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對MRSA患者施行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MRSA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實施接觸性隔離措施。
2、設定隔離病房時.應在門上貼上接觸隔離標識,感染病房的門應關閉,控制無關人員進入。應儘量減少與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觸的醫務人員數量。最好限制每班診療病人者為醫生、護士各一人,所有診療儘可能由專人完成,包括標本的採集。
3、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導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汙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
4、醫務人員在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後、接觸患者體液或分泌物前後、摘手套後等應洗手或手消毒。
5、在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患者的傷口、潰爛面、黏膜、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洩物時,應當穿隔離衣,戴手套。與病人或其環境有大面積接觸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等情況時,需要加穿隔離衣。離開病人床旁或房間時,須把防護用品脫下,並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
6、對於診療用儀器、器械等(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輸液架)等應專用。其他不能專人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擔架),在每次使用後必須消毒。 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裝置設施表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至少兩次。使用的抹布、拖布必須專人專用,用後消毒處理。一般病室加強通風,一日兩次,每次至少30分鐘,工作衣每週至少清洗一次,並隨時保持清潔。患者使用過的臉盆、餐具及便器,出院後終末消毒,用過的被服,單獨包裝,送洗衣房按感染性衣物消毒處理。
8、按照衛生部要求,正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或延緩多重耐藥菌的產生。
9、廢棄物按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及時封閉,必要時採用雙袋包裝。感染病人產生的所有垃圾均按醫療廢物進行處置。
10、 醫院發現耐萬古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應立即上報醫務科,控感科,經醫院專家組確認後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對患者施行嚴格隔離。
11、對高度懷疑為MRSA感染患者,在檢驗結果未報告前,應按照對MRSA的管理要求進行管理,防止疫情擴大。
12、MRSA感染患者出院後,嚴格終末消毒處理,有記錄。
1、應對MRSA患者施行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MRSA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實施接觸性隔離措施。
2、設定隔離病房時.應在門上貼上接觸隔離標識,感染病房的門應關閉,控制無關人員進入。應儘量減少與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觸的醫務人員數量。最好限制每班診療病人者為醫生、護士各一人,所有診療儘可能由專人完成,包括標本的採集。
3、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導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汙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
4、醫務人員在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後、接觸患者體液或分泌物前後、摘手套後等應洗手或手消毒。
5、在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患者的傷口、潰爛面、黏膜、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洩物時,應當穿隔離衣,戴手套。與病人或其環境有大面積接觸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等情況時,需要加穿隔離衣。離開病人床旁或房間時,須把防護用品脫下,並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
6、對於診療用儀器、器械等(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輸液架)等應專用。其他不能專人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擔架),在每次使用後必須消毒。 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裝置設施表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至少兩次。使用的抹布、拖布必須專人專用,用後消毒處理。一般病室加強通風,一日兩次,每次至少30分鐘,工作衣每週至少清洗一次,並隨時保持清潔。患者使用過的臉盆、餐具及便器,出院後終末消毒,用過的被服,單獨包裝,送洗衣房按感染性衣物消毒處理。
8、按照衛生部要求,正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或延緩多重耐藥菌的產生。
9、廢棄物按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及時封閉,必要時採用雙袋包裝。感染病人產生的所有垃圾均按醫療廢物進行處置。
10、 醫院發現耐萬古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應立即上報醫務科,控感科,經醫院專家組確認後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對患者施行嚴格隔離。
11、對高度懷疑為MRSA感染患者,在檢驗結果未報告前,應按照對MRSA的管理要求進行管理,防止疫情擴大。
12、MRSA感染患者出院後,嚴格終末消毒處理,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