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進化論並沒有強調生物一定會進化得更強有力,它強調的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不定向的,有的生物越來越強大,有的則在別的方面更出色,人類是智力出色。

    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強調幾個方面:①基於生物種群的生物繁殖能力很強,能繁衍出很多後代,使可遺傳的變異隨著繁殖遺傳給後代;②自然選擇使得不適應環境的生物個體更多地死亡,適應環境的繼續存在,那麼生物種群繁衍的後代被自然選擇剩下的那一部分更適應環境;③這些更適應環境的個體,在自然界中重複這個過程,於是產生了一些更適應環境的新型物種。它並沒有強調生物演化的方向,事實上生物演化本就沒有明確的方向,達爾文進化論就已經很重視生物遺傳和自然選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更是加入了基因這一生物內在的核心,自然環境使生物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而基因突變的型別很多,且不受生物自主意識的控制,也不受環境的控制,它只是受環境的影響,向哪個方向演化是不一定的。

    生物演化變成強有力的個體也是偶然,是受多因素的影響,生物的生存競爭使得那些體型更大,力量更強的留存下來,於是生物的體型就越來越大,恐龍時代的生物就經歷了這樣的演化過程,主要需要生物生存的環境在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就像藍鯨那樣的生物,由於海洋環境在大多數時期都比較穩定,因此它們成為了迄今為止個體最大的生物。我們人類的演化歷程使得人類具有更高的智商,相較於身體肌肉的蠻力,智力更能保證人類的生存,我們不需要特別強的個體實力,由於智力的發達和群體的生活方式,人類可以分分鐘用陷阱、武器搞死一個大型動物,人類智力的演化是人類歷史上經歷的無數個偶然因素導致的,也契合進化方向的不定性。

    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多種多樣,一些生物有偽裝色,可以抵抗天敵的捕獵,有的生物像獅子老虎則是運動能力的出色,更利於捕食,我們人類就是憑藉不太出色的肉體,結合強大的意志和高超的智力,所以我們才站在了世界的頂點。

  • 2 # 奇趣大玩童

    達爾文的進化論不應該叫進化論,應該叫演化論,因為演化是無目地的,進化才是有方向有目地的,拉馬克就提出了獲得性遺傳學說,就是指有目地的進化,但是拉馬克的學說早就被科學界摒棄了。

  • 3 # 科海一葉扁舟

    人類的祖先古猿當年進化時,力量型應該也是一個選項,但沒有完全進化成功,最後具備一定力量的智慧型古猿生存下來,並在智慧的道路上走到現代。

    要理解這個問題,需要我們設身處地的回到古猿進化的分叉口,把我們代入古猿面臨的困境,思考如何才能再自然界中生存下去。

    古猿進化最後的岔路口

    大約500萬年前,人類祖先古猿生活在非洲東部,因為地球環境的變化,茂密的森林開始消失。古猿本來像現代的猴子一樣棲身大樹之上,茂密的森林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躲避天敵的場所。森林的消失,自然古猿面臨兩個困境,一是食物來源匱乏,二是無處躲避天敵。於是大部分的古猿死於飢餓和大型食肉動物的捕殺。只有少部分古猿幸運找到了新的森林,那就是黑猩猩的祖先。更少量的古猿學會了到草原上尋找食物回到稀疏的大樹上棲身,這就是人類的祖先。

    當時有沒有可能進化出力量型呢?

    我認為還是有這種可能的,如果一個古猿群落裡面,有力量型的強壯古猿可以和大型食肉動物正面搏殺,這個群落生存延續下去的機會就更高。但為什麼沒有純力量型的古猿部落進化成功呢,原因可能有二個。

    一是身體條件的限制。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任何一個物種如果能讓其思考,它們也都想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沒有動物甘願任人魚肉。古猿作為素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在進化史上與有著鋒利牙齒的肉食動物早已分道揚鑣,很難跨越界限,再往肉食性動物進化。二是地球環境是緩慢變化的,從茂密森林到稀疏森林用了上百萬年。這對古猿來說,是一個慢性物種滅絕的過程,沒有一下子將古猿逼上和肉食動物正面搏殺的絕路。古猿一直覺得還有大樹可躲避,所以沒有轉化成力量型的迫切需求。

    不過即便這樣,我想古猿中能存活下來的那些人類祖先,比起滅絕了的古猿群落,力量應該更強壯。

    人類智慧出現的視窗,力量型是否已抉擇

    人類祖先出現智慧,可以從300萬年前說起。還是那片東非土地上,古猿最後的棲身的稀疏的大樹也漸漸消失,稀疏草原變為灌木草原。古猿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暴露在大型肉食動物的威脅之下,大滅絕又開始了,已經沒有族群可以像黑猩猩的祖先一樣可以幸運找到新的森林。歷史書上說,這時候只有學會了初級自衛手段(可能是利用棍棒和投擲石塊)的聰明古猿生存了下來。但我認為力量型古猿是一個前提,如果把現代的猴子放到當時的環境,即便它會用棍子,會丟石塊,又能對獅子豹子的祖先構成威脅麼?

    所以,當時的自然環境已經對力量型的古猿做了一次選擇。只是,單純依靠力量還不能讓古猿生存下去。如同玩遊戲一樣,此時的古猿在力量和智力上都要加點,才能抗住基礎的怪物。

    此後,人類從能人到直立人,再到智人,其實一直到冷兵器時代,無論是與野獸得爭鬥,還是人類自身的爭鬥,力量一直貫穿在人類歷史中。

    恐龍的力量是其錯誤進化方向的副產物

    非鳥恐龍是一類失敗的物種,它們在進化過程中走錯了方向。恐龍從變溫動物向恆溫動物過度,沒有透過改變身體器官的途徑,而是透過增加體積,縮小身體表面積來減少散熱。恐龍的力量只是恐龍進化路上的副產物。

    恐龍雖然在食物鏈中佔據絕對優勢,但當地球環境變化時,卻不能適應。而只有透過進化出羽毛等措施保持體溫的鳥類恐龍生存了下來。所以說,恐龍強大的力量,不見得在生存中佔有多大優勢。

    綜上所述,我認為人類祖先已經是在力量型選項上被大自然選擇過一次,與滅族了的古猿相比肯定更強壯,只是單獨的力量還能使種族延續,最早力量與智慧相輔相成,直至現代智慧為主。

  • 4 # 詩溫演義

    古猿進化成人,那是誰也預料不到的事情,並不是古猿想怎麼進化就怎麼進化,並不是古猿就知道自己是未來的人類。

    古猿首先的問題是如何生存,在自我生存的保證下,根據自身、環境、天敵等的變化逐步進化成直立的猿人。沒有進化為力量型,是因為動物種類的原因。猿猴長期依賴於樹林,致使前後肢不善行走、奔跑,從而進化時拼棄自身短處,沒有進化成力量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著名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生前有過哪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