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利益相關:哎呀相關毛線啦,我是看了這劇才發現秦昊現在的經紀人是我朋友的。另外片方很多人也是我的老同事,不過這都開分這麼久了我才出來說,其實和自來水有啥區別。當然,作為提前看了前六集的人,看完當時就老激動了,但是因為當時還沒公佈開播時間,所以啥都不能說,激動的心情無從釋放,可把我憋壞了(結果居然這麼快就開播了!而且居然就可以超前點播!本來還可以驕傲地劇透別人的,居然已經有那麼多人已經看完了!給我氣的……
先聊聊音樂部分
首先還是要說音樂。《隱秘的角落》在微博上這兩天最主要的熱搜是“恐怖童謠”和“能不能整點陽間的配樂”,可以說,在避免劇透的情況下(知乎上大家好像就不介意這個……),除了討論本劇的情節發展,音樂已經是本劇目前最突出的亮點。看遍微博知乎,確實沒什麼懂音樂(特別是懂“土搖”的)的朋友參與網劇的話題,所以還得靠我啊。
聊音樂之前,當然還是要先說一些大家在社交網路上早就看到的一些基本資訊:首先是導演辛爽,一個前土搖吉他手,曾效力於北京搖滾的標誌性朋克樂隊、年輕幫的象徵——Joyside,這支樂隊(網傳)正在參加今年的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網傳!沒有別怪我!以及,米未各位,不是我洩密!),也是熱門的TOP5候選。
Joyside音樂風格脫胎於英國朋克鼻祖Sex Pistols性手槍,外形形態上和同時期的英國樂隊The Libertines非常相似,都是走頹廢華麗路線。辛爽2004年加入,2006年退了,他的吉他手位置讓給了劉虹位,這位劉老師去年樂隊重組時聊了他離開搖滾樂去助農的故事,各位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目前的重組後的Joyside基本和朋克沒啥關係了,劉虹位老師的吉他編得特根源。
後來辛爽同志在光線傳媒做過音樂總監(應該和我不少朋友都當過同事),然後自己開了個廣告公司做廣告導演,讓他成名的事件應該是在王菲那個說不清楚是在搞啥的綜藝節目《幻樂之城》裡拍了其中幾個最成功的段落,比如任素汐那段。
然後是配樂作曲丁可,和Joyside一樣,都是前摩登天空簽約藝人,在摩登天空旗下發行過一張專輯《Island》(2011年)。音樂風格嘛,就跟這劇用的那首《比一個年輕人小一點的鶴》差不多,走極簡拼貼路線。在獨立音樂圈也曾經很紅(可能實際比Joyside紅),有首單曲叫《Beautiful Life》曾經是蝦米播放500多萬的大熱hit。後來逐漸轉做配樂工作。成名大作是春夏拿影后那部《踏血尋梅》。之前有一部段奕宏演的《暴雪將至》的配樂也是他做的。大家如果這幾部戲都看過的話,可以感受一下他做配樂的風格是不是一直都和主流的配樂作曲不太一樣。這樣兩個人的組合,註定會和大部分中國產影視劇的音樂部分有極大的不同。
聊一部影視劇的音樂部分,就要把原創配樂Original Soundtrack(OST)和插曲區分開。首先我們簡單說說OST的部分。因為懸疑劇題材的特徵,丁可在創作這部戲的配樂的過程中,更多參考的也是同類型題材的配樂的調性,突出神秘、詭異感,同時我能感到,他在參考作品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想到的都是同樣由獨立音樂人創作的一些作品,比如冰島後搖樂隊Sigur Rós 。
至於很多人說的什麼“陰間的配樂”,大量的效果器使用和迷幻氛圍鋪陳,確實和用鋼琴和絃樂主導的傳統OST在聽感上迥異,不過電子樂就是這樣的美妙的音樂呀,如果發出這樣的彈幕和微博的這些朋友能透過這部戲開始接觸電子樂並且最終喜歡上了實驗音樂,那也算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除了這些嚇人的“陰間音樂”本身製造出的恐怖感,丁可還大量運用了幾首成型搖滾樂和電子樂作品(就是片尾曲用的那幾首)選曲作為素材拼貼,製造了依靠音樂場景烘托的氛圍和情節轉折的效果,一些一貫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微博電影博主甚至都會稱讚這種手法“毫無違和感”,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很常見的音樂素材和不同音樂風格進行拼貼的技巧而已。
OST不算我很擅長的領域,更多段落或者細節的分析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接下來聊聊片尾曲、插曲的選曲。
說起來,一直以來中國產現實題材電影在選取中國搖滾樂作影片插曲的時候的思路之窄(恨不得都是崔健,難得陳可辛用了把新褲子還用得不恰當),其實從側面證明了中國電影行業和當代中國搖滾樂之間的距離,很多藝術上成就極高的電影導演,提到搖滾樂的時候最多隻知道到魔巖三傑的時代,而對“北京新聲”之後的中國搖滾知之甚少,像甯浩這樣曾經直接參與過中國搖滾樂場景的人才會想到請二手玫瑰給《瘋狂的外星人》做配樂。辛爽老師作為一個親身參與過中國當代搖滾樂場景的前土搖從業者,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說到這讓我回憶起一個特別久遠的事情。我的一個朋友數年前所在的一家國內大型影視公司,當時正在製作一部跨國合拍的災難怪獸片(具體是哪部其實不難猜),影片的西方團隊或是導演提出希望在其中插入一首中國本土的時髦歌曲,朋友當時向我諮詢,我最終推薦了一首後海大鯊魚的《猛獁》,朋友後來果然很喜歡,但是當向公司大佬彙報時,果斷就被其他人提出的《小蘋果》之流取代,最終影片中到底用了哪首歌我後來也沒有去看。中國電影行業對音樂審美之土鱉可見一斑。
另外,很多時候中國的影視劇,尤其是電視劇網劇的片頭片尾曲、插曲,水準和劇集本身服化道攝影燈光等製作上的差距也常讓人無力吐槽。比如今年我追的幾部臺播劇,要上情緒的時候不知道哪找來的不入流音樂人寫的插曲突然就出來了,當時整個心情都是崩潰的。
而具體到像《隱秘的角落》這樣的懸疑題材,想要選取現成的流行歌曲也基本沒有在意蘊上匹配的。而中國搖滾樂有大量作品是指涉一些很陰暗的角落的。比如本劇第三集片尾曲The Bad Molds樂隊的作品《Dancing with the Dead Lover》,是The Molds樂隊解散前為一部壓根不存在的西部電影創作的OST曲,表達的是和已逝之人的關係。
而第三集講述的是朱朝陽、朱晶晶這對兄妹之間發生的慘劇。當然更主要的,是這集結尾處張東昇意外出現,堵住了三個小孩,這個場面就特別西部片對不對?這首歌正好帶有那種莫里康內式的吊胃口效果。第六集,在發生影片中第三期死亡事件的時候,Anti General的《人間地獄》奏響,這首歌的字面意思已經夠明白的了吧,聽感更是可能最符合熱搜裡“陰間的音樂”的定義的。
此外,第五集PK14的《因你之名》算得上對這一集標題《媽媽》和其主題的一種互文,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因為“你的”名義,做多誇張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另外我聽說發光曲線的《死在旋轉公寓》可能比前面這幾首還更直接,不過我還沒看到第九集,所以先不討論。
當然,我發現微博上很多人對後海大鯊魚、木馬、發光曲線、Anti General或者Joyside(啊,仔細一數,好像參加了綜藝,尤其是第二季樂夏的隊兒很多啊)都不感興趣,還是會很在意這部戲的音樂,最核心的還是“恐怖童謠”《小白船》的運用。《小白船》第一次出現於漫長的70多分鐘的第一集的片尾,啊,而這一集如此漫長,卻不過是對片頭那場兇殺案的前史的倒敘,實際上,只看第一集還意識不到小娟唱的這首兒歌代表了什麼。而當後來第六集再出現的時候,三個小朋友似乎異常開心覺得幸福的日子就在他們的眼前,可水面一變,卻是一具浮屍。原來,《小白船》代表了要死人啊。這也是本劇音樂上雅俗共賞的一些小巧思,就算你不聽片尾曲(很多人的影片網站預設的設定都是跳過片頭片尾的),就算你對獨立音樂毫無興趣,我也能用《小白船》的“送上西天”嚇破你的膽。
然後聊聊製作
音樂就先聊到這裡。接下來簡單說說製作。因為我還沒看完,所以暫且基於前六集來聊。相比同公司同原著作者甚至同演員的《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在氛圍渲染上依靠更優秀的群像表演和更有存在感的配樂有不小的提升,我目前看到的前六集並沒有出現《無證之罪》中寧理出演的李豐田那樣存在感大於其他人的角色(秦昊在前六集除了很多人說的嚇人之外,其實存在感沒有大於小孩),也沒有那種劍拔弩張的強戲劇張力和非常“高階”的暗色調色,但像鄧家佳和代旭的功能性表演也都沒有,很多群演角色甚至還更鮮活。同時單場戲的一兩個人物之間產生的戲劇上的情節感並沒有因為較慢的敘事節奏而減弱。
這和本劇利落的剪輯、幾乎不使用典型的電視劇式的“正反打”對話鏡頭有關。《無證之罪》在氣質上的冷峻非常依賴調色、表演和戲劇張力。不論表演的話,本劇大部分光線明媚,這種顏色氣質本身就會被誤認為“電視劇”,同時人物之間的對話很少劍拔弩張,連張東昇對三個孩子的勒索的反應都近乎平靜。
如果一些朋友是用手機觀看,不排除會覺得冗長,但如果用電腦甚至電視的大螢幕觀看,會發現很多貌似平淡的場景裡都有大量的小細節,如秦昊的眼神,張頌文的手指,甚至普普眼睛裡的倒影,這些豐富的細節和紮實的表演結合,配合很多利落不拖沓(幾乎沒有囉嗦的對話靜態鏡頭)的剪輯、大場景排程變化(一個接近於現實題材、沒有動作場面的影片,使用了那麼大幅度的場景排程,簡直是炫技了),實際上把本劇一直抻著觀眾注意力的情節走向的部分給豐滿了起來。
我知道很多朋友看本劇的時候關注的都是所謂“劇情”(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討厭這兩個字),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故事的發展和情節的走向,認為本劇值9.2分的原因也更多是基於“故事好看”,最多加上“演技精湛”,而不太關注製作上的支撐。這也是當年製作上更精良、甚至表演也更好的《無證之罪》,口碑和熱度都輸給看起來更爽的《白夜追兇》的主要原因。但這回,我覺得《隱秘的角落》要反超《白夜》團隊做的《十日遊戲》(同公司後續還有《在劫難逃》、《致命願望》和《非常目擊》,我覺得都超不過《隱秘》)了。而且當年《無證之罪》的優點,這回還有進一步的提升,唯一我覺得稍微讓我有點遺憾的是在打光上很多意圖有點刻意了,為了暗示三個小孩不同的“善惡”定位,光線上就差明示了,其實這個手法有點沒必要。
然後說說表演。
也還是以我看完的前六集為準。很多朋友看了前兩集就特別興奮,比如
@魏嘉毅
老師,興奮於“這戲裡一個掉鏈子的都沒有,小孩都演得好好”,還有就是他之前鼓吹的黃米依也有出演。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本劇真正的男一號朱朝陽(演過《山河故人》《軍師聯盟》《最好的我們》和《如懿傳》的榮梓杉,其實算得上是少年“老戲骨”了)前兩集的狀態還可以再好一點,當然也和前兩集人物設定裡還比較“光明”有關,還沒有走向那個方向,可能榮梓杉本人對角色的理解更接近後面的“黑化”的朱朝陽,所以演比較“光明”的朱朝陽的時候稍微不自然了點。
“壞小孩”嚴良(啊把他改名成嚴良其實就是為了讓他成為《無證之罪》裡的秦昊吧?)的演員史彭元(《羅曼蒂克消亡史》)和普普(《精英律師》)的演員王聖迪經驗也都不差,王聖迪還演了陳正道的網劇《摩天大樓》和路陽電影《刺殺小說家》,他倆表現要比榮梓杉好。嚴良一開始出場有點愣,個別臺詞還是有背的感覺,但是後來的戲份逐漸表現出了這個人物的本心,其實比朱朝陽可愛,而這樣的半大楞頭青的表演難度對於小孩演員來說會沒那麼大壓力,壓力一小,就會演得好。另外史彭元的動作戲能力其實不錯,感覺將來可以做動作演員。普普太討人喜歡,簡直是“隱秘的角落裡的一道光”,很多小孩如果演“善”的化身很容易表現得怯懦,而普普不但勇敢而且眼神裡特別堅定。改成這個片名其實也更意味著她的美好。
我們先聊張頌文。瞭解這段內容大家可以先去微博上看張頌文字人發的現場創作過程的影片。在妻子哭訴喪女之痛而自己完全無力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下樓買夜宵。店家居然照常提供了三份。這是情緒觸發的關鍵點。三份,意味著是包括妻子和女兒的份兒。他站起來愣了一瞬間還搖了一下腦袋,代表著潛意識裡想要和店家表示拒絕,但沒有張開口,意味著不想解釋自己遭遇的人生慘劇(給談不上熟人的店家),可店家居然還詢問了老婆孩子沒下來,此時他的情緒冷靜了一點並用稍微僵硬而威嚴的語氣表達“不用找了”,拎起來餛飩就想走,嘴裡卻還好像有個什麼東西一樣,大概是在想多的一碗怎麼辦。走到垃圾桶他放下一碗想走,卻左顧右盼生怕店家看見他扔掉了其中一碗。鏡頭一轉,他開始自己吃了起來。
本來吃著餛飩就會想到女兒,他還在強忍著眼淚。這時突然自己沒把握好平衡晃了一下,眼淚終於也就繃不住了,嘴裡咀嚼的速度也慢了下來,終於眼淚掉進了湯裡,只能連著眼淚一起喝進肚裡。
這場戲最大的優點,是把朱父在這一小段時間內,內心中情緒的整個變化,都用外在的行為的變化體現了出來,這是演員透過表演傳達內心情感的最高境界,不用語言,不用旁白,更不用額外的技術手段,只用動作。而令人震驚的是,這還是張頌文進組拍的第一場戲,要知道演員雖然拍戲的順序多半和剪輯順序無關,但是在劇組內隨著和角色生活接觸時間變長,情感上狀態會越好,越融入角色,像這場喪女之痛的戲,大多數導演也會希望演員在融入角色時間久一點之後再演。只能說張頌文老師不愧是個導師啊。
至於秦昊的嚇人,我看那麼多人都說了,我就不多說了,何況我還沒看完呢,好像後六集他的角色的立體性才會展現出來,如果非要看我寫,那就等我看完了的吧。
最後說說這部戲我只看一半的情況下,感受到的表達。
原著名叫《壞小孩》,側重點據說在於壞小孩展現出真實的美好,而好孩子朱朝陽最終沒有選擇相信笛卡爾的童話,變成了張東昇,並且毀滅了一切和他有關可以代表童話的人和事。
我感覺《隱秘的角落》不是在講這件事,包括我看很多人在分析時(是的,我也不怕劇透了直接看了一些分析),都在試圖證明編劇和導演雖然進行了改編,但是用各種手段暗示類似《少年Pi的漂流》一樣的粉碎童話的真相,我覺得這些可能都不是重點。
重點還是這個片名的兩個元素,一個是“隱秘”,這個暑假髮生的事情都很隱秘,未來也會是朱朝陽人生中的秘密,不為人所知。另一個是“角落”,是他們三個好朋友的好時光,是沒有大人,沒有他“虎媽”一樣的媽媽,沒有他“不愛他”的爸爸,沒有破碎的家庭,沒有那些不符合“童話”真相的恐怖畫面。
所以我覺得,雖然導演選了很多“黑暗”的“陰間”的音樂,雖然很多歌的標題都直指黑暗,甚至原創配樂的風格很多都非常詭異,但是劇集大部分時間的光線是那麼強烈,你告訴我一個色調如此溫暖甚至可以說炙熱的故事講的卻是純粹黑暗的事情,我是不信的。也許導演就是透過這些亮到沒法不讓人想到光明的畫面,讓我像普普一樣,相信“光明”。這也是我個人可能更認同這樣的創作,而很不認同原著的原因。
謝邀!利益相關:哎呀相關毛線啦,我是看了這劇才發現秦昊現在的經紀人是我朋友的。另外片方很多人也是我的老同事,不過這都開分這麼久了我才出來說,其實和自來水有啥區別。當然,作為提前看了前六集的人,看完當時就老激動了,但是因為當時還沒公佈開播時間,所以啥都不能說,激動的心情無從釋放,可把我憋壞了(結果居然這麼快就開播了!而且居然就可以超前點播!本來還可以驕傲地劇透別人的,居然已經有那麼多人已經看完了!給我氣的……
先聊聊音樂部分
首先還是要說音樂。《隱秘的角落》在微博上這兩天最主要的熱搜是“恐怖童謠”和“能不能整點陽間的配樂”,可以說,在避免劇透的情況下(知乎上大家好像就不介意這個……),除了討論本劇的情節發展,音樂已經是本劇目前最突出的亮點。看遍微博知乎,確實沒什麼懂音樂(特別是懂“土搖”的)的朋友參與網劇的話題,所以還得靠我啊。
聊音樂之前,當然還是要先說一些大家在社交網路上早就看到的一些基本資訊:首先是導演辛爽,一個前土搖吉他手,曾效力於北京搖滾的標誌性朋克樂隊、年輕幫的象徵——Joyside,這支樂隊(網傳)正在參加今年的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網傳!沒有別怪我!以及,米未各位,不是我洩密!),也是熱門的TOP5候選。
Joyside音樂風格脫胎於英國朋克鼻祖Sex Pistols性手槍,外形形態上和同時期的英國樂隊The Libertines非常相似,都是走頹廢華麗路線。辛爽2004年加入,2006年退了,他的吉他手位置讓給了劉虹位,這位劉老師去年樂隊重組時聊了他離開搖滾樂去助農的故事,各位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目前的重組後的Joyside基本和朋克沒啥關係了,劉虹位老師的吉他編得特根源。
後來辛爽同志在光線傳媒做過音樂總監(應該和我不少朋友都當過同事),然後自己開了個廣告公司做廣告導演,讓他成名的事件應該是在王菲那個說不清楚是在搞啥的綜藝節目《幻樂之城》裡拍了其中幾個最成功的段落,比如任素汐那段。
然後是配樂作曲丁可,和Joyside一樣,都是前摩登天空簽約藝人,在摩登天空旗下發行過一張專輯《Island》(2011年)。音樂風格嘛,就跟這劇用的那首《比一個年輕人小一點的鶴》差不多,走極簡拼貼路線。在獨立音樂圈也曾經很紅(可能實際比Joyside紅),有首單曲叫《Beautiful Life》曾經是蝦米播放500多萬的大熱hit。後來逐漸轉做配樂工作。成名大作是春夏拿影后那部《踏血尋梅》。之前有一部段奕宏演的《暴雪將至》的配樂也是他做的。大家如果這幾部戲都看過的話,可以感受一下他做配樂的風格是不是一直都和主流的配樂作曲不太一樣。這樣兩個人的組合,註定會和大部分中國產影視劇的音樂部分有極大的不同。
聊一部影視劇的音樂部分,就要把原創配樂Original Soundtrack(OST)和插曲區分開。首先我們簡單說說OST的部分。因為懸疑劇題材的特徵,丁可在創作這部戲的配樂的過程中,更多參考的也是同類型題材的配樂的調性,突出神秘、詭異感,同時我能感到,他在參考作品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想到的都是同樣由獨立音樂人創作的一些作品,比如冰島後搖樂隊Sigur Rós 。
至於很多人說的什麼“陰間的配樂”,大量的效果器使用和迷幻氛圍鋪陳,確實和用鋼琴和絃樂主導的傳統OST在聽感上迥異,不過電子樂就是這樣的美妙的音樂呀,如果發出這樣的彈幕和微博的這些朋友能透過這部戲開始接觸電子樂並且最終喜歡上了實驗音樂,那也算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除了這些嚇人的“陰間音樂”本身製造出的恐怖感,丁可還大量運用了幾首成型搖滾樂和電子樂作品(就是片尾曲用的那幾首)選曲作為素材拼貼,製造了依靠音樂場景烘托的氛圍和情節轉折的效果,一些一貫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微博電影博主甚至都會稱讚這種手法“毫無違和感”,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很常見的音樂素材和不同音樂風格進行拼貼的技巧而已。
OST不算我很擅長的領域,更多段落或者細節的分析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接下來聊聊片尾曲、插曲的選曲。
說起來,一直以來中國產現實題材電影在選取中國搖滾樂作影片插曲的時候的思路之窄(恨不得都是崔健,難得陳可辛用了把新褲子還用得不恰當),其實從側面證明了中國電影行業和當代中國搖滾樂之間的距離,很多藝術上成就極高的電影導演,提到搖滾樂的時候最多隻知道到魔巖三傑的時代,而對“北京新聲”之後的中國搖滾知之甚少,像甯浩這樣曾經直接參與過中國搖滾樂場景的人才會想到請二手玫瑰給《瘋狂的外星人》做配樂。辛爽老師作為一個親身參與過中國當代搖滾樂場景的前土搖從業者,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說到這讓我回憶起一個特別久遠的事情。我的一個朋友數年前所在的一家國內大型影視公司,當時正在製作一部跨國合拍的災難怪獸片(具體是哪部其實不難猜),影片的西方團隊或是導演提出希望在其中插入一首中國本土的時髦歌曲,朋友當時向我諮詢,我最終推薦了一首後海大鯊魚的《猛獁》,朋友後來果然很喜歡,但是當向公司大佬彙報時,果斷就被其他人提出的《小蘋果》之流取代,最終影片中到底用了哪首歌我後來也沒有去看。中國電影行業對音樂審美之土鱉可見一斑。
另外,很多時候中國的影視劇,尤其是電視劇網劇的片頭片尾曲、插曲,水準和劇集本身服化道攝影燈光等製作上的差距也常讓人無力吐槽。比如今年我追的幾部臺播劇,要上情緒的時候不知道哪找來的不入流音樂人寫的插曲突然就出來了,當時整個心情都是崩潰的。
而具體到像《隱秘的角落》這樣的懸疑題材,想要選取現成的流行歌曲也基本沒有在意蘊上匹配的。而中國搖滾樂有大量作品是指涉一些很陰暗的角落的。比如本劇第三集片尾曲The Bad Molds樂隊的作品《Dancing with the Dead Lover》,是The Molds樂隊解散前為一部壓根不存在的西部電影創作的OST曲,表達的是和已逝之人的關係。
而第三集講述的是朱朝陽、朱晶晶這對兄妹之間發生的慘劇。當然更主要的,是這集結尾處張東昇意外出現,堵住了三個小孩,這個場面就特別西部片對不對?這首歌正好帶有那種莫里康內式的吊胃口效果。第六集,在發生影片中第三期死亡事件的時候,Anti General的《人間地獄》奏響,這首歌的字面意思已經夠明白的了吧,聽感更是可能最符合熱搜裡“陰間的音樂”的定義的。
此外,第五集PK14的《因你之名》算得上對這一集標題《媽媽》和其主題的一種互文,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因為“你的”名義,做多誇張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另外我聽說發光曲線的《死在旋轉公寓》可能比前面這幾首還更直接,不過我還沒看到第九集,所以先不討論。
當然,我發現微博上很多人對後海大鯊魚、木馬、發光曲線、Anti General或者Joyside(啊,仔細一數,好像參加了綜藝,尤其是第二季樂夏的隊兒很多啊)都不感興趣,還是會很在意這部戲的音樂,最核心的還是“恐怖童謠”《小白船》的運用。《小白船》第一次出現於漫長的70多分鐘的第一集的片尾,啊,而這一集如此漫長,卻不過是對片頭那場兇殺案的前史的倒敘,實際上,只看第一集還意識不到小娟唱的這首兒歌代表了什麼。而當後來第六集再出現的時候,三個小朋友似乎異常開心覺得幸福的日子就在他們的眼前,可水面一變,卻是一具浮屍。原來,《小白船》代表了要死人啊。這也是本劇音樂上雅俗共賞的一些小巧思,就算你不聽片尾曲(很多人的影片網站預設的設定都是跳過片頭片尾的),就算你對獨立音樂毫無興趣,我也能用《小白船》的“送上西天”嚇破你的膽。
然後聊聊製作
音樂就先聊到這裡。接下來簡單說說製作。因為我還沒看完,所以暫且基於前六集來聊。相比同公司同原著作者甚至同演員的《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在氛圍渲染上依靠更優秀的群像表演和更有存在感的配樂有不小的提升,我目前看到的前六集並沒有出現《無證之罪》中寧理出演的李豐田那樣存在感大於其他人的角色(秦昊在前六集除了很多人說的嚇人之外,其實存在感沒有大於小孩),也沒有那種劍拔弩張的強戲劇張力和非常“高階”的暗色調色,但像鄧家佳和代旭的功能性表演也都沒有,很多群演角色甚至還更鮮活。同時單場戲的一兩個人物之間產生的戲劇上的情節感並沒有因為較慢的敘事節奏而減弱。
這和本劇利落的剪輯、幾乎不使用典型的電視劇式的“正反打”對話鏡頭有關。《無證之罪》在氣質上的冷峻非常依賴調色、表演和戲劇張力。不論表演的話,本劇大部分光線明媚,這種顏色氣質本身就會被誤認為“電視劇”,同時人物之間的對話很少劍拔弩張,連張東昇對三個孩子的勒索的反應都近乎平靜。
如果一些朋友是用手機觀看,不排除會覺得冗長,但如果用電腦甚至電視的大螢幕觀看,會發現很多貌似平淡的場景裡都有大量的小細節,如秦昊的眼神,張頌文的手指,甚至普普眼睛裡的倒影,這些豐富的細節和紮實的表演結合,配合很多利落不拖沓(幾乎沒有囉嗦的對話靜態鏡頭)的剪輯、大場景排程變化(一個接近於現實題材、沒有動作場面的影片,使用了那麼大幅度的場景排程,簡直是炫技了),實際上把本劇一直抻著觀眾注意力的情節走向的部分給豐滿了起來。
我知道很多朋友看本劇的時候關注的都是所謂“劇情”(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討厭這兩個字),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故事的發展和情節的走向,認為本劇值9.2分的原因也更多是基於“故事好看”,最多加上“演技精湛”,而不太關注製作上的支撐。這也是當年製作上更精良、甚至表演也更好的《無證之罪》,口碑和熱度都輸給看起來更爽的《白夜追兇》的主要原因。但這回,我覺得《隱秘的角落》要反超《白夜》團隊做的《十日遊戲》(同公司後續還有《在劫難逃》、《致命願望》和《非常目擊》,我覺得都超不過《隱秘》)了。而且當年《無證之罪》的優點,這回還有進一步的提升,唯一我覺得稍微讓我有點遺憾的是在打光上很多意圖有點刻意了,為了暗示三個小孩不同的“善惡”定位,光線上就差明示了,其實這個手法有點沒必要。
然後說說表演。
也還是以我看完的前六集為準。很多朋友看了前兩集就特別興奮,比如
@魏嘉毅
老師,興奮於“這戲裡一個掉鏈子的都沒有,小孩都演得好好”,還有就是他之前鼓吹的黃米依也有出演。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本劇真正的男一號朱朝陽(演過《山河故人》《軍師聯盟》《最好的我們》和《如懿傳》的榮梓杉,其實算得上是少年“老戲骨”了)前兩集的狀態還可以再好一點,當然也和前兩集人物設定裡還比較“光明”有關,還沒有走向那個方向,可能榮梓杉本人對角色的理解更接近後面的“黑化”的朱朝陽,所以演比較“光明”的朱朝陽的時候稍微不自然了點。
“壞小孩”嚴良(啊把他改名成嚴良其實就是為了讓他成為《無證之罪》裡的秦昊吧?)的演員史彭元(《羅曼蒂克消亡史》)和普普(《精英律師》)的演員王聖迪經驗也都不差,王聖迪還演了陳正道的網劇《摩天大樓》和路陽電影《刺殺小說家》,他倆表現要比榮梓杉好。嚴良一開始出場有點愣,個別臺詞還是有背的感覺,但是後來的戲份逐漸表現出了這個人物的本心,其實比朱朝陽可愛,而這樣的半大楞頭青的表演難度對於小孩演員來說會沒那麼大壓力,壓力一小,就會演得好。另外史彭元的動作戲能力其實不錯,感覺將來可以做動作演員。普普太討人喜歡,簡直是“隱秘的角落裡的一道光”,很多小孩如果演“善”的化身很容易表現得怯懦,而普普不但勇敢而且眼神裡特別堅定。改成這個片名其實也更意味著她的美好。
我們先聊張頌文。瞭解這段內容大家可以先去微博上看張頌文字人發的現場創作過程的影片。在妻子哭訴喪女之痛而自己完全無力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下樓買夜宵。店家居然照常提供了三份。這是情緒觸發的關鍵點。三份,意味著是包括妻子和女兒的份兒。他站起來愣了一瞬間還搖了一下腦袋,代表著潛意識裡想要和店家表示拒絕,但沒有張開口,意味著不想解釋自己遭遇的人生慘劇(給談不上熟人的店家),可店家居然還詢問了老婆孩子沒下來,此時他的情緒冷靜了一點並用稍微僵硬而威嚴的語氣表達“不用找了”,拎起來餛飩就想走,嘴裡卻還好像有個什麼東西一樣,大概是在想多的一碗怎麼辦。走到垃圾桶他放下一碗想走,卻左顧右盼生怕店家看見他扔掉了其中一碗。鏡頭一轉,他開始自己吃了起來。
本來吃著餛飩就會想到女兒,他還在強忍著眼淚。這時突然自己沒把握好平衡晃了一下,眼淚終於也就繃不住了,嘴裡咀嚼的速度也慢了下來,終於眼淚掉進了湯裡,只能連著眼淚一起喝進肚裡。
這場戲最大的優點,是把朱父在這一小段時間內,內心中情緒的整個變化,都用外在的行為的變化體現了出來,這是演員透過表演傳達內心情感的最高境界,不用語言,不用旁白,更不用額外的技術手段,只用動作。而令人震驚的是,這還是張頌文進組拍的第一場戲,要知道演員雖然拍戲的順序多半和剪輯順序無關,但是在劇組內隨著和角色生活接觸時間變長,情感上狀態會越好,越融入角色,像這場喪女之痛的戲,大多數導演也會希望演員在融入角色時間久一點之後再演。只能說張頌文老師不愧是個導師啊。
至於秦昊的嚇人,我看那麼多人都說了,我就不多說了,何況我還沒看完呢,好像後六集他的角色的立體性才會展現出來,如果非要看我寫,那就等我看完了的吧。
最後說說這部戲我只看一半的情況下,感受到的表達。
原著名叫《壞小孩》,側重點據說在於壞小孩展現出真實的美好,而好孩子朱朝陽最終沒有選擇相信笛卡爾的童話,變成了張東昇,並且毀滅了一切和他有關可以代表童話的人和事。
我感覺《隱秘的角落》不是在講這件事,包括我看很多人在分析時(是的,我也不怕劇透了直接看了一些分析),都在試圖證明編劇和導演雖然進行了改編,但是用各種手段暗示類似《少年Pi的漂流》一樣的粉碎童話的真相,我覺得這些可能都不是重點。
重點還是這個片名的兩個元素,一個是“隱秘”,這個暑假髮生的事情都很隱秘,未來也會是朱朝陽人生中的秘密,不為人所知。另一個是“角落”,是他們三個好朋友的好時光,是沒有大人,沒有他“虎媽”一樣的媽媽,沒有他“不愛他”的爸爸,沒有破碎的家庭,沒有那些不符合“童話”真相的恐怖畫面。
所以我覺得,雖然導演選了很多“黑暗”的“陰間”的音樂,雖然很多歌的標題都直指黑暗,甚至原創配樂的風格很多都非常詭異,但是劇集大部分時間的光線是那麼強烈,你告訴我一個色調如此溫暖甚至可以說炙熱的故事講的卻是純粹黑暗的事情,我是不信的。也許導演就是透過這些亮到沒法不讓人想到光明的畫面,讓我像普普一樣,相信“光明”。這也是我個人可能更認同這樣的創作,而很不認同原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