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顏色都可以看作為用某一個光譜色按一定比例與一個參照光源(如CIE標準光源A、B、C等,等能光源E,標準照明體D65等)相混合而匹配出來的顏色,這個光譜色就是顏色的主波長。顏色的主波長相當於人眼觀測到的顏色的色調(心理量)。若已獲得被測LED器件的色度座標,就可以採用等能白光E光源(x0=0.333314,y0=0.333288)作為參照光源來計算決定顏色的主波長。計算時根據色度圖上連線參照光源色度點與樣品顏色色度點的直線的斜率,查表讀出直線與光譜軌跡的交點,確定主波長。
自然界的色彩是千差萬別的,人們之所以能對如此繁多的色彩加以區分,是因為每一種顏色都有自己的鮮明特徵。
日常生活中,人們觀察顏色,常常與具體事物聯絡在一起。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色光本身,而是光和物體的統一體。當顏色與具體事物聯絡在一起被人們感知時,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如記憶,對比等)的影響,形成心理顏色。為了定性和定量地描述顏色,國際上統一規定了鑑別心理顏色的三個特徵量即色相、明度和飽和度。心理顏色的三個基本特徵,又稱為心理三屬性,大致能與色度學的顏色三變數---主波長、亮度和純度相對應。色相對應於主波長,明度對應於亮度,飽和度對應於純度。這是顏色的心理感覺與色光的物理刺激之間存在的對應關係。每一特定的顏色,都同時具備這三個特徵。
基線是檢測器在沒有進樣時訊號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一般為噪音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正常情況下在靈敏度不是很高時為一平直的線.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光度噪聲直接影響儀器的信噪比。它是限制分析檢測濃度下限的主要因素。目前,全世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生產廠商,給出的整機光度噪聲都是指儀器在500nm處的光度噪聲(稱之為整機的光度噪聲),主要用於比較不同儀器的優劣;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者往往要在不同波長上使用,特別要在紫外區使用。所以,只給出500nm處的整機光度噪聲,不能滿足使用者使用的要求。因此,提出了基線平直度的概念,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是指每個波長上的光度噪聲,它是使用者最關心的技術指標之一。它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各個波長上主要分析誤差的來源之一。它決定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各個波長下的分析檢測濃度的下限(或決定各個波長下儀器的靈敏度)。它應是廣大使用者非常注重的關鍵技術指標之一,所以,一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設計者、生產者和使用者都要高度重視基線平直度這個技術指標[2] 。
目前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在基線平直度的運用方面還有許多錯誤,其具體表現如下:[3]
1) 製造商不給儀器的基線平直度指標。
2) 盲目給基線平直度,如許多製造商,將基線平直度千篇一律低寫成±0.001.
3) 給出錯誤的基線平直度,許多製造廠不給出儀器全波長範圍內的基線平直度,如許多儀器給出的波長範圍為190~1100nm或190~900nm,但給出的基線平直度,只能適合波長範圍為220~950nm或210~800nm。
以上三種做法都是不對的。
1) 如果不給基線平直度,使用者將不知自己所使用的波長上的噪聲或靈敏度,不便選擇儀器條件;因此,不易得到最佳分析結果。
2) 並非高檔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都是±0.001。如國內某廠給出的高檔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為±0.001,實測為±0.004,相差4倍。
3) 不給全波長範圍內的基線平直度,更是不對的。第一,未搞清基線平直度的概念或定義;第二,不能保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波長使用範圍,可以說是虛指標;第三,會誤導使用者,使使用者誤認為製造廠給的基線平直度就是指的全波長範圍內的基線平直度。
任何一個顏色都可以看作為用某一個光譜色按一定比例與一個參照光源(如CIE標準光源A、B、C等,等能光源E,標準照明體D65等)相混合而匹配出來的顏色,這個光譜色就是顏色的主波長。顏色的主波長相當於人眼觀測到的顏色的色調(心理量)。若已獲得被測LED器件的色度座標,就可以採用等能白光E光源(x0=0.333314,y0=0.333288)作為參照光源來計算決定顏色的主波長。計算時根據色度圖上連線參照光源色度點與樣品顏色色度點的直線的斜率,查表讀出直線與光譜軌跡的交點,確定主波長。
自然界的色彩是千差萬別的,人們之所以能對如此繁多的色彩加以區分,是因為每一種顏色都有自己的鮮明特徵。
日常生活中,人們觀察顏色,常常與具體事物聯絡在一起。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色光本身,而是光和物體的統一體。當顏色與具體事物聯絡在一起被人們感知時,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如記憶,對比等)的影響,形成心理顏色。為了定性和定量地描述顏色,國際上統一規定了鑑別心理顏色的三個特徵量即色相、明度和飽和度。心理顏色的三個基本特徵,又稱為心理三屬性,大致能與色度學的顏色三變數---主波長、亮度和純度相對應。色相對應於主波長,明度對應於亮度,飽和度對應於純度。這是顏色的心理感覺與色光的物理刺激之間存在的對應關係。每一特定的顏色,都同時具備這三個特徵。
基線是檢測器在沒有進樣時訊號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一般為噪音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正常情況下在靈敏度不是很高時為一平直的線.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光度噪聲直接影響儀器的信噪比。它是限制分析檢測濃度下限的主要因素。目前,全世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生產廠商,給出的整機光度噪聲都是指儀器在500nm處的光度噪聲(稱之為整機的光度噪聲),主要用於比較不同儀器的優劣;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者往往要在不同波長上使用,特別要在紫外區使用。所以,只給出500nm處的整機光度噪聲,不能滿足使用者使用的要求。因此,提出了基線平直度的概念,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是指每個波長上的光度噪聲,它是使用者最關心的技術指標之一。它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各個波長上主要分析誤差的來源之一。它決定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各個波長下的分析檢測濃度的下限(或決定各個波長下儀器的靈敏度)。它應是廣大使用者非常注重的關鍵技術指標之一,所以,一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設計者、生產者和使用者都要高度重視基線平直度這個技術指標[2] 。
目前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在基線平直度的運用方面還有許多錯誤,其具體表現如下:[3]
1) 製造商不給儀器的基線平直度指標。
2) 盲目給基線平直度,如許多製造商,將基線平直度千篇一律低寫成±0.001.
3) 給出錯誤的基線平直度,許多製造廠不給出儀器全波長範圍內的基線平直度,如許多儀器給出的波長範圍為190~1100nm或190~900nm,但給出的基線平直度,只能適合波長範圍為220~950nm或210~800nm。
以上三種做法都是不對的。
1) 如果不給基線平直度,使用者將不知自己所使用的波長上的噪聲或靈敏度,不便選擇儀器條件;因此,不易得到最佳分析結果。
2) 並非高檔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都是±0.001。如國內某廠給出的高檔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平直度為±0.001,實測為±0.004,相差4倍。
3) 不給全波長範圍內的基線平直度,更是不對的。第一,未搞清基線平直度的概念或定義;第二,不能保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波長使用範圍,可以說是虛指標;第三,會誤導使用者,使使用者誤認為製造廠給的基線平直度就是指的全波長範圍內的基線平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