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極王敏夫

    “氣如車輪,腰似車軸”,如何理解太極精髓?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以腰胯為核心的訓練方法。太極拳所有的動作勁力,都是以腰胯為核心的協調運動,然後透過節節貫串的方式傳導到四肢,傳導到腳下的勁力,同時會在大地產生反作用力,又同時傳導到手上發出去。

    氣散佈在全身以及人體周圍,好似車輪一樣;兩腎的抽換促使腰軸的轉動,這樣的轉動才能使勁力往腳下傳導,有了這樣的先決條件,才有後來的:“勁起於腳跟,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背。”的結果。所以練功時要分清方法和結果的不同之處,不要把結果當成方法來練習,那樣子會南轅北轍,越走越遠。

    李亦畲在其五字訣裡面說的已經很清楚了:“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於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為之合;由腰行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為之開。”這個與我們門裡練功胸開背合,胸合背開異曲同工,說法不同,做法一致,由此看出武禹襄先生在陳家學到了太極拳的精髓,而傳承到了李亦畲先生這裡,太極拳是不分姓氏,核心的內容都是一致的。

    無論是哪一家的太極拳的訓練都是如此,外形的變化不是主要的,在於核心技術的訓練和掌握,掌握了太極拳的精髓,才是真正的太極拳,不然就是你變化的再多,也不過是花架子而已,練習多年,功夫也不會上身,一遇到真正的武術練習者,就會手忙腳亂,顧此失彼。

    “氣如車輪,腰似車軸”這句話,也不能簡單的從字面理解,要看到這句話背後的實際意義,也就是太極拳的核心技術在哪裡,要明白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的結果是什麼?只有真正的掌握了原理,方法就很簡單了,圍繞這個原理會有很多的方法,總會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

  • 2 # 錢多多o1

    記得上次我發了影片在會員群,經過老師的一針見血點評,現在我已基本改正了。其實,我當時做的問題很多,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隨"和"亂動"!根本問題在於自己未弄明"腰似車軸"(守中土)和腰胯的互根互錯之陰陽對立統一!即陰陽互爭過程中不可忽略陰陽裡面還有隱藏著極其重要的"中土"(十三勢圼又稱之為"中定")。經過近一月的改拳和不斷習練體悟8十2,已有些正確的體悟感覺:例如,八母式4和8動、83式背折靠一式等式子和動作,就是腰轉動而胯不動(目的是保持腿的開胯圓襠,腿部勁不折),如此才有腰胯的對錯掤勁的產生,同時眼平視、頭也不可亂動。腰轉動,丹田也配合動(本應丹田帶動腰轉動,但我目前暫時做不到)、後面命門及兩腎也動也,鍛鍊效果真的比我以前的操要好的多!這是我近來的一點初步切實體會!我比較愚鈍,只能一項一項的練悟,不妥之處望老師指正。謝謝老師!

  • 3 # 北京太極散人胡振江

    練拳不想氣如何行走!至關重要!在氣則滯啊!用心最關鍵!拳不入心=白練。楊澄浦說:太極拳,知覺運動也!其中規矩是心與意合著落點。

  • 4 # 拉漂57

    我看很多答覆完全是錯誤的,真是毀人不倦啊。練太極拳絕不能以腰主宰的,尤其是以腰為軸更是錯誤的,雖然經典拳論,大師的著作都是這樣說的。

    腰部在任何的運動,勞動中,包括太極拳中,只是起到傳導力的作用。請看下面的腰背圖,腰部是最薄弱的環節。在運動勞作中保護腰是最重要的。例如舉重運動員會在腰間繫一條寬寬的板帶,過去習武的也習慣在腰部系一根板帶,以固定保護腰部。還有答主竟然以撥浪鼓形容腰部主宰,這完全是毀腰的動作,真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在武術發力中,在習練太極拳時,不是轉腰,不是轉腰,不是轉腰,而是轉胯,轉胯,轉胯!腰部腰椎是相對固定的。在我的門派裡有一個單式叫熊形,專門練這個。兩肩與兩胯的位置固定,杜絕扭腰,軀幹似棺材板一樣。大家可以看看泰森打擺拳的影片,是不是扭胯發力(力從腳,胯,腰,背傳導),腰基本不動的?

    太極拳也是一樣的,不是以腰為軸,而是以胯為軸的。以腰為軸的說法是一個誤解,原因是腰胯肩是同動的,而腰在中間,就認為是腰主宰的。

    所謂的丹田發力,其實是增加內壓,加強最薄弱環節腰的傳輸力量。腰繫板帶就是一種增加腰部力量的方法。曾經看到過有在舉重時板帶斷開而出事的報道,習練丹田發力就是類似增加一條無形的板帶。如果把這個說成是以腰為主宰也無不可,但絕不能再提倡什麼撥浪鼓扭腰之類的啦。

    內家拳發力可以參考掄大錘,鐵鍬揚土的動作,實際上是整個脊椎發力,絕不僅僅是腰椎發力。發橫向力可參考打乒乓球的抽球,也是扭胯發力,不能扭腰發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級別的軍官配警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