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麥克斯》,開頭過場關卡一結束,我便能清晰意識到,這模板用的,已經是爐火純青了,偏重育碧刺客信條Dying Light欠的火候,大半年後便已經讓來自瑞典的Avalanche Studio在這部更偏重育碧孤島驚魂的遊戲中完好地補上了,但別忘了,雪崩組今年還有一個沙盤遊戲要上——12月份的《正當防衛3》。
P.S. 死光和麥克斯同為華納發行,倒也印證了育碧跟華納的關係的確非同一般,個人感覺育碧、華納、Eidos(現Square Enix掌管)三家估計跟加拿大法語區有聯絡,育碧的UPlay平臺上有華納、SE的全套新作,加上華納的平臺就叫WBPlay,很明顯二者的確有著相當牢靠的內部關係。
所以,要點評《瘋狂麥克斯》,還不如就直接評價下,這個遊戲裡的育碧口味搞得到底如何?
其實育碧的這套模板很容易概括,基本流程無外乎“開地圖、爬高塔、搶據點、撿垃圾、刷支線、幹隨機、通主線、刪遊戲”,而麥克斯無一遺漏地將這套流程從頭到尾搬了過來,只是此處的爬塔變成了開個讓人吐槽不已的熱氣球。有些系統,比如育碧式撿垃圾——故意在地圖上漫天鋪撒大量讓人看著極礙眼的標誌,視野裡則是更討厭的背光,每個死衚衕裡故意放個安慰似的寶箱,開啟是塞牙縫都不夠的獎賞……這套邏輯在麥克斯裡簡直被學得一絲不掛。還有育碧式拖時間大法——重複式支線,同樣的任務內容分十幾次來做,美其名曰“完成度”,麥克斯裡的稻草人、狙擊手、車隊、賽車、排雷,還是一樣的模式。另外,育碧一些近些年才開始“列裝”的,比如基地建設,以及重新整理隨機事件,在麥克斯裡也都有對應。
但隨之的問題是,雪崩組不是育碧,麥克斯這款遊戲搬了整個育碧的骨架,但很奇怪的是,雪崩組在一些細節上卻精準地避開了育碧的優點,反而讓自己的缺點給一覽無遺。我們能舉很多例子:育碧的開塔確實是在開地圖,起碼讓你知道地圖上有什麼,但麥克斯裡升那磨磨唧唧的氣球起來,最後就給人看見幾個稻草人,地圖裡很多營地、稻草人、雷區,沒攻略打到通關都不定知道在哪。另一點,育碧雖然喜歡撿垃圾,但有個挺好的傳統——做任務時不撿收集品,而麥克斯顯然沒注意到這點,導致人在做主線時還得被迫不停探死衚衕搜尋殘料。而且遊戲的垃圾可謂嚴重過剩。
《瘋狂麥克斯》,開頭過場關卡一結束,我便能清晰意識到,這模板用的,已經是爐火純青了,偏重育碧刺客信條Dying Light欠的火候,大半年後便已經讓來自瑞典的Avalanche Studio在這部更偏重育碧孤島驚魂的遊戲中完好地補上了,但別忘了,雪崩組今年還有一個沙盤遊戲要上——12月份的《正當防衛3》。
P.S. 死光和麥克斯同為華納發行,倒也印證了育碧跟華納的關係的確非同一般,個人感覺育碧、華納、Eidos(現Square Enix掌管)三家估計跟加拿大法語區有聯絡,育碧的UPlay平臺上有華納、SE的全套新作,加上華納的平臺就叫WBPlay,很明顯二者的確有著相當牢靠的內部關係。
所以,要點評《瘋狂麥克斯》,還不如就直接評價下,這個遊戲裡的育碧口味搞得到底如何?
其實育碧的這套模板很容易概括,基本流程無外乎“開地圖、爬高塔、搶據點、撿垃圾、刷支線、幹隨機、通主線、刪遊戲”,而麥克斯無一遺漏地將這套流程從頭到尾搬了過來,只是此處的爬塔變成了開個讓人吐槽不已的熱氣球。有些系統,比如育碧式撿垃圾——故意在地圖上漫天鋪撒大量讓人看著極礙眼的標誌,視野裡則是更討厭的背光,每個死衚衕裡故意放個安慰似的寶箱,開啟是塞牙縫都不夠的獎賞……這套邏輯在麥克斯裡簡直被學得一絲不掛。還有育碧式拖時間大法——重複式支線,同樣的任務內容分十幾次來做,美其名曰“完成度”,麥克斯裡的稻草人、狙擊手、車隊、賽車、排雷,還是一樣的模式。另外,育碧一些近些年才開始“列裝”的,比如基地建設,以及重新整理隨機事件,在麥克斯裡也都有對應。
但隨之的問題是,雪崩組不是育碧,麥克斯這款遊戲搬了整個育碧的骨架,但很奇怪的是,雪崩組在一些細節上卻精準地避開了育碧的優點,反而讓自己的缺點給一覽無遺。我們能舉很多例子:育碧的開塔確實是在開地圖,起碼讓你知道地圖上有什麼,但麥克斯裡升那磨磨唧唧的氣球起來,最後就給人看見幾個稻草人,地圖裡很多營地、稻草人、雷區,沒攻略打到通關都不定知道在哪。另一點,育碧雖然喜歡撿垃圾,但有個挺好的傳統——做任務時不撿收集品,而麥克斯顯然沒注意到這點,導致人在做主線時還得被迫不停探死衚衕搜尋殘料。而且遊戲的垃圾可謂嚴重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