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青衫素人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戰敗的原因壓根就不是丁汝昌負不負傷、穿甲彈炸不炸、主炮晾不晾衣服、隊形對不對等等等等,就當時清國的狀態,慈禧要過大壽,翁同龢變著法的剋扣海軍軍費,陸軍在綽號“葉大呆子”的直隸提督葉志超率領下一潰千里,海軍的炮彈又不充足,陸岸炮臺和基地又被日軍佔領,試問,這樣的戰爭也能打贏?就算讓英國海軍來駕駛八大遠這種缺少炮彈的老艦都無力迴天吧?
甲午戰爭戰敗,一句話,壓根就不是買幾條新式前無畏戰列艦,或者買十幾條新式的穹甲巡洋艦就能扭轉戰局的, 也不是丁汝昌自己能決定贏不贏的。
說句不中聽的話,就翁同龢這種明著剋扣海軍經費、戰後卻要殺李鴻章的“千古忠臣”,北洋海軍能打贏就怪了。
-
3 # user4650651326826
甲午海戰、丁汝冒只是一個環節、與勝敗無太大關係.個人關點:當時的日本打的是有準備之戰:他們以經謀略以久對華的海戰精心策劃對北洋水師的戰術、以瞭解清楚而清政府以經是個落破無生命力的政權、保守、封畢的舊思維.以及當時的清兵受:大煙的破害一久:李鴻漳對日軍的軍力.軍情以己雙方的軍心勢氣.雙方的戰鬥力沒有準確的沽算、而切.狂妄自大、沒把日本海軍放在眼裡(太輕敵)還有當時的國運也不及、:失敗是比然的、總的來說打的是、無準備之戰、清軍戰艦雖強丶但炮彈質量太差、都是海戰失敗的原因。
-
4 # 飛龍169021628
北洋水師的慘敗,是因為李鴻章、丁汝昌等北洋水師首領,只為個人和小集團謀取私利,完全不為國家安全著想。並不與軍費缺少(左宗棠收復新疆缺少一半軍費)、內鬥嚴重有密切關係。只因李鴻章、丁汝昌等人是一群爭權奪利、置國家民族大義於不顧的“敗家子”,你就是給他們一百座“金山”,也會讓他們全部敗光的。
-
5 # 簡單的幸福健康的快樂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北洋艦隊損失巨大,並沒有輸。更不是戰敗了。
至於為什麼會損失巨大,問題很多,不單純是指揮的問題。我簡單說幾點。
一,管理制度,我們當時還是用營作為單位,而日軍已經開始了,真正海軍的管理。
二,航速。在航速上我們完全劣勢,人家打完就跑,我都是追不上的。
三,射速。速射炮的威力不如我們的大根,但是速度快,人員殺傷巨大,對裝甲薄弱的艦艇傷害巨大。
四,火藥,我們當時用的是黑火藥,我沒記錯的話,日本已經用了下瀨火藥了。
五,軍費。我們的軍費層層扣除,本來就少得可憐(慈禧用了大量),無法正常維護軍艦和彈藥補給。
其實還有很多,所以我們損失巨大。單純從戰艦和指揮官來說,我們完勝他們,甚至可以踏平他們。
-
6 # 勇往直前187122537
談論這問題時…你們想過丁汝昌自殺嗎…想過上萬犧牲的為國捐軀的英烈嗎…歷史能真正給人定論嗎…眾話紛紜…好像誰都是軍事家…評論歷史…首先格局…統帥…國力…的比拼…我們談甲午戰爭…首先前推50年…歷次鴉片戰爭…國力己衰敗…制度也衰敗…廟堂也衰敗…孤兒寡母能管理好偌大中國而且是風雨交加的中國…李鴻章說…應該長記性了…北洋海軍的建軍思想是防守…岸炮合一…不具備侵略性…加之光緒皇帝之無能從甲午到戊戌變法簡直不如一個縣令之才…況且不完全支援和信任李鴻章…搞制衡…搞滿漢家天下…沒能發揮封建制度的優點…從戰略…戰術上沒強大的支撐…藐視日本藐視對手…不作政治和戰前發動不作物資後勤準備…不作舉國的戰前動員…枉自為帝枉然犧牲的先烈們…假如歷史沒光緒…清不至於亡…慈禧太后無非是個家庭婦女…滿…漢兩族人才濟濟…關鍵是用人之道…不信滅不了日本…假如甲午海戰贏了…打扒了日本…哪來什麼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所以看甲午…應該看今天的危機…再沒有太多機會給中華民族了
-
7 # 宇澤歷史
1894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海戰,慘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跟晚清政府腐朽的統治制度有必然的關係。按照問題說的那樣,如果丁汝昌沒有過早的受傷,北洋水師也不一定能戰勝聯合艦隊,下面講述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1、從軍事方面來看
1888年北洋水師成軍之後,北洋水師的海軍建設就基本上停滯了,暫且不論慈禧有沒有挪用海軍經費,也不論黃海海戰的失敗是否是因為丁汝昌未攜帶足夠的炮彈。
僅僅從海軍建設方面來看,此時的晚清政府就覺得中國海軍“用之人則不足,以之自守尚有餘”,面對同一時期日本海軍的飛速發展和瘋狂擴充海軍軍備相比,晚清政府則是失去了發展海軍的緊迫感,認為沒必要花費大量的白銀浪費在海軍建設上。
自1888年北洋水師成軍之後,僅僅在第二年添配了中國產岸防鐵甲艦“平遠號”,從福建水師調入了魚雷艇“福龍號”。到了1891年,戶部下令停購外洋軍火兩年,當甲午戰爭爆發時,近代中國海軍第一支主力艦隊竟然沒有增添一船一炮!
再反觀日本,經過20多年的努力,終於建成了一支為侵略政策服務的強大海軍力量。從1888年至1890年,先後擔任的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和樺山資紀便提出了海軍擴充議案,“千代田”、“吉野”、“秋津洲”、“八重山”,一艘接一艘的軍艦從開工到下水再到服役,短短時間內,日本海軍就已經擁有軍艦31艘,魚雷艇37艘,總噸位六萬噸,在軍事實力上甲午開戰前的北洋水師,真實實力就遠不如日本海軍了!
2、從丁汝昌個人來看
在北洋水師諸多將領中,首當其衝受到指責的便是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100多年來對他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他不懂海軍,將整個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也歸責於他一人,就我個人來看丁汝昌本人也並非不懂海軍的等閒之輩。
首先他是北洋水師中資歷最深、作戰經驗最豐富、立功最多的將領,早年曾在長江水師管帶炮船,光緒初年就已經“留北洋差序”,執行籌集海防工作,曾赴英國購軍艦,歷經法、德各營壘廠局”,說一點也不懂海軍,我看也未必。
反倒是在黃海海戰中,有一點戰略性失誤確實要歸責於丁汝昌,也就是問題中所說的丁汝昌受傷。由於其先並沒有設立代理旗艦,在定遠號訊號旗裝置被日軍炸燬之後,整個北洋艦隊就處於群龍無首的混戰狀態。雖然戰鬥初期,北洋水師一時佔據上風,在於日艦第一遊擊隊的混戰中,致遠、經遠、來遠、靖遠等艦奮力炮擊,致使高千穗右舷後部中彈,秋津洲右舷速射炮被炸燬,浪速艦首主炮下方水線帶裝甲破損進水,吉野後甲板被超勇艦命中一彈,引爆堆積在炮位旁的炸藥,當場炸死9人。
但這一切表現都是海戰初期,隨著北洋水師在無指揮的混亂狀態下,己方隊形很快被敵艦衝散分割,但日艦隊始終保持戰鬥隊形,並保持在與北洋水師兩海里距離的最佳炮擊射程中,迫使北洋艦隊無法集中作戰接近敵艦,損失慘重。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群龍無首隨意混戰,旗艦毫無指揮意義可言,這一點必然應指責於丁汝昌的指揮失誤。
3、北洋水師以一己之力抵抗
就算丁汝昌沒能受傷,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也戰勝不了日本海軍的。
清政府對於近代化海軍的建設是分洋建軍,劃疆而守,對創辦的四支海軍艦隊根本沒有統一指揮排程的能力,在北洋水師孤軍奮戰之際,南洋水師卻袖手旁觀。雖說南洋水師在實力上不如北洋水師,但好歹也比福建、廣東兩支水師實力要強一些,在甲午海戰中廣東水師的三艘主力軍艦均以參戰,但南洋水師卻未曾派出所一艘戰艦援助北洋水師。
而日本則是集中了國內所有能夠參戰的軍艦組成聯合艦隊,使得其整體實力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在威海衛保衛戰後期日本海軍更是協同陸軍海陸作戰,而北洋水師在禦敵保船的方針中孤軍奮戰,最終全軍覆沒於威海衛。
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能海陸兩軍配合,清政府不行。日本能加強海軍建設擴充海軍軍備,清政府不行。日本能增強後勤補給修繕艦隊,清政府不行。
而這場戰爭的失敗跟丁汝昌受不受傷是毫無關係的,一個長期處於閉關自守腐朽沒落的政府是不可能引領正義的民族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只會在戰爭的慘敗後,走上不平等條約的談判桌上。
-
8 # 陳悅漫步海邊
丁汝昌在海戰中受傷一事,發生於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中。
根據一些當事人回憶,黃海海戰開戰時,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定遠”艦的飛橋甲板上督戰,開戰不久後,“定遠”艦的前桅杆等處中彈,彈片波及飛橋甲板,丁汝昌被震倒,腿部被飛起的飛橋甲板的木板夾住動彈不得,臉部被炮彈爆炸引起的火焰燒傷,隨後丁汝昌被部下搶救,但是拒絕到甲板下治療,而是草草包紮後坐在“定遠”艦甲板室的一處過道旁激勵來往的將士。
雖然海戰剛起就發生了提督受傷事件,顯得很懊喪不祥,但這件事對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的作戰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影響。
首先,丁汝昌平時負責的是北洋海軍的行政、人事和後勤等事務,並不主管軍事和訓練,這些方面也並不是丁汝昌的專擅,所以海戰時丁汝昌所扮演的角色實際是督戰官,真正的戰場指揮的靈魂人物實際上是旗艦的艦長,即“定遠”艦長、北洋海軍右翼總兵劉步蟾,所以丁汝昌的受傷對北洋海軍的戰場指揮並沒有什麼影響。
其次,黃海海戰時,北洋海軍以夾縫雁行陣迎敵,採取的是亂戰戰術,根據北洋海軍當時的戰術規則顯示,這種戰術下各軍艦的自由度極高,只要保持艦首對敵、姊妹艦相互配合以及跟隨旗艦運動就可以,事實上最高指揮官的受傷與否,對戰術的發揮並不會有什麼影響。
丁汝昌受傷,對北洋海軍的戰場指揮並沒有什麼影響。即使他不受傷,北洋海軍也創造不了轉敗為勝的奇蹟,因為黃海海戰北洋海軍失利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技術裝備的落後,而並不是指揮方面的問題。
-
9 # 帝國中興
甲午戰爭的失敗和丁汝昌的受傷並沒有直接聯絡,甚至可以說丁汝昌受傷不能指揮全艦對並把指揮權交給劉步蟾是明智的選擇。丁汝昌是陸軍出身更是李鴻章的親信,北洋海軍成軍之初沒有合適的提督統領整個北洋水師,經過深思熟慮李鴻章才決定讓丁汝昌統領整個艦隊,丁汝昌在統領北洋水師期間積極學習海軍知識,並經常向從英國皇家海軍軍事學院畢業的各艦管帶請教,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因而北洋海軍將士對丁汝昌都很尊敬。
丁汝昌在統領北洋海軍之後積極奏請朝廷在海軍基地劉公島建立海軍學堂,聘請洋人教授駕駛技巧和培養海軍軍官,培養新一代的海軍人才,在旅順和大沽口設立魚雷學校並培養魚雷軍官,在山海關和威海衛分別建立武備學堂和槍炮學堂,為北洋水師培養各級專業的海軍軍官,同時在威海衛軍港周邊設立炮臺拱衛威海衛軍港的安全,可以說丁汝昌為了北洋海軍的發展和建設簡直就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但是丁汝昌對部下不夠嚴厲致使軍紀稍有渙散,但這都不能掩蓋他為北洋海軍的發展和大清海防的鞏固所做出的貢獻。
1891年丁汝昌率領北洋水師主力艦隊訪問日本長崎,在訪問日本期間他看到日本海軍發展迅猛,新式軍艦的更新換代已經超過北洋水師,回國之後他立即向清政府建議為了繼續保持對日本海軍的優勢請求清政府加速購買新式軍艦,為老舊軍艦更換鍋爐和火炮,他這前瞻性的建議並沒有受到清政府的關注,清政府以財政困難為由拒絕了他的建議,這使丁汝昌悲憤不已,而自己又無可奈何,只有加緊訓練將士,使將士能夠更加熟悉軍艦裝備的操作為未來的海上衝突做準備。
三年之後的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軍10艘主力軍艦在護送陸軍在北韓登陸之後在返回基地的時候和日本聯合艦隊的12艘軍艦遭遇,隨後雙方相互開始炮擊,丁汝昌站在指揮台沉著指揮全艦隊對日本的攻擊,開戰後五分鐘左右一發炮彈擊中旗艦定遠艦的指揮台,丁汝昌腿部被彈片劃傷沒有造成致命傷害,由於受傷不能很好的隊艦隊進行指揮就把指揮權交給劉步蟾,並拒絕下到艙內躲避,他就在一旁觀戰繼續鼓舞將士奮勇殺敵,這一戰雖然北洋海軍將士奮勇殺敵同仇敵愾但是面對裝備的老舊還是失敗了,五艘軍艦沉沒損失慘重,在後來的戰爭中北洋海軍一再失利全軍覆沒,丁汝昌拒絕投降自殺殉國。
、
回覆列表
丁汝昌在黃海海戰中是否受傷對於海戰結果沒有什麼影響。
在黃海海戰爆發時,丁汝昌站在飛橋甲板上督戰。結果開戰以後不久,日艦發射的1發120毫米炮彈在飛橋甲板附近爆炸。丁汝昌被震倒在地,左腳被破碎的甲板夾住無法動彈,身上衣服被炮火引燃,右臉和脖子被燒傷。
丁汝昌受傷以後拒絕去軍醫院休息,而是經過包紮以後坐在首樓內繼續觀戰,並激勵水兵作戰。當然,丁汝昌受傷以後不能隨便走動,至於指揮作戰是更不可能了。不過這對於北洋水師來說影響不大。
丁汝昌出身長江水師,後來轉屬陸軍。直到在李鴻章命他協辦海防以後,丁汝昌才第一次接觸近代海軍。此後丁汝昌也是努力學習海軍知識,在1881年他去英國接收訂購的“超勇”、“揚威”兩艦時,已經可以和海軍軍官一起研究海圖。可見丁汝昌對於海軍專業知識已經有了相當的瞭解。
不過丁汝昌畢竟是半路出家,在專業知識方面還有所欠缺。好在丁汝昌並非一個獨斷專行的人,在海軍專業方面敢於放手,讓福建船政學堂出身的學員負責相關事務 。
像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所使用的隊形就是“鎮遠”管帶林泰曾提出的。而在海戰中負責實際指揮的,則是“定遠”管帶劉步蟾。丁汝昌並沒有過多幹涉,所以他是否受傷,對於北洋水師接下來的戰鬥並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