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秋史苑
-
2 # 江湖小曉生
齊國有一個很牛掰的始祖,叫姜子牙。這哥們幫著周武王姬發,搞定了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所以得到了齊國這麼大的一塊封地。
魯國的開國君主其實是周公旦,這哥們滅了奄國以後,就把這裡變成了自己的封地。不過他忙著輔佐周成王,壓根沒工夫管理,所以就讓他兒子伯禽去管理魯國。
這倆國家是緊挨著的,不過魯國的實力一直都比不上齊國。為啥齊國就是不滅了魯國呢?最後反倒是讓楚國佔了一個大便宜。
一、齊國不是不想滅魯國,是沒這個膽子。看看魯國的出身背景,就知道魯國有多少人罩著了!你齊國的始祖是姜子牙,他是誰?他是幫助周武王打天下的軍師,說到底,姜子牙就是給姬家打工的職業經理人。
魯國的始祖又是誰?正兒八經的姬姓名人周公旦,他可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算起來也是姜子牙的半個主子。
一個是高階打工仔建立了諸侯國,一個是老闆的兒子建立的諸侯國,你覺得前者敢隨意去動後者嗎?當然是不敢的。
而且魯國身邊有太多保護傘了,你齊國再強大,也不能把這麼多保護傘全都給撤了吧?當時天下姬姓的諸侯國有多少個呢?說出來真的可以嚇死人。
周文王的兒子們,分封的諸侯國有:管國、蔡國、曹國、郕國、霍國、衛國、沈國、毛國、郜國、雍國、滕國、畢國、原國、酆國、郇國等等。周武王的兒子們,分封的諸侯國又有:古南韓、邘國、晉國、應國等,其中晉國那可是中原響噹噹的大國。後代周天子們又陸續分封了一系列姬姓諸侯國:單國、楊國、鄭國、劉國、莫國、魏國、南韓、西周國、東周國等等。此外還有姬姓族人們的諸侯國:召國、燕國、古魏國、吳國、虞國、西虢國、東虢國等,雖不是周武王一脈的,但也是同族諸侯國。來吧齊國,看你是要單挑還是群毆?單挑的話,那就是你一個齊國,單挑我們眾多姬姓諸侯國,群毆的話,就是我們魯國帶著一幫姬姓諸侯國,群毆你齊國。
二、齊國敢動手的時候,魯國已經強大起來了。由於眾多保護傘的作用,使得魯國不僅沒有被齊國給吞併了,反而逐漸變得強大。尤其是在西周時期,魯國從一個封地不足百里的小諸侯國,逐漸成為了足以和齊國單挑的大諸侯國。
齊國想要吞併姬姓諸侯國,那必然會遭到群毆,可是他們姬姓內部互相傷害的時候,卻沒有人會出面阻止。
比如說魯國把周圍的異姓小國吞併了以後,覺得這樣還不夠,所以就開始對周圍那些同姓諸侯國下手了。魯國搶佔了大量的地盤以後,居然成為了一個相當強大的諸侯國,這你就不得不服了。
齊國是一開始就很強盛,畢竟是功臣建立的諸侯國。可魯國是後來才發展得逐漸強盛的。等到姬姓諸侯國們互相兼併,天下老姬家的諸侯國逐漸減少以後,齊國終於敢動魯國了。
可是齊國忽然發現,自己動不了魯國,這哥們現在不僅有了自保的能力,而且從道義上也佔據了上風。
為啥?魯國一直都奉行周王室的各種禮儀,天下都在廢棄這些禮儀的時候,魯國是堅定的執行者。因此魯國從道義上來說,也不應該被消滅。
齊國既然過去是給人家打工的,現在想要掠奪主人家的財產已經是很不地道了,如果再消滅了碩果僅存的禮儀之邦,那齊國估摸著會被貼上暴齊的標籤。
三、周王室內部有人罩著。朝中有人好做官,這話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相當正確的。其實不管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與國之間,其實也是這麼回事。
你以為魯國除了那幫姬姓的小夥伴們,就沒有靠山了嗎?當然不是!周公旦在執政多年以後,雖說是把政權還給了周成王,可是周公旦家族的力量並沒有撤走。
歷史資料證明,周公家族和召公家族,長期以來一直都處於共同輔政的狀態。而且一旦周天子不給力了,這兩位還能出來聯合執政。
比如說在周厲王異常昏庸的情況下,周公家族和召公家族就出面,將周厲王給放逐了。而此後的14年時間裡,一直都是周定公和邵穆公共同執政,天下沒有周天子,只有這二公。
而周定公就是周公旦的後人,由此可見,周公旦家族長期在周王室那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西周時期,只要他們家說一句話,你齊國還不是吃不了兜著走嗎?
因此魯國有這樣一個強大的家族作為後盾,自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吞併周圍的小國家,把自己給養肥了。不過同時魯國還承擔了一個重任,那就是周王室控制東方地區的重要力量。既然是周王室的人,你齊國怎麼也要給幾分面子吧?
四、問鼎中原的楚國,可沒那麼多忌諱。其實要說比較暴力的諸侯國,楚國也是當仁不讓的。這哥們可不管你有沒有保護傘,有沒有人在朝中給你撐腰,只要吞併你能夠壯大我,那麼就必須要這麼幹。
當然了西周的時候,楚國不敢這麼幹,主要是在楚莊王問鼎中原以後,時間進入春秋時期,滅國大戰才開始打響。
據史料記載,楚國先後吞併了45個諸侯國,其中大部分都是姬姓諸侯國,就問你狠不狠!所以說楚國對姬姓諸侯國壓根就不感冒。
蔡國、越國、魯國,都是在楚國手裡滅掉的。楚考烈王看齊國遲遲不動手,所以自己就親自出馬把魯國給收了。
就算是這樣,齊國還是不敢動手。哪怕是巔峰時期的齊桓公時代,齊國依舊不敢輕易對魯國下手。最終憋著憋著,就憋出了內傷。姜姓齊國還不小心被田家的人給取代了,你說憋屈不憋屈?
總結:齊國稍微動了一下手,就被人家群毆了。田氏代齊以後,齊湣王看楚國滅了魯國都沒事兒,那自己是不是可以把隔壁的宋國給滅了?但是他還是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就聯合起了楚國、魏國一起這麼幹。
結果三家的確是把宋國給滅了,還瓜分了人家的地盤。結果秦趙魏韓燕五國,居然以此為藉口,聯合起來把齊國胖揍了一頓。結果齊湣王兵敗被殺,而齊國也差點滅亡。
齊國縱橫了823年時間,可地盤居然還只是那麼一丁點大,這就值得反思了。這也顧及那也顧及的話,咋辦大事呢?
參考資料:《史記》
-
3 # 建安居士66663071
魯國雖然實力不是很強,但魯國的設立目的就是為了監視東方不聽話的諸侯的。魯國是周公旦後人所建立,政治地位極高。在禮制中可享受準天子禮儀,是諸侯中名副其實的諸侯長。上面有周天子撐腰,下面手下一幫子姬姓諸侯國擁護。連周平王繼位都要過問魯國,齊國自然不敢動。
-
4 # 蟄先生
當我看到有人問齊國為啥不滅了魯國時,我噗嗤一下笑出了聲,開什麼國際玩笑啊。魯國和齊國同在山東境內,兩國算不上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他們的先祖一個是周公旦,一個是姜子牙,一塊睡過炕,打過仗的好戰友。建國之初,好都來不及呢,哪有滅不滅的。那會只能好,周王室厲害著呢,是誰不服揍誰的時代啊。魯國堅決貫徹周禮政策,一切向周看齊,一切以周為中心,在周代的眾多邦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成為典型周禮的儲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可以說魯就是周之第二,這樣一個政治上這麼純正的國家,齊國想滅,不想混了?打魯國,就是打周王室啊。齊桓公可是口口聲聲吆喝尊王攘夷啊,政治上,齊國不敢冒這個險。後來周王室衰落,不考慮周王室這一塊的時候,人家魯國就不發展壯大了?
魯國定都曲阜,當時地盤確實小,封土不過百里,後來陸續吞併了周邊的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並奪佔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為“方百里者五”的大國。國力最強時,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其統治核心區大多位於今山東濟寧境內,亦包括泰安南部寧陽,菏澤東部單縣、鄆城,臨沂平邑等市縣。為周王朝控制東方的一個重要邦國。你看齊國心生想滅人家的時候,人家也不是當初的人家了。
齊國綜合起來是比魯國強,當時建國之初,齊國簡其禮,就其俗不到半年就回周作了述職報告,而魯國變其禮,易其俗,用了三年才回周作的報告。當時周公一看就作了將來齊國必定超過魯國的預言,這個沒錯,老薑家確實聰明,又靠海,煮鹽墾田,慢慢富甲一方,到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魯國曆經幾代大公,一直都是周室強藩,震懾並管理東方,充分發揮了宗邦的作用。此時的魯國“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其國力之強,使得華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從”。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春秋。春秋時期,魯國實際已經是積弱之國,其主盟不若齊、晉之強,地勢不及秦、楚之大,然而諸如滕、薛、曹、邾、杞等國皆勤贄,修朝禮;即使遠在方域之外的谷、鄧等國也不憚僕僕,至魯來朝。小國親魯,皆因魯乃周禮所在。這說明啥,說明齊國不敢滅魯國,就像不敢滅周王室一樣。再說了,春秋經過魯桓公、魯莊公、魯僖公一致努力,使魯國達到比較強盛的階段,一度與齊國爭奪東方的霸主,魯僖公更曾領導諸侯抗衡過楚成王與晉文公。
齊國是大國不錯,大國也有大國的煩心事,也不可能天天想著滅魯國啊。這不在齊丁公三傳至齊哀公時,被人家紀侯進了讒言而被周夷王烹殺。逼著齊胡公在前866年為防紀國暗算,還從營丘遷都至薄姑呢,也沒見他立馬去打紀國啊。
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的基業,是齊僖公打下的基礎。那時齊僖公先後與鄭,魯等國結盟,對齊國國際上的闖蕩都給予了極大幫助,感謝還來不及呢,這段時期齊國也不會想著去滅魯國。
齊桓公死後,霸業崩潰,又在和晉國的鞌之戰中大敗,那會想打魯國,也只是解氣,再者那會晉國已是霸主,哪能坐視不管,率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諸侯興師伐齊,齊靈公親自率師禦敵,在平陰被聯軍大敗,自此無力稱霸。無力稱霸,還滅什麼魯國啊。
後齊國公室也逐漸衰落,大夫專政。到了晏嬰主持國政時期,雖使齊國一時大盛,但晏嬰啥樣的人啊,謙恭下士,哪能去做出滅人祖宗的事啊,所以魯國繼續持有。田氏代齊後,更沒心思管這些事了。直到楚國稱霸以來,以蠻夷自居,自稱為王,管你政治血統純正不純正,不服就幹,最終魯國被楚國這個愣頭青所滅。齊國呢最後被秦國所滅。
所以縱觀齊魯二國,齊國是大國,但魯國比不了你齊國這個壯漢,雖瘦點,也是七尺男兒不是,偶爾欺負下可以,把人滅了,還是省省吧。
-
5 # 世界人文通史
魯國在春秋時期是一箇中等強國,他的建立者是周武王的親弟弟。在魯國的旁邊還有一個強大的國家,那就是齊國,其建立者是姜子牙。
齊國、魯國交戰多年,齊國雖然處於優勢地位,但始終沒能滅掉魯國。第一是因為魯國也有一定的實力,第二是因為齊國不敢放手去幹。
到了戰國時期,魯國夾在齊國、楚國兩個大國之間,根本無法有所作為,逐漸淪為其他國家爭霸的籌碼。
公元前255年,楚國的軍隊北上攻佔魯國領土,延續了700多年的魯國滅亡。至此,魯國的末代君主魯頃公姬仇淪為亡國之君。
魯國雖然距離齊國的領土最近,可是最終卻被南方的楚國滅掉了,原因是當時的齊國已經沒有能力消滅魯國了。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一直是一箇中等強國,從最初的方圓百里之地擴張到方圓五百里左右。魯莊公統治時期,魯國與齊國為了爭奪東方霸權,曾頻繁地爆發戰爭,雙方各有勝負。
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就發生於公元前684年,齊國戰敗,魯國獲勝。不過,到了春秋中期以後,齊國、魯國的國力差距越拉越大。齊國後來變成了東方最強大的諸侯國,並出現了齊桓公姜小白這樣的霸主,而魯國則因為內亂不休,始終只是一箇中等國家。
幾百年來,齊國雖然奪走了魯國大片領土,但始終無法消滅魯國。直到公元前255年,楚國軍隊攻佔魯國全境,俘虜了魯國的末代君主魯頃公。
按理來說,魯國距離齊國最近,可是反而被遠道而來的楚國滅掉了,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齊國是有能力消滅魯國的,不過齊閔王把精力放在了宋國身上,而魯國則避免了亡國的命運
齊國在戰國中期貪圖宋國的淮北之地,勾結南韓、魏國一起討伐宋國。宋國的國力雖然不如齊國,卻大量消耗了齊國的有生力量。公元前286年,齊國發動滅宋之戰,一舉消滅了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的淮北宋國,結果也耗盡了齊國的國力。
魯國作為齊國的鄰居,沒有遭到齊國的攻打,是因為齊國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宋國身上。
第二、齊國在滅宋之戰後僅僅過了兩年就遭到了“五國伐齊”,差一點亡國滅種,從此以後便沒有能力再對付魯國了
公元前284年,齊國遭到秦國、燕國、趙國、魏國、南韓的聯合打擊,齊閔王被殺,齊國僅僅剩下兩座城池沒有淪陷。此後,齊國方面雖然僥倖復國,但已經元氣大傷,淪為邊緣化國家,沒有能力再討伐魯國。
這個時候,齊國就算想要消滅魯國也沒有實力了。因此,魯國這塊“肥肉”雖然距離齊國近在咫尺,可是還是延續到了戰國末期,成為傳國700多年的國家。
公元前255年左右,南方的楚國為了彌補常年以來被秦國打敗而造成的領土損失,只能從弱小的魯國身上去獲取領土。楚考烈王揮師北上,攻佔了魯國全境。
回覆列表
齊國每天醒來第一件就是想怎麼吞併魯國,晚上做夢也想著吞併魯國,但是齊國不敢真的行動。魯國首任國君是姬伯禽,他有個猛的不像話的老爸周公,就是周武王死後,周公輔成王的那個周公。他和齊國首任國君姜尚,鎮壓了武庚之亂滅國數十以百計,齊國動一下週公就要滅了他,因為魯國的存在就是為了分割開東夷族,讓齊國的萊夷和今天江蘇的淮夷不能做大,就這樣北面還放了個姬姓燕國。因為商人初定東夷就是最大敵人,要不是齊國有鎮壓商人之功。說不定就被滅了,你說這會兒齊國敢動魯國不?
等到齊桓公時代,齊國國力大增,周王室實力下降,齊國終於有了和魯國一較高下的本錢,但是你也架不住人家親戚多。此時中原整個都是大大小小的姬姓封國的,你齊國也只能夾著尾巴嚎兩下,然後帶著姬姓諸國打打北面的夷狄,嚇嚇南邊的楚國,美名其曰“尊王攘夷”,做做霸主的乾癮。但就這樣人家姬姓諸候也不爽的很,很快就確認了團結在最強親戚晉國的周圍,打服周圍的蠻夷路線來了,春秋爭霸就變成了晉楚爭霸了。齊國也就更不敢動魯國了,打不過楚國還不過你齊國麼!齊國只能繼續忍下去。
熬到了戰國以後,大家都吞併無數姬姓小國,齊國也搶了不少魯的地,但就是不敢滅魯國,一是魯國本身國雖弱,但不乏一戰之力,打起來損失太大,南魯北燕的格局下,打魯國燕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理,韓趙魏也不希望齊國西進,所以魯國半死不活的繼續存在著。
直到楚國把周邊能打的都打下來了,楚考烈王北上攻魯,這時候齊國才敢和楚國聯合滅魯,就這樣都不敢承擔滅魯的罪名,讓楚國動的手,楚國是債多了不愁,反正前後已經滅了上百姬姓諸侯了,多一個魯國無所謂,地盤多分一點就行了,楚齊就這樣愉快的把魯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