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夫就是園丁
-
2 # 記錄歷史人生
熟悉納粹德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希特勒的手下有這麼一位負責宣傳的人物,他工作能力超強,富有語言上的天賦,非常聰明,能夠了解民眾的心理,他被稱為“宣傳的天才”,“納粹的喉舌”。在他的幫助和宣傳下,希特勒才能在二戰前後的德國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也一度稱他為“塑造了希特勒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就叫保羅·約瑟夫·戈培爾。
戈培爾出生於1897年,他經歷過德國在一戰中的落敗,見證了失敗後德國的恥辱。他在1921年的時候獲得了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後當過記者,銀行職員,還在證券交易所上過班,也曾寫過一些小說,但是他始終卻不被社會所承認,在1924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了希特勒的演講,之後他大受鼓舞,就加入了納粹的陣營。
在這之後,他來到了希特勒的麾下,幫助希特勒打敗了他的對手施特拉塞,之後他狠命地宣傳希特勒,給希特勒塑造成了一個“一貫正確”的“主宰者”的形象,人們在他的宣傳之下紛紛拜倒在了希特勒的腳下。1939年,戈培爾成為了納粹的宣傳部長。
在希特勒執政期間,戈培爾做過的最罪惡的一件事就是幫助希特勒和納粹進行煩憂宣傳,正是在他的幫助下,納粹德國開始了自己對猶太人的迫害,整個德國對猶太人的驅逐、排擠、加害到達了最高峰。
而德軍對外進行戰爭的時候,戈培爾也在國內展開了他轟轟烈烈的宣傳戰,幫助希特勒在德國徵兵,對被轟炸的城市進行救援,鼓動德國民眾無論男女老幼都加入戰爭。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之後,他鼓動德國軍民全力一戰,在德國遭遇兵臨城下的危機的時候,他依舊在號召德國對盟軍做出最後的也是最堅決的抵抗。
戈培爾這個精通如何玩弄輿論,如何欺騙百姓的“天才”有過很多著名的語錄,這些語錄可以幫助我們從側面瞭解到群體和民眾深層次的心理,比如他說信仰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們有信仰。假話說三遍也就成為了真話...等等。
戈培爾作為一位參與了希特勒和納粹成長過程的人,他從最早的國會縱火案可是就一直活躍在納粹的高層,一直到最後希特勒戰敗,他依舊陪伴在希特勒的身邊。希特勒在自殺之前將他任命為了德國總理。不久之後,戈培爾毒死了自己的6個孩子,和自己的妻子一起自殺了。
-
3 # 凡易文史觀
他曾夢想成為歌德、席勒那樣的大文豪併為此創作了多部小說和劇本,也因一句話“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變成真理”,而被後世稱為“天才的演說家”。他就是希特勒的高參、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
自卑又自負的戈培爾1897年10月29日戈培爾出生於德國菜茵地區雷特城的一個信奉天主教的職員家庭。幼年時的戈培爾是不幸的,因患小兒麻痺症而致使左腿萎縮,以至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他被拒絕參軍服役。這在後來人看來也許是幸運的,但是在戈培爾的心中卻留下了一道傷痕。
自卑與自負的衝突以及孤獨感,在戈培爾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他渴望得到榮耀、金錢與權力。
“宣傳天才”的發跡1922年,迷茫的戈培爾在慕尼黑聽了希特勒的演講。希特勒的演講內容燃起了他心中壓抑已久的火焰,他在日記裡記述:“現這是一個命令!”戈培爾開始篤信在我找到了應該走的道路——納粹主義。
1924年,戈培爾正式加入納粹黨。他以自己過人的才能開展活動,不斷向民眾發表煽動力極強的政治演說,大肆散佈德意志民族和種族優秀言論,鼓吹納粹主義。
戈培爾為納粹在民眾心目中立足立下了功勞,漸漸成為黨內重要一員,並收穫了他朝思暮想的榮耀、金錢與權力。1925年,他出任納粹黨魯爾區黨部書記,成為北德派領袖格里戈爾・施特拉塞的主要合作者。這時的戈培爾屬於納粹左派,對希特勒強烈不滿。在1925年納粹黨漢諾威會議上,他甚至說“我要求把這個小資產階級分子阿道夫・希特勒開除出納粹黨”。
但希特勒在與施特拉塞派分裂後,並沒忘掉自己一直很欣賞的這位善於演講的同志,於是便邀請戈培爾演講。希特勒拉攏人心的特長再次發揮了作用。戈培爾在日記中寫道:“我進入大廳,歡聲震耳,我講了兩個小時,最後希特勒擁抱了我。”收穫了在施特拉塞那裡得不到的尊重,催生了他效力希特勒的狂熱。
1926年,在納粹黨班貝格會議上,戈培爾完全倒向希特勒。希特勒從此擁有了幫他書貨傳奇、締造偉大帝國的夥伴。這年11月,戈培爾被希特勒任命為納粹黨柏林一勃蘭登堡區黨部書記。這以後,戈培爾成了納粹黨裡的核心骨幹,開始了用宣傳和演講締造納粹帝國傳奇的歷史。
為什麼戈培爾的宣傳鼓動對德國民眾有如此能量呢?一方面,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中產階級特別是下層民眾,在國家的失敗和經濟危機的多重打擊下,心理上和經濟上都變得極度匱乏,處於無助與無望中。他們期盼能出現一位帶領他們走出困境的神奇領袖。
而“一個參加群眾集會的人,發現周圍成千上萬盡是和他抱有相同信心的人,他自己就會順從於我們所說的集體暗示的魔術般影響”(希特勒)。
戈培爾正是利用了民眾的這一弱點和從眾心理,把希特勒神話為救世主,把事實上的“社會的挫敗”透過宣傳而轉化到了“民族的挫敗”上,轉化到了極端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上,使得宣傳極具號召力。
另一方面,戈培爾對宣傳的控制與利用堪稱天才。他擔任宣傳部長後,即集中所有文化教育機構歸納粹所用,甚至介入外交以保證納粹思想的對外宣傳輸出。
他的手段主要有:
一是報刊和宣傳單。從納粹黨機關報《人民觀察家報》足可見其費盡心機:極具煽動性的語言與觸目驚心的圖畫交相襯托,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反猶、反共,美化納粹黨,潛移默化地改變德國民眾的思維。
二是演說和集會。這是戈培爾宣傳手段中最有效的方式。他的演講始於頗具特色的會場佈置藝術:納粹標誌的旗海,配以寫有簡單口號的大型圖版,巨大光柱照亮的天空,演說時奏起的交響樂。
演講時他驚人的語言天賦,激起強烈的認同感,並不斷掀起高潮。這種氣氛感染了那些與會者,被捲進集會瀰漫的激動與狂亂的情緒中,最終陷入狂熱崇拜納粹主義。
三是運用無線電廣播、電影、唱片等科技產品進行宣傳。
四是武力展示。透著鋼鐵意志和蓬勃朝氣的納粹衝鋒隊成為宣傳和精神恐嚇的工具,吸引很多青年加入了納粹。
戈培爾透過他的宣傳!宣傳!宣傳!』製造國家民眾共同的敵人,塑造神一般的納粹黨和希特勒,掀起了極端民族主義的戰爭擴張狂潮。
畏罪自殺戈培爾在締造希特勒納粹帝國的過程中,策劃了一系列臭名昭著的反人類、反文化事件。例如,1933年上任之初,他就在柏林大規模焚書,焚燬了大批猶太人和不符合納粹思想的書籍,德國從此走上文化專制、獨裁之路。他一手策劃了“水晶之夜”,開始大規模迫害猶太人,雅利安民族主義使得整個猶太民族陷入了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
他吹噓德軍的不可戰勝,且在戰爭後期擔任德國總體戰的領導者和柏林防務總監,不斷進行戰爭宣傳,鼓吹焦土政策和毒氣戰。面對蘇德戰場局勢逆轉後部分民眾的質疑,他選擇暴力封鎖訊息。但無論他如何努力,德國法西斯都大勢已去。
1945年5月1日,戈培爾目睹希特勒和愛娃的自殺,便毒死了六個可愛的子女,與妻子一同自殺。
回覆列表
約瑟夫·戈培爾有句名言:“宣傳只有一個目標:征服群眾。所有一切為這個目標服務的手段都是好的。”
而在宣傳征服群眾前,得先征服宣傳者。凡是在相關領域中工作的人,都必須加入相關協會,並且這些協會的決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不聽話者不得食。對於“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協會可以拒絕接受他們為會員,已經取得會員資格的,可以開除他們。這樣,透過德國文化協會對整個文化活動的集中控制,就可以“純潔”出一支效命於納粹政權的文化隊伍。
戈培爾對新聞的管制,細緻入微。當過駐德記者的夏伊勒這樣寫道:“每天早晨,柏林各日報的編輯以及德國其他地方的報紙的記者,都聚集在宣傳部裡,由戈培爾博士或者他的一個助手告訴他們:什麼新聞該釋出,什麼新聞要扣下,什麼新聞怎麼寫和怎麼擬標題,什麼運動該取消,什麼運動要開展,當天需要什麼樣的社論。為了防止誤解,除了口頭訓令外,每天還有一篇書面指示。對於小地方的報紙和期刊,則用電報或信件發出指示。”
戈培爾心裡也清楚,謊言重複一千遍,也不會成為真理,但謊言如果重複一千遍而又不許別人戳穿,許多人就會把它當成真理。因為謊言的陷阱到處都是,人們不掉進這個陷阱,就會掉進那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