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惠瀾心理

    嫉妒是一種正常的心理

    小時候我們容易嫉妒兄弟姐妹,看著他們被父母表揚了被親戚誇獎了,心裡分外妒忌,還有同學、朋友、同事等等身邊的人群。那種感受是想毀滅對方,想超過對方,但又做不到對方那樣。

    內心對自己很不滿不滿,眼紅、羨慕、糾結、心痛、生氣、酸楚、憤憤不平、暗暗的咀咒、私底下默默的努力,簡直就是夾雜著各種各樣情緒。讓人無比難受。

    就如同一條毒蛇,吞噬著自己的內心,毒害著自己的人際關係,損害著自己的生命質量。總是很焦慮的想表現自己,在各種場合出風頭,引起別人注意,希望別人認可、重視自己,反而得到反效果,很孤獨。

    長大後人有妒忌心是正常的,嫉妒自己的兄弟姐們更是人類正常的情感之一,不必為之過度內疚。而且嫉妒心也不全是壞事,好的嫉妒心會促使人去努力,把這當作提高自己的動力。

    因為只有他們表現更好,才能更像他們羨慕的人。當然也有些持惡意嫉妒心的人,會想方設法把他嫉妒的人拉下馬,你現在和我一樣倒黴,也能獲得心理平衡。

    關於嫉妒心,我們在內心承認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

    為什麼我們會嫉妒?

    嫉妒是人類的本性之一,每個人都會有嫉妒的本性存在,嫉妒與童年期上帝全能感-自我完美理想化緊密相連的,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完美的,最棒的,最神通廣大的。

    其次,嫉妒的擴大希望獨佔媽媽的愛。嬌寵的孩子往往只關注某一個重要他人對自己的獨特關注,與別的人處於爭寵的狀態,既目中無人,又目中有人,偏執的焦點專注。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自戀優越感。

    嫉妒也與我們教育環境的“比較”標準有關係。要成功,要出人頭地,要比別人好,要讓家人有面子,要表現得聽話懂事又有能力。會特別在意比較中自己處於劣勢,生怕自己落後,怕表現不好父母老師會不愛我。

    對比自己好的人,有著一種“天然”的敵意,潛意識會認為是你的優秀讓父母老師對我失望。最深處其實是恐懼失去他們的愛,不能滿足他們的期望。

    嫉妒與內在深層自卑也有重大關係,自己不接受自己的缺點不足,不接納自己的無能無力,不能接受自己的有限和現實,停留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總想掩蓋自己的自卑,在意他人的看法。

    當自己不如別人,當別人超過自己時就會產生嫉妒和恨,心理就說:他那是狗屎運,為什麼不是我,為什麼我不能那樣,心理極端的不平衡。

    如何面對嫉妒

    榮格說:不再讓情結擁有我們,而是我們擁有情結。

    關於嫉妒心,我們在內心承認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會有助問題的解決: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會有過嫉妒某人的時刻,每個人都曾因為嫉妒心內心陰暗過,但這些想法或者感情並不是你的內心,只不過是你內心流過的不健康的心理。

    對於類似嫉妒這樣的心理,我們要學會觀察它,分析它,最後才能控制它。慢慢地開啟心門,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接納他人。

    嫉妒是我們內心的一部分,覺知和感受它,它在我們心理,只是不再控制我們的情緒。已經有穩定的自信,會欣賞別人的優秀,心理模式是我好—你好。而不是嫉妒:你好—我不好,這個時候你已經不需要嫉妒了。

    讓自己慢慢靜下來,減少焦慮急躁,多走多看,讓心變得寬廣,眼界因心界而開闊,去了解觀察世界的豐富多彩。學會欣賞別人,與他人做朋友,更多的開啟自己,讓他人和自己都感到開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4800哪個英雄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