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讀品

    陶淵明是致仕隱士,同時又是詩詞大家。一方面隱居田園,另一方面高調謳歌田園生活。隱而不藏,意隱實顯。寫詩弄詞,打動人心。聲名遠播,青史留名。文化巨擎,為眾所知。

  • 2 # 燕風茶刀

    孔子言:“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

    所謂隱士,有一部分人是心灰意冷,徹底告別仕途。更多的則是生不逢時,歸隱山林,修書治學,韜光養晦,待價而沽。

    隱士文化以魏晉南北朝為最盛。這個時期,士族(大家族)把持朝政,文人想要在政治上有所發展進而施展抱負,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透過朋友舉薦,獲得權貴賞識。

    當時士族之間派別林立,出仕就意味著站隊,一旦在當前的派別抱負得不到施展,很難從一個派別直接投奔到其他派別。那麼只能暫時歸隱,成為無黨派人士,等待機會。

    隱士不等於默默無聞,他們大多沒閒著,吟詩作賦,交朋訪友,為自己積累人脈和名氣。

    魏晉盛行清談。清談又稱“微言”、“清言”、“清議”、“清辯”等,其實就是辯論,為什麼要辯論呢?炫耀才學,博取學名,抬高自己的身價,就能獲得更多被權貴賞識的機會。晉人衛玠體弱而好清談,一次在和謝鯤的通宵辯論中發病而亡,可見清談和清名,在當時的文人眼裡有多重要。

    隱士流行的另一個原因,是魏晉時期以來的官員晉升制度。當時還沒有系統的官員考核與晉升通道,不像現在,你先考個正科級,然後幾年之後副處,正處,慢慢的混資歷。當時文人想要當官,只要權貴的一句話,一封舉薦信。所以隱居山林,靠詩文混出名堂,然後和各地朋友保持聯絡,寫寫詩文,一旦混成名士,獲得某位權貴賞識,一夜之間入朝為官,是常有的事,也是很多隱士真正的目的。

    隱士的大部分精力,是在積累人脈,以詩文著述博取聲望。隱居起來打野,比“出仕為官”在兵線上廝殺的人發育更快,名氣更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問題百萬級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