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哥哥和妹妹在玩,哥哥坐了妹妹的小板凳,這時候妹妹也想坐她自己的板凳,作為家長的你們會怎麼處理這種情況呢?如果情形反過來呢?
5
回覆列表
  • 1 # XqP秋平

    讓我想起了孔融讓梨,從小教育孩子要學會禮讓三先,常常聽到父母常說的一句話:分享。家長的言傳言教,孩子的耳濡目染,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

    孩子處於生長期,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要循循善誘,過於武斷反而助長孩子的逆反。坐板凳可以說是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哥哥侵佔了小妹妹的板凳,理應尊重妹妹的選擇,家長還要考慮孩子的情緒。

    為什麼有的孩子成人後,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而有的孩子卻霸道,自私,唯我獨尊。其實就是從小的教育的問題。從一件小事破解人的一生過於誇張,如果忽視每一件小事,累計起來就是孩子的大事。

  • 2 # 阿娥你好

    有兩種方法,用具體事例說明一下。

    中式處理方法:禮讓。

    小時候家裡最愛講的故事“孔融讓梨”,4歲的孔融分梨,把大的給了別人,把最小的留給自己。不僅得到了父親的讚許,而且成就了美名,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西式處理方式:交換。

    有對夫婦出外度假一星期,3個孩子留在家裡看家,冰箱裡放了均等分的一星期食物,也就是說孩子無論大小,食物、水果、飲品的量是一樣的。

    留下孩子、食物的同時,這對夫婦還佈置好了這一星期所有的家務,刷碗、拖地、清潔檯面、打理院內草坪還有整理庫房雜物等等雜七雜八的工作,父母把工作同樣做了均等分,每個孩子承擔的工作內容都是一樣的,每天要做的工作列好計劃被掛在了家中的顯要位置。

    夫婦安排好家中事務就開心的出發度假了,晚上剛到目的地就接到了孩子們的電話,情況是這樣的,吃飯的時候,因為食物是均等的,大的吃不飽,小的吃不了;在飯桌上還順便討論了一下第二天的工作,發現清理草坪小的根本幹不了,因為機器對於小的來說實在是太重了,所以只好打電話向父母求助。

    母親讓小的接電話:“寶貝,清理草坪有困難,媽媽有個建議可以幫到你,你晚飯吃飽了嗎?”答:“吃飽了媽媽,有點兒多,吃不了了”。媽媽:“要不這樣,你請哥哥幫你清理草坪,為了感謝他,把你吃不了的那份給哥哥吃,好嗎?”小的馬上開心地答道:“太棒了,媽媽,我知道了”。

    夫婦倆一星期後回到家,家中井然有序,孩子們都爭著向爸爸媽媽彙報這一週的合作成果。

    有句流行語“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種現象很普遍,很多獨生子女在幼兒園期間經常遭遇到這種情況,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真虛偽假大方的不良品行,人際關係矛盾和隔閡由此產生,工作後還會影響團隊聚合力。

    羨慕題主有倆個孩子,培養好了,以後的日子越過越舒心。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噴我會被刪哈,感謝理解。

  • 3 # 陳媽胡爸

    跟我們家情況差不多,哥哥和妹妹,哥哥四歲,妹妹兩歲,兩個人在一起總是會有搶東西的時候,我們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誰先玩的就判給誰,另一個小傢伙只能去玩其他玩具。

    大部分玩具都是一式兩份,兄弟倆會分清楚,不小心或者故意拿了對方玩具,如果對方願意分享給你,你就可以玩,如果不可以就得還回去。玩自己的。剛開始倆人還不適應,兩個人都會用哭來對抗。爸爸就讓他們在懲罰角去站著,慢慢他們也就知道規則了。

    大部分時間我們都不去管,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可能前一秒還在哭,後一秒倆人又笑起來。總會給我們帶來精彩。

  • 4 # 書霞育兒說

    感謝邀請。我家老大快十歲了,老二快四歲了,爭東西再也正常不過了,一般情況下都是弟弟任性多一些,也可能是弟弟小,我偏弟多一些,像你這種情況,我一定會讓哥哥讓弟弟的,反過來,我還是會讓哥哥讓弟弟多一些。並且和老二好好溝通,說是哥哥愛你,喜歡你,什麼東西都會讓著你。你要也學會禮讓。

    你們可能會想,我這樣做會不會造成弟弟很任性,不懂事。真的一點都不會,不到四歲的孩子,他什麼都明白的。他能體會到哥哥的愛也會放在心上。

    有一次老二體驗早餐不能吃東西,忙完以後我帶他麥當勞吃早餐,他見到兩份早餐,自己選了一份,另一份裝的好好的,不讓我吃,非要打包回家給哥哥吃,當時我都有點傻了。

  • 5 # 飛飛教育

    這種現象,在兩個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兩人都喜歡的東西,最好一人一份。因為孩子不能理解謙讓和分享的真正意思。

    如果其中一個孩子處在物權敏感期,比如妹妹強烈要求拿回自己的小板凳,自己東西看得非常緊,必須引導哥哥讓出來,可以用哥哥喜歡的其他物品或活動吸引哥哥的注意力,從而把板凳讓給妹妹。

    如果哥哥處在物權敏感期,就安慰妹妹,用妹妹喜歡的其他物品或活動吸引其注意力。

    如果兩個人都不在敏感期,那就採取輪流坐的方式。

    兩歲多的孩子,開始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了,覺得什麼東西都是自己的,而且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共享,嘴裡更是常常會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的不能給你玩”。就算是平時玩得很好的夥伴,或是自己親愛的爸爸媽媽,也很難分享得到孩子手裡的東西。這是每一個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孩子的明顯表現,孩子透過各種物權歸屬的練習摸索,透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自身與物品的關係。

    處於物權敏感期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能逼孩子禮讓和分享。

    保護好孩子的暫時的"佔有慾",培養好的、正確的物權意識,比盲目的讓孩子學會"分享"來得更為重要。等孩子平穩度過過一階段,再嘗試讓孩子去分享和禮讓就會輕鬆很多。

  • 6 # XF書香育兒

    首先觀察,看孩子們自己處理。

    如果孩子們不會處理。就引導孩子們處理。

    如果是哥哥坐了妹妹的小板凳,我會讓妹妹先和哥哥商量一下,看哥哥願不願意讓回給她坐。如果協商達成,處理好了。如果不讓,我也會讓妹妹去找一下是不是有更好的凳子或者是可以代替凳子的物品,一般情況,孩子只是爭個輸贏,也未必是一定要坐。(此處哥哥是要被批評教育的)

    如果是妹妹坐了哥哥的小板凳,也是先協商,二是引導教育。必竟哥哥大些要懂得謙讓的。(此處妹妹也是要適當地被批評教育的)

  • 7 # 愛吃棒棒糖的花玥玥

    關於二孩之間如何正確處理關係確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命題。作為一個二孩媽媽,我個人認為,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根據各自需求來引導孩子。如果是哥哥坐了妹妹的板凳,這裡候妹妹也想坐,那我覺得可以先徵求一下哥哥的意見,畢竟板凳是妹妹的。前提是要跟哥哥宣告,這是妹妹的板凳,用別人的東西前要事先徵得別人的同意才可以使用。

    我覺得如果想讓孩子避免或減少一些無謂的糾紛的話,事先跟孩子們講清楚原則是最好的。

    1、跟孩子們說清楚,哪些東西是屬於誰的,想用別人的東西必須徵得對方的同意,如果對方不同意,就不能使用。如果老二還較小,沒法說清楚的話,那這個原則應該先讓老大來執行,等老二長大到能夠明白這些規則後,也應該讓孩子儘快遵守這些規則。這樣,既使發生衝突了,也好有據可循,而不是讓其中一方覺得你大人偏坦另一方。2、如果有一方比較小的,還不能用講道理來處理方式的話,那最好也不要一味的強求讓另一方去妥協。具體處理方式可自行看實際情況而定,也不能總讓其中一方禮讓。

  • 8 # 七娃寶葫蘆

    如果妹妹沒有向家人提出請求幫忙的話,我想應該讓他們自己處理,家長暗中觀察。哥哥沒打招呼坐了妹妹的板凳,妹妹有權利要回來。如果在哥哥和妹妹之間的爭鬥比較嚴重,有點危險的時候,我覺得才需要上去幫忙。

    這是兄弟姐妹之間最好的,鍛鍊社會交往能力的好機會,透過這些事件,他們可以建立良好的物權意識。

    我大女兒有一個好朋友,叫她小A吧,今年六歲,有一次看見她處理一件事情,讓我對她刮目相看。一次,她們玩竹蜻蜓的時候,不小心飛到一個樹枝上,我們轉身去找東西夠。就在一兩分鐘之內,一個小女孩撿到了竹蜻蜓,應該是被風吹下來的。小女孩還給了小A,小A拿到之後說“謝謝”,然後又遞給了這個小女孩說,“你幫我找到的,我可以借給你玩一會兒。”這個過程中,小A並沒有直接讓這個小女孩拿著玩,而是先接到自己手裡,表示這個東西是我的。這說明她建立了很好的物權意識,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東西,不僅如此,她有很好的自尊意識。

    有時候大人會認為孩子“自私”、“小氣”,其實,孩子有一個建立物權意識的過程,要分清什麼東西是“你的”,什麼東西是“我的”。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原病的常見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