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臥枕梅聞花
-
2 # 緋寂
歇斯底里
hysteria
指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通常用於形容對於某件事物的極度情緒。
在知道它是個舶來詞之前,我一直把它當做成語使用。
-
3 # 翛然and飛廉
謝邀!洋蔥吧,別的知道的一些已有很多人寫過了,因此只有寫它了。""新疆西南部有一座蔥嶺,其山高大,上生蔥,故曰蔥嶺"。這是《水經.阿水注》中所記載的句子。由此可見,新疆是洋蔥的原產地,而非國外移植而來。《全唐詩話》也有"率宮蔥嶺之土、東河湟故地歸國,復為唐民。"的句子。此句子為唐玄宗時宮內""蔥女踏歌"舞曲的演唱內容。該蔥地下莖可供食用,色皮嫩黃如玉,故又曰""玉蔥"。蔥嶺一帶生長的玉蔥後流傳至印度阿富汗希臘羅馬等國,當傳至日本時,被日本植物學家定名為"洋蔥"。該時期也從邊疆傳入內地,受日本影響,中國也將玉蔥稱為洋蔥了。而且洋蔥在歐洲被稱之為"蔬菜皇后,""法華人""洋蔥給現代佳餚帶來色彩魅力。沒有它,最美味的食品吃起來也如同嚼臘,歡樂的宴席充滿一片壓抑。""德華人""一日不食洋蔥,整日情緒不佳。""有沒有覺得很意外呢?祖籍是中國,名字是日本植物學家所取,老外比洋蔥老家的我們還熱衷追捧喜爰洋蔥。
-
4 # 黃山小呆
中華文化史,不可能脫離歷史談的!中國從河南一小塊變成這麼大的地方,本身就是一個擴張的歷史,文化也在擴張!你在影響別人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被別人影響!所以我們的文化幾千年來變化上非常大的!最重要應該受三個時期,一個是漢朝開通西域的時候,我們從西域不僅引進了大量的物產,包括葡萄胡椒香菜等等,也引進了很多他人的文化,包括音樂!第二個時期應該是東漢南北朝隋唐對於佛教的引進,可以說印度文化對於中華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陳寅恪先生很早就說過印度古文化對中華文化影響是其他任何外來文化不能比的,舉個例子,現在還有人把觀音當成中國的神呢!第三就是近現代,就不解釋了!
中華文化過去的強大在於海納百川的容量,而恰恰就是百川入海後帶來了一種狂妄的自大讓中華文化明清兩朝積重難返!希望現在吸取教訓,能容人之所容,自立自強!相信不久我們中華再次屹立世界之巔!
-
5 # 太行山深處Yu
因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後,沒有對應的概念。所以許多外來語。例子太多了。。。各行各業都有的,微博、部落格,吉普、公益
-
6 # 夷梁
太多了,和現代化、科技、管理、經濟、影視、潮流一搭邊兒,好多詞彙都是外來詞,當然其實古代也有的。
舉幾個例子:琵琶、衚衕、星座、坦克、雷達、撲克、休克、酷、克隆、雪茄、比基尼、冰淇淋、飛碟、多媒體、軟體、自助餐、公司、企業、企劃、白領、藍領、熱線、洗錢、自動、蒙太奇、特寫、寫真、智商、情商、代溝、蛋黃派、安樂死、迷你、秀、酒吧、網咖……
-
7 # 二言三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大加強了與國外的各種交往和聯絡,這就使一些外來語不斷從國外輸入中國,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些新“引進”的外來語有少數來自日語,例如“宅急送”(快遞公司)、“便當”(也寫作“辨當”或“弁當”,盒飯)、“物語”、“地女”(良家婦女)、“敗犬”(剩女)、“燒拔”(蕎麥麵條)、“一級棒”、“遊女”(娼妓)、“幹物女”、“卡哇伊”(也寫作“卡哇依”,可愛)、“歐巴桑”、“傲他酷”、“薩由娜拉”(再見)等,但絕大部分來自英語,這一點與以往有所不同。
在這些新的英語外來語中,有純粹譯音的“計程車(taxi)、“巴士”(bus)、“比基尼”(bikini)、“迪斯科”(disco)、“奈米”(namometer)、“克隆”(clone)、“貼士(tips)、“培根”(bacon)、“芝士”(也有人譯作“忌司”,cheese)、“威亞”(也有人譯作“危崖”,wire)、“拜拜”(bye-bye)、“奧(澳)菲斯”(office)、“歐佩克”(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的縮寫);有譯音兼表義的“奶昔”(milk shake )、“保齡球”(bowling)、“因特網(Internet)、“桑那(拿)浴”(sauna )、“卡丁車”(kart);也有一些純粹譯意的所謂“仿譯詞”,如“代溝”(generation gap)、“熱狗”(hot dog)、“ 超級市場”(super market)、“空中客車”(airbus)、“背景音樂”(backround music )、“不名飛行物”(UFO , Unidetified Flying Object的縮寫);以及以外文字母開頭的詞語,如“B超”、“ T臺”、“T褲”、“ K姐”、“K歌”、“ E化 ”、“T恤(衫)”、“ OK鏡”、“ BP機”、“ CT機”、“PK賽”、“ CI戰略”、“ C型行為”、“ATM機”、“ KTV包房”、“唱K”等。
在這些新外來語中,有些是譯 得比較好的。所謂“好”,是指所用漢字的原義與外來語所表達的意思,有某種內在的聯絡,能讓人產生聯想,從而顯得比較貼切、生動、傳神。例如:
酷(cool):形容人冷峻、瀟灑、有個性等。漢語中“酷”有“極、非常”的意思,又有“冷酷”一詞。“酷”一出現,便在年輕人中受到廣泛的喜愛,逐漸流行開來,併產生“扮酷”、“裝酷”、“酷呆了”、“酷味十足”、“酷型時尚”、“酷風勁吹”等各種說法。
高空彈跳(Bungee jamping):一種用橡皮繩綁住腳踝,然後從高臺上往下跳的極限運動。“蹦”者,跳也;“極”者,極限也。這個詞既與Bungee的譯音相符,又兼顧了漢字的原義,確實高明。也有人將該詞譯為“高空彈跳跳”或“笨豬跳”,前者“跳”字似多餘,後者把勇敢者稱為“笨豬”,毫無道理。與“高空彈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
香波(shampoo):一種洗髮劑。洗時有泡沫如“波”,洗後髮間留有餘“香”,可謂人見人愛。類似的還有“摩絲”,也是一種泡沫狀的美髮用品。“摩”者,擦也;“絲”者,髮絲也。
偉哥(Viagra):美國生產的一種用於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新藥。“偉”有“雄偉”、“壯美”之義,暗示了這種藥物的功能;“哥”則表明了該藥專用於男性。有人將它譯作“萬艾可”,“艾”可指老年人,但患陽痿的不一定是老年人。還有人譯作“威而剛”,雖然“威 ”、“剛”與“偉”詞義相似,但是沒有顯示出男性專用的意思。而且從構詞上來看,後兩種譯法也不及“偉哥”,因為它符合漢語詞彙雙音節化的趨勢。
駭客(hacker):非法闖入他人計算機網路的人。“黑”有“非法”的意思,“客”用於指人。也有人將它譯為“駭客”,“駭客”闖入雖然會讓人驚嚇,但畢竟“非法”才是他的屬性,所以多數人接受“駭客”,不接受“駭客”。類似的還有“閃客”(flasher),指擅長運用軟體Flash製作各類網路多媒體作品的電腦網路技術高手。flasher在英語裡原指“閃光物”、“閃光訊號”等,現在用來指稱這類電腦高手,也是一個新義。
丁克(DINKS,double income,no kids的縮寫):指婚後不生孩子,小夫妻一心享受兩人世界,繼而有“丁克家庭”、“丁克夫婦”之說。“丁”者,人丁也;“克”者,剋制也。“人丁”要“克”,孩子自然不能出世了。這個詞也有人譯作“汀克斯”(見生活週刊1991年4月7日),因為譯法遠遠不及“丁克”,所以不為大眾接受。
披頭士(Beatles):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的一支四重奏爵士樂隊,也稱“硬殼蟲樂隊”。藝術家喜歡留長髮或怪異的髮型,“披頭散髮”也不足怪;“士”者,漢語中可指未婚男子、讀書人、軍人(士兵、上士、中士、下士等)、技術人員(護士、醫士、助產士等),或用於對人的美稱(烈士、勇士、女士、男士等),反正可以用來指人。
跑酷(parkour):一種徒手逾越障礙物的極限運動,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法國,創始人為貝勒,法文寫作 parcour,意思是“超越障礙訓練場 ”。參加這種運動的人時而像輕功高手,時而如同蜘蛛俠,飛簷走壁如履平地,你說酷不酷?
還有一些外來語,由於滿足了人們的某種心理上的需要,因此被普遍接受,從而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例如:
託福或托福考試(TOFEL,Test of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的縮寫):以英語作為一種外語的考試,是美國或加拿大的大學要求來自非英語國家的留學生入學前必須透過的一種考試。
“託福”本來是漢語中的客套話,意思是依賴對方的福氣,使自己幸運。用“託福”作為“TOFEL”的譯音,表達了廣大考生希望獲得好運,一帆風順地踏入異國高等學府的心願,符合莘莘學子發自內心的心理祈求。因此,這個詞出現後便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和廣泛的認同。
卡拉OK(CARAOKE,簡稱“卡O”):“卡拉”來自日語,“空白”的意思;“ OK”指英語orchestra,“管絃樂隊”的意思。這個詞最早譯作“卡拉喔開”(見1985年3月24日《中國青年報.星期刊》)或“卡拉哦開”(見1985年3月24日《光明日報》),“卡拉OK”的譯法始見於1988年3月8日的《解放日報》(此據筆者所收集的資料,或許還有更早的資料),並沿用至今。“OK”在英語中有“行”、“ 好”的意思,用唱歌來自娛自樂,哪怕你是破嗓子,五音不全,也可以引吭高歌,盡情歡唱,這就是對於自身的一種肯定,所以有人在歌中唱出了“卡拉永遠OK”。
世界上的事物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新外來詞也一樣,下面再說幾個譯得不太好的。例如:
瓊(jean):牛仔褲。這個“瓊”字與褲子毫不沾邊,讀音又難聽(與“窮”同音),因此出現後沒有什麼人願意接受,得不到大眾的響應,於是很快就“夭折”了,並立即被“牛仔褲” 所取代。
雅痞(Yuppies,young urban professional的縮寫):意譯為“年輕的城市專業工作者”。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於西方世界的中青年,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具有高階技能,主張加快生活節奏,發奮工作,不遺餘力地追求財富、地位、權力和聲譽。這樣的人和“痞”完全不沾邊,也有人譯作“雅皮”或“雅皮士 ”,我覺得“雅皮士”最靠譜。
剋夫(cuff):袖口。這個詞在人們的口語中是存在的,但是採用這兩個漢字卻不妥當。在漢語中,“剋夫”是說妻子的命與丈夫相剋,老婆把老公“克”死了。這是多麼不吉利的事啊!儘管“剋夫”之說是迷信,但是人們在心理上總是牴觸的,它與“託福”所傳達的心理要求截然不同。此外,“剋夫”與“袖口”同樣是雙音節詞,這個外來語的出現,可以說對漢語也沒有什麼“貢獻”可言。
克力架(craker):餅乾。漢語中“餅乾”一詞早已有之。“克力架”產生於後,又多了一個字,而且令人費解。口語中並沒有聽見有人在說,而商標上或文章中出現這種外來語,純粹是在給華人添麻煩。關於這個詞,以前已有人寫文章提出了批評,筆者深表贊同。
愛滋病(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縮寫):學名“後天免疫缺矢症”,也稱“獲得性免疫缺損綜合症”。這個譯名有令人誤解的嫌疑,似乎此病因“愛”而“滋生”。其實“做愛”只是可能傳染該病的途徑之一,如果“做愛”就會得這種可怕的疾病,那麼人類就無法繁衍,就得絕種了。現在,這種譯法已被棄用,大家都改用“艾滋病”了。
嘻哈(Hip-Hop):一種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街頭黑人文化。現已成為一種以獨特的音樂愛好 、舞蹈 、服裝、行為方式等為特徵的生活方式。這個譯名也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這種文化或生活方式就是嘻嘻哈哈,沒個正經。
除了譯得不好的,還有因對外語的理解有誤而譯錯的。例如“乾紅”和“乾白”,是指無甜味的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幹”譯自英語dry,dry有“幹”的意思,但是它還有一個義項,即“無甜味”,在這裡顯然是指後者。葡萄酒明明是液體,怎麼會變成“幹”的呢?怎麼“幹”法呢?當初我在酒瓶上看到這個詞,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真是“孤陋寡聞”啊!
又如“精子銀行”、“卵子銀行”、“血液銀行”、“人才銀行”等,這裡的“銀行”譯自英語bank。bank確實可指銀行,但是它還有另外一個意思,指血清等的貯藏所,即“庫”,如“a blood bank(血庫)”。存放精子、卵子、血液以及提供人才交流服務的機構,與作為金融機構的銀行,意思畢竟相差甚遠,上述幾個詞中,將“銀行”改譯成“庫”,意思不就明白、準確得多了嗎?
有的外來語剛出現時有多種寫法,例如上面提到的“偉哥”、“卡拉OK”、“托福考試”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不好的譯法被逐漸淘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出現一類頹廢派青年,他們因對社會和現實不滿而無所事事,終日遊蕩,時而聚眾鬧事,英華人稱之為 Punk。
有人將它譯為“鬅克”或“蓬克”,比較形象,因為這種年輕人喜歡打扮得奇形怪狀,“蓬”和“鬅”(“鬅”也有頭髮鬆散的意思)讓人聯想到他們奇異的髮型。 但是也有人譯成“朋克”、“碰克”甚至“龐克”、“潘克”、“崩克”,就不太合適,後面的幾種譯法連讀音也偏了。
有一些外來語(以網上用語居多)的譯法比較有趣,帶點幽默,例如“瘟倒死”(Windows)、“溫酒吧”(Windows 98)、“雞阿姨”(GRE考試)、“烘焙(胚)雞”(homepage,個人主頁)、“貓”(MODEM,調變解調器)、“馬屁山”(MP3)、“買死”(meth,一種新型毒品,學名“甲安菲他明”)“轟趴”(home party ,家庭派對)、“馬殺雞”(massage,按摩)、“伊妹(眉)兒”(E-mail,電子郵件)、“不賴爹”(Britain)、“黑漆板凳”(husband,丈夫)、“尖頭鰻”(gentleman,男士)、“粉絲”(fans,球迷、影迷、歌迷等,即所謂“追星族”。
有人把它譯為“扇子”,那是因為fans在英語裡另有“扇子”的意思。至於還有人把它譯為“飯死”,則根本讓人無法接受了)等。這些俏皮的外來語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中的“粉絲”、“伊妹兒”現在已家喻戶曉了。
有些外來語的構詞能力很強,如“計程車”中的“的”。“計程車”這個詞上世紀八十年代從香港、廣東進入內地,當時曾引起廣泛爭論並遭到不少非議。有人在報上發表文章,認為這類詞的出現損害了祖國語言的純潔和健康,屬於“隨意編造”,是“濫譯”,並提出外來詞的譯音必須按照普通話的語音作為統一標準。
對此,筆者1986年4月26日在解放日報的《解放論壇》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要承認方言譯音的合法存在》的文章,予以反駁。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距今已二十多年,現在看來,筆者的觀點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站得住腳的。語言事實也作出了證明:“計程車”現已堂而皇之地進入了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
其實,外來語在漢語方言中並不鮮見。上海、香港、廣東等地經濟、文化等比較發達,與外華人的交往也比較頻繁,外來語首先從這些地方輸入是很正常的事。
即以上海話為例,早年就有“撲落”(plug,插頭)、“僕歐”(boy,旅館、飯店裡的男服務員)、“派司”(pass 名詞指證件,動詞指傳球、透過考試或不叫牌)、“水汀”(steam,暖氣)、“水門汀”(cement,水泥或混凝土)、“拉司卡”(last card,最後)、“司伯靈鎖”(spring lock,彈簧鎖)、“席夢思(simmons,彈簧床墊,這是一個譯得很好的詞,看到字面便自然聯想到是床上用品)、“畢(癟)的生司”(empty cent,身無分文)等。
這些外來語當年活躍在人們的口語中,如今有的仍見諸文學作家的筆端(如程乃珊《銀行家》:“餐廳前煞住,早有戴白手套的僕歐上來打招呼開門。”),有的則進入了漢語普通話的範疇(如《現代漢語詞典》收列了“派司”、“水汀”、“水門汀”、“席夢思”等)。
九十年代初,“計程車”的簡稱“的”開始出現。如《收穫》1991年第4期:“哪天離開那兒,老東西就跟腳下樓,打電話給彭通風報信,然後叫了一輛‘的’,趕到咱前邊。” 在此前後,又造出了一系列與“的”有關的新詞,如僱出租汽車稱為“打的”(該詞也已收入《現代漢語典》),計程車男女駕駛員分別稱為“的哥”、“的姐”、“的嫂”(已婚或年齡較大,區別於“的姐”),計程車的收費票據稱為“的票”。
此外,其他可以供人臨時僱用 的交通工具也都成了“的”,如“面的”(小麵包車)、 “摩的”(摩托車 )、“貨的”(運貨車 )、“殘的”(殘疾人專用車 )、“板的”(平板三輪車)、 “馬的”(馬車)、“轎的”(轎車,區別於別的汽車 ),近兩年甚至出現了“空的”(直升機 )、“飛的 ”(飛機)。
與“計程車”情況相似的新外來詞還有一個“巴士”。筆者現在還沒有見到簡稱為“巴”的用法,不過圍繞著這個“巴”字也出現了一批新詞,如“大巴”、“ 中巴”、“ 小巴”、“ 冷巴”(裝有空調裝置的巴士)以及“巴姐”、 “巴嫂”(稱巴士上的女乘務員)等。
值得一提的,還有一個“吧”字。這個“吧”不是漢語中的語氣詞,而是指“酒吧”(bar)。“ 酒吧”是一個很早就進入漢語的外來詞,最早譯作“酒吧間”(見丁玲《詩人亞洛夫》)。但是,用“吧”來組合成一批新詞,卻是近若干年才出現的語言現象,如今,人們把酒吧裡供應飲料等的櫃檯稱為“吧檯”,把固定在吧檯前的凳子稱為“吧凳”,在酒吧裡工作的女招待被稱為“吧女”,酒吧間的女老闆被稱為“吧娘”,逛酒吧叫“串吧”,在酒吧裡消磨時間叫“泡吧”,在一起泡吧的人稱為“吧友”,等等。
二十世紀末,“吧”字的含義又有了新的延伸和擴大,用來指供人們業餘練習某種技藝、享受某種情趣或興趣愛好相同者聚會等的文化娛樂休閒場所,如“陶吧”(製作陶器)、“ 瓷吧”(製作瓷器)、“ 玻璃吧”(吹制玻璃器皿)、“琴吧”(練鋼琴)、“ 畫吧”(繪畫)、“ 布吧”(織土布)、“ 網咖”(玩電腦)、“ 漁吧”(垂釣)以及“球迷吧”、“ 懷舊吧”、“ 奇石吧”等等。
一些商家見“吧”眼開,從中“嗅”到了商機,也玩起了花樣。於是,設在路邊的露天飲料店揚起了“路吧”或“街吧”的店招,供應醋飲料的店掛上了“醋吧”的牌子,為旅遊者提供各種服務的場所稱為“旅吧”,拍自助照的攝影亭稱為“照吧”,護理指甲的地方叫“指甲吧”,供應缺氧者吸氧的地方叫“氧吧”,打公用電話的地方叫“話吧”,閱覽室成了“書吧”,迪斯科舞廳成了“迪吧”,卡拉OK廳成了“歌吧”,售樓處成了“房吧”,茶坊變成了“茶吧”或讓人看不大懂的“水吧”,甚至有人把巧克力專賣店也冠以“巧克力吧”的名稱以此招徠顧客。一時之間,呈現出一批大街小巷“吧”繽紛的新景象。
以上這種語言現象表明,外來語的輸入,其功能已經不僅僅限於豐富漢語詞彙,它使漢語中的某些舊詞產生了新義,如“託福”、“拜拜”(bye-bye,再見),某些單音詞(如“的”、“ 吧”)則不但產生了新義,而且具備了很強的構詞能力。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想再說一下個別外來語的注音問題。筆者在拙著《簡明漢語新詞詞典》(1997年8月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出版)的“凡例”中曾指出:“個別條目字產生了新的讀音,如‘的’字以前只有dí 、dì、 .de三個音,但在‘計程車’、‘打的’等條目中的‘的’讀di。
這一現象應引起語言學界的關注。”此前,筆者在拙著《漢語新詞詞典(1993年12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中曾將“計程車”注作díshì,而在此後出版的《簡明漢語新詞詞典》則改注為dishi。這一改動,是以語言事實作為依據的,筆者曾為此詢問過好幾個北京人,他們一致肯定“的”讀陰平。
事實上,在人們的口語中,我們也從未聽到過有人把它讀成陽平調。儘管《現代漢語詞典中》“計程車”的注音仍為díshì,但是一些語言工作者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在他們的著述中採納了di的注音。
還有一個“派對”(party,聚會)。不少新詞詞典收了這個詞,注音作pàiduì,即採用了“派”字原來的讀音。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演員們說到這個詞時,也這樣讀。 《現代漢語詞典》收有“派司”一詞,注音作pā.si。讀成pā的“派”字下面,沒有其他另外的單獨意義,也就是說,“派”的這個讀音,是專為“派司”這個外來語而加設的(這使我聯想到“的”字也完全有理由加設一個dī音)。
party中的“派”與pass中的“派”,英語中讀音完全相同,為什麼後者可以注作pā.sì,而前者要注成pàiduì呢?所以,筆者在拙著中是將這個“派”注為pā的。不過,筆者對此也沒有充分的把握,信心不是很足。
-
8 # 歷來現實
這650個從日本傳到中國的詞語,日常生活中你根本繞不開!
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大量翻譯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著作,利用漢字引申或者乾脆創立了很多新的漢字詞語,使得古老的漢語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活力,其中不少詞語,又傳回了中國,一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在使用。
進入現代社會後,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日漸頻繁,又有一些日語中的漢字詞彙傳入中國。
版畫、半徑、半旗、飽和、保險、保障、報告、背景、必要、辯證、編制、變壓器、標本、表決、表象、病蟲害、舶來品、博士、博物、不動產、不景氣、財閥、採光、參觀、參看、參照、策動、插花、茶道、常識、場合、場所、襯衣、成分、成員、承認、乘客、乘務員、衝突、寵兒、抽象、出版、出版物、出發點、出口、出庭、初夜權、處女、處女作、儲藏、儲蓄、傳染病、創作、催眠、催眠術、錯覺、大本營、大局、大氣、代表、代言人、單純、單位、單行本、蛋白質、導火線、登記、登載、低調、低能、低能兒、低壓、敵視、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質、帝國主義、動態、動議、動員、獨裁、獨佔、短波、二重奏、二次元、發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則、番號、反動、反對、反感、反射、反響、反應、泛神論、範疇、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針、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風琴、封建、封鎖、否定、否決、否認、服務、服用、輻射、複式、復員、複製、腹黑、副食、副官、副手、改編、概括、概念、幹部、幹事、幹線、綱領、高潮、高利貸、高爐、高射炮、歌劇、工業、攻守同盟、公報、公立、公民、公判、公僕、公認、公訴、公營、公債、共產主義、共和、共鳴、固定、固體、故障、關係、觀念、觀測、觀點、光年、光線、廣場、廣告、廣義、歸納、規範、規則、國際、國庫、國立、國稅、國體、過渡、海拔、寒帶、寒流、函式、航空母艦、和服、黑死病、化石、化妝品、畫廊、環境、幻燈、幻想曲、回收、會談、會社、混凝土、活躍、機關、機關槍、機械、積極、基地、基調、基督、基督教、基準、集團、集中、計劃、記號、記錄、技師、加農炮、假定、假想敵、尖兵、尖端、堅持、簡單、見習、間接、間歇泉、建築、鑑定、講師、講壇、講講演、講座、交換、交通、交響樂、指令碼、教科書、教授、教養、教育學、酵素、階級、接吻、節約、結核、解放、解剖、介入、借方、金額、金剛石、金牌、金融、金絲雀、緊張、進度、進化、進化論、進展、經費、經濟、經濟恐慌、經濟學、經驗、精神、景氣、警察、警官、淨化、靜脈、競技、就任、拘留、巨匠、巨頭、巨星、具體、俱樂部、劇場、決算、絕對、軍國主義、軍需品、看守、科目、科學、客觀、課程、肯定、空間、會計、擴散、困難、勞動、勞動者、型別、冷藏、冷藏車、冷戰、理論、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學、立場、立憲、例會、量子、瞭解、列車、淋巴、臨床、領海、領空、領土、流感、流行病、流行性感冒、倫理學、論壇、論戰、落選、脈動、漫畫、漫談、盲從、美感、美化、美術、萌、民法、民主、敏感、明確、明細表、命題、母體、母校、目標、目的、內閣、內幕、內勤、內容、內在、能力、農作物、暖流、偶然、派出所、派遣、判決、陪審、陪審員、配給、批評、平假名、平面、評價、旗手、騎士、企業、氣體、氣質、氣船、氣笛、鉛筆、前提、前衛、前線、強制、侵犯、侵略、勤務、清教徒、清算、情報、驅逐艦、取締、取消、權威、許可權、權益、權利、人格、人力車、人權、人文主義、人選、日程、肉彈、入場券、入超、入口、商業、少將、少尉、社會、社會學、社會主義、社交、社團、身分、神經、神經過敏、神經衰弱、審美、審判、審問、昇華、生產、生產關係、生產力、生理學、生命線、生態學、剩餘價值、失效、時間、時事、時效、實權、實業、世紀、世界觀、市場、市長、事變、事態、手工業、手榴彈、手續、受難、輸出、輸入、水準、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所得稅、所有權、索引、探險、探照燈、特長、特務、體操、體育、天鵝絨、天主、條件、鐵血、通貨膨脹、通貨收縮、同情、統計、投機、投影、投資、圖案、圖書館、團體、退化、退役、瓦、瓦斯、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論、唯物論、衛生、胃潰瘍、溫床、溫度、溫室、文化、文庫、文明、文學、無產階級、無產者、舞臺、物理、物理學、物語、物質、悟性、喜劇、系列、係數、系統、細胞、犧牲、下水道、纖維、現金、現實、現象、現役、憲兵、憲法、相對、想象、象徵、消防、消費、消化、消火拴、消極、小夜曲、小型、校訓、效果、協定、協會、心理學、新聞記者、訊號、信託、信用、猩紅熱、刑法、效能、序幕、宣傳、宣戰、選舉、學府、學會、學歷、學士、學位、血色素、血栓、血吸蟲、訓話、訓令、訊問、演出、演說、演習、演繹、演奏、燕尾服、業務、液體、醫學、遺傳、義務、議會、議員、議院、藝術、異物、意識、意義、意譯、銀行、銀幕、引渡、印象、營養、影象、影響、優生學、遊離、遊弋、右翼、預備役、預算、元帥、元素、園藝、原理、願意、原則、原子、原罪、遠足、運動、運動場、雜誌、宅、展覽會、戰線、哲學、真空管、陣容、政策、政黨、政治、支部、支配、知識、直觀、直接、直徑、直覺、指標、指導、指數、製版、制裁、制約、質量、中將、終點、仲裁、仲裁人、重點、重工業、主筆、主動、主觀、主人公、主食、主體、主義、注射、專賣、資本、資本家、資料、紫外線、自律、自然、自由、宗教、綜合、總動員、總理、總領事、組成、組閣、組合、組織、最惠國、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談。
綜上統計,有關政治、經濟、社會、軍事、醫學、化學、物理等領域的詞彙最多。當然,可能會有老司機發表不同意見。
回覆列表
回答前看了別人的答案,例舉了一些外來詞,如巧克力、羅曼蒂克等等,但這些外來詞一般大家都熟知,曉得是外來的,談不上意想不到,我要說一個令大家意想不到的詞,就是: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