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二虻
-
2 # SY東源
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帥。
白起主要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封號:武安君。官職:國尉(國防部部長)。
外號:戰神,殺人魔,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階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
3 # 讀書分享與推薦
白起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確,他也當得起這個榮譽。自白起作為秦將以來,戰必勝、攻必取,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幾乎沒有敗績。但是,白起又是一個殺人狂魔,不僅喜歡“斬首”,而且還喜歡“虐俘”。那麼,這位“人屠”一生究竟殺了多少六國士兵?他的結局怎樣?
先來羅列一下《史記·白起列傳》上有明確數字記載的。
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攻打南韓、魏國,在伊闕之戰中,“斬首二十四萬”。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國,“斬首十三萬”,“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攻打南韓,“斬首五萬”。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趙長平之戰,趙國">連結降卒四十萬人,全部被白起用詐騙的手段坑殺,但是長平之戰卻“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那麼,這麼算下來,白起一共是殺了八十九萬人!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咦?從昭襄王十四年到三十四年這二十年"的時間裡,白起幹嘛去了?難道沒有打仗?
這二十年白起怎麼會閒著呢。他一直持續戰鬥著,先是和魏國南韓打,後來又和楚國打,尤其是和楚國的戰爭,幾乎打的楚國毫無還手之力,平定了楚國的鄢、郢、漢中等戰略要地。白起也因此被封為武安君。那麼,在與楚國"的交戰中,白起又殺了多少人呢?三十五萬!這就已經有一百二十四萬人喪生在白起手下了。
而且,這還不是最後的數字,因為和魏國南韓"等國的交戰中,很多拔城的小戰役還沒有具體統計,以白起的性格,估計直接弄死。
如此算來,白起這一生中,殺死的六華人至少有一百三十萬。這在戰國"那個人煙稀少的時代,這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白起人送外號“人屠”,絕對不是虛言。而即便是大家都知道,和白起打仗,輸了就是死,都害怕戰敗被殺,那打起仗來肯定不要命,一夫拼命,萬夫莫當嘛!可這就是白起的可怕之處,不管對方再猛,白起還是戰無不勝"!!
打勝仗不牛逼,牛逼"的是逢打必勝!人多我勝,人少我還是勝!這就太可怕了。
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一鼓作氣消滅趙國,但是秦國丞相范雎害怕白起的功勞超過自己,所以便向秦昭襄王"進饞,撤回了白起。使得趙國得到喘息,才暫時免遭了滅頂之災。
白起心中十分不快,回國一打聽,知道原來是丞相范雎的主張,這下心裡更加不爽了,二人的隔閡算是種下了。
秦軍修養數月後,發起了對趙國都城邯鄲新一輪的攻擊,但是此時白起病了,帶兵的是秦將王陵。而趙華人民出於對長平之戰的憤怒,全力抵擋,王陵便支援不住了。後來白起病好了,昭襄王想換白起上,可是白起死活不去。
白起不去的原因很簡單,這次去了,打不贏。為什麼?他說:諸侯的救兵快到了,合縱已經成功,秦國面對的可不是趙國一國了,以秦國疲憊之士去戰憤怒的各國軍士,絕對打不贏。善於分析戰場形式,是白起戰無不勝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這次打的是趙國都城邯鄲,趙華人民肯定全力抵擋,這已經不容易取勝了,再加上長平之戰"秦國軍隊也死傷過半,力量大衰。一旦諸侯的救兵一到,內有趙國,外有諸侯之兵,兩面夾擊,秦軍必敗。所以老子不去。
秦昭襄王無奈,又派范雎來請,白起本來心中就不大痛快范雎當時嫉妒自己,便更加不鳥了,索性再來個稱病不出。
沒辦法了,只好換大將王齕上,可惜魏楚的救兵來了。果然如白起所言,秦軍不但沒佔到便宜,反而大敗而歸。白起聽說後,冷冷地說道:“當年你不聽我的,現在咋樣?”
秦王聽說後,大怒,要強行徵用白起帶兵,白起還是稱病不出。秦王一怒之下,把白起發配到了西北的陰密一帶。白起出了咸陽城才十幾裡,便有人打小報告說白起一肚子怨言。秦昭襄王"聽說後,便賜了白起一把劍,意思很明確:去死吧!
結果白起看到御賜寶劍,便知道啥意思了,仰天大呼:天啊,我白起到底幹了什麼,上天要這樣懲罰我。後來一想,又嘆息說:長平之戰趙國降卒四十多萬,全部被我欺騙後給坑殺了,這就足夠死了。於是便自刎了,一代名將最終沒有戰死沙場,而是這樣自刎而死,比起其後秦國的另一個名將王翦,可真是太不幸了,不禁令人唏噓。
但白起一生中,殺人太多了,尤其是長平之戰,坑殺瞭如此多的降卒,而他臨死之前才得以“悔悟”一下,又有什麼用。
-
4 # 相忘江湖71941665
白起一生指揮過許多次重要戰役,指揮大小做戰70多次,功勳卓越,從無敗績。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領秦軍攻破楚國都“郢“,秦國將其改名為南郡。因白起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白起被被秦王封爵為武安君。
主要戰例賞析:
一:伊闕之戰(白起任左庶長第一次統帥軍隊出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運用:殲滅韓魏聯軍24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不給南韓喘息之機,兵貴神速,渡過黃河攻取南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役徹底打開了秦國東進之路。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國尉。
二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的經典戰術。公元前274年,白起率軍攻打援救南韓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俘虜韓,趙,魏三國的大將,殲滅敵軍13萬。魏將芒卯敗逃,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殲滅溺死趙軍二萬人。
三:鄢郢之戰:集中優勢兵力,從中間一點突破的掏心戰術:白起帶領數萬人馬孤軍深入楚境,利用楚國多湖泊的水資源優勢,決水攻破楚國別都鄢城(今湖北宜城東南)淹死楚國軍民數拾萬,然後沿漢江東下,深入楚腹地,攻陷楚國都郢。此役使楚國徹底喪失了戰略上的主動性,軍事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在政治上使楚國淪為秦國的附庸,喪失了一個大國應有的政治地位。
四:長平之戰:避實就虛,佯敗誘敵,使其脫離自已佔據防守優勢的陣地,然後各個擊破,分割包圍,全殲敵軍的戰術:此戰共斬殺坑殺趙軍45萬人,僅留下240個年齡較小計程車兵回國報信。此役戰國主力遭受重創,精銳盡失,趙國喪失了戰國時期強國地位,直至滅亡,再也沒有得到恢復。
白起指揮的這四次經典戰役,殲滅敵國軍隊近百萬人,使軍事力量優勢天平更加傾向秦國,為秦國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牢不可摧的基石,更是摧毀了六國合縱抗擊秦國的統一戰線,為秦國創造了各個擊破六國的有利戰略態勢,可以說白起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的第一功臣。
白起常勝不敗主要得益於幾大戰術得心應手的運用:
一:知彼知此,百戰不殆:重視戰前的偵查工作,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家態勢以及第三方可能採取的應對手段,以及第三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實力可能出動多少軍隊支援對手都有精確算,次次都計算準確,能未戰即可知勝敗。
二:重視野戰工事的修築:先誘敵脫離自己的陣地,在計劃的伏擊圈內預先構築野戰工事,並嚴防其突圍。以野戰工事作為進攻的輔助手段可以說是中國戰爭史上白起的專利發明。
三: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為目標,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的作戰方法:這種戰略戰術相結合的殲滅作戰是白起軍事思想的重要精華。白起不僅善於野戰進攻,而且是次次戰則全部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是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大師級統帥,更是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
四:對潰敵死纏爛打不放,絕不給其生還漏網的機會。這也是白起戰爭“屠夫”的由來。
五:治軍有方,能在軍隊中樹立起絕對的權威:這可以說是常勝軍事統帥必須俱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如果一個軍事統帥在軍隊中樹立不起來絕對的威望,做不到令行禁止,這樣的軍隊不但無組織性無紀律性,而且軍心渙散,遇敵即潰,不用說打勝仗,恐怕軍事統帥都會做敵人的俘虜。
從白起被殺的遭遇中可以看出,中國封建王朝的武將與生俱來就是為王朝興亡之政治服務的,如果王朝政治需要他時候,他可以至尊至榮至寵,集無限榮耀於一身,當他成為政治棄兒的時候,所有的榮譽轉眼即逝,上演兔死狗烹的悲劇。可惜的是:象衛青這樣懂榮辱,知進退,能和君王善始善終能保全自己的武將在中國歷史上太少了。
回覆列表
最近正好看了一本書叫《一十七史百將傳》,裡面花了大篇幅來介紹白起。
白起這個人物,充滿傳奇色彩。《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說他是郿人。稱郿的地方,當時有兩個。一個在現陝西省郿縣,一個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至於具體是哪一個,真抱歉,我還沒搞清楚。
《一十七史百將傳》和《史記》都說白起善戰,說他“善用兵”。
白起,被稱之為軍事鬼才。之所以用鬼形容他,除了他的計謀常常出人意料,詭異難辨之外,還因為他指揮的戰役每次都伴隨大量傷亡。 白起為秦帝國的東進立下赫赫戰功,在他的刀下,到底死了多少人?
今天我就根據《一十七史百將傳》和《史記》來給他算算。
“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
“攻魏,拔華陽,斬首十三萬”。
“與趙將賈堰戰,沉其卒兩萬於河中”。
“攻韓……斬首五萬”。
長平之戰“斬首虜四十五萬”(其中俘虜的只有200餘人)
這一計算,就有89萬人了。
而這裡面還不算“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伐韓之野王”“攻楚,拔郢,楚王東走徙陳”等戰役中殺死的人。
他這一生,殺死的人怎麼也不下100萬了。
100萬人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曾根據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五人一兵”計算,當時社會總人口約在2000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白起為將時,殺死了“天下”近1/20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