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81393095642

    蘇軍入侵阿富汗,是和美國爭奪勢力範圍。在軍事上戰略上失敗了,但在具體戰術運用上是成功的,此如,直升機戰術。

  • 2 # 瘋狗的輕武

    20世紀初的時候英國地緣政治家麥金德提出了陸心說,其中主要談到了世界從宏觀來看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歐亞非大陸以及“其他”,包括美洲、澳洲、東南亞群島這些地方在它看來都是邊緣地帶,只有歐亞非大陸才是世界島。

    而世界島有個心臟地帶,就是圖1裡邊這個Pivot area。而阿富汗就在這個心臟地帶裡頭。

    另外,阿富汗自古以來又是伊斯蘭文明、中華文明、印度文明、突厥/遊牧文明的十字路口,到現代依舊是兵家必爭之地。掌控了阿富汗之後從東能直接威懾印度、南邊則能開啟印度洋通道,往西能懟到一群石油大佬,往北雖然從現代看是一堆斯坦國,但那會還都是蘇聯的地盤

    所以這麼個寶貝地方蘇聯肯定是重視的,尤其是70年代之後,美華人在越戰中跌了跟頭,而且佈雷頓森林體系也瓦解了,蘇聯人尋思這肯定是個好機會啊~ 所以這段時間開始全世界開花的去拓展自己的傀儡,包括阿富汗。

    1978年,在蘇聯支援下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上臺,成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但隔了一年之後就被民主黨內另一個叫阿明的大佬推翻。而這個阿明很明顯和蘇聯不對付

    那蘇聯就不幹了啊,好不容易扶了個傀儡政權,現在有蹦出來個不聽話的阿明,這事兒還得了?那就打唄~~ 然後阿明卒,但蘇聯也陷入了10年的阿富汗泥潭,元氣大傷,遂卒

  • 3 # 米洛指揮官

    蘇聯為了達成南下接通印度洋進而向西包圍歐洲的全球戰略,在阿富汗局勢發生混亂,蘇阿關係持續惡化時候,開始全面入侵阿富汗。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同美國爭奪全球霸權。

    上世紀70-80年代,蘇聯步入由盛轉衰的過程。到70年代末期,美國進入戰略收縮和戰略防禦態勢。蘇聯佔據戰略主動,並且武裝力量總體略超美國。如日中天的蘇聯在巔峰狀態下,對阿富汗進行不斷的滲透和暗中觀察,支援阿明上臺執政阿富汗。藉此,蘇聯得到了一個親蘇的阿富汗政府,由此將勢力延伸到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地,對波斯灣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形成戰略威懾,配合太平洋艦隊對美軍進行軍事包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作為最高決策者,卻受制於蘇聯特權階級。在盲目自信之中,蘇聯並沒有察覺到之後的石油危機和國力制度的全面衰落。★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未來並不平靜

    70年代,阿明上臺後,極力擺脫蘇聯控制,由此引起蘇聯不滿和害怕。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對於蘇聯而言實在太重要,所以1979年8月,蘇聯開始增兵阿富汗,阿富汗戰爭爆發。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東接中國,南接巴基斯坦和南亞地區,北接中亞,面向俄羅斯西伯利亞腹地,將中亞地區、中東地區、南太平洋、東亞地區全部連線了起來,是典型的戰略樞紐重地。而且阿富汗的資源也不少。

    蘇聯控制阿富汗後,蘇聯的特權階級在政治上可以達到最大聲望。這是蘇聯對外政策的延伸。在美蘇爭霸時,控制了阿富汗,進一步威懾和打壓阿富汗周邊和波斯灣附近的美軍勢力,起到軍事牽制美國的目的。國際上,蘇聯在反美陣營中也可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

  • 4 # 雪青馬在伊犁

    談到蘇聯入侵阿富汗,是在美國施放緩和信件時,發動了對阿富汗的入侵,我們當時稱之為“新月包圍。”

    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用今天的眼光看蘇聯當年的目的都達到了嗎。我們身處邊防小城更能感受到蘇聯的窮兵黷武,最後還不是重複上演著帝國主義墳場的下場,199O年,原新疆服裝廠廠長去哈薩克考察,在公園遊覽坐在長椅上,隨手掏出指甲剪修整指甲,周圍就站著些好奇的人看他剪指甲剪。牟其中用四百多節火車皮的貨物換二架圖154飛機,難道這就是蘇聯在政治軍事上所要達到的目的嗎。

  • 5 # 老葉古今觀點

    對於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首先要說明一點,通常認為蘇聯是想打通去往印度洋的道路,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從地圖上來看,如果蘇聯完全控制阿富汗後,他還將面對美國的盟友巴基斯坦,和什葉派伊斯蘭國家伊朗,巴基斯坦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山姆大叔的支援下是絕對不會給蘇聯讓路的,而伊朗雖然反對美國,但同樣討厭蘇聯,跟何況如果要入侵伊朗,可以選擇從裡海沿岸的土庫曼或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出兵;

    其次,從目前解密的檔案就可以知道,當時的蘇聯政府,不但沒有打通印度洋的計劃,就連出兵阿富汗都是十分倉促,準備不足的。

    所以,打通印度洋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那麼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這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政治格局來看:

    首先,當時阿富汗執政的是阿富汗人民民主的的領導人阿菲佐拉.阿明,此人在上臺之後對阿富汗黨政軍,及宗教人士進行大清洗,特別是殺害了親蘇的人民民主黨前領導人拉塔基,同時遠離蘇聯,靠近美國,導致蘇聯在阿經營多年的成果有可能付之東流。

    其次,在當時的冷戰環境下,蘇聯在東歐部分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不斷擠壓,而在東亞同樣收到來自美日韓的擠壓,特別是還有來自中國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的力量進入中亞,蘇聯的軟腹部將暴露無遺,美軍的戰略導彈一旦部署在阿富汗,將對位於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以及整個西伯利亞造成直接的威脅,到那時蘇聯全境將暴露在美國的導彈威脅之下。

    這些才是蘇聯最擔心的。

  • 6 # 驕然

    我覺得蘇聯侵略阿富汗是地緣政治的一個體現,在蘇聯的強大時期,他也想效仿美國,讓周邊的小國聽自己的,而蘇聯侵略阿富汗恰恰是出於這種目的,可以說蘇聯的這種做法,無非是想稱王稱霸和美國抗衡,這也是一種強權政治。

    如果說蘇聯侵略阿富汗有什麼軍事目的?我覺得蘇聯就是不想讓自己周邊的國家跟著美國跑,避免美國把自己的軍事基地建立在蘇聯的家門口。如果說有什麼政治目的,我覺得就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軍事實力,和美國叫板。

    總之不管蘇聯侵略阿富汗處於何種目的,都是非正義的,他干涉了他國的內政,同時也引發了無端的戰火,把百姓推向水深火熱當中,從這點上講,蘇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7 # 跪射俑

    簡單說來,蘇聯之所以想要入侵阿富汗,主要是因為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對阿富汗不爽。

    那麼勃列日涅夫為什麼對阿富汗不爽呢?主要是因為此時的阿富汗羽翼漸豐,已經不想再受蘇聯擺佈了。

    時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領袖阿明不是蘇聯培養的傀儡,雄心勃勃的阿明一直想要脫離蘇聯的控制,於是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忌恨。

    應該說這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克格勃將阿明處決之後,蘇聯還是以數十萬大軍大舉入侵阿富汗,這就不是簡單的報復問題了。

    那麼勃列日涅夫入侵阿富汗到底有什麼樣的考量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開啟印度洋出海口

    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是蘇聯國力最鼎盛的時期,當然也是美蘇爭霸的高峰期。

    60年代以來,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在對外擴張中受到掣肘;70年代以來,由於和中東國家關係的惡化,美國遭遇了二戰後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得不在美蘇爭霸中轉為守勢。

    而同時期的蘇聯,在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下。重新轉向以重工業為主的發展模式上,國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因此在美蘇爭霸中開始轉為咄咄逼人的攻勢。

    在蘇聯國力得到極大提升的情況下,蘇聯開始了其自沙俄以來既定的擴張戰略,即將國土擴張至四大洋。

    此時的蘇聯已經將國土延伸到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只剩下印度洋還沒有染指,所以如何打通印度洋出海口,成為勃列日涅夫思索的主要問題。

    一直以來,無論是沙俄還是蘇聯,都受制於沒有溫暖出海口的窘境。所以向南擴張,也一直是蘇聯的目標。

    若蘇聯將勢力擴充套件到印度洋沿岸,可以向西威脅中東地區,削弱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為接下來向非洲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而到達印度洋沿岸之後,蘇聯也可以向東封鎖通往東亞的海上航道,從而威脅日本等以進口中東石油為主的國家。

    另外作為一個讓曾經的超級大國大英帝國折戟的地方,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在勃列日涅夫看來,如果蘇聯能夠征服阿富汗,則可以顯示出蘇聯的強大實力以及勃列日涅夫的超強能力。這對於樹立蘇聯在國際上的威望,爭取更多的主動權,打下良好的基礎。

    2、從西面威脅中國

    應該說勃列日涅夫的思路並沒有錯。但是從地圖上看,蘇聯從伊朗南下要比從阿富汗南下更有可行性。

    雖然從伊朗南下需要經過伊朗高原,但是阿富汗境內也基本上是山地,而且從阿富汗方向向南進攻除了需要拿下阿富汗,向南還需要征服巴基斯坦才能到達印度洋,理論上說從伊朗向南到達印度洋更具有可行性。

    但是1979年,伊朗國內爆發了伊斯蘭革命,霍梅尼推翻伊朗的君主立憲制後,開始推行反西方的路線。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和伊朗走近成為可能。此時蘇聯若貿然進攻伊朗,勢必引發國際社會,特別是伊斯蘭世界的震動,而且對於蘇聯和伊朗的未來關係也會產生很多消極影響。

    而進攻阿富汗,除了消滅阿明政權,最重要的是此時的阿富汗和中國是鄰國。蘇聯入侵伊朗,如同1950年聯合國軍入侵半島北部,是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嚴重挑釁。

    50年代後期中國和蘇聯關係惡化後,70年代中國和美國關係緩和,對蘇聯形成巨大威脅,因此蘇聯不得不加緊對中國的封鎖。

    1979年年初,針對東南亞小霸肆意擴張以及挑釁我邊境的囂張態勢,中國發動還擊作戰。而此時的東南亞小霸是是蘇聯在東南亞的重要盟友,也是在南部牽制中國的重要力量。

    不過因為蘇聯正在密謀入侵阿富汗,所以對於中國的行動,蘇聯並沒有向小霸提供任何支援。勃列日涅夫的設想是在9月份入侵阿富汗,從西面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並找回年初的面子。

    3、拉回南亞的盟友​

    勃列日涅夫之所以選擇阿富汗動手,除了因為阿富汗是中國的鄰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富汗的南部就是南亞國家巴基斯坦。

    1947年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和印度前後進行了三次邊境戰爭。

    二戰後因為宗主國英國的衰落,已經無力干涉南亞的軍事紛爭,而此時美國和蘇聯則參與到南亞事務中來。

    在印巴兩國的對抗中,美國支援巴基斯坦,而蘇聯則支援印度。蘇聯和印度的關係可謂非常深厚,在1941年蘇德戰爭時,節節敗退的斯大林就曾經設想過蘇聯亡國後到印度建立流亡政府。而到了二戰後,蘇聯和印度的關係更進一步。

    在中國和印度不斷髮生邊界摩擦時,蘇聯一貫選擇偏袒印度,致使印度氣焰更加囂張,進而引發了62年的戰事。

    到了70年代,印巴衝突再度升級,此時的美國為拉攏印度,選擇拋棄巴基斯坦,這使得印巴出現一邊倒的局面,關鍵時刻中國出手幫助巴基斯坦頂住了印度的衝擊。

    在此時入侵阿富汗,一個重要的考量就是可以威脅巴基斯坦,進而為他的傳統盟友印度壯膽,而且蘇聯可以利用地理優勢重新發展和印度的關係,進而排除美國的影響。

    將勢力伸向南亞,同樣是蘇聯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 8 # 鄜延路節度使李

    20世紀30年代以來,阿富汗政局一直不穩,政變不斷,所有的政變幾乎都有蘇聯人的身影。1953年,29歲的穆罕默德・查希爾正式親政,為阿富汗國王。20世紀70年代,查希爾雖轉向西方,卻不敢過分得罪蘇聯。

    1973年7月17日,國王的堂兄達烏徳聯合一批軍官,在蘇聯的支援下發動政變,推翻査希爾國王。當天,達烏德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阿富汗共和國,對外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次日,達烏德就任總統、總理兼國防部長、外長,獨攬軍政大權。

    蘇聯支援達烏德執政,1973至1978年與阿富汗簽署了從政治、經濟、文化到軍事等各方面的協定。大批蘇聯軍人來到阿富汗,滲入國防部和各軍兵種;另一方面,蘇聯竭力扶植親蘇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勢力。

    達烏德並不甘心受蘇聯控制,而是在大國搞平衡。在執政後期,他清洗了親蘇分子。1977年2月,解散了以親蘇分子為主的中央委員會和內閣。於是,蘇聯人策動人民民主黨反對達烏德政權。3月,喀布林市爆發激烈的反蘇示威。蘇軍出動裝甲車和武裝直升機,野蠻鎮壓示威者,屠殺1500人,速捕數千示威者,監獄裡的政治犯超過1.5萬人。

    1978年4月上旬,蘇駐阿大使布薩諾夫秘密會見兩個阿軍高階軍官:裝甲兵部隊坦克司令瓦丹舍爾和空軍副司令卡吉爾。此後,由他們兩人秘密召那些曾在莫斯科受過訓練的軍官,傳達蘇聯人制訂的武裝政變計劃4月25日,訊息靈通的達鳥德搶先下手,以參與政變罪逮捕了親蘇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主席塔拉基和總書記卡爾邁勒等人,其中有200多個軍官。

    4月28日,蘇聯大使下達命令。政變總指揮瓦丹舍爾率領坦克部隊,進攻總統府、人民宮、國防部、電信局、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在總統府前,衛隊用火彈和集束手榴彈接連炸燬幾輛坦克,其餘坦克只得在遠處用炮轟。聽到城內的槍炮聲,忠於達烏德總統的第7步兵師和第88炮兵營立即趕來。

    三面受敵,政變面臨流產的危險。布薩諾夫心急如焚:一旦達烏德斃命,就會群龍無首,救援的政府軍就會自行散去。他下令出動飛機轟炸總統府,叛軍飛機的炸彈卻投不中目標。時至中午,政府軍的反擊越來越有力。關鍵時刻,布薩諾夫只得命令在巴格蘭姆的蘇軍戰機參戰。蘇軍的米格-21飛機和強擊機伊爾-10迅即飛赴總統府上空,貼著屋頂投擲重磅炸彈。頓時,總統府垮塌下來,騰起熊熊烈焰。經過36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政變部隊衝進總統府,達烏徳全家老少30多口全都被亂槍打死。

    夜晚7時,政變部隊攻入喀布林監獄,救出人民民主黨的三巨頭。隨後,一輛裝甲車把這幾個人民民主黨領袖送到喀布林廣播電臺。7時30分,阿富汗電臺中斷正常的節目,由卡吉爾以“阿富汁軍委”的名義在電臺正式宣佈:“伊斯蘭統治阿富汗的歷史結束。”因政變只經過10小時戰鬥就成功了,故稱之為阿富汗10個小時的“四月革命”。

    4月29日,政變部隊基本上控制了局勢。喀布林成立新政權,由努爾穆罕默徳·塔拉基擔任阿富汗總統,哈菲佐拉·阿明擔任政府總理。當天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髮來了熱情洋溢的祝賀電報。

    塔拉基上臺,執行親蘇政策,阿蘇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實行“全面合作”。在蘇聯顧問的指導下,塔拉基政府硬性推行全面社會改革的計劃。激進的土地改革政策,觸犯了地主和部落上層以及伊斯蘭寺院的利益。政府宣佈取消一切債務,又引起富人的強烈反對。

    蘇聯堅決主張擊潰一切叛亂武裝力量,趕運大批戰機、坦克、火箭炮製訂圍剿的計劃。因此,阿富汗戰火日益熾烈,蘇聯支援的政府軍無法應付。蘇聯在赫拉特和信丹省建立空軍基地。蘇聯顧問、專家和武器裝備也源源不斷地湧人阿富汗,達6500人之多。其中,5000人在政府各部門,1500人在軍事系統。

    1979年8月5日,駐守在巴拉希薩爾要塞的阿軍一個團譁變,塔拉基政權大為震驚,藉助蘇軍的力量才把他們鎮壓下去。人民民主黨內部的矛盾開始加劇。因黨內分為“人民派”和“旗幟派”兩派,雙方在內外政策和權力分配上存在著激烈的鬥爭。以主席塔拉基為首的“人民派”比較狡猾穩健,主張政變後對內不公開亮出社會主義的招牌,保留伊斯蘭教和民族主義色彩。塔拉基認為阿富汗應首先建立“人民民主”,然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對外,塔拉基主張公開宣佈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以卡爾邁勒為首的“旗喚派”則認為,奪取政權後可以把阿富汗直接引向社會主義,急於推行蘇聯的套,甚至主張國旗圖案也必須有鐮刀和錘子。塔拉基雖擔任總統兼總理,黨政軍大權卻大多掌握在副總理阿明的手裡,兩人矛盾激化。

    1979年3月,阿明以塔拉基身體狀況不佳為由大造輿論,迫使內閣改組,謀取總理的職務。此後,塔拉基為了限制阿明的權力,成立最高國防委員會,自己擔任主席,統帥全國的武裝力量,並任命親信瓦坦賈爾為國防部長,以削弱阿明的軍權。當月,阿富汗西部重鎮赫拉特的政府軍譁變。成千上萬市民卷人,處死了30個蘇聯顧問及其家屬。蘇軍戰機狂轟濫炸,炸死1萬多人。

    3月中旬,阿明升任總理。7月,阿明以軍隊鎮壓國內反政府武裝不力為由,撤銷瓦坦賈爾的職務,自任國防部長,把黨羽和親信都安插到重要崗位上,控制秘密警察,建立一個龐大的告密網。塔拉基對阿明的所作所為不滿,積極策劃搞掉他。9月初,塔拉基總統在出席哈瓦那召開的不結盟國家首議後,返回途中到莫斯科,與勃列日涅夫會談。

    阿明從內線得知,蘇聯人和塔拉基要消滅自己,就搶先下手,解除了三個親蘇軍官的職務。基塔拉基回國後,企圖除掉阿明,卻投鼠忌器,一直不敢貿然行動。9月14日上午,阿明解除了兩個親蘇部長的職務。蘇聯大使布薩諾夫聞訊,驅車前往總統府,與塔拉基密談,建議用同樣的辦法解除阿明派官員的職務。塔拉基不敢苟同,認為阿明詭計多端、心很手辣,已在實際上掌握了軍權和政權。

    布薩諾夫揮手說:“幹掉阿明,我們支援你!”塔拉基打電話,通知阿明到總統府開會。阿明情知有變,立即命令忠於自己的部隊進入戒備狀態,並增兵總理府、國防部和電臺。與此同時,他還命令親信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尾隨車隊後面。待一切部署就緒,阿明身穿防彈衣,腰挎自動手槍,警惕地向總統府走去。

    就在阿明一行即將來到時,總統府院內,槍手們已埋伏在大門內和走廊上,布薩諾夫則潛入一間密室內。30分鐘後,阿明在全副武裝的衛士陪同下,乘車到達總統府。剛下車迎接他們的就是一陣密集的AK47自動步槍子彈,阿明的一個衛士被打翻在地。阿明敏捷地就地臥倒,指揮衛士還擊。

    跟在阿明後面的接應部隊立即增援,蘇制T-34坦克撞開總統府大門,讓滿載土兵的裝甲車和汽車衝進去。塔拉基弄巧成拙,做了階下囚。正是: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這場血腥屠殺的總導演布薩諾夫,在混亂中溜回了蘇聯大使館。當天下午,阿明乘坐T-34坦克返回官邸。不久,塔拉基在監獄裡被勒死,同夥死於非命。

    9月16日,喀布林電臺宣佈:塔拉基因健康原因辭職,阿明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和人民民主黨總書記。於是,阿明正式登上阿富汗總統寶座,並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主席。阿明一身擔任三職,成為阿富汗的獨裁者。當天蘇聯電臺稱讚阿明是“蘇聯的忠實朋友”

    阿明控制喀布林後,瘋狂地鎮壓反對派。對於原來的敵人一旗幟派他一如既往地打擊:酷刑侍候,消滅肉體;對於新近的敵人塔拉基派,窮追不捨,斬盡殺絕。阿明的所作所為,激怒了蘇聯人。10月下句的一個夜晚,勃列日涅夫召開秘密會議,討論如何處置阿明。他低沉而威嚴地說道:“我們決定,幹掉他!”

    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說:“讓克格勃做吧。”“派哪支部隊?”“克格勃第8局的特種部隊。”克格勃特種部隊兵力約3萬人,戰鬥力強,下轄16個特種旅、4個海軍特種旅、41個獨立特種連、20個特種諜報分隊、7個特種獨立團。

    11月,莫斯科蘇軍統帥部作戰室裡,正在制定對阿富汗的作戰計劃。會議最終決定:以鐵爾美茲一喀布林為主要攻擊方向,以庫什卡一赫拉特一坎大哈為軸助攻擊方向,分進合擊,實行鐘形攻勢,對阿富汗實行東西合圍。幾天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報告送到蘇共中央政治局。

    病入膏肓的勃列日涅夫有氣無力地說:“蘇聯的利益至高無上,南下印度洋戰略是既定的,一定要堅定地走下去。”柯西金也支援佔領阿富汗,主張速戰速決,吸取美華人曾深陷越南泥潭的教訓。

    11月下旬,蘇軍調整部署,向預定地區和邊境地隊秘密調動作戰部隊,運送後勤保障的物資。土耳其斯坦部分地區實行區域性動員,補充兵員和裝備,並透過徵召預備役組建新的部隊。12月12日,蘇軍在蘇阿邊境地區的鐵爾梅茲建立前方指揮部,由蘇聯國防部副部長索科洛夫元帥擔任總指揮,統一指揮地面和空中行動。同時,蘇軍還在該地增設衛星地面接收站,開設專門的指揮通訊網。

    為了增大入侵行動的突然性,蘇軍就地擴編,快速推進,主要使用中亞軍區和土耳其斯坦軍區靠近阿富汗邊境的6個師。至12月24日,蘇軍6個摩托化步兵師、兩個空降師、三個武裝直升機團和兩個運輸直升機團,共12.5萬人,已基本準備就緒。它們有2000多輛坦克、1000輛戰車、2000門火炮、2.5萬輛汽車、200架各型固定翼飛機、150架直升飛機。

    葛羅米柯則實施外交欺騙計劃,以掩蓋入侵的企圖。為了迷惑阿明,蘇聯表面上裝出全面支援他的樣子。《蘇阿友好陸鄰合作條約》簽署一週年之際,勃列日涅夫親自致電阿明祝賀,塔斯社宣傳蘇聯將繼續提供“全面無私的授助”。蘇聯報紙還突出報道阿明當選為“保衛革命全國組織”中央委員會主席,得到阿富汗絕大多數人民的“熱烈擁護”等。

    12月5日,克格勃第一副部長帕普京奉命來到喀布林,指使特工暗殺了任阿軍總參謀長的阿明表弟、擔任保安局長的阿明外甥和司法部長等人。阿明不肯坐以待斃,命令侄子阿薩杜拉·阿明,立即調阿富汗第7裝甲師趕赴喀布林,保衛共和國總統,並對帕普京和蘇聯大使布薩諾夫實行24小時監視。阿明侄子家裡的廚師、醫生都是蘇聯人。

    12月15日中午,布薩諾夫食物中毒身亡。

    阿明對蘇聯人的警惕一刻也未放鬆過,把總統府從人民官遷至達魯拉曼宮。達魯拉曼宮是10多年前英國第一流的專家們為査希爾國王設計和修建的宮殿。它坐落於喀布林西南郊的五角山,距離城市30公里。修建宮殿時,英國專家們充分考慮到防務與安全的要求,利用地勢和建築的優勢,把達魯拉曼宮建成一座大碉堡。周圍每個山包上,都建有一座警衛樓。

    這座宮殿是鋼筋水泥結構。主樓有四層高,呈圓柱形。宮牆厚達1米。樓與樓之間築有地堡,地面上下和樓的各部都形成網式的火力防線,所有進入宮內的道路都在防衛火力控制之下。各警衛樓與宮室之間還修有地下通道,地下通道一直可以通向五角山外;每室還設有電子警報、自動爆炸和各種暗道機關。這裡,防空導彈、高射炮、平射炮、迫擊炮、探照燈一應俱全,整個官殿就是一座超級堡壘。

    12月下旬,蘇聯顧問在喀布林地區以清査武器彈藥、檢査坦克技術狀況、對火炮等重型裝備進行冬季檢修為名,集中拆卸了阿軍的主要武器裝備,並限制阿作戰飛機駕駛員的飛行,調離一批指揮軍官,使阿軍實際上被解除武裝,處於無法作戰的狀態。阿富汗的主要機場已被蘇軍控制,阿軍被蘇軍顧問控制。至此,蘇軍基本上完成了入侵前的準備工作。

    12月27日夜晚,阿明決定採取果斷措施,搶在前面,把喀布林的蘇聯人當時,總統辦公廳主任站在面前,說:“蘇聯大使布薩諾夫來電話。”阿明接過電話。電活那一端傳來一個聲音:“親愛的阿明同志,我遺憾地代表蘇共中央告知您:因您沒有有效地反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對阿富汗革命的攻擊制止反蘇傾向,您已不適宜繼續擔任阿富汗總統、總理和人民黨主席。因此,建議慾辭去一切職務。辭職後,您和您的家人將得到妥善安置,並絕對保證生命和財產安全。阿明同志,無意見吧?”

    “是最後通牒嗎?”

    為了拖延時間,爭取作最後的反擊,阿明謊稱要考慮一下。布薩諾夫表同意,並告知阿明,1小時後有4輛蘇軍裝甲車來接他和他的家人安全撤離阿明立即拿起直通國防部的電話,準備調兵遣將,但電話線被切斷了。他的血液在燃燒:“拼了,不是魚死就是網破!”他喚來幾個親信侍衛,命令他們立即趕赴最近的軍事基地,調兵護駕。為了穩住蘇聯大使,阿明又打電話給布薩諾夫,以儘量和緩的語調說:“為了阿富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同意辭去國家總統、總理和人民黨主席的職務。

    但因事起突然,我擔心部下尤其是軍隊高階將領們一時想不通,需要召開一個會議,做他們的工作…蘇聯大使放聲大笑,說:“親愛的阿明同志,您的高階將領們都在我這裡參加宴會哩,怎麼樣,您不來喝兩杯?!”阿明大吃一驚: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原來在當天夜晚,蘇聯大使館舉行盛大的宴會,阿富汗政府的部長、軍隊的高階將領們都應邀出席。

    席間,宴會主人一布薩諾夫頻頻舉杯,為了蘇阿友誼的親密無間,勸阿富汗高階將領們將一杯杯烈性酒灌到胃裡。有人問:“這麼隆重的宴會,阿明總統為何不來?”布薩諾夫解釋道:“阿明總統有重要公務要處理,一會兒就來。”阿明的幾個搬兵特使一個也未逃脫克格勃特工的眼睛,溜出達魯拉曼宮後不久就全部被就擒了。在酷刑面前,個個都招供,還把達魯拉曼宮的佈防情況和阿明的突圍計劃交代得清清楚楚。

    根據蘇共中央關於12月27日24時前一定要圓滿解決阿明問題的指示,帕普京胸有成竹:解決阿明無非是文武兩手,逼阿明自動退出政壇是文的手,為上策,這樣在國際上要少些負面影響。武力解決的一切準備早已就緒不到萬不得已不出此下策。

    帕普京決定親自上門,逼迫阿明就範,他帶著4個衛士徑赴達魯拉曼宮。當晚10時20分,阿明在達魯拉曼官三樓的客廳裡,接見這個來自莫斯科的軟差大臣。帕普京一見到阿明,就訓斥道:“阿明同志,阿富汗當前形勢危急,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帝國主義陰謀推翻阿富汗革命政權的罪惡圖已得逞,您辜負了我們的信任…。”阿明打斷帕普京的話:“你是什麼人?一個蘇聯副部長,無資格教訓我!我是堂堂一國總統,談話對手是勃列日兩個人劍拔弩張,祭目相向,氣氛緊張。

    最後,帕普惡狠狠地說道:“阿明同志,你要為今天的惡劣態度付出代價。”阿明回敬一句:“帕普京同志,別忘了你是站在阿富汗計程車地上。”

    帕普京惱怒地一揮手:“走!”阿明隨即高喊:“送客!”當帕普京一行走到達魯拉曼宮主樓門外時,無數條黑影朝他們撲來。帕普京的衛士反應迅速,首先開槍。幾梭子衝鋒槍彈把撲來的黑影掃倒,立即招致機槍火力的還擊。彈雨把這幾個蘇聯人打翻在地,帕普京及其4個衛士喪命。布薩諾夫立即把這個訊息報告莫斯科。數分鐘後,莫斯科回電: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12月27日夜晚12時,駐在喀布林蘇軍基地的傘兵和特種部隊按計劃奔赴攻擊目標。與此同時,駐在邊境地區的蘇軍特種兵154部隊,也奉命襲擊喀布林。這支部隊,由第106空降師和克格勃特工組成,士兵都是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和塔吉克族,共600人,分成30個戰鬥小組。全部隊員分兩批從空中和陸路向阿富汗開進。首批300人由謝瓦若夫親自率領,乘坐圖154軍用運輸機從空中進佔喀布林。

    第二批由副指揮官奇裡揚科率領,分乘45輛KB-2坦克、35輛T-72坦克和5輛裝甲運兵車,後面跟著火炮,疾速前進。由謝瓦若夫率領的空降突擊隊,當晚7時從蘇阿邊境的軍用機場起飛,僅用30分鐘就降落在喀布林附近的巴格蘭姆機場。突擊隊員身穿阿軍服裝,全部裝備是蘇軍最先進的AK47衝鋒槍。與空降突擊隊同時行動的陸路戰車隊,也快速進入喀布林市區。

    在統一指揮下,蘇軍兵分3路:一路直奔達魯拉曼宮,一路開往革命委員會主席的官邸—人民宮,另一路直奔廣播電臺。駐守電臺的阿軍投降了。襲擊人民宮的一路進展順利,幾乎未遇到抵抗。喀布林市的戰略要點未經激烈戰鬥就被蘇軍佔領了,市內的十字路口、大小廣場、政府各部、電視臺、廣播電臺、橋樑、汽車站,全部由蘇軍控制,蘇軍的裝甲車密佈市內。帕普京死後,蘇軍特種兵部隊進攻達魯拉曼官。謝瓦若夫親自帶領10輛T-72坦克和10輛裝甲運兵車向前衝擊。

    緊隨其後的是4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攻下阿明官邸的是舉世聞名的“阿爾法”部隊,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這支隊伍浴血奮戰,還有一支穆斯林營官兵也付出了鮮血的代價。阿明住的官邸,坐落在高高的小崗上,是一座防衛森嚴的堡壘,只有條狹窄的曲徑通往外界。

    消滅阿明後,蘇聯在阿富汗的新傀儡卡爾邁勒粉墨登場。他在電臺發表講話,喀布林的市民不約而同地想到:“這是又一次政變!”次日卡爾邁勒在蘇聯人的保護下飛抵喀布林,宣佈組成阿富汗新政府。他身兼四職:總書記、總統、總理和武裝部隊總同令。蘇聯外交部立即承認這個新政府,承諾提供包括軍援在內的緊急授助。

    12月28日凌晨,當喀布林的槍聲和爆炸聲稀疏下來時,裝備精良的蘇聯軍隊越過邊界,向阿富汗境內開來。入侵的蘇軍,分東西兩個戰役突擊群。東路戰役突擊群,共有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兩個獨立團和若千直屬保降分隊,殲擊航空兵團、武裝直升機團和多用途直升機團各兩個,計5萬人。

    總指揮潘菲洛夫中將,時年46歲,是一個專門研究中亞地區特種作戰問題的專家。東路的戰役突擊計劃是:以精銳部隊第360摩托化步兵師為先導,從蘇聯境內的鐵爾梅茲出發,經過阿富汗北部的馬紮裡沙里夫、薩蘭山口南下在最短的時間內攻至喀布林,與先期空降在喀布林的第105空降師會會,繼續向南部城市坎大哈推進。後續部隊第16摩托化步兵師和第201摩托化步兵師跟進至喀布林及其以北地區,除部分兵力前出至賈拉拉巴德、開怕爾山口和霍斯特外,控制戰略公路和附近的要點,防止抗蘇武裝襲擾。

    西路戰役突擊群,是蘇聯土耳其斯坦軍區的部隊,共有三個摩托化步兵師,計4萬多人,由陸軍中將舍甫琴科擔任總指揮。他負責制定的行動方案是:整個戰役突擊群分成兩個梯隊,從蘇阿邊界的庫什卡出發,越過庫什卡河後經澤爾馬斯山口、赫拉特至信丹德,然後主力推至坎大哈,先遣部隊前出至斯平布林達克,封鎖阿巴邊境。

    第360摩托化步兵師率先出發,長達10多公里的坦克縱隊沿著噴赤河邊蜿蜓的公路緩綏向前開動。經過兩天兩夜連續推進,至12月30日,蘇軍第360摩托化步兵師進入略布林,第357摩托化步兵師到達信丹德和法臘。

    1980年1月1日,蘇軍繼續推進,佔領賈拉拉巴德、加徳茲、加茲尼等重要城市,並封鎖阿富汗東部通往巴基斯坦的主要通道。1月2日,東西兩路戰役突擊群的先頭部隊,會師於阿富汗南部重鎮坎大哈。在攻城的戰鬥中蘇軍以強大的地空火力進攻阿富汗守軍,粉碎了抵抗。1月3日,蘇軍封鎖阿富汗南部通往巴基斯坦的霍加克山口。

    短短的一週內,蘇軍在先期空降到喀布林的部隊的配合下,以寬正面、大縱深、高速度的戰役機動,突貫阿富汗全境,實現了對這個中亞小國的軍事佔領。

  • 9 #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20世紀70年代,阿富汗伊斯蘭國政局動盪不安,政權幾次易手。先是前首相達烏德於1973年發動政變,推翻了查希爾國王,建立共和國,自任總統。

    時隔不久,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援和參與下,1978年4月和1979年7月,阿富汗當局又分別發動了兩次軍事政變。政變後,前蘇聯軍隊長期駐紮在阿富汗境內。

    阿富汗是個內陸多山國家,位於亞洲的中西部,乾旱貧瘠,人民生活很苦。而當時的超級大國—蘇聯,為何對其政權屢屢動兵干涉呢?這得從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說起。

    阿富汗西接伊朗、南鄰巴基斯坦、北部與蘇聯有2000餘公里邊界線,東面有一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遠古起它便是溝通東西方的陸橋。

    公元前1世紀中國商人所闢“絲綢之路”便由此經過,晉代法顯與唐玄奘前往印度,也是取道阿富汗。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皇帝亞歷山大遠征阿富汗,自此這裡一直是波斯、印度和中亞西亞帝國激烈爭奪的戰略要地。沙皇俄國早有鯨吞之心,只是礙於英國勢力未能如願。

    50年代,阿富汗同蘇聯非常友好,蘇聯在軍事援助的同時,把控制阿富汗政權當作進一步鞏固其大國地位的一個重要步驟。

  • 10 # 順其自然2R9e

    俄羅斯人就是邪惡之源,幾百年來就是靠著野蠻屠殺以強凌弱和侵略擴張瘋狂掠奪“發展”起來的,它侵略哪個國家都沒有什麼奇怪的。

  • 11 # 羅霍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阿富汗處於亞歐大陸中心位置,北部就是蘇聯,向南可作為跳板進取印度洋,東部於中國接壤,西部是擁有眾多石油的中東各國。所以,阿富汗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打通北亞和南亞,蘇聯就能派兵進取印度洋,打造一個橫跨北冰洋和印度洋的國家,打造一個新的出海口,以此為跳板進取南亞、東南亞、非洲,最後稱霸全球。然後因為阿富汗透過瓦罕走廊於中國接壤,控制阿富汗就可以逼近中國新疆地區,對於遏制中國有莫大的好處。其次,阿富汗西部是中亞各國,有著豐厚的油田儲備,透過阿富汗向這些國家進軍,可以控制大量油田,保障自己的石油儲備。所以蘇聯在1979年發動阿富汗戰爭,企圖建立一個親蘇政權。但沒想到卻陷入阿富汗戰爭無法脫身,一打就是10年,不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沒能成功拿下阿富汗。這也是蘇聯解體的伏筆之一,霸權主義必將失敗。

  • 12 # 樂天派瓦房店3b1

    蘇聯入侵阿富汗趣是在政治處軍事方面的需求,佔領了阿富汗一切保蘇聯和阿富汗的邊境的威脅,另外,阿,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 13 # 老伊先生

    蘇聯不是二百五,一開始沒有要去阿富汗的。

    1966年,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激進派的塔拉基和溫和派的卡爾邁勒分裂,雙方分別成立了“人民派”和“旗幟派”,雙方都想讓蘇聯承認自己的合法性。蘇聯的選擇是,你倆我都承認,但不完全承認。

    1979年,塔拉基在阿富汗實施的土改遭到了阿富汗宗教勢力的抵抗,全國範圍掀起了叛亂,甚至於3月15日的赫拉特省,兩名蘇聯顧問被殺害。

    這次流血衝突中,死了蘇聯人,但蘇聯對是否出兵阿富汗,也依舊持否定的態度。

    3月18日,塔拉基請求蘇軍出兵阿富汗。3月17-19日的會議中,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中央政治局會議主持人基裡連科,契爾年科,全部反對出兵。

    到了同年的10月10日,阿明的手下用枕頭悶死塔拉基。此時,蘇聯認為,阿明極大機率會投靠西方國家,埃及、智利、索馬利亞等國家易幟反蘇的教訓,增加了蘇聯決心軍事幹預的權重。12月8日會議與會者有安德羅波夫、外交部長葛羅米柯等等。當時的討論結果是,克格勃自己動手除掉阿明不可能,必須出兵廢了阿明。克格勃承認,沒有軍隊幫助的話做不到。12月10日,蘇軍總參謀長尼古拉·瓦西裡耶維奇奧加爾科夫出席了會議,他強烈反對出兵阿富汗,但遭到了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蘇斯洛夫、烏斯基諾夫、基裡連科的反對。

    蘇聯出兵阿富汗的最直接原因,是想殺了阿明,但無法透過政變實現,因此只能出動軍隊來完成。這時,才最後決定出兵阿富汗。其他地緣政治上的理由,反而是附帶的效果。

    在蘇聯出兵前,阿富汗80%的領土已被反政府武裝控制,人口接近1000萬。而中央政府只支撐著大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約250萬人。所有農村地區和主要的交通運輸網及公路幹線均被反政府武裝所控制。

    蘇聯在“法律”上出兵阿富汗的理由是有的:1978年12月5日,塔拉基第一次正式訪問莫斯科期間,根據阿富汗方面建議,簽署了《蘇聯-阿富汗友好合作條約》。後來,阿富汗政府請求蘇聯岀兵時,便引用了該條約的第四章。阿富汗前前後後請求蘇聯出兵的次數大概是20次,13次是塔拉基,7次是阿明。

    不過蘇聯人也承認,這些“請求”只是阿富汗領導人個人意見,在法理上而言沒有法律效應。

  • 14 # 知青後裔

    蘇聯入侵阿富汗是為了勃列日列夫的全球侵略,與美國冷戰時期爭奪霸權相互間對抗的產物。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在中東地區,中亞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加深,特別是美國撮合埃及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蘇聯在中亞地區的存在感越發低落。

    1979年,中美兩國關係趨於回暖。1979年,波斯局勢改天換地伊朗出現在世界的舞臺。1979年年末,伴隨著蘇聯運輸機在喀布林機場的頻繁起降,蘇聯為推翻阿明作準備。

    1979年的最後一天,阿明被擊斃。阿富汗潘多拉魔盒正式為蘇聯敞開帝國末路的大門。

  • 15 # 山泉弱水

    你看一下,世界地圖,再看一下中東的地理位置,看一下世界能源結構的情況,再瞭解一下美國,俄羅斯兩國的地理位置你就明白了,阿富汗的軍事要地有多麼重要?所以蘇聯在那裡打了十年仗,美國在那裡打了20年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畫蛇添足文言文原文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