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丘吉爾在1940年5月登上首相之位時,英國的戰時動員仍然是“龜速”行進中。當時儘管對德戰爭已經在所難免,但是英國政府仍然盲目的相信法國能將德國長期阻滯於西線。而敦刻爾克的潰敗也可以說給了當時的英國政府以及軍方當頭棒喝,當時英軍在本土的庫存就只夠擴充兩個師。此外,英國還面臨著極度緊張的財政困境, 而歐洲的戰爭形勢確實刻不容緩。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英國首相丘吉爾很犀利的看到了美國在對戰局影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向羅斯福傳達英國的戰略需求,並且讓其看到美國參戰以及對歐洲國家進行援助的必要性是丘吉爾當時的重要工作。

    羅斯福也正是看到了戰爭中對英援助的必要性,以及美國在援助之後將會在國際上提升的重要地位,所以在1940年12月29日,著名的“爐邊談話”中提出了“向鄰人出借救火水管”的著名比喻。第二年的3月11日,正式簽署了參眾兩院表決透過的《增強美國防禦的法令》,即《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該法案規定,總統有權下令製造“與防衛美國具有重大關聯的任何一國政府所需的一切防務物資”,並用出售、交換、出租、借用等靈活的方式處理這些物品。待戰爭結束後,受益國可以用實物或金融資產,抑或“總統認為滿意的任何其他直接或間接的利益”作為償還手段,而在戰時既不必付款、也不做記賬。

    法案生效後,英國的財政困難得到極大的緩解,而中國在內的其他同盟國家也是受益者,美國不僅成為了當時同盟國的戰時盟友,更是成為了日後“戰後秩序”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對於當時的狀況以及日後的歷史發展來看,法案的簽署是必要的。

  • 2 # 經韜

    關於《租借法案》國際關係史的教科書已經介紹的很詳細。筆者想從美英霸權博弈的角度分析一下該法案。可以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美國充分利用債權人優勢,附加苛刻貸款條件,削弱英國經濟霸權,為美國二戰後全面崛起掃清障礙。

    美國把對英國的貸款稱作《租借法案》,而非《互助協定》,說明貸款安排是一種投資行為,並不是盟友無償援助,戰後索取回報。美國對《租借法案》的貸款使用有著明確的附加條件:“租借貸款必須用於戰爭的真實需要,否則美國政府將立即停止貸款;戰爭物資也必須用於真實戰爭需要,否則受援國必須支付這些物資。”貸款不能應用於英國真實生產等非軍事用途,戰後剩餘物資必須用現金的方式歸還。據理查德·加德納統計,二戰結束後在英物資5.32億美元,在途物資1.18億美元,英國必須撥款償付。美英間200億租借賬戶未予核銷,轉變成債權債務關係。這些嚴重增加英國債務負擔,限制其戰後經濟復甦能力,英國經濟霸權加速衰落。

    1943年美國參議院戰爭調查委員會宣告:“租借不能成為盟國戰爭成本轉嫁給美國的手段,如果受援國無法用美元進行償還,可以將國際上所持有的資產(如石油儲備和儲藏黃金)轉移給美國。”同時,美國執行掏光家底原則:“只有受援國資金真正面臨枯竭,儲備和資產不足時,才能獲得貸款援助;反之,如果金融狀況較好還從美國尋求貸款,就被視為以美華人民為代價從戰爭中獲利。”苛刻的附加條件,使英國大量資產流入美國,戰時常年外匯儲備不足10億美元,對美國貸款依賴嚴重加深,徹底喪失與美國競爭和叫板的資本,無力追逐戰後經濟主導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到到稼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