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style
-
2 # 東斯坦因
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是蘇聯二戰時期的主力重型火炮。技術源自法國,沙俄在一戰爆發前向法國購買了一批施耐德1910型152毫米火炮。蘇聯成立後蘇軍對這種火炮也很滿意,便由彼得羅夫領導下的172設計局進行仿製。該炮全重7.1噸、口徑152毫米、炮口初速640米/秒、射程17.2公里,每分鐘可發射4發。二戰中,蘇聯還曾以此炮為基礎,研製了SU-152自行火炮。
D-20型加農榴彈炮,是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第9兵工廠和彼得洛夫設計局研製的口徑152毫米的牽引式加農榴彈炮。主要用於殲滅有生力量,摧毀野戰工事和技術兵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始研製,1955年裝備蘇軍炮兵師和摩托化步兵師炮兵團。該炮5.7噸、口徑152毫米、炮口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17410米,最大射速6-8發/分。
D-20較ML-20有哪些進步1.D-20並不是一款純正的榴彈炮,而是一款結合了榴彈炮與加農炮的特色的加農榴彈炮。較近的距離內為加農炮特色的平直彈道用來完成近距離直射火力,而較大的距離上又有榴彈炮的拋物線。這使得D-20的戰場適應性要強於ML-20。
2.ML-20威力巨大,攻城拔寨無往不利,但該炮7.1噸的全重實在是重了些,輕型車輛根本無法牽引,沒有機動車的情況下,該炮完全就是一坨廢鐵,沒辦法跟上大軍的進軍步伐。D-20將全炮重量減到5.7噸,屬於中輕型武器,行軍運送方便了很多。
3.D-20的裝填機構要比ML-20的裝填機構更加先進。因此,D-20的射速要比ML-20高(D-20射速6-8發/分鐘,ML-20射速4發/分鐘)。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D20就是ML—20的身管、炮架改進型號:它的射程、威力、殺傷半徑超過了ML—20!
首先,D-20比ML—20改進了炮架:配備旋轉用的圓盤,腳架上有輪子,在戰時,可以把火炮撐起來,圓盤和輪子實現360度環射——它配備的直射瞄準具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用來反坦克:被一發152毫米炮彈命中的坦克,基本就被炸成零件狀態了!
蘇軍的的D—20比ML—20大幅度減重:全重不到6噸,方便中/重型牽引車牽引或者安裝在履帶底盤上——ML—20全重7.1噸,經常出現牽引車被擊毀就被繳獲的情況!
D—20的射程達到19公里以上,ML—20只有17.2公里;而D—20採用新型彈藥、炮彈重量達到40多公斤:它炸出的彈坑直徑根據測算為34米之巨!以炸點為圓心,50米(ML為30米)半徑內站姿衝鋒狀態的步兵將遭到衝擊波和彈片的重大殺傷!
所以,蘇軍冷戰期間的作戰規範明確規定:步兵戰車都必須離D—20型152炮覆蓋的炸點300米外才能保證不誤傷,步兵最好要離開炸點500米才能絕對安全!
有了這麼強悍的效能,蘇聯自然將D—20廣泛輸出給夥伴國了:包括中國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廣泛運用的66式152毫米重型榴彈炮,它也是D20榴彈炮的仿製品——D20是整個冷戰期間適用範圍最廣的一種重型榴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