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張愛玲的小說真的很好看。
10
回覆列表
  • 1 # 聽雨數落花

    張愛玲的小說印象最深的是,半生緣和白玫瑰和紅玫瑰。前者拍過電影,但是,小說更耐看,可以說是言情小說,但透過小說,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人和歷史以及普通工薪階層的生活,,人性的弱點,個人認為還是比較耐看,比現在的什麼霸道Quattroporte好看得多了。

    民國時候不但是雜文倍出的時代,也是小說的繁盛期,比如張恨水的北雁南飛,金粉世家,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張是鴛鴦蝴蝶派的代表,就是以他代表的著重都是寫的風花雪夜的故事。然後就是魯迅為代表的,針砭時弊的小說,魯迅的短篇很有特色,故鄉,孔乙己,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估計不是你喜歡的,矛盾的小說我看過子夜,估計也不是你喜歡的。,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曹禺的日出,等很有味道。

  • 2 # 人物號

    先說說張愛玲的生平吧。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

    張愛玲在去世這麼多年後,依然擁有眾多她的擁躉,其中不乏濫竽充數迎合大眾的,但也有真心瞭解她之後喜歡她的。

    張愛玲去世之後,出現了很多模仿她寫作風格的人,很有趣的是,這些人至今還寂寂無名,當然也有一些跟她貌似神不似的,比如王安憶(個人覺得文筆不如張),比如安妮寶貝(初中看她書,眼淚嘩嘩掉),喔對了,還有個寫詞的林夕,我覺得有點相似吧。

    至於問題中問的她的文學作品是否真的好看,情節是否真的吸引人,這個因人而異吧,但是我們縱觀文學史,能夠被人們耳熟能詳的女性作家有幾個呢?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近當代其他人不論,張愛玲被這麼多青年男女喜歡必然是有原因的,她代表了一個時代,她文學作品中表現的,正是她的一聲,執拗而天真,多情又貞烈。

    她的文學作品是在高中看完的,那會看起來會被感動,會刻意模仿她的風格並暗自傾佩她遣詞造句的能力常常淚溼滿襟,但現在基本不會去看了,她屬於那個那個年齡時期屬於那個時代,她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有《小團圓》不錯,我比較覺得有深度哎。

    其實她的作品可能都還行,但是身邊老有人寫東西開口就是:張愛玲說過……

    Md搞得老子都煩了!張愛玲說啥了她說過,說自己的話!

  • 3 # 迷樓

    推薦三位可以堪稱“張派傳人”的作家及其代表作:

    一、鍾曉陽《停車暫借問》

    鍾曉陽,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父親印尼華僑,母親東北人,1962年生於廣州,後即去香港,成長期間就讀於香港“瑪利諾書院”,並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電影系,後來定居澳洲。

    1982年,她以中篇小說〈停車暫借問〉和〈卻遺枕函淚〉在《聯合報》副刊連載,引起轟動,被稱為“張派傳人”。 《停車暫借問》當年在臺灣出版(三三書坊)。

    這部小說寫了 “趙寧靜的傳奇”。這是在東北,日據時期,瀋陽那時還被叫做奉天。趙寧靜初戀物件是日本少年吉田千重。國仇家恨與私情密愛,彼此錯綜,隔著鴻溝共舞,是無出路的戀曲。兩個人“消消停停,殷殷勤勤,卻也明知是捱日子而已”,到後來抗戰勝利,敵國敗歸,少年不得不離開東北。趙寧靜的愛與訣別,像是山中紅萼,自開自落,隱微、卑小,卻又順理成章。

    全書三則故事《妾住長城外》、《停車暫借問》和《卻遺枕函淚》都是不倫之戀。頭一則隔著國仇家恨,次一則隔著男方的婚約,末一則卻是隔著趙寧靜有夫之婦的身份,統統命不了名,而且“到底有限”。小說意境筆調像極了張愛玲,冷靜細膩而又百轉千回。

    二、須蘭《紅檀板》

    知道須蘭的人不多,因為她就出過兩本小說集:《須蘭小說選》(1995)《思凡》(1996),此後就基本擱筆不寫小說了。

    《紅檀板》是《須蘭小說選》中的以箇中篇,也是她最好的作品,與張愛玲作品相比幾可亂真。這個故事容易使人想起《金鎖記》或者《怨女》,很多元素也相同:嫁入舊家族,二少奶奶,面目不清的老太太,掌權的媳婦,生疏的母子。說須蘭像張愛玲,更多在心理刻畫、物象場景描摹和對《紅樓夢》的借鑑上。須蘭喜歡詩詞和戲文,這是她小說中古典意蘊的另一源泉,張愛玲則更加鍾愛白話世情小說。

    中篇小說《櫻桃紅》的氛圍描寫,讓人想到《紅玫瑰與白玫瑰》和《色,戒》——低氣壓的時代,天真的學生運動,以及提心吊膽的女主角。這個發生在重慶的故事雖與暗殺無涉,然而情場如戰場,一樣危機四伏。這篇比起《紅檀板》,多了兩三處密集的物象鋪陳和對於世俗生活的工筆細描,人物對話緊誚世故,冷冽的結局也有幾分亂世蒼涼的況味。

    三、張愛玲《長恨歌》

    王安憶素來以寫知青題材和上海題材著稱。《長恨歌》這部長篇豐富的人物活動敘述了上海的歷史,刻畫了上海的女性,審視了上海的文化,有“張派傳人”之稱。

    《長恨歌》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裡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這部小說題材、寫法酷似張愛玲,但王安憶意在擴充套件小說的時代背景,而賦予她筆下男男女女以鮮明的時代特色。

  • 4 # 染指斷腸

    首先張愛玲是個女人,女人的視角和見解一般只能在女作家裡去找。從文筆上來說,那個時代的文人墨客實在不少,大師輩出,但是張愛玲的文筆實在不輸給誰。恍然時,能在張的文字中讀出紅樓夢的味道,帶著黯然頹唐的意象。她是那個時代的人。也死在那個時代。要說誰有張愛玲的影子,我才疏學淺,學讀非泛,至今沒發現,她像一朵夜來幽香的曇花沁人心脾時卻讓人哀傷嘆惋

  • 5 # 薄小酒

    作家李碧華,女,原名李白,祖籍中國廣東臺山,出生、成長於香港,畢業於香港著名女子學校香港真光中學。曾任小學教師、同時也擔任人物專訪記者、電視編劇、電影編劇及舞劇策劃,先後在刊物撰寫專欄及小說。代表作品有《霸王別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橋》、《餃子》、《誘僧》等。專欄及小說在中港臺新馬等報刊登載,結集出版逾百本並有多國譯本。擅長寫辛辣、悽豔悲涼的故事小說,文筆流暢,觀點獨到。雖屢獲國際獎項,卻如已潑出去的水,只希望最好的作品仍未寫就。作者認為人生所追求不外"自由"與"快樂",活得逍遙。

    李碧華愛寫前塵往事、奇情畸戀,如梨園傳奇《生死橋》、《霸王別姬》,道出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慨嘆;另外她還喜歡故事新編,像《青蛇》,都能推陳出新,不落他人窠臼。李碧華說她寫作是為了自娛,如果本身不喜歡寫,只是為了名利,到頭來是會很傷心的,她相信自己的靈感,她創作"從來沒有刻意怎麼寫,所有的景象、聯想,見到什麼,想到什麼,都是在下筆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出來的。"

    李碧華最擅長的是寫情,她筆下的情充滿了浪漫、激越、悽豔的色調,譬如《誘僧》中的紅萼公主為心愛的人生生捱了一刀,直戳心窩而視死如歸;蒙天放對冬兒的愛情三生不渝,千年不變;程蝶衣那種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橋》中三男二女的情慾糾纏,都揭示了人物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情的執著追求,並融入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所以她書中的人物獨具一格,故事別出心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為她贏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枝木是什麼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