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古雜壇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後期趙華人,時人尊稱為荀卿,漢時稱為孫卿。年五十,始遊學於齊國,曾在齊國首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的稷下學宮任祭酒。因遭讒而適楚國,任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以後失官家居,著書立說,死後葬於蘭陵。著名學者韓非、李斯均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一位儒學大師,在吸收法家學說的同時發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稱霸力;崇禮義,又講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時,又主張“法后王”。孟子創“性善”論,強調養性;荀子主“性惡”論,強調後天的學習。這些都說明他與嫡傳的儒學有所不同。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反對宿命論,萬物都循著自然規律執行變化等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荀子》一書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數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寫。他的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闢,善於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三十二章雖各自成篇,但其精神實質是一脈相承的。

     《荀子》的注本除唐楊倞的《荀子注》外,清王先謙的《荀子集解》,彙集清代學者的訓詁考訂成就,內容翔實;梁啟雄的《荀子簡釋》綜合諸家校釋成果,尤重“簡易、簡明、簡要”;另有章詩同的《荀子簡注》、熊公哲的《荀子今注今釋》等。

  • 2 # 詩史擷趣

    荀子是儒家學派中繼孔子、孟子之後的,先秦時期最後一位大思想家,《荀子》一書共三十二章,它的論述詳盡,邏輯周密,這跟他的生活經歷和勤於筆記的習慣不無關係。

    荀子生卒大約在公元前298到公元前238,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是趙華人,五十歲到齊國,“三為祭酒”。後在齊受讒,流亡楚國,投靠春申君,當了蘭陵令。春申君死後,他厭惡世道混濁,留在蘭陵著書立說,死後就葬於蘭陵。

    荀子開創了儒家的現實主義流派,他重視自然主義,反對任何宗教思想。他的理論有著嚴密的邏輯。他以主張“人性惡”而著稱,他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就是說,人的本性是惡的,要做到善,必須靠後天的修養。為什麼能靠後天的修養來達到呢?因為人是有理智,理智可以戰勝人們貪圖享樂的慾望。怎麼樣變成有智的人呢?要靠禮(個人行為準則)和義(道德)。那麼禮和義又是怎樣形成。因為人要生存,要改善生活就要群居,要有社會組織;在社會組織中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因此需要制定禮和義來規範,才能杜絕社會和思想的混亂。

    荀子的思想實際上是對於他所處的亂世的思考和總結,也是追求“一統天下”的體現。因此他的最著名的兩個學生韓非子和李斯,在他的理論基礎上演化和開創了法家學說。李斯也成為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得力助手。

  • 3 # 尋荀文化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國內能回答這個問題手指頭都可以數過來,其他都忽悠派。

    荀子的32篇中25篇,荀學專家認為是荀子自己寫的,後面5篇或後7篇是弟子整理或弟子寫的。

    個人讀完《荀子》後,感受是荀子《勸學》文章背誦時候感覺是散文,背熟後搞明白意思,原來是論文,現在所有論文格式及風格依然延續荀子的文風,特別荀子的文風特別嚴謹,字詞句都非常資料化,細分化,具體化,完全理工科專家,要細細品啊!

    荀學專家認為荀子是“隆禮重法”32篇就是圍繞如何“隆禮重法”。做到“隆禮重法”需要怎麼做?

    首先《勸學》不學習,什麼都不知道,拜師學習,學習“學習的重要性”!學習“學習方法”!學習“學習途徑”!學習“怎麼去學習”……有點繞口,要好好理解學習。

    會學習了,就要做到《修身》做好自己,自己不做好,要求別人都是無用的。

    既然自己《修身》做好了,就要《不苟》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真的對待人與事,一絲不苟的態度才可以。

    緊接著學習《榮辱》,何為榮辱?就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會判斷人生遇到的對與錯,什麼是好與壞,什麼可以做或不做,榮辱觀,恥辱觀,都要學會判斷。

    後面還有各類學習內容,推崇儒學,學習“禮”。禮就更大了,本文略……

    如果分開每篇文章看,獨立起來也可以說。單獨一項也成立,但是不全文系統學習就走火入魔,學不到核心價值,很多半路出家的教授就是一篇文章吃片天下。

    《論語》每篇,每句都是獨立,基本不貫穿。《孟子》都是聊天的故事。

    《荀子》讀的時候,感覺是不是郎朗上口,還押韻,有詩的感覺,有排比的感覺,有散文,仔細想想是論文,辯論的文章無縫可擊!

    例:有人否定“蟹六跪而二螯”螃蟹是八條腿,為什麼是六呢?

    我就諮詢或荀學專家,反擊他們。老師笑笑而已,說:蟹是蟹,蟹是六條腿,蘭陵很多,現在青島都還有六條蟹,那天桌一條放在“荀子廟”展覽一下。螃蟹是螃蟹,兩種動物。不懂不學習,不要亂說。想想現在動物的滅絕,澳洲的物種及長江鱘魚滅種等等,我們後人沒有見過代表沒有這個物種?

    可悲是我們不學習,天天胡說八道,望文生義。

    例: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就認為荀子是性惡論。朱熹不學無術,解釋《論語》,不深入理解誤導多少年後人。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偽是多次簡化的字,原字是上面是“為”下面是“心”,在作為,學習而來的結果。與《勸學》貫穿吧。人本性是動物本性,天生本能動物都要為自己生存而活,人區別動物是什麼?“作為人”要學習“禮”(貫穿《荀子禮論》其他篇),人就是善良,因為是人知道聚集(現在叫社會學,古是群學,貫穿其他荀子文章《社會學》),一般文科理解有的麻煩,理工科一點就明白邏輯性思維。避免和諧略過。跟多荀子論文學說可以看看“中國荀子網”。

    荀子文章一共7-8萬左右,大部分荀子本人寫,讀《荀子》能感覺出來的,讀完理解就是非常牛人也!

    就聊聊這些,太多都可以寫幾部書的,見笑了,老師請指點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有那麼大嗎?