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朝代:北宋。
3、出處:《卜算子 長相思》。
4、原文:
燈如豆,思如豆,半遮笑靨青衿袖,錦瑟曲悠悠。
指相扣,情相扣,遠歌喜賀千秋壽,舉觴醉樓頭。
弱冠而立趨不惑,
惜分戀秒歲歲甜。
養兒方知誕辰日,
奈何橋邊母受難。
5、白話釋義:
油燈閃爍,思念像紅豆一樣,用青袖半掩著臉頰,傾聽著悠悠的琴聲。
十指相扣,情節互相交織,在遙遠的地方用歌聲祝賀壽辰,舉杯醉倒在樓頭。
二三十歲的少年已接近四十不惑之年,
回想珍惜歲月時光的甜蜜。
養育了孩子才知道生辰的子日,
奈何橋邊轉世投胎是母親受難的地方。
6、這是一首生日詞,慶祝生日的,以及對偉大的母愛的讚頌。
擴充套件資料:
1、李之儀出生於滄州無棣(今山東慶雲)人。李氏是名門望族。22歲的李之儀進士及第,初任職四明、萬全縣令等。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皆其所能。《四庫全書》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他的詩詞文章寫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蘇軾的薰陶、指點。
2、李之儀擅長作詞,前人稱其“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他很注意詞的特點,曾說“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為難工,自有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
3、他主張像晏殊、歐陽修那樣“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他的佳作也確能達到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立意造語學民歌與古樂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
2、朝代:北宋。
3、出處:《卜算子 長相思》。
4、原文:
燈如豆,思如豆,半遮笑靨青衿袖,錦瑟曲悠悠。
指相扣,情相扣,遠歌喜賀千秋壽,舉觴醉樓頭。
弱冠而立趨不惑,
惜分戀秒歲歲甜。
養兒方知誕辰日,
奈何橋邊母受難。
5、白話釋義:
油燈閃爍,思念像紅豆一樣,用青袖半掩著臉頰,傾聽著悠悠的琴聲。
十指相扣,情節互相交織,在遙遠的地方用歌聲祝賀壽辰,舉杯醉倒在樓頭。
二三十歲的少年已接近四十不惑之年,
回想珍惜歲月時光的甜蜜。
養育了孩子才知道生辰的子日,
奈何橋邊轉世投胎是母親受難的地方。
6、這是一首生日詞,慶祝生日的,以及對偉大的母愛的讚頌。
擴充套件資料:
1、李之儀出生於滄州無棣(今山東慶雲)人。李氏是名門望族。22歲的李之儀進士及第,初任職四明、萬全縣令等。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皆其所能。《四庫全書》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他的詩詞文章寫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蘇軾的薰陶、指點。
2、李之儀擅長作詞,前人稱其“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他很注意詞的特點,曾說“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為難工,自有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
3、他主張像晏殊、歐陽修那樣“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他的佳作也確能達到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立意造語學民歌與古樂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