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四神當中,最讓筆者覺得迷惑的就是北方的水神禺強。 《山海經》當中對於禺強的記述也不算少,只是不夠詳細,幾乎可以說都很簡略,初一看真不知道這簡略的背後到底隱藏著多少內容,下面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慢慢的整理一下。 與其他三個方位的神明相同的一點,就是《海外北經》最後的地方記載的: “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北方的神明禺強,長著人的臉孔,鳥的身子,用兩條青蛇穿在耳朵上作為裝飾,腳下也踩著兩條青蛇。這就是《海外北經》對於禺強的描述,跟其他三個方位的神明的描述基本相似。 但是,僅僅只有這麼一點記載,肯定難以讓筆者覺得迷惑。那麼,我們下面就去看看《山海經》當中對於禺強的另一條記載。 《大荒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說的是儋耳國的國民姓任,是禺號的後裔,吃穀物為生。北海的小島上,有一個神明,長著人的面孔鳥的身體,用兩條青蛇穿在耳朵上做裝飾,踩著兩條紅色的蛇,他的名字叫做禺強。 這裡對於禺強的記載和《海外北經》的記載相似而不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在《海外北經》裡面禺強踩著的是青蛇,而在《大荒北經》當中則是踩著兩條紅色的蛇。 我們不能十分明白禺強踩著蛇的用意,也許按照經文的記載說禺強人面鳥身,也許和句芒的性質相近,抓住蛇是取食,當然也不排除神話當中禺強腳下的蛇是他的坐騎。筆者也不能肯定的說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筆者認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儘管捕食或者坐騎都有很正當的更換物件的理由。 但是蛇的區別不是很能吸引筆者、讓筆者筆者迷惑的。在讀《山海經》的時候,筆者注意到《大荒東經》的一段記載: “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豸虎】。黃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豸虎】處東海,是為海神。” 這裡描述了東海的海島上面一個人面鳥身,耳朵穿著兩條黃蛇的神明,名字叫做禺【豸虎】。而且,禺【豸虎】是黃帝的兒子,並且生了禺京。禺京處於北海,而禺【豸虎】在東海,都是海神。 看到這些,也許你會問禺京和禺強是什麼關係呢? 從訓詁學的角度上來講“京”和“強”兩個字是一音之轉,也就是說,禺京就是禺強,禺強就是禺京,沒有什麼十分值得爭論的東西。就如同我們在前面說到祝融的時候說祝融和朱明其實是一個人,原因是一樣的。 禺【豸虎】作為東海的海神,他的兒子禺強也做了北海的海神,也就不是不可理解的了。而且,在這裡說到了禺強也是黃帝的後裔。 而郭璞在註解《山海經》到禺【豸虎】的地方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句註解:“【豸虎】一本作號(號)”【豸虎】、號兩個字字型相似的很,而且《說文解字》當中也沒見到有【豸虎】字,估計【豸虎】就是號的一種異體字吧。而且,禺號正是前面《大荒北經》儋耳國的祖先。他的後代的國家的附近住著他的兒子北海海神禺強,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另外我們此處再插入一句閒話,就是《大荒西經》當中對於西海海神的記載: “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於此,筆者頗為懷疑禺強和弇茲的關係。同樣是居住在一方的海神,同樣的人面鳥身,同樣的耳朵上穿著蛇作為配飾,同樣腳踩著兩條蛇——也許弇茲和禺強的出身相似,沒準也是禺號的後代吧。但是《山海經》當中沒有相關的記載,筆者在這裡列出來,也只是作為一種推測而 已。 另外,在閱讀其他書籍的時候,筆者還見到了很多和禺強相關的內容。下面我們就來一點點的進行分析。 《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 似乎是說禺強得到了“道”的精髓,才能夠身處北極成為北方的神明。 而在《列子·湯問》中還有一段記述:“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 這段記載原文是比較長的,我們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原文的大體意思是東海中有五座仙山,分別是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這五座山是漂浮在海上的,常常跟著波浪的起伏而上下移動卻不能停住。居住在五座仙山上的神仙們為此感到憂慮,就到天帝那裡去訴苦,而天帝恐怕五座仙山漂走了而造成神仙沒有住的地方,就讓禺強用十五隻巨鰲輪流去用頭頂起五座仙山,每六萬年更換一次,三班倒的守護仙山。但是後來龍伯國的巨人後來釣走了六隻巨鰲,而導致兩座仙山漂流到北極而沉入海底,大量的神仙遷居。 龍伯國的巨人釣巨鰲的事情與我們要討論的事情關係並不是很大。我們只是對禺強用十五隻巨鰲頂住五座仙山感到有興趣。 那麼,我們這裡提出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海神不是魚蝦龜蛇之類,而偏偏他的身形是人面鳥身呢?鳥身,肯定是鳥的形象,這一點怎麼解釋呢? 最初筆者也是帶著這樣的疑惑,直到閱讀《莊子》和《淮南子》的時候才漸漸給自己解開了這個謎團。 《莊子·逍遙遊》一開始就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 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實原文當中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我們把重點放在“鯤”、“鵬”兩個字眼上。《爾雅·釋魚》中對於“鯤”的解釋是:“鯤,魚子。”魚子……魚子再大,也不可能有“千里”那麼大。那麼這裡的“鯤”肯定是有所指,或者有所舛誤。而一個叫崔撰的人說這裡“鯤當為鯨”。“鯨”在這裡就讓我們感到很親近了,因為北海海神禺強也可以叫做禺京。而“鯨”字本來寫作“【魚畺】”,《說文解字》中說:“【魚畺】,海大魚也,從魚,畺聲”。那麼又正好和“強”切合。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筆者認為不是,鯨魚也許就是禺強最初的形象吧,而且海神以鯨魚這樣的動物的形象出現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逍遙遊》當中對於“鵬”的描述,則寫到了鳥的形象。“鵬”這個字很特殊,學者們也早就論述了“鵬”其實是“鳳”。“鵬”字的形象也正是鳳飛的時候百鳥跟隨的樣子。那麼,禺強,身份作為北海海神,原型是一條鯨魚,能夠化為鳳,鳳的形象總是鳥了,那麼禺強有鳥的形象也就是很容易理解了:在海水當中的時候的形象是鯨魚,在海面以上的地方,也就是人們能夠看得見的地方則是以鳳的形象出現的。所以在海島上,居住著的北方神明禺強也就是鳥的形象了。 既然我們認為禺強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再來看看禺強的另一個記載,出自《淮南子·墜形訓》的:“隅強,不周風之所生也。”禺強和不周風有關係?那麼不周風又是什麼意思呢?《史記·律書》當中的記載是“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從西北來看,方位上是基本上符合了,主殺生或者不主殺生也與我們下面的討論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好歹知道了不周風(與災病有關的東西)——此處應該是指主管不周風的神明——居住在西北。而《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著堯時危害人民的有叫“大風”的,其實就是大鳳。也就是《莊子·逍遙遊》裡面的大鵬。而高誘在註解的時候認為大鳳的身份是風伯,又認為是鷙鳥。再者,《莊子·逍遙遊》中說“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也說鳳的威力,能夠“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正是描述了大風的景象。那麼,大風(鳳)、風伯、鷙鳥,除了禺強之外還有誰能擔當呢? 那麼說來,禺強不僅僅是北方的水神,北海的海神,也正是風伯——風神了。 但是,我們論述到這裡,奇怪的東西也就出現了。與句芒、祝融、蓐收不同,古籍當中對於帝神關係的記載當中,似乎沒有見到(筆者查閱了大量書籍,但是不能代表絕對沒有,也許只是讀者未曾見到)禺強類似於其他三個神明的“其帝某某,其佐(神)某某”形式的記載,倒是在前面其他三個神明的記述的相應位置見到有下面的一些記載: 《淮南子·時則訓》:“北方之極,自九澤窮夏晦之極,北至令正之谷,有凍寒積冰、雪雹霜霰、漂潤群水之野,顓頊、玄冥之所司者,萬二千里。” 《幼學瓊林·地輿》:“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淮南子·天文訓》:“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孔子家語·五帝》:“勾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玄冥為水正,后土為土正。”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 …… 說的都是玄冥,不是禺強啊。 而在郭璞註解《山海經》到禺強時,說“(禺強)字玄冥,水神也。《莊子·大宗師》曰:‘禺強立於北極’。一曰禺京。一本雲: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 把這條註解列出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禺強字玄冥。而且,這裡郭璞引用另一個版本的《山海經》說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和現在大家見到的《山海經》裡面對於禺強的記載是不同的。怪就怪在禺強“黑身手足”。我們知道,在小篆以及以前的文字當中“黑”和“魚”兩個字的字型非常相近,也許是傳抄的時候的錯誤,也許原文的確是“黑身”——鯨魚身體是暗顏色的很正常啊——總之,二者的記載是有所不同的。 好了,禺強就是玄冥。他和黑帝顓頊一同掌管北方的疆域是從九澤到大暝,再到北方令止、丁令之國,遍地是積冰、雪、雹、霜、霰,到處是水的地方,一共一萬兩千裡的地方。 不過,筆者還在《孔子家語·五帝》見到以下文字:“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之子曰勾龍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業為官職”,類似的文字也出現與《左傳》。這裡面說少昊的兩個弟弟修和熙做玄冥。從前面幾個神明的官名和神職的討論上,筆者在這裡認為,玄冥最初作為禺強的字,後來被用來作為水正的官名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修和熙,只是同時做玄冥的兩個人而已,而這兩個人正是少昊的弟弟當中能“水”的那兩個。
四方四神當中,最讓筆者覺得迷惑的就是北方的水神禺強。 《山海經》當中對於禺強的記述也不算少,只是不夠詳細,幾乎可以說都很簡略,初一看真不知道這簡略的背後到底隱藏著多少內容,下面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慢慢的整理一下。 與其他三個方位的神明相同的一點,就是《海外北經》最後的地方記載的: “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北方的神明禺強,長著人的臉孔,鳥的身子,用兩條青蛇穿在耳朵上作為裝飾,腳下也踩著兩條青蛇。這就是《海外北經》對於禺強的描述,跟其他三個方位的神明的描述基本相似。 但是,僅僅只有這麼一點記載,肯定難以讓筆者覺得迷惑。那麼,我們下面就去看看《山海經》當中對於禺強的另一條記載。 《大荒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說的是儋耳國的國民姓任,是禺號的後裔,吃穀物為生。北海的小島上,有一個神明,長著人的面孔鳥的身體,用兩條青蛇穿在耳朵上做裝飾,踩著兩條紅色的蛇,他的名字叫做禺強。 這裡對於禺強的記載和《海外北經》的記載相似而不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在《海外北經》裡面禺強踩著的是青蛇,而在《大荒北經》當中則是踩著兩條紅色的蛇。 我們不能十分明白禺強踩著蛇的用意,也許按照經文的記載說禺強人面鳥身,也許和句芒的性質相近,抓住蛇是取食,當然也不排除神話當中禺強腳下的蛇是他的坐騎。筆者也不能肯定的說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筆者認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儘管捕食或者坐騎都有很正當的更換物件的理由。 但是蛇的區別不是很能吸引筆者、讓筆者筆者迷惑的。在讀《山海經》的時候,筆者注意到《大荒東經》的一段記載: “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豸虎】。黃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豸虎】處東海,是為海神。” 這裡描述了東海的海島上面一個人面鳥身,耳朵穿著兩條黃蛇的神明,名字叫做禺【豸虎】。而且,禺【豸虎】是黃帝的兒子,並且生了禺京。禺京處於北海,而禺【豸虎】在東海,都是海神。 看到這些,也許你會問禺京和禺強是什麼關係呢? 從訓詁學的角度上來講“京”和“強”兩個字是一音之轉,也就是說,禺京就是禺強,禺強就是禺京,沒有什麼十分值得爭論的東西。就如同我們在前面說到祝融的時候說祝融和朱明其實是一個人,原因是一樣的。 禺【豸虎】作為東海的海神,他的兒子禺強也做了北海的海神,也就不是不可理解的了。而且,在這裡說到了禺強也是黃帝的後裔。 而郭璞在註解《山海經》到禺【豸虎】的地方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句註解:“【豸虎】一本作號(號)”【豸虎】、號兩個字字型相似的很,而且《說文解字》當中也沒見到有【豸虎】字,估計【豸虎】就是號的一種異體字吧。而且,禺號正是前面《大荒北經》儋耳國的祖先。他的後代的國家的附近住著他的兒子北海海神禺強,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另外我們此處再插入一句閒話,就是《大荒西經》當中對於西海海神的記載: “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於此,筆者頗為懷疑禺強和弇茲的關係。同樣是居住在一方的海神,同樣的人面鳥身,同樣的耳朵上穿著蛇作為配飾,同樣腳踩著兩條蛇——也許弇茲和禺強的出身相似,沒準也是禺號的後代吧。但是《山海經》當中沒有相關的記載,筆者在這裡列出來,也只是作為一種推測而 已。 另外,在閱讀其他書籍的時候,筆者還見到了很多和禺強相關的內容。下面我們就來一點點的進行分析。 《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 似乎是說禺強得到了“道”的精髓,才能夠身處北極成為北方的神明。 而在《列子·湯問》中還有一段記述:“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 這段記載原文是比較長的,我們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原文的大體意思是東海中有五座仙山,分別是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這五座山是漂浮在海上的,常常跟著波浪的起伏而上下移動卻不能停住。居住在五座仙山上的神仙們為此感到憂慮,就到天帝那裡去訴苦,而天帝恐怕五座仙山漂走了而造成神仙沒有住的地方,就讓禺強用十五隻巨鰲輪流去用頭頂起五座仙山,每六萬年更換一次,三班倒的守護仙山。但是後來龍伯國的巨人後來釣走了六隻巨鰲,而導致兩座仙山漂流到北極而沉入海底,大量的神仙遷居。 龍伯國的巨人釣巨鰲的事情與我們要討論的事情關係並不是很大。我們只是對禺強用十五隻巨鰲頂住五座仙山感到有興趣。 那麼,我們這裡提出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海神不是魚蝦龜蛇之類,而偏偏他的身形是人面鳥身呢?鳥身,肯定是鳥的形象,這一點怎麼解釋呢? 最初筆者也是帶著這樣的疑惑,直到閱讀《莊子》和《淮南子》的時候才漸漸給自己解開了這個謎團。 《莊子·逍遙遊》一開始就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 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實原文當中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我們把重點放在“鯤”、“鵬”兩個字眼上。《爾雅·釋魚》中對於“鯤”的解釋是:“鯤,魚子。”魚子……魚子再大,也不可能有“千里”那麼大。那麼這裡的“鯤”肯定是有所指,或者有所舛誤。而一個叫崔撰的人說這裡“鯤當為鯨”。“鯨”在這裡就讓我們感到很親近了,因為北海海神禺強也可以叫做禺京。而“鯨”字本來寫作“【魚畺】”,《說文解字》中說:“【魚畺】,海大魚也,從魚,畺聲”。那麼又正好和“強”切合。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筆者認為不是,鯨魚也許就是禺強最初的形象吧,而且海神以鯨魚這樣的動物的形象出現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逍遙遊》當中對於“鵬”的描述,則寫到了鳥的形象。“鵬”這個字很特殊,學者們也早就論述了“鵬”其實是“鳳”。“鵬”字的形象也正是鳳飛的時候百鳥跟隨的樣子。那麼,禺強,身份作為北海海神,原型是一條鯨魚,能夠化為鳳,鳳的形象總是鳥了,那麼禺強有鳥的形象也就是很容易理解了:在海水當中的時候的形象是鯨魚,在海面以上的地方,也就是人們能夠看得見的地方則是以鳳的形象出現的。所以在海島上,居住著的北方神明禺強也就是鳥的形象了。 既然我們認為禺強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再來看看禺強的另一個記載,出自《淮南子·墜形訓》的:“隅強,不周風之所生也。”禺強和不周風有關係?那麼不周風又是什麼意思呢?《史記·律書》當中的記載是“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從西北來看,方位上是基本上符合了,主殺生或者不主殺生也與我們下面的討論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好歹知道了不周風(與災病有關的東西)——此處應該是指主管不周風的神明——居住在西北。而《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著堯時危害人民的有叫“大風”的,其實就是大鳳。也就是《莊子·逍遙遊》裡面的大鵬。而高誘在註解的時候認為大鳳的身份是風伯,又認為是鷙鳥。再者,《莊子·逍遙遊》中說“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也說鳳的威力,能夠“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正是描述了大風的景象。那麼,大風(鳳)、風伯、鷙鳥,除了禺強之外還有誰能擔當呢? 那麼說來,禺強不僅僅是北方的水神,北海的海神,也正是風伯——風神了。 但是,我們論述到這裡,奇怪的東西也就出現了。與句芒、祝融、蓐收不同,古籍當中對於帝神關係的記載當中,似乎沒有見到(筆者查閱了大量書籍,但是不能代表絕對沒有,也許只是讀者未曾見到)禺強類似於其他三個神明的“其帝某某,其佐(神)某某”形式的記載,倒是在前面其他三個神明的記述的相應位置見到有下面的一些記載: 《淮南子·時則訓》:“北方之極,自九澤窮夏晦之極,北至令正之谷,有凍寒積冰、雪雹霜霰、漂潤群水之野,顓頊、玄冥之所司者,萬二千里。” 《幼學瓊林·地輿》:“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淮南子·天文訓》:“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孔子家語·五帝》:“勾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玄冥為水正,后土為土正。”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 …… 說的都是玄冥,不是禺強啊。 而在郭璞註解《山海經》到禺強時,說“(禺強)字玄冥,水神也。《莊子·大宗師》曰:‘禺強立於北極’。一曰禺京。一本雲: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 把這條註解列出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禺強字玄冥。而且,這裡郭璞引用另一個版本的《山海經》說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和現在大家見到的《山海經》裡面對於禺強的記載是不同的。怪就怪在禺強“黑身手足”。我們知道,在小篆以及以前的文字當中“黑”和“魚”兩個字的字型非常相近,也許是傳抄的時候的錯誤,也許原文的確是“黑身”——鯨魚身體是暗顏色的很正常啊——總之,二者的記載是有所不同的。 好了,禺強就是玄冥。他和黑帝顓頊一同掌管北方的疆域是從九澤到大暝,再到北方令止、丁令之國,遍地是積冰、雪、雹、霜、霰,到處是水的地方,一共一萬兩千裡的地方。 不過,筆者還在《孔子家語·五帝》見到以下文字:“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之子曰勾龍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業為官職”,類似的文字也出現與《左傳》。這裡面說少昊的兩個弟弟修和熙做玄冥。從前面幾個神明的官名和神職的討論上,筆者在這裡認為,玄冥最初作為禺強的字,後來被用來作為水正的官名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修和熙,只是同時做玄冥的兩個人而已,而這兩個人正是少昊的弟弟當中能“水”的那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