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之重
-
2 # 魂舞大漠
蘇-35+殲-10C,言之成理,制空+對地,正好形成絕妙搭配,而殲-16+米格-35,對地+對地,就有點效能重疊,因此可以說前一組威力更猛一些。
機型搭配好了,自然威力無限,反之則會構成短板,造成浪費。機型編隊出陣,是為強強聯合,強者更強,執行多樣化任務能力更強,而不是1+1≤2。
就機型具體能力來說,蘇-35是制空為主的重型四代機,俄羅斯稱為4+,在於它以增強的探測能力,在五代機尚未服役的情況下,可以發現能力擔負起制空任務。五代機入役後,亦可在小規模空戰中,輕鬆上陣。中國購買蘇-35的意思,當然也要此意,與殲-10C搭配使用,正有莫大威力。
米格-35是一款基於米格-29終極改進的機型,與殲-10C在效能上倒差不差,可以並肩齊類,因而我們買了蘇-35,不會再買米格-35。引進為的學習借鑑,更為使用,使用重在填空,蘇-35可以填補,米格-35即不在此列。
殲-16是中國在打造殲-11系列多年之後,推出的一款對地攻擊為主的終極型多工戰鬥機,當然有一定的制空能力,但重在對地攻擊,它與殲-20可以構成搭配,待空域清零以後出陣,正可威力滿滿。
殲-10C的定位,可積極應對的不是急難險重的任務,是主力沒有錯,對多樣化三字下足了功夫,什麼都可以幹,樣樣俱全,故而使用頻繁,裝備數量也多。
-
3 # 魑魅涅磐
論蘇35+殲10C和殲16+米格35這兩個組合誰更兇猛的問題?其實這兩個搭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比如前者都是更傾向於制空作戰,在對地對海的多用途作戰上缺失嚴重;而後者更傾向於對地對海作戰,在制空能力上存在明顯不足。單純的從蘇35+殲10C和殲16+米格35對比的話,還是前者更為兇猛一些,因為蘇35是純滯空刑戰機,殲10C是多用途戰機,很好的滿足了對空和對地對海作戰需求;而殲16是多用途戰機、米格35也是多用途戰機,二者在功能上市重疊的,所有還是蘇35+殲10C更為兇猛一些。
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蘇35+殲16+殲10C的組合,既保留了重型制空又有多用途作戰能力,而且還形成了高低搭配,最重要的是三者使用的都是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在後勤保養體系建設上也更輕鬆,而且蘇35和殲16一樣都屬於蘇27平臺的衍生機型,所以在後勤維護保障體系建設上實質只需要建設兩個即可,但是卻為軍隊帶來了制空攔截和對地對海作戰的全方位、上到下的體系建設。
蘇35雙發重型戰機的屬性,外加其經過機身強化和具備向量推力的發動機加持下,用於純制空作戰,無論是遠距離攔截,還是空戰格鬥都能得心應手。但是殲10C就不一樣了,殲10C本身是一架單發中型戰機,無論是單釋出侷限制了其未來增重還是單釋出局所帶來的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等方面的限制,讓殲10C承擔所有的對地對海作戰任務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畢竟最大起飛重量和最大載彈量都在那放著呢,但是對地對海作戰對於戰機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又很是看重。
所以從我空軍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很明顯中國在裝備體系建設上,更加追求穩、大、全的發展思路.並且在這一思路建設發展下,已經建成了由殲20+殲16和殲10C的高中低全方位體系建設組成,並且輔助有蘇35S+蘇30MK2+殲10A這樣的第二梯隊體系建設。
-
4 # 大志遠思想空間
這個編隊不科學。
蘇35是空優戰鬥機,殲10C雖然是多用途戰鬥機,但也是側重空優,這樣形成雙空優編隊,有浪費的嫌疑。
殲16和米格35的組合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能這樣組合。不能用短腿的米格35做空優,用長腿的殲16做攻擊。因為空優戰鬥機需要滯空時間,攻擊戰鬥機可以到點攻擊完成之後返回。
中國理想的編隊是,殲20+殲16+殲10C,如果殲20不上就上殲11B,或者蘇35。一般攻擊戰鬥機可以距離稍微短一些,比如美國的F16戰鬥機其實應該叫攻擊戰鬥機,而不是叫戰鬥攻擊機,攻擊為主,當然F16空優效能很優越。
回覆列表
這個選擇真的有點難!其實,還是殲16和殲10C的搭配作戰能力更強,兩者之間資料鏈互通,可以實時進行資訊交換與溝通,整體作戰實力較強。如果真要在“殲16+米格35”和“宿遷35+殲10C”中選一組的話,那無疑是“殲16+米格35”的作戰能力較強。重型機的作戰能力,根本就不是中型機可以比的。
殲16的作戰能力是要高於蘇35和殲10C,而殲10C和蘇35的作戰能能力是要高與米格35的,只是殲10C在載彈量上略遜米格-35。還是分別從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上,來分析這兩者組合的優劣。
對空作戰。如今的空戰,看的是“機載導彈+航電系統”,殲16的航電效能是這四種戰機中最好的,機載導彈和殲10C一樣的水平。在電磁環境日趨複雜的今天,先進戰鬥機都具有不俗的電子戰能力,電子戰能力往往是由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電子戰裝置實現的。殲16戰鬥機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水平在所有三代半戰機中處於數一數二的地位,效能要比蘇35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殲10C有源相控陣雷達強不少。在強烈電磁干擾時,除了可以保證對目標的跟蹤,也可喲進行反電子戰作戰。相比而言,蘇35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殲10C天線直徑較小的雷達,在強烈電磁干擾時,效能受影響太大,估計蘇35的雷達根本就難以鎖定目標。
另外,殲16使用的霹靂-15和霹靂-10導彈的射程也比較遠,配合其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先發制人的打擊。但是導彈射程較遠時,在打擊遠距離的目標時,命中率也比較低。但是可以提前讓敵機做大機動動作消耗能量,為後續的近距格鬥做準備。
反觀蘇35和殲10C的組合就沒有優勢了,在強烈的電磁干擾下,蘇35的雷達受限較大,基本上就喪失了攻擊能力。還有蘇35的導彈射程較近,在敵方導彈來襲時,得做機動動作規避吧,這樣提前就消耗了不少能量。即便機動再強,但是在燃料消耗過多時,也無法做出多麼強的機動,不利於近距格鬥。殲10C作為中型機,本身的載彈量就小,能量不如重型機,在格鬥時比較吃虧。也只能依靠霹靂-15和霹靂-10進行遠端攻擊了。
對地攻擊。對地攻擊能力看的就是載彈量和雷達的對地探測能力了。事實上,殲16和蘇35的最大掛載能力相差不多,都可以掛載空地導彈,反艦導彈,精確制導炸彈。而米格35和殲10C的情況也類似,只是殲10C的掛載能力稍弱一點。中俄兩國的空射反艦導彈效能也相差不大,不過俄羅斯自用空基反艦導彈的射程要遠,KH-59空射反艦導彈的出口版射程只有290千米,自用版射程高達550千米。所以說,在空射反艦導彈上殲16要吃點虧,但是米格-35也可以掛載俄製反艦導彈,只不過綜合攻擊距離沒有蘇35搭配KH-59遠。綜合來看,蘇35和殲10C的組合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要強於殲16和米格-35。
由此可知,殲16和米格-35的組合,制空能力要更強。蘇35和堅強10C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要強,但是戰鬥機首先的作用就是空戰,爭奪制空權,而不是對地對海攻擊。所以說,還是殲16和米格35的組合威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