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步驟
1、折料:先把兩邊的布邊面朝裡對摺,左邊預留貼邊3釐米,然後按衣長尺寸+2釐米畫一條衣長線,即折肩線。
2、偏襟:將上邊一層布料的左右兩端(連折肩線邊)向下偏出2.5釐米,使上層布料往下移動,這樣底邊兩端的上層比下層布料多出5釐米左右,而折肩線底邊的上層布料比下層布料則多出2.5釐米左右。
3、折肩:按衣長尺寸+2釐米,從折肩線處將布料向下層摺好,即變為4層。上兩層為前身,下兩層為後身。在折肩線的直布邊處,內層要比外層退進2釐米才夠裡襟搭進量,透過撥襟後就能進一步使搭進量增多。
4、設省道:根據下圖把袖根肥與前胸圍定好後,把省道位置與省道量也定好。
5、挖大襟和撥襟:按已畫好的大襟線,掀起最上一層布料,用剪刀沿著大襟弧線剪至領口深處,再沿前中心線剪至折肩線止。剪好後將裡襟掀起折到右邊,再從裡襟領口內剪兩個弧型刀口,不要超過3.5釐米。然後將裡襟領口用手握住A處用熨斗向上抻拔開,注意不要抻破領口。
6、折回裡襟:把已抻拔好的裡襟對齊裡層折肩線,把裡襟折回還原鋪平,使裡襟領口深處與大襟重疊1.3—1.5釐米,胸圍處重疊3—5釐米。見圖6
7、畫裁:按以上拔好的裡襟和還原鋪平後的衣身核對衣長尺寸,進行畫裁。
大襟衣亦稱“大襟”,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流行於全國部分地區。
其式樣有領無扣,無領無扣,在右徵穿一帶子,打結代扣,或施用佈扣等。有長衫、短襖之分,男女均穿,老人尤多。侗族婦女還在胸部用細帶繞過頸脖,掛上寬下尖的三角襟,並用彩色絲線繡上各種雲彩和動植物圖案,稱為“胸襟”。布依族地區為左枉開,有紐祥和佈扣兩種。女式的多為短大襟,長不過膝,短不露腹。前襟有椽飾,俗稱“欄干”。男式的有長短兩種,長者多為老年人穿,或用於出席喜慶佳節的盛裝,俗稱“長袍”,長不蔽跌,短不過臂。短者多作為平時勞作的便裝,屬於粗陋布衣,多為靛藍、藏青色。
方法/步驟
1、折料:先把兩邊的布邊面朝裡對摺,左邊預留貼邊3釐米,然後按衣長尺寸+2釐米畫一條衣長線,即折肩線。
2、偏襟:將上邊一層布料的左右兩端(連折肩線邊)向下偏出2.5釐米,使上層布料往下移動,這樣底邊兩端的上層比下層布料多出5釐米左右,而折肩線底邊的上層布料比下層布料則多出2.5釐米左右。
3、折肩:按衣長尺寸+2釐米,從折肩線處將布料向下層摺好,即變為4層。上兩層為前身,下兩層為後身。在折肩線的直布邊處,內層要比外層退進2釐米才夠裡襟搭進量,透過撥襟後就能進一步使搭進量增多。
4、設省道:根據下圖把袖根肥與前胸圍定好後,把省道位置與省道量也定好。
5、挖大襟和撥襟:按已畫好的大襟線,掀起最上一層布料,用剪刀沿著大襟弧線剪至領口深處,再沿前中心線剪至折肩線止。剪好後將裡襟掀起折到右邊,再從裡襟領口內剪兩個弧型刀口,不要超過3.5釐米。然後將裡襟領口用手握住A處用熨斗向上抻拔開,注意不要抻破領口。
6、折回裡襟:把已抻拔好的裡襟對齊裡層折肩線,把裡襟折回還原鋪平,使裡襟領口深處與大襟重疊1.3—1.5釐米,胸圍處重疊3—5釐米。見圖6
7、畫裁:按以上拔好的裡襟和還原鋪平後的衣身核對衣長尺寸,進行畫裁。
擴充套件資料大襟衣亦稱“大襟”,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流行於全國部分地區。
其式樣有領無扣,無領無扣,在右徵穿一帶子,打結代扣,或施用佈扣等。有長衫、短襖之分,男女均穿,老人尤多。侗族婦女還在胸部用細帶繞過頸脖,掛上寬下尖的三角襟,並用彩色絲線繡上各種雲彩和動植物圖案,稱為“胸襟”。布依族地區為左枉開,有紐祥和佈扣兩種。女式的多為短大襟,長不過膝,短不露腹。前襟有椽飾,俗稱“欄干”。男式的有長短兩種,長者多為老年人穿,或用於出席喜慶佳節的盛裝,俗稱“長袍”,長不蔽跌,短不過臂。短者多作為平時勞作的便裝,屬於粗陋布衣,多為靛藍、藏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