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南史
-
2 # 漢關駝鈴
這個問題永遠是個迷,誰也說不清楚,關於“斧光燭影”的迷團已經傳了一千多年,後來又還有“金匱之盟”,因此有人懷疑是趙光義弒兄篡位,有人說是趙匡胤正有義傳給趙光義。筆者認為這兩者都不是,而是事發突然的結果,趙匡胤有可能死於腦溢血,沒有來得及指明傳位人。
五代時期政權的頻繁更迭讓趙匡胤遲遲不肯立太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小朝代只存在了五十多年,平均每十年換一個朝代,而且都是老皇帝死後小皇帝掌握不了朝政,迅速被別人推翻。特別是後漢和後周,都是老皇帝死後兒子年少,被掌握重兵的武將推翻。
趙匡胤自己就是靠“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了皇帝,推翻了他昔日的大哥柴榮的兒子,柴宗訓的天下。因此他一建立宋朝就很忌憚武將們手中的兵權,所以就又導演一場“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的權力。但他仍然不放心,所以遲遲不肯立太子。
趙匡胤有義培養趙光義的勢力,心中有讓趙光義接班的想法正因為對武將們不放心,所以趙匡胤有意讓其弟趙光義當開封府尹,坐鎮京城。每當趙匡胤御駕親征時,趙光義便是監國,替他守京城。同時趙匡胤也有讓其弟接班的想法,所以他對趙光義培殖自己的勢力不加阻攔。
只是到了後來他感覺趙光義坐大了,十幾年的開封市長使朝廷中很多人都投靠到趙光義門下,有點尾大不掉之勢。特別是後來趙匡胤提議遷都洛陽,趙光義帶頭反對,群眾附合,沒有一人站在自己這邊,讓趙匡胤感到很無奈。
但就是這樣趙匡胤仍然沒有削弱趙光義的勢力,也沒有對他打擊。更讓人想不通的是此時他的長子趙德昭已經二十多歲,但他仍沒有立太子的意思。這確實不能不讓人懷疑趙匡胤心中有傳位給趙光義的想法,因後漢、後周覆滅的例子就在他眼前。
趙匡胤死的太突然,來不及安排後事趙匡胤死的時候才四十九歲,正值壯年,而且在之前趙匡胤也沒得過啥病。因此他不可能會想到他這麼快就會死掉,所以他還沒有開始考慮安排後事。
死前的頭天晚上,他還興致沖沖的召其弟趙光義飲酒,說明他根本沒有考慮到會死。但當天晚上飲酒後第二天早上死了,趙光義登上了皇位,這便讓人懷疑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於是後來便傳出了“斧光燭影”,趙光義為洗脫罪名便拿了大家都不知道的“金匱之盟”。
趙匡胤極有可能是喝酒後死於腦溢血趙匡胤體形較胖,以現代人的經驗難免會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因此在大量飲酒後極有可能引發疾病,引起腦溢血。再加上兄弟倆談話可能談及政治問題,很可能發生意見相左,僻如遷都問題、接班人問題,趙匡胤可能受了刺激,引起腦溢血。因為趙匡胤從洛陽回來後就悶悶不樂,所對接班人問題也不會沒有一點考慮,兄弟倆有可能鬥了嘴。
趙光義絕對有當皇帝之心十幾年的開封府尹讓趙光義培養起來很大的勢力,再加上太子之位不明,很多朝臣都投靠到趙光義門下,就連宮的大太監王承恩也趙光義有勾結,所以趙光義早就動了當皇帝的心。再加上趙光義也是陳橋兵變的參與者,親身經歷了他哥哥是怎樣黃袍加身的,所以他也想模仿趙匡胤,因此他就積極培植他的勢力。
趙匡胤私下裡恐怕也說過傳位於其弟的笑話,或相關的意思,趙光義才會不害怕他哥的打擊,明目張膽的同大臣們來往。因為後來看他怎樣對付趙廷美的,就知道趙匡胤沒有對付他,否則他早就死定了。
斧光燭影是傳言,金匱之盟也未必沒影斧光燭影出自文瑩的《湘山野錄》,文瑩是宋仁宗時期人,這時候趙匡胤已經死了快七八十年了。斧光燭影所描述的細節不可能是從宮中傳出來的,搞陰謀的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保密,若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絕對會在登基後殺人滅口。所以說斧光燭影很可能是傳言,根本不真實。再說了有長子趙德昭在,不可能傳位給趙德芳。
金匱之盟有可能有影,鑑於後漢、後周滅亡的教訓,趙匡胤有可能在與母親、兄弟們團聚時開過這種玩笑,極有可能說過我死後傳給光義,光義死後傳給光美(廷美)這樣的話,只是當時大家喝了酒沒當真。
總之,趙匡胤死的太突然,沒有帶得及安排後事,讓趙光義鑽了空子,但要說趙光義親手殺了趙匡胤,覺得不可能。
回覆列表
由於宋太祖趙匡胤死後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恰巧此時又有“燭影斧聲”的傳聞,雖然宋太祖趙匡胤生前並沒有立皇儲,但是按照我們漢人以及前朝各種皇位爭奪慘事來看,於情於理都應該是宋太祖趙匡胤在世的嫡長子趙德昭繼位,實在不行趙德芳也可以,但偏偏是趙光義繼位。
但是,單純以“燭影斧聲”來斷定趙光義殺害了趙匡胤也不太可靠,畢竟“燭影斧聲”沒有實際的證據證明就是趙光義殺害了趙匡胤,所以我們可以從趙光義繼位之後的一些事情來一探究竟,比如對待趙匡胤的老婆,也就是趙光義的嫂子。
一,繼位之前,共保富貴,無憂也
趙匡胤暴斃之前,沒有公開確立皇儲,這就使得皇位繼承出現了重大變數。若宋皇后此時十分冷靜,就應該立刻將皇宮封鎖,嚴謹外臣進入,同時,命令心腹出宮,將心中指定的繼承人喚入,然後在趙匡胤靈前繼位,造成既定事實。然後,在第二天朝會之時,新帝登基,接受百官朝拜。
宋皇后大體上也是這麼做的,但是,每一件事都做的不嚴謹,致使出現了重大紕漏。
她也下令封鎖皇宮,但是執掌宮門的宦官不是她心腹,她也派人出去傳喚自己的養子、趙匡胤幼子趙德芳入宮,但是這位宦官同樣不是她的心腹。
這位宦官叫做王繼恩,領了宋皇后的旨意出宮,沒有去找皇子趙德芳,反倒一溜煙去了晉王府找晉王趙光義。之後,趙光義在王繼恩以及諸多武將的護衛下,開啟宮門,來到宋皇后面前。
宋皇后十分惶恐,她知道大勢已去,只好道:“吾母子之命,皆託官家。”
大家注意,“官家”是宋朝後宮對皇帝的特別稱謂,宋皇后這個時候這樣說,就是認輸了。
但是,她也明白,自己試圖立趙德芳為帝的事情必然洩漏,以後性命堪憂,於是只能流淚哀求。
此時,趙光義也流淚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趙光義這話就等於拍胸脯發誓了:“嫂嫂莫要擔憂,我必定會與你共享富貴!”
只是,趙光義說這話沒過幾月,他就變卦了。
二、繼位之後,幽居冷宮。
剛開始,對於宋皇后,趙光義也還算客氣,在詔書之中稱其為開寶皇后,大讚宋皇后如何深明大義。只是,這一切只是緩兵之計。
不過數月時間,趙光義就將朝廷重臣來了一番大清洗,當然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加上趙光義出任開封府尹十多年,手底下也早就有一套自己的班子。
等帝位坐穩之後,他以宋皇后是嫂嫂,不宜繼續住在中宮大殿為由,將宋皇后遷移去了東宮。這也罷了。在被遷去東宮之後,他還下令任何人不得私下拜見宋皇后。
這就等於將宋皇后給軟禁了起來。
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當時已經十七歲,他從十歲左右就呆在宋皇后身邊,與宋皇后感情極深。他聽聞宋皇后染病,幾次三番請求要去探望,都被趙光義拒絕。
為此,趙德芳經常在月下禱告,祈禱上天保佑宋皇后平安。此事被趙光義得知,他勃然大怒,派人申斥。
當然了,之後趙德芳神秘死亡,與他曾被宋皇后召喚密不可分。
三、作為太祖皇帝的皇后,居然去世時百官禁止祭拜。
由於宋皇后她被幽禁多年,所以四十來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正常情況下,作為開國皇帝的皇后,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應該先行停止,朝中各個官員前往祭拜,宋皇后乃是太祖正宮,從未犯下大錯,並未被貶黜,按照大宋禮法,宋皇后病故理當接受百官祭奠。
可是,宋太宗趙光義就是不肯,並且將上書的那些官員統統貶斥。因此,也有人懷疑,宋皇后並非正常死亡。
這還只是一個對皇位威脅較低的宋皇后,對皇位威脅最大的趙德昭早就被逼自殺了,趙德芳也神秘病死,甚至說好兄終弟及的趙延美也是一貶再貶,直至落寞而死。
這些事情都一一告訴人們,宋太宗趙光義的皇位來得似乎有些不正,所以宋太祖趙匡胤之死也為歷史留下了燭影斧聲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