穀場已經是歷史的回憶了。
現在有收割機與脫粒機,幾乎就用不找打麥場了,打出的糧食還有烘乾機,很多曬糧食就在平房的陽臺上,有的就找村裡廣場球場,甚至也有找公路兩邊的輔路去曬,反正是麥收和秋收幾天,車也知道體諒的。糧食曬乾,就有都恢復了一切秩序。
回覆列表
作為地道的農村人,小小趙想說:即使是放在以前,許多村落因地理位置原因,也是沒有場的,晾曬糧食只能是在大馬路上。小小趙家裡經歷了從場上晾曬到平房頂晾曬再到路邊晾曬的過程。
1、我們那裡的房子基本上全是平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晾曬糧食。村子裡的場沒有了以後,不管是玉米還是小麥都在平房頂上完成晾曬。不過這樣比較辛苦,你要把糧食一點點運上去,非常勞累,哪怕你利用滑輪,也不是一會就完事的。往下收的時候就比較方便了,有留的管道,直接從平房頂流到屋子裡,或者直接就在下面接著裝袋了。
2、現在到平房頂上晾曬的還有,但是不多了。更多的是在自家院子裡,因為也都硬化了。我家種植的比較多,院子裡晾不下,上平房頂太麻煩,只能拉到外面晾曬。但是我們從來不拉到大馬路上晾曬,哪怕在院子裡堆著捂著。那我家到哪晾曬呢?每個村裡都有特別偏的地方,沒人從那走,更沒有車從那走,我們就會從那找一點空地晾曬。天氣好的話,一天兩天就晾乾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更多農民沒有場地晾曬糧食,可是又不能不晾曬,被逼的只能上馬路。一邊是民生,一邊是交通安全。誰都明白,一旦出了事故,種一輩子地都賺不回來,可是這種現象屢禁不止,那麼到底該如何去做呢?小小趙有一些看法:
1、重要的交通要道是絕對不能晾曬的,這是紅線,這是底線,發現一起必須處理一起。
2、一般的鄉村公路,或者村裡比較寬敞的道路,可以有條件的晾曬。就跟修路一樣,一半用來同行,一半用來晾曬。但是一定要用鐵馬或者水馬隔離開來,嚴禁越線。同時,安排交警指揮交通有序通行。當然這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凡是能夠不在馬路上晾曬,就不要冒風險。所以關鍵在於第三點。
3、有條件的村子重啟場地,沒條件的新建場地(可以要求所有村子必須有一塊場地,總是能做到的,只是……哪個村子沒有一些永遠荒廢的院落?可以有償收回,辦法總比困難多,就看願不願意去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