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喜歡你的味道
-
2 # 當故事變成事故
其實在中國古代成語裡多有提到竹子的:青梅竹馬、勢如破竹、胸有成竹。竹、松和梅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竹子的空心,被中國古代文人引伸為“虛心”。聽說孔子的學生子路認為自己是南山的竹子,削尖後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意思是資質很好。
在鞭炮發明之前,人們以燃燒竹子發出的爆裂響聲來驅逐邪祟,所以有竹報平安(竹爆平安)這句成語,表示趨吉避凶。。
-
3 # 海邊米斜陽
竹子枝杆挺拔,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民喜愛,尤其是文人,因為文人喜歡以竹子來自比,象徵剛直、純潔、錚錚鐵骨等。
竹子素來備受美譽,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自古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人稱讚竹子是“虛心竹有千千節”;大畫家鄭板橋專為竹子寫了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
中國古今文人騷客,嗜竹詠竹者眾多。據傳,無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畫和詠竹詩。大詩人蘇東坡則留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言。
-
4 # 撿故事1
古詩中常見竹與竹的象徵意義是有關係的。
竹的象徵意義: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竹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 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中國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徵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徵,而畫竹則成為中國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畫種,中國清代的鄭板橋以畫竹天下聞名。
竹以其中空、有節、挺拔的特性歷來為華人所稱道,成為華人所推崇的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動寫照。中國的文人裡面,在晉朝專門講清談的時候有七個了不起的文學家,稱之為"竹林七賢",因為這七個賢人是在竹林裡面的,用竹林來反映七個文人的人品,又用七個人的文采來附麗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
5 # 媛詩詞
有兩點,一是竹子的精神,二是竹子所象徵的意義。
一、竹子的精神
★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它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儘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淒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心無雜念,甘於孤寂,它不求聞達於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儘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譁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
★竹在清風中瑟瑟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文人墨客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依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無可醫。”顯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經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涼風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即有梅花凌霜傲雪的鐵骨,又有蘭花翠色長存的高潔,並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體味君子之風。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氣節;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二、竹子的象徵意義
竹子中空 象徵: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 不可居無竹: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樣,自己只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民間還有句話:竹報平安竹是花中四君子一樣 ,最普遍的象徵意義就是君子所應該擁有的品質,比如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不怕威逼利誘,堅持自我等。
-
6 # 蕪羨人生
大家好,我是蕪羨。古人喜歡竹子,因它代表高潔、剛正不阿、謙遜、不畏風霜嚴寒等品格。而古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正是希望做人能像竹子般正直,奮進,質樸,超然獨立,堅韌等高風亮節。故古人又愛將竹子比作君子,竹與梅蘭菊被古代文人鍾愛並稱為四君子。
古人愛竹,於是留下許多詠竹,嘆竹,甚至畫竹的佳作。如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就為竹子的堅韌作詩為“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最經典的莫過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他寧可變瘦也不能變俗。而畫竹最為經典的當屬北宋畫家文同的“胸有成竹”。
所以竹子於古人,是如君子般受敬重的。這種愛竹的現象一直傳承下來,所以許多人喜歡與竹而居,喜歡把住的地方命名帶竹字顯風雅品格,如竹苑,竹軒,竹庭等。
-
7 # 煮酒君
竹,禾草類植物,木質莖,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及曖溫帶地區,廣泛生長於東亞、東南亞、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種類繁多。竹有枝幹挺拔修長、四季青翠、欺霜傲雪等特點,位列"梅蘭竹菊",又與"梅"、"松"並稱"歲寒三友"。
竹,人取其幼芽筍為食。筍的英文名"bamboo shoot",其中"shoot"一詞頗為形象,筍的生髮極快,不經意間便超拔而上。
筍是竹的幼芽,深具嫩肥、短壯特點。作為傳統佳餚的一種,筍味香質脆,華人對筍的食用和栽培歷史源遠流長,《詩經》裡便有所謂"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詞句描寫,老祖宗們大約三千年前便開始四下裡挖筍了。
現代的對竹筍的培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包括選取園地、栽植時間及優良品種等,栽植後的鬆土除草、合理施肥、護筍養竹,防病蟲害等,乃至於各種風味的加工方法等,關於竹"應用"於吃的方面就到這。
竹的歷史底蘊
竹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底蘊。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內,出土了竹子的實物。也就是說,七千年前,竹子就已經開始為人所用。據記載,大約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西安半坡村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內出土的陶器上出現了可清晰辨認的"竹"的符號,說明那個時代人們對它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和廣泛的應用,因而人們專門創造出一個文字元號來對其進行指代。
竹的底蘊,在於它的應用。據研究表明,早在商代,人們就已經把竹了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竹簡,它間接地導致了"學富五車"這個詞的出現。
人們用竹片寫字,再以繩索將其串聯,便成了"冊"。竹簡與木簡的出現,尤其是竹簡,可以說是在文化上的一個突破。它較帛書之流成本更低,降低了讀書的成本,而竹簡較木簡要更為易制——大量珍貴文獻,包括《尚書》、《禮記》、《論語》等在竹簡上儲存了下來。殷商時代,人們將竹簡書稱"竹書",以竹簡信為"竹報",甚至還發明瞭竹筆——這些可都是研究人員從士裡面扒出來的發現。
竹文化景觀
竹有一項偉大的歷史應用,造紙,這是在竹簡之上的另一層突破。九世紀的中國,人們開始用竹造紙,早於歐洲一千年,明代《天工開物》對竹紙製造技術進行了詳細講解,它還配了插圖。可以說,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有著竹的一份功勞。
在生產方面,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槓桿提水的竹製工具"桔",又製作了灌溉的"高轉筒車";在軍事方面,從原始的竹弓到拋石機再到火藥箭、竹管火槍等。
生活方面,人類被竹大舉"攻陷",衣食住行,它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食就不說了,先說衣。竹作為衣,在秦漢時期,市面上就出現了竹製布,並作為貢品進入宮廷,人們還經常取竹製冠;以竹作防雨用品,包括竹鞋、斗笠、竹伴、竹傘等。
"不瓦而蓋,蓋以竹;不磚而牆,牆以竹;不板而門,門以竹。其餘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竹在建築方面的應用,漢代有甘泉宮竹宮,宋代有黃岡竹樓為代表,人類從巢居、穴居演進到房居地面的程序,竹在其中很是加了一把力。交通方面,古人取竹造車、筏、船,乃至於橋樑等。
竹器在人們生活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到了明清時期,人們生活中經常應用到的竹器已經達到二百五十多種,簞、籩、簋、碗、箸、勺、盤、厄、蒸籠、筐、籃、笥、箱、床、榻、席、椅、枕、幾、屏風、桌、櫥、櫃、算籌、算盤、竹尺、竹筒……等等,不可盡數。
竹與"文畫"人的交流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竹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它帶來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首先說文。竹的生長特性及其廣泛應用,讓它與文人士子交流甚深,早在《詩經》上,便已經有了幾十首提到竹的詩,諸如《詩·衛風淇奧》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這個時候人們或許對竹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提到它卻是可以確定的。
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可見其人對竹的忠情,當然了,這也還是老頭兒借題發揮——文人的常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有言:"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雖然說法比較誇張,還是讓人看到竹在他心中的地位。
竹的詩文傳承下來,難以盡數,略過不提,咱們再來來看看畫。
中唐時期,竹就已經成為了專門的繪畫題材,此後每代都有大家出世。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被後世人尊為墨竹繪畫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謂,清代的石濤、鄭板橋、蒲華、吳昌碩,都是樹一代畫竹新風的畫竹,都是竹畫的傑出人物。
總結
鄭板橋在其《題畫竹六十九則》中讚美道"竹君子、石大人、千歲友、四時春",蘇東坡亦愛竹,言及此君,"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子作為一種植物,在勞動人民漫長的生產實踐及文化活動中,其特徵形態已經與人的精神風貌結合在一起,與人的品格、稟賦及精神象徵產生深刻的聯絡,產生豐厚的文化內涵。
回覆列表
古人說胸有成竹就可表明古人對竹子的熱愛,竹子的生長速度也可謂節節高,寓意積極向上,層層分明;再者古代建築物的砌體結構還未普及,竹木結構式建築物眾多,以前竹子林眾多,容易就地取材,取材方便,南方廣泛使用。古代文人雅客潔身自好,常以竹自詡。竹筍可食亦可入藥材,更是深受百姓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