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樂禾

    修建陵墓耗時近39年,徵調了至少70萬民夫。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十三歲(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即位後不久,就在酈山開始營建陵墓。統一天下後,又從全國徵發來七十多萬人參加修築。直至秦始皇五十歲死葬時(公元前210年)還未峻工,秦二世時又接著進行了兩年,前後費時近39年,真可謂工程浩大。”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 2 # 愛看愛思考

    據說是將近四十年。秦始皇,的陵墓是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就在西安市,臨潼區的東面,根據傳說,裡面的是用水銀模擬鑄就的山川地理,星辰大海。由於,沒有開啟,這些東西也就是個傳說。現在唯一被髮掘的,也就是兵馬俑了。其規模世所罕見。

    現在的兵馬俑也只是很小一部分進行考古發掘。

  • 3 # 地理科堂

    ,多雲 東南風3-4級

    秦始皇陵居今天己兩千兩百多年。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1]。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九州同。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世非功過後人評。

  • 4 # 超然視野

    這個應該是秦始皇繼承秦王之後的事情了,當然在當上秦王,到親自主政,並一個個的消滅諸國一統華夏的過程中,這位始皇帝的信心和認知是非常膨脹的,相應的作為秦王陵墓升級到秦始皇帝陵墓,對應的規格和禮儀肯定是做過調整的。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十幾年就駕崩了,這無疑是在其具備稱帝的實力後才改的,所以始皇帝的墓應該在稱帝之前不久。而據傳死後還修了十幾年基本上不可能,秦二世能把始皇帝其餘的兒子和女兒殺盡,足顯其急需穩定掌控一切,當然也不會耗巨資和精力完成始皇帝的陵墓,所以也就十幾年時間吧!

  • 5 # 風雨人生3293

    公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秦始皇兵馬俑第一號從葬坑博物館》舉行開館典禮。從事這一時期的《秦始皇兵馬俑坑考古發掘隊》的文物工作者被堪稱秦俑的拓荒者,我們那時做了大量的鑽探、發掘、清理、修復、研究工作、為建館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一九八六年秦始皇兵馬俑第一號從葬坑開展第二次發掘清理修復工作,這時的《秦始皇陵考古隊》擔負了對一號坑兩千平方米的發掘清理修復任務。筆者依然參與了第二次的發掘、清理、修復、顏色保護工作。

    幾十年過去了,常常聽到和看到一些對始皇陵的傳說、與文章,有的還有幾成的可信度、有的則是純碎屬於臆意編造。

    為了不誤導讀者,以正視聽,我有義務來真實科學的告訴大家有關始皇帝陵的一些概況。

    公元前二四七年,十三歲的始皇在其父秦莊襄王死後,便登上了王位。按照秦國當時慣例,首年登基,次年築陵,叫做壽陵,築陵的時間越長越吉詳。由於酈山風景宜人,始皇將陵址擇於酈山腳下。歷史上曾稱始皇陵為酈山園。

    始皇陵在修築過程中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公元前二四六年至公元前二二一年|。這一時期秦國將主要人力物力傾注於橫掃六合的統一戰爭,因而從事酈山園勞務的人數較少,陵園的範圍規劃也不大。到了公元前二二一年後,秦統一大業告成,人民生活安定,生產力得到發展。秦始皇開始了第二階段大修酈山園。據有關歷史資料分析,當時有七十二萬人參加了酈山園建設,其中很多人是從全國各地徵集來的能工巧匠。整個築陵時間從初掘到復土用了三十七、八年的時間。

    始皇陵在建築結構上分兩個部分。

    兩個部分基夲上可劃為封土堆部分和地宮部分:封土堆即指地平以上堆積部分。據古文獻記載,始皇陵原高一百一十六米,周長兩千十七米。由於幹百年來雨水沖刷封土流失,再加之農人墾田削耕蠶蝕,今天量得陵高七十四點九六八米,周長一千三百九十米,東西長三百四十五米,南北長三百五十米,封土堆的總體積為九百八十五萬五千一百六十四立方米。望去真可謂“樹草木以象山”。由地平往下的掘土部分稱之地宮。在民間廣泛流傳著秦始皇死後是睡在水銀河中的說法。我們在考古研究過程中做過大量考察工作和土壤化驗,封土堆的土壤含汞量確實較高。地宮多為青石砌置,設計宏偉,富麗豪奢。文獻資料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並及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這與民間傳說頗為一致。

    始皇陵園在佈局上可分城內與城外兩個區域,即主陵地宮內葬物,與地宮外殉葬物。

    高大的封土堆外周還分別築有兩層城牆將其護衛。內城東西寬五百八十米,南北長一千三百五十米,四周長三千八百七十五米,合七點七華里。內城北邊設門兩道,東南西三邊各設一道門。外城東西跨度九百四十米,南北長兩千一百三十五米,四周長六千二百一十米,合十三華里。城的四角有碉樓,供守陵部隊備用。在城外四周,有各種型別的活人活馬殉葬,在陵園東一千多米處設定的一二三號大型兵馬俑坑,它不僅是護陵部隊的象徵,而且再現了秦橫掃六合時的進軍陣容。它是秦代一副陳兵圖,是對軍隊的頌揚,對軍功的紀念,更是秦始皇帝一生性格意志的表現。

    當年我們考古鑽探時,在陵西北方向不遠的鄭莊,勘探出一個很大的石料加工場遺址。在這遺址內我們還發堀出一端是粗料,另一端是已經加工定型的青石。在陵的東南處上焦地,又發現秦當時的活馬廄坑遺址,在陵的西處趙背戶地,還發現了築陵時酈山徒墓地遺址,那裡有無數白骨疊壓在一起,其狀悽慘。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秦陵彩繪銅車馬(一二號),正是從陵墓封土堆的西側出土的。

    秦陵的許多奧妙正在探索中。

    考古工作是一項很嚴肅的工作,要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實事求是,重實物佐證,不能盲猜瞎說,更不能憑主觀臆想做文章。所以文物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除了研究那個時期的物質社會外,還要透過考古研究成果,來驗證過去有關歷史上的一些記載是否真實?同時對於補充歷史記載、重新編寫歷史、糾正有些記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風雨人生

    二O一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於烏魯木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剛菩提素珠怎麼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