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松下聽濤

    1、最早是自航式發射。發射前開啟前密封艙門,注滿海水,然後魚雷靠自身動力“遊”出去。這種發射方式結構簡單,重量輕,噪音小,隱蔽性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廣泛應用。

    但是自航式發射管不能太長,對魚雷效能要求高,初速低,射程近,潛艇要抵近才行,非常危險。

    此外,它不能發射無動力武器,不能發射熱動力魚雷。魚雷離開潛艇的時間太長,一旦意外會給潛艇帶來危險。所以這種發射方式被淘汰了。

    2、二戰時,人們想出了更好的辦法,用高壓空氣把魚雷“射”出去,讓它儘早儘快的遠離潛艇,稱為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

    魚雷發射前,往發射管內注入空氣,使內外氣壓相等。發射時,前密封蓋開啟,高壓空氣從發射管尾部湧入,把魚雷推射出去。

    這種方式,魚雷的初速度高,適用範圍廣,能布放無動力水雷及各種器材。發射管不進水,維護簡便,也稱“乾式”發射法。

    高壓空氣湧入海水產生大量氣泡,使潛艇暴露。為此,工程師設計了空氣回收裝置,在魚雷行進到發射管3/4處時,將高壓空氣回收,排放到潛艙內部,從而避免大量氣泡產生。

    越深的海水壓力越大,發射管內外壓差也越大,所以不能在深水區使用,只適合在80~100米以上的深度使用。

    3、隨著科技發展和核潛艇出現,潛艇的下潛深度變得越來越深。為了在更深的海域發射魚雷,上世紀50年代,美華人發明了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系統。

    水壓平衡式

    這種方式使用高壓水流發射魚雷。將艇外海水引入水缸,缸內有活塞,活塞另一端連線空氣閥門。

    發射前開啟前密封艙門,注入海水,使把魚雷前後壓力一致。然後開啟閥門,高壓空氣推動活塞,把水缸裡的水壓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前進。

    因為魚雷前後壓力一致,所以不受水深壓力的影響,可在300~600米深的水下發射,故成為6、70年代深水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都採用了這種液壓發射方式。

    4、法華人獨闢蹊徑,使用氣動衝壓發射方式。透過高壓氣體推動套筒狀的衝壓器,把魚雷從發射管裡頂出去。

    這種裝置體積小、重量輕,但要求魚雷結構堅固,能承受巨大的衝擊力,操作也不很方便。只有法國的“阿戈斯塔”潛艇和“紅寶石”核潛艇使用,其他國家並不感冒。

    5、現代的先進發射方式,是70年代英國發明的空氣渦輪泵發射方式。它跟水壓平衡式發射差不多,空氣渦輪將海水泵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前進。

    因為旋轉的空氣渦輪取代了往復運動的水缸活塞,所以體積大大縮小,中小潛艇上也能安裝使用。空氣渦輪的排氣壓力不受外界水深影響,工作深度廣,從幾十米到1000米水深都能發射,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發射方式。

    不論哪種方式,都不用擔心海水湧入潛艇。因為魚雷發射管有前後2個密封艙門,一個是魚雷出口,另一個是艇內裝填口。這兩個艙門有互鎖機構,不能同時開啟。

    發射前注入海水時,前門打開後門密封。發射後,前艙門關閉,再將發射筒裡的海水排幹,清理發射管,再裝下一發魚雷。海水哪兒都能去,就是去不了艇內。

    未來的魚雷更先進,發射方式也日新月異。新型的電磁魚雷發射裝置已經問世,成為提高潛艇戰鬥力的有力保障。相信我們也一定會站在世界前列。

  • 2 # 海鏡清

    當然怕,所以潛艇發射魚雷的深度是與發射技術的發展程度息息相關的。所以處於某一個技術階段的潛艇,都有經過測試的魚雷發射深度,確保發射魚雷時,海水不會倒灌入潛艇。

    魚雷發射管有前後2個密封艙門,一個是艇外魚雷出口,另一個是艇內裝填口。這兩個艙門有互鎖機構,不能同時開啟。發射前注入海水時,出口開啟,裝填口密封。發射後,出門關閉,再將發射筒裡的海水排幹,裝填口開啟裝填下一發魚雷。只要不超過設計的作戰深度,海水就不會倒灌壓破裝填口的密封艙門

    (一)自航式發射裝置

    這是最古老、也是一直沿用至今的發射方式,不過分為原始的和現代的。1881年前出現的潛艇,下潛深度很小,魚雷發射深度也淺,發射管也很簡單,發射魚雷時將魚雷和發射管一同放入水中,解脫魚雷制動並開啟魚雷扳機後,魚雷靠自身動力駛離發射管。這種原始的發射方式只能發射原始的壓縮空氣動力魚雷,不能發射後來的熱動力魚雷(即蒸汽瓦斯魚雷),因為熱動力魚雷排出的廢氣會影響螺旋槳效率;也不能發射水雷,無法執行佈雷任務;同時因潛艇體積所限,管體不能過長,故在沒有外界動力推動的情況下,魚雷出管初速低,射程近,這對潛艇本身來說也很危險,增加了被發現和攻擊的機率。

    美國“霍蘭”號潛艇,採用自航式發射裝置。由於這種潛艇比較原始,下潛深度有限,發射魚雷時受水壓影響並不大

    現代自航式發射裝置則脫胎換骨,例如德國海軍根據魚雷的啟動、增速、補水的各階段要求,將發射管由後往前設計成直徑不相同的各段,既可以發射電動魚雷,也可以發射熱動力魚雷;還透過採用輔助裝置,可在每具發射管中攜帶2--3枚水雷。同時,還採用了一套氣動發射系統,用於發射導彈 ,算是效能比較優秀的自航式發射裝置。

    帶有高壓氣瓶的德國自航式魚雷發射裝置,這種高壓空氣是用來發射導彈時用的

    義大利潛艇裝備的B-5121自航式魚雷發射管也頗具特色。其身管為533毫米,管口段擴至840毫米,形成一個喇叭口,對魚雷離管很有利;並裝有滑輪拖曳輔助裝置,用以佈設水雷等無動力武器,並可為魚雷增加初速,不過還不能發射熱動力魚雷。

    (二)水流式和氣動式魚雷發射裝置

    這是最早的外動力助推魚雷發射裝置,水流式是將高壓氣瓶中的壓縮空氣注入水櫃,將水壓入發射管中,推魚雷出管;氣動式是將壓縮空氣直接注入發射管中推魚雷出管。不過氣門開啟的速度不好控制,開快了魚雷或者水櫃容易被壓壞,開慢了推力不夠,推不動魚雷。1901年研製了能根據管內壓力自動調節氣門開啟速度的發射閥,解決了這一問題。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潛艇,實際上都是使用的這種發射裝置。

    其缺點是發射魚雷時,壓縮空氣會隨著魚雷一起衝出發射管,在水面上形成巨大氣泡,暴露潛艇的位置;而且隨著魚雷出管,突然少了一大坨重量的潛艇會失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研製出了無泡系統,可以把發射管中的廢氣抽回艙室,並向發射管內吸入一定重量的海水,以維持潛艇平衡。

    一、二戰潛艇普遍採用水流式和氣動式發射裝置這種發射方式,魚雷的初速度高,適用範圍廣,能布放無動力水雷及各種器材。發射管不進水,維護簡便。但越深的海水壓力越大,發射管內外壓差也越大,所以不能在深水區使用,其發射深度始終未能突破水下六十米。

    (三)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

    隨著潛艇作戰深度的增加,要求魚雷發射深度相應的增大。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的“基洛”級潛艇第一次裝備了新研製的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魚雷發射前,往發射管內注入空氣,使內外氣壓相等。發射時,前密封蓋開啟,高壓空氣從發射管尾部湧入,把魚雷推射出去。其發射深度一下子突破到水下二百四十米!

    蘇/俄“基洛”級潛艇採用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

    (四)平衡式發射裝置

    這種裝置的原理是讓發射管後部也通海,使魚雷前後受到的水壓平衡,發射時透過外動力裝置將魚雷推出發射管。採用這種原理的有往復泵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氣動衝壓平衡式發射裝置和旋轉泵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發射深度一般可以達到水下三百米,最大的可達到六百米。

    1、往復泵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發射管由一個水缸包裹,水缸連線著通往艇外的舷側管以引入海水,實現水壓平衡;發射時透過高壓氣瓶中的壓縮空氣推動汽缸活塞,汽缸活塞經活塞桿帶動水缸活塞,把海水壓入發射管,從而推魚雷出管。這種發射裝置是深水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都採用了這種發射方式。

    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即採取往復泵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

    這種活塞式裝置較安全可靠,但由於水缸體積龐大,給安裝及維修帶來不便,也使發射深度進一步加大受到了限制。而且發射時振動噪聲較高,日本發明了一種改進方案,把氣缸活塞改為高壓空氣和高壓液體(水、油)並用的方法,不僅使發射動作後氣缸內的高壓空氣返送於高壓氣瓶再利用,而且可以降噪。目前,往復泵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依然是潛艇的主流,潛艇魚雷發射管多為混裝型,既配有自航式發射管又裝有往復泵水壓平衡式發射管。

    2、氣動衝壓平衡式發射裝置

    發射時將高壓氣體充入多級伸縮活塞組成的衝壓器,推動活塞節節向前伸展,把魚雷從發射管裡頂出去。這種裝置體積小、重量輕,可以發射SM-39導彈、水雷以及各種型號的法國魚雷。該裝置優點不少,在300米以內發射深度,魚雷出管速度較決,可大於10米/秒。發射能源耗量小,進人艙室的廢氣少。重量輕,故可裝備在中型、小型乃至袖珍潛艇上。

    法國“阿戈斯塔”級潛艇是氣動衝壓平衡式發射裝置的忠實使用者

    但要求魚雷結構堅固,能承受巨大的衝擊力。而且工藝要求較高,尾部結構也較笨重,裝卸魚雷很不方便,所以除了荷蘭,就只有法國自己的“阿戈斯塔”潛艇和“紅寶石”核潛艇使用。不過法華人無所謂,人家一向就喜歡特立獨行。

    3、旋轉泵平衡空氣式發射裝置

    原理跟水壓平衡式發射差不多,只是用渦輪機和減速箱代替氣缸+水缸活塞。空氣渦輪機透過減速箱帶動水泵旋轉,將海水泵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出管。因為空氣渦輪運動是旋轉式,比起往復運動的水缸活塞體積大大縮小,中小潛艇上也能安裝使用。

    澳洲“柯林斯”級潛艇就使用旋轉泵平衡式發射裝置

    但該裝置也有缺點,就是特別貴,造價比活塞式裝置貴五倍,故在艙內空間可容納得下的情況下,大多數潛艇還是使用往復泵平衡水壓式發射裝置。目前,氣動渦輪泵系統在英國、美國、荷蘭和澳洲海軍的最新型潛艇有裝備。

    此外還有電磁式和靜水壓式發射,不過目前只是理論和實驗室研究,還沒有實際裝備。

  • 3 # 裝備空間

    潛艇發射魚雷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靠魚雷自身的動力“遊”出魚雷管,比方說“自航式魚雷發射裝置”;另一種是依靠其他裝置施加給魚雷一個力(一般是壓縮空氣),將其壓出或彈出魚雷發射管,比方說“氣動不平衡式魚雷發射裝置”、“空氣渦輪泵式魚雷發射裝置”等。但無論是哪種發射方式,既然在水下發射,無論如何魚雷發射管內都會接觸到海水,例如早期的“自航式魚雷發射管”一般都會設計成柵狀管,當魚雷裝填完畢後,魚雷等於是一直浸泡在海水中(柵狀管與海水想通),但是這些海水並不會進入潛艇艙室內,因為這種較為原始的發射系統一般安裝於潛艇耐壓可以外側;而現代常用的各種魚雷發射系統,則透過發射管前蓋、後蓋、各種密封部件和註疏水系統來隔開密閉艇內艙室和舷外海水,並將發射時注入的海水排走。

    ▲美軍核潛艇上的533mm魚雷發射管後蓋,能夠起到密封作用

    現代常用的“空氣渦輪泵式魚雷發射裝置”,如美國Mk17發射系統

    誠如題目所述,現代潛艇的下潛深度一般都能達到300米左右,而很多潛艇的極限潛深則遠遠超過300米,過大的下潛深度必然帶來巨大的海水背壓,對於潛射武器的發射系統來說,壓力倍增。而魚雷作為潛艇的主要武器之一,尋求大深度發射技術成為基本趨勢。以美國為例,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在潛艇上使用“空氣渦輪泵式發射系統”,並在九十年代最佳化改進為Mk17系統裝備到“海狼”級、“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上,可以發射MK48重型魚雷、“戰斧”巡航導彈、“魚叉”反艦導彈等武器,並實現水下600米最大發射深度。

    ▲美軍Mk48重型魚雷

    “空氣渦輪泵式魚雷發射裝置”實際上就是一種採用高壓空氣作為發射能源,透過渦輪機帶動海水泵,將舷外海水泵入魚雷發射管後部,推動魚雷克服阻力運動,並保證魚雷有足夠的出口動能,安全出管。

    ▲某潛艇魚雷發射管結構示意

    這種魚雷發射裝置由“渦輪機和海水泵”構成發射動力系統,用發射閥來控制發射氣瓶內的高壓空氣驅動渦輪機高速運轉,渦輪機透過齒輪減速機構帶動海水泵執行,將舷外海水泵入潛艇發射水艙,增壓後的海水透過位於發射管後部的進水閥注入到發射管內,繼而推動魚雷安全發射出管。該系統的基本結構原理見下圖:

    ▲潛艇“空氣渦輪泵式發射裝置”結構示意圖

    至於發射不同的武器(重型魚雷、潛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所需的海水注入流量不同,以及不同下潛深度需要克服的發射壓力不同,則可透過調節發射裝置內的各裝置引數即可。比如說我們可以透過調整程式控制節流閥來改變發射閥的的開口大小(出流面積),從而改變高壓空氣進入渦輪機的流量,進而改變渦輪機帶動海水泵的運動做功,達到調整舷外海水泵入魚雷發射管的流量,達到發射系統能量控制的目的。為了應對複雜海洋環境和大潛射狀態下發射的需求,由空氣渦輪機和海水泵組成的動力系統在設計製造時,就應滿足變工況、大負載、高速啟動等諸多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空氣渦輪泵式”發射魚雷,無非就是利用空氣推動渦輪機做功,帶動海水泵運動泵入海水,由海水在發射管尾部給魚雷施加推力,克服各種阻力的過程。

    ▲潛艇魚雷發射系統剖面示意

    至於海水進入的問題,在發射管前蓋開啟的情況下會進入管內,而隨著海水泵的工作還會透過各種管路被泵入發射管尾部,但是由於發射管後蓋在發射魚雷時是關閉並且密封的,這些海水並不會進入的潛艇的艙室內,發射完畢後海水還會透過排水閥及整套疏水系統被排出到特定的水櫃內,一部分用來彌補魚雷發射後造成的重量損失。

    ▲從魚雷發射管裝填魚雷,可以看到前蓋開啟狀態

    其他潛射魚雷發射方式

    除了上文我們所說的美國Mk17型“渦輪泵式魚雷發射裝置”,還有俄羅斯“基洛”級常規潛艇所用的ГС-24 0型“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法國“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上的IQ-63A型“氣動衝壓式魚雷發射裝置”等,當然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美國還在研製“電磁式魚雷發射裝置”,雖然各種各樣的潛艇魚雷發射裝置在發射動力產生髮生及具體結構上不盡相同,但是無非是利用各種手段實現“外部”動力推動魚雷克服阻力運動,並且海水只能在魚雷發射管和註疏水系統中流動,並不會進入潛艇內艙。

    ▲潛艇魚雷發射管佈局示意

  • 4 # 武研社

    眾所周知,現代潛艇根據耐壓殼的耐受情況,對作戰水深是有嚴格限制的,如果比極限深度還要深得話,就可能引發潛艇內爆,導致艇毀人亡。因此,在潛艇發射魚雷時,一般是不可能在極限深度以下的,而都是在安全深度的範圍(潛艇高速下潛至極限深度一般是躲避敵方的魚雷或者是在該深度內進行資訊收集等)內發射魚雷,進而不必考慮海水倒灌的問題,況且,對於潛艇魚雷發射的步驟有著嚴格規定。

    魚雷管主要分為兩種,安裝在艦艇吃水線以下(早期戰列艦/無畏艦擁有水下魚雷管)和潛艇上的魚雷管以及安裝在水面艦艇甲板上的魚雷發射器。水下魚雷管通常是為特定口徑,型號魚雷設計的發射器;而水下魚雷管是通用型的發射器,通常還可以發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和水雷等。但此處主要介紹潛艇,艦艇水線下使用的第一種水下魚雷管。潛艇用的水下魚雷管口徑大多為21英寸(533mm)。而正如題目所問的水壓問題,因此潛艇用的水下魚雷管多采用氣閘的原理進行工作的。為了保證潛艇安全,潛艇魚雷管的很多艙門都採用了聯鎖裝置,聯鎖裝置使得魚雷管尾部的裝填艙門不會和發射艙門同時開啟。

    而要在潛艇上發射一條魚雷,在航速合適時(航速過高會導致發射管損壞,或者導線斷線),需要經過以下步驟:

    1. 開啟與魚雷室聯通的裝填艙門,根據CIC(作戰資訊中心)的指令裝填要發射的魚雷型號種類。

    2. 將線導魚雷的導線和引導裝置連結,接通魚雷的電源線。

    3. 關閉裝填艙門。

    4. 開啟魚雷的電源,經過一小段時間的魚雷預啟動,CIC將火控程式上傳至魚雷的火控計算機中。

    5. 將魚雷管管內注水,而注入的海水來源可以是壓載水,或者是從周邊的海水裡抽取,該程序通常是自動完成的,但在自動系統損壞的緊急狀態下可以手動進行。同時會對魚雷管管內殘存的氣體進行排空,以防止這些氣泡在魚雷發射時對魚雷或者魚雷管造成損壞。

    6. 開啟平衡閥,讓魚雷管內水壓和外界水壓相平。

    7. 開啟前端發射艙門,其中,如果是脈衝發射模式,在魚類尾端固定的滑動鎖將在發射艙門開啟時同時解鎖將噴射泵的水射入魚雷管,但如果是自由游出的發射模式,則滑動鎖將會保持不變。

    8. 當CIC下達發射指令,且所有聯鎖裝置均滿足發射狀態時,水閘板將會把大量的水推入發射管,使得發射管壓力迅速增大,魚雷在壓力的作用下從發射管中彈出。不過現代的魚雷都還有一個防止魚雷意外啟動的安全裝置,只有在達到發射水壓時(發射時的水壓遠大於當前深度的水壓)魚雷才會啟動。

    9. 電動魚雷的發動機是在管內彈出時就會啟動,而非電力的魚雷,通常是在彈出魚雷管管外後啟動。在魚雷從魚雷管彈出的時候,電源線同時被切斷,此後魚雷的火控裝置運轉全靠魚雷自身的電池供電。但是引導導線依然連線。

    10. 魚雷一旦到達管外,就按照最初火控系統設定的程式開始向目標執行。攻擊功能是經過預先程式設計的,但是使用導線的線導魚雷,可以從CIC中控制魚雷的方向,速度,深度等等引數。

    11. 對於線導魚雷,發射艙門必須保持開啟狀態,因為引導線仍連線到裝填艙門的內部,以接收來自潛艇CIC的命令。在CIC選擇將導線切斷時,裝填艙門上的剪下鉗將會把連結的導線剪斷,並且在末端完全離開魚雷管後,關閉發射艙門。

    12. 關閉發射艙門後將會把發射管內的水排空(與注水的步驟相反,最後也要充氣以平衡氣壓),同時失去的魚雷重量將會有加裝壓載水的方式進行補充。

    13. 排幹水後開啟裝填艙門,將剩下的導線拿出,並且用類似於毛巾等物品對魚雷管內部進行擦拭,以防止殘餘的小水滴等積攢。

    14. 關閉並且鎖定裝填艙門。等待指令是否進行下一次裝填發射週期。

    在選擇發射巡航導彈或者反艦導彈時,與上述步驟類似,但完全不需要導線等步驟,且對發射時的深度和航速等要求更為嚴格。

    正式因為嚴格遵守上述發射程式,以及在安全的深度進行發射,而不會有海水倒灌等危機航行安全的情況出現。

  • 5 # 狗刨武備

    潛艇發射魚雷的方式分了好幾代的演化,從最初依靠自身動力的自航式,到乾式發射,再到水壓平衡式發射,未來還有電磁彈射等等,其發射原理完全不一樣,至於海水倒灌的問題,這個從來都不是問題,下面我就依次介紹一下。第一代 自航式魚雷

    一戰時潛艇被髮明並加入戰場,這款海峽幽靈進攻最主要手段就是魚雷,當然以前還有炮。初代魚雷很原始,發射時將海水引進來,然後魚雷啟動自身螺旋槳自己游出去,因此被稱為自航式魚雷。這時候的魚雷結構簡單,速度慢,航程也非常近,潛艇必須抵近發射,自身風險很大,當然很快也就面臨淘汰問題了。

    第二代 乾式高壓發射

    有點類似今天冷發射導彈,只是送出去的不是導彈而是魚雷。魚雷管連線著一個高壓氣閥,發射魚雷是首先調節魚雷管內氣壓與海水壓力相等,然後魚雷管密封蓋開啟同時開啟高壓氣閥,引入高壓氣體將魚雷一下子推出去。二戰時大多采用這種方式,魚雷發射獲得一個不錯的初速度,因此射程更遠。缺點就是發射魚雷是產生大量的氣體,這樣會暴露潛艇的位置,而二戰時直航式魚雷也沒有太遠的距離,一旦攻擊失敗面臨的很可能就是深水炸彈的襲擊,畢竟直航式魚雷只能在潛望鏡深度以內發射,潛艇一旦暴露自身是相當危險的。為此設計師專門設計了一個空氣回收裝置,在魚雷發射出去3/4的時候開始回收高壓氣體,氣泡就大量減少了,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三代 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

    二戰後潛艇得到飛速發展,直航式魚雷已經完全無法滿足要求,尤其是美蘇海上爭霸要求潛艇越潛越深,潛艇作戰深度迅速要求達到在100~300米深度作戰,甚至蘇聯潛艇一度淺深到1000米。而且傳統乾式反射產生的氣泡根本無法滿足潛艇隱蔽的需求,於是美華人率先開發出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系統。

    他的原理和乾式發射很像,至少高壓氣瓶與魚雷管之間加了一個活塞,由高氣壓轉變成高液壓將魚雷彈出去。發射時開啟魚雷管封閉蓋灌入海水達到內外平衡,然後開啟氣壓閥帶動活塞,高壓讓活塞快速推動海水將魚雷一起彈出魚雷管。這種發射方式由於魚雷管內外水壓一致,因此潛艇在任何深度都可以發射魚雷,目前這是大部分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比如蘇聯颱風、美國洛杉磯級等都採用這種液壓發射方式

    第三代分支 衝壓發射

    法華人在武器發展上一向特立獨行,他在第三代魚雷發射系統上並沒有簡單的抄作業,而是採用體積更小的衝壓發射(法國核潛艇也是最小的,這樣可以節省內部空間),法華人的方法和水壓平衡式差不多,只是活塞推動的不是海水,而是直接在魚雷後頂一根杆,活塞直接透過這根杆將魚雷頂出去,更暴力一些。這種方法的優勢就是體積小不佔空間,缺點當然是對魚類衝擊力過大,魚雷尾部結構必須異常兼顧才行,妥妥的老毛子風格。當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其他國家並不感冒,只有法國“阿戈斯塔”潛艇和“紅寶石”核潛艇使用。

    第四代 空氣渦輪泵發射

    這個是在水壓平衡式上改進而來,豬妖記IU是利用旋轉的空氣渦輪泵取代體積巨大的活塞系統,有效減小了發射系統體積。發射時與水壓平衡式類似,水壓平衡式用高壓推動活塞然後推動海水將魚雷彈出去,而空氣渦輪泵發射則是將高壓空氣帶動空氣渦輪泵旋轉,然後用旋轉的泵將海水快速抽入魚雷管,然後將魚雷彈射出去。這種模式尤其在中小型潛艇上得到了應用。

    第五代 電磁發射

    非常高大上的發射方式,但目前各國都還處於研究階段,估計造價也是驚人的,僅僅會在一些高大上的核潛艇上使用,其他潛艇就別做這個夢了,因為耗電量驚人,沒有那麼多油發電。

  • 6 # 侃哥軍武

    其實這個問題設計時專家就會優先考慮,畢竟潛艇是隱藏在水裡。如果密封性不做好,可想而知肯定變沉艇了。

    而且喜歡看軍事題材電視劇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魚雷發射前,會有魚雷倉注水的指令,然後才是發射。

    沒錯,這就是魚雷發射和防止海水倒灌的核心原理。

    目前,潛艇主要有兩種發射方式,一種是溼式發射,另一種就是乾式發射。大家可能會想,不管透過哪種方式,武器發射出去後,無孔不入的海水會迅速透過發射艙迴流進去。

    但其實海水並未倒灌,這和潛艇的艙門有關。潛艇發射的武器主要有魚雷和導彈,無論是哪種武器都是在:魚雷管或發射管內進行的。

    在這發射管內外兩個艙蓋,後艙蓋直接連線著潛艇內艙,兩個艙門必須保證一個艙門開啟時,另一個艙門必須關閉。潛艇在裝填彈藥完成後,關閉內艙艙門蓋,再開啟外艙艙蓋讓海水灌入發射艙。

    而內艙艙門蓋處於關閉狀態,海水僅在發射艙內,就不會倒灌到內艙拉。而發射完武器後,再將外艙艙蓋關閉,透過排水系統將發射艙內的海水排幹。

    再有就是為什麼一定需要等海水灌入發射管,才能發射。因為灌入海水和發射同時進行,灌入的海水與發出的魚雷形成一個相對的力。影響魚雷發射和命中的精度。而且空氣和海水密度不一樣,魚雷和導彈的平衡性會很差。

    魚雷艙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蛙人秘襲出艇的主要通道。 潛艇在水下不能需要隱藏不能隨意浮出水面,如果需要出艇完成任務就需要從魚雷艙出入了。

  • 7 # 老牛的故事

    雖然現在軍艦和潛艇的攻擊武器,基本上靠各種型別的導彈,但是魚雷還是一款不可缺少的攻防兼備的武器,在現代海戰中依然具有很大的作用,潛艇上裝備的重型魚雷,一發足以將萬噸左右的軍艦送入海底。

    潛艇上有魚雷發射管,一般攻擊性核潛艇都會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這些發射管可以佈置水雷也可以發射巡航導彈。

    魚雷

    在發射魚雷的時候,由於發射管內的氣壓要遠小於海水壓力,所以一般在發射前,都需要將海水注入到魚雷發射管中,達到和潛艇外的壓力一致。也許有人會問,當開啟魚雷發射蓋時,難道這時海水不倒灌到潛艇艙內嗎?

    這要從潛艇魚雷發射方式說起,現代魚雷發射管是一種結構非常複雜的系統,出於安全原因,魚雷發射管具有相當多的聯鎖裝置,這些都是電腦自動控制的。例如,互鎖可防止後膛門和發射蓋同時開啟,這也是防止海水倒灌的措施。

    潛艇魚雷發射管

    潛艇魚雷發射的程式一般是這樣的:首先開啟魚雷發射管的後膛門,用機械裝置將魚雷裝填入發射管中,連線制導線和魚雷電源線,然後關閉並鎖上後膛門。

    手動或自動注入海水淹沒魚雷發射管,這個時候會產生比較大的噪音,是潛艇比較容易暴露的時刻,所以這個操作過程一般都是小心翼翼的。

    當魚雷發射管被海水淹沒之後,會開啟平衡閥,讓發射管內的壓力和潛艇外的海水壓力一致, 輕型電動魚雷在此時會打開發射蓋,而重型魚雷則不會開啟魚雷發射蓋。

    潛艇魚雷發射管

    接到發射命令之後,氣開始工作,會將大量海水用高壓推入發射管中,聯鎖裝置也會在魚雷發射瞬間打開發射蓋,讓魚雷高速發射出來,一般重型魚雷從魚雷發射管中出來後,自身發動機才會點火,有點類似於冷發射。

    如果是線導魚雷,這個潛艇的發射蓋還不會馬上關閉,只有切斷制導線之後,才會關閉,並將發射管內的海水排入到潛艇水箱內,潛艇操作人員這個時候會開啟後膛門,取出魚雷電源線和制導線籃等,同時要將魚雷發射管清理乾淨,包括水漬

    現代魚雷的發射程式都很標準,各種安全措施也很完善,很多方面都是電腦自動控制,所以根本就不用擔心海水透過魚雷發射管倒灌進來。

  • 8 # 檢子

    一是發射魚雷時,潛水艇並不深,你想一下,打擊對面的貨船並不需要多深,甚至是20米左右就可以。

    二個是一定要有密閉倉,魚雷倉本來就是密閉的

    三魚雷離開發射口瞬間開口自動封閉,所以進入的也水不多

  • 9 # nhsmycl

    魚雷發射管是封閉的,即使魚雷發射後魚雷發射管灌了水,需要上浮時可以關閉魚雷發射管,把水排除。我是外行,我是這麼認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驗與活力的兩難抉擇,掘金鋒線上的米爾薩普和格蘭特各有何利弊,請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