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
2 # 鍋小震
縱觀人類歷史,多少個大國興起,又有多少個大國衰亡。大國崛起的過程有較多的相似,而大國衰落的原因則各不相同。導致大國興衰的原因,無非是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
一個突出的感覺是16世紀以前的傳統大國的興衰的原因多是源於內部,統治者的素質和能力是決定因素;而16世紀以後的近現代大國的興衰,更多的則是大國之間的博弈和較量的結果。
傳統時代主要是指農業文明佔據優勢和主導地位的時代。農業文明自然發展而形成的區域性大國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農耕化民族建立的跨區域大帝國有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遊牧民族建立起的帝國如安息帝國、蒙古帝國,還有兼而有之的羅馬帝國。
農耕時代建立起的帝國相對封閉,彼此孤立。而遊牧民族建立起的帝國縱橫馳騁,對於傳播和融通各地文明,促進世界整體化程序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傳統大國的君主往往是國家命運的決定者,國家的興衰取決於他個人的智慧或愚昧、賢明或昏庸,膽略或懦弱,豁達或狹隘,寬仁或殘酷,適當或無度。往往是名君在則國興,昏君臨則國衰,暴君出則國亡等等。
15世紀末新航路開闢,人類居住的地球逐漸透過海洋連成一片。16世紀以來,諸雄並起,列強紛爭,大國間的較量不斷,力量此消彼長,此起彼落,“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國的興衰主要是大國之間的博弈和較量的結果。
葡萄牙、西班牙率先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迅速成為15、16世紀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掠奪來的財富沒有轉化為資本,而是花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奢侈享樂上。隨著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被逐漸打碎。
17世紀初,荷蘭抓住世界貿易中心轉移的機會,發展造船業和商業,創辦世界上的第一家銀行和股票交易所,成立荷屬東印度公司,迅速壟斷了世界貿易,被譽為“海上馬車伕”,成為17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隨著英、法工業資本的發展,缺乏工業基礎的荷蘭在與英國等國長期的爭霸戰爭中被打敗,逐漸衰落下去。
17世紀中期,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權利法案》確立了法律至高無上的政治原則,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逐漸形成。透過對荷蘭和法國戰爭的勝利,英國成為18世紀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1840年前後,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進入機器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日不落帝國。
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拿破崙帝國對內加強中央集權,發展資本主義,對外推行戰爭政策,一定程度上確立起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但由於其侵略性和爭霸性,最終“玩火自焚”,帝國覆滅。
美國崛起於19世紀後半期,南北戰爭解決了國內的統一和制度問題,19世紀末美國經濟總量上接近頭號強國英國。
當歷史的車輪走到了20世紀,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和各國增長速度的差異導致了國與國之間力量的重新分配,國際局勢愈發動盪不定。德國、日本發起戰爭,妄圖重新瓜分世界,與老牌帝國平起平坐。
兩次世界大戰,歐洲衰落,成就了美國和蘇聯。一戰後,美國接替英國成為頭號經濟強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透過新經濟政策、工業化、農業集體化及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到1937年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20世紀後半頁,美蘇爭霸,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的博弈,結果社會主義陣營瓦解,東歐鉅變,蘇聯解體。兩級格局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蘇聯的失敗主要在於內部,它並沒有被世界大戰打垮,卻在制度的競爭中被拖垮了。
美國在崛起過程中,沒有成為英國霸權及其殖民體系的直接挑戰者,在兩次大戰中都成為英國的主要盟友。美國不是推翻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國霸權自然衰落的過程中逐步取而代之。相反,德國和日本卻充當了對英國霸權的挑戰者,導致德、日崛起的失敗。
作為農業時代最具經濟實力、具有最先進技術和最燦爛的文明的中華帝國,卻從19世紀開始,越來越遠離了本應擁有的大國地位,最終從天朝上國淪落到了落後捱打的境地。
閉關鎖國喪失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發展的機會,科學和文化的固步自封嚴重抑制了國家的上升空間,由此導致了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落後。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吸取歷史的教訓,借鑑前人的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歐洲各國的崛起給全世界帶來了殖民主義,日本和德國的崛起為世界帶來了戰爭,美國和前蘇聯的崛起為世界帶來了冷戰,中國的崛起要為世界帶來和平。
良好的周邊環境是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要儘可能減少與現存國際體系的對抗。既要防止捲入大規模戰爭而中斷崛起的過程,也要防止展開大規模軍備競賽而引起國民經濟資源的無限制消耗。
中國的復興不僅需要科技和經濟的騰飛,還需要制度的創新,更需要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應防止崛起過程引發狂熱的民族主義思潮。中國需要吸取世界的先進文化,全球運籌,文明再造。
-
3 # 湘野狂客
大國興衰涉及的問題廣泛而複雜,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以探尋。國家生存的環境是動態的,是不斷變化的,國家作為一個複雜的有機生命體,跟人一樣有著從朝氣蓬勃到繁榮鼎盛然後逐漸衰退滅亡的生命週期,這是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當然,跟人不一樣的是,國家可以透過調整一系列內外政策,適應歷史發展環境和世界格局,從而獲得週期延長,甚至重生或者復興。
決定大國的興起和衰敗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經濟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是否穩定,關乎政權是否穩固。經濟的發展包含人口,資源,科技,制度,教育,財產分配,社會分工等諸多方面,經濟是所有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
2、軍事。軍事力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的重要標準,也是國家政權最強有力的保障,關乎國家的生死存亡;
3、地理疆土。在地緣政治學上,地理因素是一個可以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國家政治行為的基本因素,地理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的發展,世界格局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國家的地理環境發生變化。所以,保衛疆土,創造地理優勢,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環節;
4、社會變革。為適應世界格局和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國家必須做出相應的社會變革,但一旦發生變革,勢必會造成文化,制度,意識形態,經濟利益上的衝突。社會變革的成敗,同樣對國家興衰有著重要影響;
5、對外戰略。國際威望的高低,國際盟友的多少,敵對勢力的強弱,對外戰略的成敗,對外戰爭的勝負。也是國運興衰的重要因素;
6、對內政策:如何化解內部矛盾,控制內部局勢,增強內部人民的凝聚力,激發內部人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是保持國家活力和穩定社會秩序的關鍵。
-
4 # 誰言事多
大國興衰是必然。
沒有永遠興盛的國家。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在稱霸百年之後衰落。
平分世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在興盛了幾百年後衰落了。
“海上馬車伕”荷蘭也是如此。
這些是航海時代開始後的大國。
不僅是航海時代開始之後是如此,開始之前也是如此。
為什麼會出現大國興衰?世界局勢風雲變化,沒有能夠永遠強盛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永遠進步。當別的國家在進步的時候,另一個國家不進步,甚至進步的慢,當然會被其他國家所超越。
不僅僅是外部因素,還有各種內部因素。比如中國的治亂迴圈,都是圍繞土地的兼併和平均進行的。現代大國的興衰,可能與資本的高度集中有關,大大降低了階層上升的可能性,降低了人們奮鬥的慾望,進而也降低了一個國家發展的可能。
什麼時候,是大國興盛的的時間點?有時候,是一個國家建立的前一兩百年。
有時候,是一個國家人口最多的時候。
有時候,是一個國家上升渠道尚未完全關閉的時候。
什麼時候,是大國衰亡的時間點?一個國家建立的三百年前後,這是一個國家衰亡的時間節點。不過,這是基於一個國家封閉情況。在全球化的當代,或許又有新的見解。一個國家人口開始下降的時候,一個國家上升渠道完全封閉的時候,可能是一個國家衰亡的時間點。
在古代社會,是因為難以逃脫人口增長快於糧食增長的“馬爾薩斯陷阱”,人口增長過快,而糧食生產率處於幾乎不增長的狀態。
在現代社會,糧食增長率終於趕上了人口增長率,讓人們不再為糧食發愁,不再為糧食引發政治動盪。
所以說,現在很可能是人類走向物質大豐富的前夜。
怎樣形成大國?最基本的經濟方面,當然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效率,提高總的經濟量。
政治要穩定,至少不出現大的戰亂、戰爭。
軍事,至少要滿足一個國家自衛的需求,禦敵於國門之外。但是,要真正的成為一個大國,還是需要有一個國家的威懾力,讓其他國家害怕,讓其他國家承受不住與我方開戰的損失。
工業革命之前的大國是如何的?工業革命之前的大國,大多超不過300年的大限。即使超過了,也是因為直轄國土的減少,或者中間有一次幾乎重新建立一個國家的大動亂。
工業革命之後的大國是如何的?工業革命之後的大國,開始趨向於全球化,開始謀求世界霸權。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誰能夠掌握核心生產力,誰就能夠掌握世界霸權。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掌握了海上貿易這種“創造生產力”的工具,掌握了開拓殖民的擴充套件生產力的方式,便可以在全球的海洋稱霸。
英國,在掌握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這的基礎上,再創造出工業革命這種極大提升生產力的事物,得以在全球稱霸。
美國稱霸的開始,也是工業革命的成果,工業產量的世界第一,奠定了美國稱霸的基礎。美國稱霸的繼續,建立在科技制高點上。因為佔據了科技制高點,所以可以產生資訊工業革命,進一步提升了生產率,大大提高了生產力。當然,美國霸權的持續,也離不開金融霸權,只不過這個霸權也是建立在經濟霸權、科技霸權的基礎之上。
未來大國的生產力發展,必定建立在科技制高點之上,而科技制高點,又必定建立在經濟制高點及大量高學歷人口上。這樣看來,中國的未來是很有希望的。
掌握了科技制高點,就幾乎掌握了下一次工業革命,掌握了下一次生產力大發展的機遇。 -
5 # 小p愛歷史
大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十五六世紀是人類文明的分水嶺,因為在此之後的地理大發現,才真正把世界聯絡在一起,也才真正算得上世界史。而真正能在世界歷史上稱得上大國的,有九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和美國。而之前,只有蒙古帝國勉強算得上世界大國吧。
這九個世界強國,再成為強國的路上無不是透過血腥的掠奪,剝削和屠殺來完成的。海洋時代的到來使得掌握海洋的國家便掌握世界,這也是為何現在美國在世界各地建立諸多軍事基地的原因。
大國崛起更替的歷史,告訴給我們諸多的經驗,當然也有教訓。
而中國現在在實現中華民族崛起的路上,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不會走資本主義崛起的老路,而是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平發展路線。
-
6 # 山東扶蘇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外患是偶發的,而內亂則多是歷史的必然。
蓋我們傳統的外患多來自邊疆少數民族。邊疆少數民族只能否問鼎中原,也決定於兩種因素:第一要看它的本身有無入侵的能力,第二要看中原上國有否給它問鼎的機會。二者的湊合是難得的,也是偶然的。這一難得與偶然事實上也適用於現代西方帝國主義的入侵。
至於內亂呢?那它往往有其週而復始的必然性了,而這個必然性,也往往是有遠見的政治家、歷史家,甚至陰陽家可以預測和推算出來的。比如清朝的衰亡,可以用“氣數已盡”來解釋的。
康熙皇帝統治了六十一年,死後有18名合法皇子接班。可是到了清末光宣三帝,卻連一個兒子也生不出來。而皇帝需要接班人,沒有接班人,就會有暴動奪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中國歷史上這個週期一到,就要出來黃巢、張獻忠一類的煞星,結果赤地萬里,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中華文化遺產,玉石俱焚,最後再生出一個新的朝代來。
不知道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一直就是這樣的週期,很可惜走不出來。
-
7 # 一夕千萬裡
大國的興衰,在於能不能把最優秀的人才為我所用,絕不能把有才幹的人才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去。不能為我所用,就要堅決除掉,防止其危害國家的統招。反觀大國的滅亡,大部分都是不能慧眼識珠,把大好人才棄之如敝屐。比如,曹操放劉備走,結果最終把統一江山變成三國。赤壁之戰,如果沒有劉備,單靠孫權自己,可能未必能戰勝曹操。唐朝不能給黃巢一個進士身份,清朝不能給洪秀全一個官做,王朝幾乎覆滅。
-
8 # 潛伏7921
事與物,終究逃不開規律,所謂盛極必衰。歷朝歷代,但凡開始,總會吸取前朝滅亡之教訓,立足根本,積取利與弊,輕瑤役,輕賦稅,與民休養生息,重文化,重農業,修律法,開商業,直到繁榮的頂點,後世之人便以逸待勞,隨著社會發展,窮富差距懸殊,百姓期待的好政策,好前景,不復前夕,國家兩極分化,動盪不安,執政者忙於拆東牆補西牆,社會千窗百孔,流民,飢餓,溫疫,天災,兵變,叛亂,交織在一起,冥冥中似有天意。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各種導致王朝衰敗的因素,看似巧合勝似巧合!
回覆列表
16世紀西班牙掠奪來自南美印加帝國金礦的財富,雖然在一個時期使西班牙與葡萄牙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但同時也衝擊了兩國本土的貿易,工業和製造業,使其至今也沒有從這種災難性的後果中恢復過來! ————馬漢的《海權論》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筆者研讀英國經濟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19世紀初,歐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工業化程序加速,他們對老牌工業化強國英國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英國朝野開始思考經濟轉型的問題。聰明的英華人認為,經濟轉型的著眼點應該是科學技術進步。事實上,英國也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科學進步潛力。
然而,歷史跟英華人開了一個玩笑。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了。有一個叫大清帝國的肥大國家,竟然接受了英華人鴉片換白銀的遊戲。不僅如此,這個國家願意提供堪比大英帝國年度預算的戰爭賠款。聰明的英華人再聰明也搞不明白,世界竟然還有如此美妙的“商業模式”。於是,英華人開始放棄在工業領域的激烈競爭。他們收取天量的白銀,向全世界放高利貸,將工業帝國變成了金融帝國。
很遺憾,這種“商業模式”有歷史的侷限性,無法複製,不可持續。等到英國喪失了工業強國的地位後,英華人迎來了兩次世界大戰。英華人必須輸出金融資本向美國購買工業能力。金融資本流向美國。無可奈何花落去,大英帝國迎來了自己的黃昏。
世事皆有因果,西班牙帝國和印加帝國的關係就是這種因果關係。西班牙帝國征服了印加帝國,但是印加帝國的黃金弄殘了西班牙帝國。印加帝國也埋葬了它自己。總之西班牙和印加兩大帝國同歸於盡!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的關係就是這種因果關係。大英帝國征服了大清帝國,但是大清帝國的白銀弄殘了大英帝國。大清帝國也埋葬了它自己。總之大英和大清兩大帝國同歸於盡!
美華人與英華人一樣聰明,然而,歷史這一次要跟美華人開玩笑了,現在美國又要走當年西班牙和英國的老路子了!
又一個肥大國家出現了,這個國家竟然接受紙幣換資源的遊戲,這一次,比鴉片戰爭還離譜。美華人不用去種鴉片,也不用派艦隊,人家主動就將資源送來了(SB國自願孝敬它600噸黃金,還購買了它1.26萬億美元的國債,並且儲備了4萬億美元的外匯)。
聰明的美華人與聰明的英華人一樣,實在搞不明白世界上竟然可以有這樣美妙的“商業模式”。於是,美華人只能拼命地印錢了。他們徹底放棄了在工業領域的競爭。美華人終於成為全球資本的提供者。又一個工業帝國變成了金融帝國。
很遺憾,這種“商業模式”同樣有歷史的侷限性,無法複製,不可持續。等到美國喪失了工業強國的地位之後(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市的衰亡就是美國工業衰落的前兆),美利堅帝國將迎來了自己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