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苑空間站

    第一次是石亭之戰,大敗曹休,斬殺生擒一萬餘人;

    第二次是襄陽之戰,孫權主戰場失利,陸遜以空城計虛張聲勢,轉危為安,小勝;

    第三次是廬江之戰,被滿寵識破計謀,撤兵;

    第四次是邾城之戰,攻下邾城,志在防守;

    縱觀陸遜四次北伐,唯有第一次是最有機會北伐成功的,卻因為沒有采取朱恆之計,全殲曹魏三路大軍,加上孫權後期和以後的東吳君主滿足三足鼎立,沒有問鼎天下的雄心,軍事準備不足錯失良機;

    而曹魏地處中原,國家富裕、兵精糧足,人才濟濟,具備同時兩線作戰的能力;

    孫劉雖然結盟,卻幾遭破壞,聯盟表面不同心,西蜀諸葛亮有北伐統一天下之心,東吳卻無問鼎天下之意;倘若陸遜和諸葛亮同時兩面北伐,東西呼應,一心滅了曹魏再爭天下,還真夠曹魏喝一壺的。

  • 2 # 小鴻哥

    先看下陸遜四次北伐:

    第一次公元228年陸遜大破曹休於石亭。斬俘萬人,繳獲牛馬車輛萬輛。第二次公元232年陸遜率軍向廬江,下船上岸。滿寵率軍伏擊。陸遜發覺,連夜退軍。第三次公元234年陸遜屯江夏,孫權攻合肥。因魏明帝率軍支援,孫權退軍。陸遜派人給孫權送信。信使給魏國俘虜,陸遜鎮定退軍。斬俘千餘人。(諸葛亮也是這年北伐)第四次公元236年陸遜跟諸葛瑾攻襄陽,斬俘千餘人。

    除了第一次戰績還行,其餘都不咋樣。根本未動搖曹魏根基,談何趁機消滅曹魏?陸遜諸葛亮是三國志除三國之主外,獨自一卷的。其他人都是幾人合成一卷。可見他的能力和地位。東吳據荊楊廣三州未再現當年關羽北伐之威,非智力實力不夠。

    第一陸孫有仇、孫權防著陸遜、不信任、利用。陸孫有仇:袁術當然要陸遜爺爺陸康要糧草,陸康不給。袁術派孫策攻打廬江郡。陸康死了,陸家百餘人死了一半。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算是拉攏吧),孫權是不願孫策子女勢力太大。(萬一陸遜扶孫策兒子發難,為之奈何。父死子繼遠比兄終弟及更為人所接受。陸遜又是江東四大家族之一)公元219年呂蒙為偷襲荊州裝病,推陸遜接任上游統帥。孫權想著反正是假的,於是答應。偷襲荊州成功,陸遜表現也是非常好。然後呂蒙真的病危了,孫權再問誰能接班?(陸遜已接,荊州之戰表現又非常好,順理成章)呂蒙知道孫權的意思,於是推朱然。(雖然是江東人,但他父親朱治很早就跟孫策征戰,朱然是從小跟孫權長起來的)然後公元221年七月劉備東征,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這就是利用而已)陸遜是很少能親統大軍的,例如第一北伐全琮朱據各統三萬,陸遜為中部。後面北伐都是跟諸葛瑾一起不過萬人,其餘軍隊要不是孫權親統,要不就是淮泗將領。

    第二江東士族只願自保而不想擴土。諸葛亮講:今議者鹹以權利在鼎足,不能併力,且志望以滿,無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鄧艾講: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

    第三雙方國力經濟軍事對比差距不小。曹魏人口440萬,東吳230萬。曹魏軍隊40萬,東吳20萬。經濟上曹魏遠勝東吳。公元280年東吳亡,糧食有280萬斛。而鄧艾在淮南淮北屯田,一年得500萬斛。北方適合騎兵縱橫,而東吳太過依賴長江。建設強大的水師。上岸攻城不是曹魏的對手。同樣曹魏伐吳也不敢輕易過江,害怕後勤歸路給切斷。

    第四東吳無北伐之志、之心、之願。至少蜀漢還有:北伐還於舊都,剿滅曹賊。東吳江東人就更不用說了,根本不支援北伐。就連江東北方人:流亡北士、淮泗將領也不怎麼提北伐。(東晉時北方人看著長江想起黃河,思念言之流淚)

    第五沒有東西併力,東吳北伐稍有不利就退軍。(蜀漢東吳只有兩次是聯合的,諸葛亮在世一次,諸葛恪姜維一次)兵力過於分散,東吳北伐一般都是分三路:1合肥新城2淮南3襄陽。(這是兵力最少的)參考東晉北伐從荊州攻破洛陽,會師潼關。

  • 3 # 說三國

    陸遜,可謂是三國中期東吳防線的奠基者。而且在三國曆史的記錄中,陸遜幾乎是三國時期僅有的毫無敗績的三軍主將!但我們卻發現,在蜀漢多次北伐之時,東吳也有過多次的北伐,但往往是敗北而歸。而在北伐的陣容中卻往往看不到陸遜的身影,那為何陸遜一直都沒能像諸葛亮和孫權一般北伐,企圖光復中原呢?

    但下一個問題來了,東吳北伐真的能一口吞下曹魏嗎?答案當然是……

    沒戲!

    好了,我們先來看看陸遜與曹魏之間總共發生的四次交鋒:

    1,石亭之戰

    公元228年,吳國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誘敵之計致書魏國曹休,表示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曹休中計,率軍10萬與另外兩路魏軍同時深入吳地。孫權率軍進駐皖口,派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3萬,迎擊曹休於石亭。陸遜等三路吳軍利用地形優勢同時向曹休的軍隊衝殺、追擊,斬俘魏軍1萬餘人。

    此戰最大戰績是使曹魏大司馬曹休在戰後負傷,在趕回洛陽後沒多久便一命嗚呼。

    2,廬江之戰

    嘉禾元年,陸遜率軍向魏廬江進發。魏揚州都督、徵東將軍滿寵見吳軍舍船登陸,督率精銳部隊在楊宜口設伏,迎擊吳軍。陸遜探得魏軍動向,遂連夜率部撤退。

    3,襄陽之戰

    嘉禾三年,這一年一開春,諸葛亮就籌備第五次伐魏。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諸葛亮遣使聯絡東吳協同攻魏。對此,孫權給與了積極的迴應。五月,孫權親率大軍十萬進駐巢湖口,準備進攻合肥新城。派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軍江夏沔口,準備進攻襄陽。

    孫權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將張穎等力戰拒守,終不能克。期間滿寵招募數十人敢死隊縱火焚燒吳軍攻城器械,並射殺了孫權之侄孫泰。孫權只好選擇撤退。此時,東吳主戰場算是失利了。

    此時孫遜與諸葛瑾的襄陽之戰則變成一場勝利大逃亡。陸遜與諸葛瑾的得知孫權前線撤兵之後,遂進軍繼續前行襄陽,並虛張聲勢,使魏軍不敢進攻。進至白圍後,揚言狩獵,暗中分兵將軍周峻、張梁等攻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等地。吳軍所過之處,魏人皆棄物入城,以至將城門堵住,無法關門,魏軍只得自殺其民,然後才得以關上城門。吳軍斬俘千餘人,爾後安全撤回。

    4,邾城之戰

    赤烏四年,陸遜已到人生晚年,這個時候諸葛亮已死,吳蜀聯盟已名存實亡。陸遜選擇以攻為守,攻下曹魏控制的邾城之後,修繕邾城,佈置重兵,進一步確保邊境安寧。

    我們來看這四次陸遜與曹魏的交鋒,石亭之戰可謂是一次實打實的正面交鋒!而另外三次戰鬥一次小勝,一次以進為退,還有一次則被識破而直接退兵。縱觀陸遜四次與曹魏的交鋒,唯有第一次石亭之戰是最有機會北伐成功的!

    事實上,陸遜與曹魏的四戰,只能說是小勝。對於曹魏來說根本不傷筋動骨,在坐擁天下九州之六,曹魏的兵力總數甚至可以超過蜀漢全華人口的情況下,石亭一役損失一萬部隊完全是可以彌補的。而坐擁江東的東吳幾乎無法抵擋住曹魏事後的反撲,這也是為何陸遜對曹魏的策略始終以防守和騷擾為主。

    最後簡單地說,迫使陸遜選擇守勢的最重要兩個字:國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利弗莫爾,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這四個哪一個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